【篇一:心愿诗歌下册】
朱津余
我们的距离太遥远,
隔着重重阻碍。
今天是您的生日,
我无法陪在您身边。
只因一次事故——您走了。
穿越阴阳的思念,
我知道您在某一个地方等着我。
我写了一封信,祝您生日快乐,
托地上的尘埃给您送去。
远方的您如果收到了,
请务必让星星给我一声答复。
我有一个愿望——
奶奶,您可以回来吗?
【篇二:中考之后作文】
今天就要公布期中考试成绩了,心里忐忑不安,好像要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终于到了宣布成绩的时候了。老师说这次没有一个学生考得好。我的中文是93.5分,数学98分,英语100分。虽然分数很高,但是在班里排名第四。我心里很难受,因为我答应我妈考前三,没想到离第一只差一两分!
回到家,我正在做作业,眼泪不自觉地涌了出来。经过妈妈反复询问,我又把考试结果说了一遍。我妈说:“没关系,只要你认真,考试就会好的,一定要加油!”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我能像考试时妈妈说的那样认真,不东张西望,好好检查,我就不会考那么差了。
我只想说:“妈妈,我爱你!下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篇三:顺应时间,顺应生活】
生活有时是一种沉重,沉重得让人难以下笔;生活有时是一种愉悦,愉悦得让人不能自已;生活有时是一把刻刀,刻下难以消解的皱纹;生活有时是一把量尺,记录孩子生长的力度。生活有时带来生,有时带来死。因果是必然的,所以你无需介怀,用努力在时间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时间是让龙应台目送父亲渐老的背影,时间是余光中越发浓郁的乡愁,时间是让余秋雨追寻的苦旅。人的一生,如果不努力进取,又怎能让时间记忆?
但生活本就是一场艰辛的历练,因此我们只有把努力交给自己,把结果交给时间。岁月在呢喃,要去顺应。
顺应时间,要让心学会坚定。罗曼罗兰说过:“我无需嘉许给我以希望,也无需成功激励我坚持。”一战爆发时,法国人罗曼罗兰定居在日内瓦,利用瑞士中立国的环境,写出一篇篇反战的文章。但是,由于他未与同胞同甘共苦,一度让自己的国人和敌人唾弃。罗曼罗兰有一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面对全世界的厌弃,他毫不动摇。他只是用笔去书写对战争的愤懑。时间终于给出了对努力的答复,罗曼罗兰成了一种信仰,在一战风暴中屹立不倒。
顺应时间,要让心学会成熟。余秋雨说,苏轼在黄州突破了这围困。由于“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时间和苏轼开了一个玩笑,要他在这里垮掉。龙应台在《跌倒》中说,“跌倒,可以变成一种行远的力量。失败,往往是人生的修行。”跌倒,有时是一种财富,苏轼的苦难积累到了某一种程度,终于学会了成熟。那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苏东坡,学会了顺应时间,苦难再也无法在灵魂上留下创伤,剩下的只有自己默默地付出。时间最终给出了他的答案。苏轼的《赤壁赋》和《赤壁怀古》惊鸿出世。
顺应时间,是因为努力是必然而结果往往需要裁断;顺应时间,是因为相信因果之间的某种联系,所以尽己所能,去等待时间来答复;顺应时间,是因为相信时间的答复,而去改变自己错误的航向。所以,因果是必然的,要去顺应。
时间有时带着一种不可逆转的气势,催人老去;时间有时带着数不尽的恶意,催人崩塌;但时间有时又是化不掉的甜蜜,常驻足人们的心田。因果是必然的,要学会认清时间的本质。
忘记该忘记的,记忆该记忆的,坚强该坚强的,淡漠该淡漠的。灰色的日子只有经过了努力才会过去,剩下的只用交给时间去裁断。
时间,是最后的法官。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人们都想看见真正的自我,哪怕是已经破碎支离的自我。自从人们诞生的一刻起,便开始不满足于自己,并试图改善自己——从手中的镜子。
镜子拿在手上,显得极其不方便。公元前,人们发明了石器,试图以此击碎那坚不可摧的镜子;秦朝后,人们发明了铜器、铁器,以此斩击那镜子,将裂痕扩大,扩大,以眼望过那裂缝,即使没看到什么,却没有停止;直到今天,当镜子破碎之时,人们欢喜地把剩下的碎片装入囊中,却再看不到真正的自己。
古时候,一切都是那么不方便。即使是拜访故友,也要以书信问候,邀请,并等待答复。乘坐马车前往,便是几个时辰。正如孔子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双方许久不见,一谈便是一天,也不一定言得尽心中所想。大家交谈,摆设宴席,奏响丝竹,心情便沉浸在此之中,此乐何极!即使是归途中的景,都能让人有不同之感。生活节奏都是那么慢,如木心先生所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慢,马慢,邮件也慢。”这样不方便却完整的生活,难道不比今天的生活美好么?
今天,一切都是那么的方便。一时兴起想拜访某个朋友,只要打开手机,点进微信,打字直接问,不久便能得到答复。随便约个地点,约好时间,便可以见面。然而,这样快捷而又高效的生活,真的比从前美好么?见面,总得绕过双方的课程,工作,以及应对其他突发事件,谈着谈着就来个电话,留下一句“下次再约”,这样的情况普遍发生在所有人身上。甚至,连半个小时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即使有,也是匆匆的说两句便各自前往下一个地点,甚至不去看那车床外面的景——所有人都是极为匆忙的走,跑着,唯有拿拐杖的老人还在慢慢地走着。所有时间被拧成了碎片,晚上回忆那天的事,却好像什么都没做,任由时间碎片从缝隙中溜走了。这样如碎片般的生活,如何展示真正的自我?
只是突然觉得,这一切都是人们自己所做的,人们站在水中,只能随波逐流,被冲向时间的末端。看着自己手中的镜子碎片,划破了多少伤痕,流失了多少时间,失去了多少自己?那光芒汇聚所成的方向标,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