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葫芦笙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高雷雨的一篇民间故事,它的名叫《葫芦笙的故事》,刚看到这个题目,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什么是葫芦笙?葫芦笙是人的名字吗?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很久很久以前,在彝族中有一个农夫,但是他们有很大的希望能变得很富有,因为他们有一个女儿,他们的女儿漂亮极了,上门求亲的人都踏破了门槛,不管是穷小子还是财主,都想娶了这一位姑娘。后来,她爸妈就给她出了一个招,让她骑着马拿着一只狗和一只公鸡,说如果马停了,狗叫了,公鸡打鸣了,就在那个地方安家,她含着泪,离开了家,她穿过一座座山,越过一条条河,马儿走进一个村庄,在一个富人家门前停了下来。可是狗也没叫,鸡也没有打鸣,接着她继续朝前走。不知又走了多少路,她也有些饿了,突然发现一股炊烟,因为太饿了,所以她像有人烟的地方,马停了,狗叫了,公鸡也打鸣了,她开心极了,走进去发现有一名和她年龄相仿的青年,那个青年也很慌张,不知这么美的一位姑娘来到这里。当她说想在这里借宿时,年轻的猎人(青年)就更慌张了,心想:这样的地方,因为不配她住。可是姑娘怎样也不肯走,年轻的猎人没办法,只好留下了她。
过了几天,她爱上了那个青年,一次她把青年的床浇上水,在青年睡觉时姑娘让青年和她一起睡,他们互相爱上了彼此。第二天他们便结了婚,由于青年每天好长时间都见不到她,所以姑娘就把画像贴在木牌上,给了青年。果真,每当青年干活时,一看木牌就全身都是干劲。有一天,天上刮起了大风,把木牌吹走了。那个木牌飞到了一个富人的手里,这个富人就想得到姑娘,之后就派好多家丁去找姑娘。有一个家丁发现了姑娘,告诉了富人,富人就把她抓了回来,但她给猎人留了一张纸条,说在三年三个月零三天之后,穿上兽皮、吹着葫芦笙来到那,转了三圈,她来到外面开心极了,由于财主从没有看见过她这么高兴,就把兽皮套在自己身上,姑娘立刻叫了起来:“妖魔鬼怪!”家丁们把箭射去,富人就归西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许多可以帮助他人的事,让大家感到开心和快乐。
【篇二:游三亚】
今天早起,看着冰箱里,昨天和爸爸买回的一堆水果,芒果一个,山竹五个,火龙果一个,我的水果早餐营养太丰富了,推开阳台的玻璃窗,远眺大海,深深的做了个自由呼吸,爽!
“今天目的地,天涯海角。我们要早点走,要不中午会很热”爸爸今天醒的晚,估计是昨晚电视看得晚了,爸爸揉着眼睛,一边说到。九点钟,我和爸爸驾驶着租来得汽车,从亚龙湾向天涯海角景区出发,沿途行人很少,我想可能是紫外线太强了,人们都在家里避暑吧,看着天上亮晃晃的太阳,心里不由有些抱怨,“别人都待在家里,我们为什么非要出来晒太阳啊。”
亚龙湾离天涯海角景区并不太远,四十几公里就到了,由于天气热景区里也没有以往我去过的其它景区人那么多。买好门票,进到景区就听见一个熟悉的旋律“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长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开怀……”伴随着一首甜美欢快的歌曲,步入正门,前方矗立着“天涯海角星”的标志雕像。眼前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远远望去烟波浩瀚,白帆点点,人们常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三亚归来不看海。这里的海没有亚龙湾的清澈、澄碧,但海浪依然咆哮奔涌着冲向岸边,与年代久远的礁石留下一段段美丽传奇的神话……来到海边,踩在脚下的是柔软如絮的沙滩,望着清透的海水中嬉戏的鱼儿,倾听海浪的声音,海天成一色,心情顿感宽阔。我和爸爸享受着天然的日光浴,伫立于湛蓝的海边久久不愿离去。在景区里,我和爸爸午饭吃了快餐,吃了几天的海鲜,我要了碗土豆,我从来没觉得油炸土豆是这么好吃。午饭后我们沿着海岸线一路溜去,便见海湾的沙滩上耸立着无数的巨石,而“南天一柱”突兀于其间,在椰林的簇拥下昂首天外。许多游客在巨石下合影留念,离南天一柱石不远处有颗椰子树,有许多的情侣在这里写下感天动地的诺言。悬挂在树上,我好奇的一个个想去看看,结果被爸爸硬拖着离开。“我不是小孩子了,还神秘兮兮的,哼!”爸爸沿途告诉我,其实险关要隘的天涯海角,古代被称为“涯洲”,天涯海角”在中文里的意思是世界的尽头,代表遥远的地方,所以这里被古代帝王当做流放地,很多犯错的官员都曾流放到这里。又走了一会儿,我终于看到“天涯”“海角”石了,我也在烈日的爆嗮下,走不动了,我撒起娇来,爸爸买了芒果冰沙,啊!那冰爽,透心凉,坐着秋千,望着碧海,听着爸爸导游般的讲着天涯海角的故事,“相传“天涯”、“海角”两块石头本是一对男女所变。他们自小青梅竹马,相亲相爱。长大后更是形影不离,并在月下盟誓:若生时不能结为夫妻,死后即变为石崖,也要比肩并立。可谁知双方家长并不为此所动,于是两人携手私奔,从大陆来到这个南海边上。岂料后面追赶的家丁也来到海边。面对茫茫的大海,已无路可走,这对青年恋人悲伤流泪,只能紧紧相拥,欲双双投海。一帮家丁横冲而来,将两人冲散。此时,天空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轰的一声,这对被分开的恋人立地变成了石头,屹立在海岸上。那帮家丁也被雷击成小小的碎石,散落在“天涯”、“海角”石头中间”。听着这感人的爱情故事,望着矗立在海边的天涯海角石,回头看看满头大汗的爸爸,我递过手上的冰沙,“爸爸不渴,你喝吧!”爸爸轻轻的摸着我的头,通个他那双粗糙的手,传递着“爱”。
不知不觉下午三点了,时间过得好快。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和爸爸离开了天涯海角景区,我长大了还会来的,因为天涯海角无处不体现出一个主题“爱”。
【篇三:童话剧表演比赛】
星期四下午,我们四年级B级组在高中部体育馆进行童话剧表演比赛。我们班的节目是《神笔马良》。
到了体育馆,我们按指定的位置坐下,只见主席台的屏幕上写着“四年级童话剧表演比赛”这几个大字。宽大的舞台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那样的大气。前面的老师是裁判。
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小木偶奇遇记》。我没有怎么看,我只想看我们班的的节目《神笔马良》快点上场。这时,他们正在舞台的两边,紧张地准备着。
轮到我们班的节目表演了。“我是马良,是个孤儿。我喜欢画画,可是,我连一支笔也没有啊!”演马良的吴诺呈慢慢地走到舞台中央,我们全班同学一下子静了下来,都齐刷刷地盯着他。当“画师”胡嘉恩直把“马良”推出去的剧情时,我一直在心里暗暗发笑,这演的可真像,还真把马良推倒了呀!平时,胡嘉恩可是个文静的人,到了演童话剧,她就成了这样,看来她真的是很投入了。
最搞笑的是马良逃离了财主的马厩,财主与家丁拼命地追,马良拿一把玩具箭射中财主,财主装着差点摔跤了,要不是两个“家丁”左右扶着,那个“财主”还真会摔跤呢!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快结束了,马良对皇帝说:“你这个狗皇帝,给我去死吧!”有的同学听成了:给我去屎吧!全场再一次大笑起来。
其他班的节目也很精彩,有《我选我自己》,有《扁鹊治病》,还有《白雪公主》等等。
时间到了5点45分,我们的表演才结束,大家排着队伍兴致勃勃地离开了体育馆。
第二天早晨,张老师对我们说:“我们班的《神笔马良》童话剧得了一等奖了。”全班同学高兴得叫起来,跳起来,是老师提醒我们要注意纪律,我们才好不容易慢慢平静下来。
【篇四:假如我与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吟诵着北魏民歌《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寒光照铁衣。”仄音较多的诗句,体现了茫茫沙场的恶劣环境,更是体现了木兰的善战与机智。我多想同她一起出生入死,一同经历这样一番壮丽景象。
美梦竟然成真,我穿越到北魏时期。做了花府的一名婢女。
这一天,府上一位家丁慌张地走进了花府正厅,向老爷与夫人传达了一个极其不好的消息。朝廷的新一批征兵令贴了出来,卷卷都写着木兰父亲的名字。侍立在一旁的我急忙去向木兰的房间,向她诉说此事。
木兰的父亲早已不复壮年,木兰的家中没有一位壮丁,一家上下被这一消息搅得不得安宁。老爷与夫人正欲遣散家丁,收拾行李准备逃跑。不然去拦住父亲与母亲,道:“爹,娘,你们可否听女儿一言?”那老爷与夫人正是慌忙之际,只道女儿有些好主意,道:“你说便是。”木然的脸上浮现毅然的神色。“木兰愿替父从军。”那老爷与夫人皆是一怔,一旁的我认为这样的决定实在是不嘛,其实可以叫府上的一名家丁,替木兰的父亲从军便好,只要打败那些钱财,不愁那人不愿去。木兰一个女孩怎受得了军营之苦,手无缚鸡之力的她如何披挂上阵,面对无眼刀剑。
木兰的父亲拍案喝道:“你一个女孩儿家家的,凑什么热闹?你受得了军营中的冬冷夏热吗?你穿得动沉重的铠甲吗?你敢面对千军万马相互砍杀时的血腥场景吗?便是老夫拼了命去从军,也不会叫你去送死!”看着这一家人纠结不定,木兰又是铁了心的要替父从军。我怯怯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建议“老爷可以挑一个正值壮年的家丁,打发他些银两,叫他安顿好家眷,替您从军。”
不等父亲说话,木兰丢给我一个大白眼,道:“谁家没有父母?哪家父母又忍心叫自己的孩儿去上战场去厮杀?便是你给钱打发他,他若改了主意,告上我们花家一状,到时,我花家满门便要因欺君之罪被屠尽!若木兰替父从军,不叫人发现木兰是个女儿身,我一家便相安无事。国家有难,我们理应为国家披挂上阵,只是父亲您已渐渐衰老,做女儿的如何不该替您从军?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女儿只遗憾在今后无法留在您与母亲的身边尽孝了。”
木兰的父亲也因为木兰的话而动容,他几欲掉下泪来“我的好女儿,你这是何苦呢?为父亏欠你太多。”木兰亦是掉下眼泪来“跌,多说无益,你叫人去买套鞍辔和一匹马来。再找一个家丁,让他教我男人应如何走路,说话,我得好好学一学!”
在木兰身边待了一天的我,不禁回想:木兰不就像那些戍边战士们一般吗?胸有一腔热血。国家有难,必倾己之力,为国家、为父母解急吗?说来惭愧,现在的我,只知道享受父母为我营造的那种舒适安逸的生活。如果在同样的情境下,国家有难,家中面临如此麻烦,我该如何做呢?
一天时间过得很快,我带着对于自己行为的深思,回到了现代。我衷心希望,木兰一切都好,赶走敌人后,她还能与家人团聚……
【篇五:变形记】
小时候,我最爱看西游记了,每当孙悟空打败妖精、锄强扶弱之际,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所以,我一直想变成孙悟空。
“呼——呼——”一阵阵风声在我耳边呼啸着,我睁开眼一看,咦,我这是在飞吗?摸摸自己的脸颊,毛茸茸的质感,难道?再一掏耳朵,哈,真的有一根金箍棒!我竟然真的变成了孙悟空!低头望望自己:一身黄毛,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脚蹬麂皮靴,可别提有多神气了!
飞着飞着,我忽然看见一所极尽奢华,金碧辉煌的房屋,落地一看,原来是一位大官的官邸。我摇身一变,化作一只蚊子,悄悄地飞入大官的书房里。只见一个人正跪在地上,身边放着一箱子金银珠宝,他满脸堆笑,极尽谄媚地说:“这是小的孝敬大人的一点心意,还望大人能——多多帮忙啊!”椅子上首的大官,一看见这么多财宝,眼睛都直了,他拍拍胸脯,大言不惭地说道:“放心,我向来是‘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你的诚意我看见了,先回去吧。”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怒火中烧,这毫无疑问是个大贪官,两个人不知在谋划什么恶事。我连忙拔出几根毫毛一吹,率领着一大群猴子杀了进去,大官吓了一跳:“大胆泼猴,竟敢谋害本官!来人,逐出去!”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左躲右避,轻轻松松地就抓住了贪官,并对冲进来的家丁、官差大声喊:“这人是个大贪官,我的目标是他,我不会伤害你们的!”说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将他扔进了监狱。消息顿时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喜笑颜开。我正得意着,突然一头撞上了一根大柱子,一下子晕了过去。
再睁开眼,周围还是熟悉的一切,根本没有什么大贪官,原来,我是做了一个梦啊!不过,我虽然没能变成孙悟空,但“变形”体验了一把惩恶扬善的感觉还是挺过瘾的!
【篇六:灯谜的由来】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其中,我最喜欢元宵节,因为元宵节里的灯谜具有独特的魅力。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关于灯谜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做“秀才智斗笑面虎”。从前,有一位财主,他特别喜欢欺负别人,人人都对他很不满。有一次,一位书生做了一个大大的灯笼,高举着灯笼挂在财主家门口,上面还贴着一个字谜,只见字谜写到:“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光认衣服不认人。”财主以为王少在羞辱自己,怒气冲冲地叫家丁把灯笼取下来。这时,书生对他说:“财主,我不是在说您,我说的是针呀!”财主一听好像有点道理,便无话可说。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出尽了洋相,只好恼羞成怒地走开了,周围人都捧腹大笑,拍手叫好。于是到后来,人们都纷纷将字谜挂在灯笼上,效仿书生的做法。
这就是猜灯谜的由来,是不是特别有趣呢?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多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