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心中的“树王”】
想必大家都读过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虽然白杨树普普通通,但它在茅盾先生的心中,它就是一棵“白杨树王”,因为它身上力争上游,倔强挺立的品格让茅盾先生佩服不已。
每一棵树,都在为人类无私奉献着。语文书本上就有一句话:叫风沙乖乖低头,让白鸟翩翩起舞。没错,树能抵挡风沙,在沙漠旁种一排“树墙”,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就会减半。
树还能利用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若是森林全被人砍了,空气不再清新,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也无法阻挡,到时候,人类后悔都来不及。
当然,我心中也有自己的“树王”。
我心中的“树王”就是南京最常见的树木——梧桐树。南京的梧桐树很有特点,有些梧桐树是一根主干长得很高很高,但却不分枝丫;但更多的梧桐树却是主干只有两三米高,像一口大缸一般粗,两三个人都抱不过来,但它们的支干却又密又长,几个主要支干又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小支干,大大小小的支干向四边伸展着,像一把硕大的巨伞撑在地面上。现在,梧桐树已经成为南京道路旁不可缺少的靓丽风景线了。
梧桐树的木材很适合做乐器,树皮还可以用来造纸和制作绳索,造出来的东西不仅质量好,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对啦,它的种子还可以食用和榨油呢!你看,梧桐树还浑身是宝呢!
梧桐树也是一种著名的观赏树种,中古古代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看来啊,梧桐树的吸引力还真高啊。
梧桐树对中国的文化也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琴,例如:古筝、琵琶等,在传说中都是用梧桐树木来制造的。据说,梧桐树还可以驱邪,当然这一切都只是传说而已。
梧桐树给人一种威严感,北京西路两旁都是梧桐树的身影。每次经过,都觉得它们像一位位解放军叔叔在为我们站岗,守护着我们的安全。每次想到这,我都会想到在边疆保卫祖国的解放军战士们,我们要向他们致敬,只有他们,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梧桐树高大而挺拔,还浑身是宝,不愧是我心中的“树王”!
【篇二:美丽的家乡】
明天,我要回我的家乡游玩,心里非常高兴。
出威远县城向北走,公路在群山间蜿蜒盘旋,车停了下来,我往窗外一撇,右边的石壁上写着“革命水库”四个大字,我睡意全消,因为已到了我的家乡。
我连忙下了车,看见一片宽阔的河面,顿时我心里凉幽幽的。河中,各色小鱼正在捉迷藏。你看,那只灰鱼色的鱼藏到了水草里。突然听见“隆隆”的声音,一只船进入了我的视线。我向岸边走去,上了船,那不是张大伯吗?“张大伯,你好”我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上扩散出一道道波纹。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河对岸,岸上是一片金黄,原来是熟了的稻谷。
过了这几块田,就是家乡的山了,一座座拔地而起,危峰耸立,高得好象冲破了大气层。往山上走,茄子熟了,在那紫色的茄子花上还有几只蜜蜂呢。在山的半山腰,有一片树林,林中有一棵最高的是松树。松树上还有一个鸟巢呢,一只美丽的鸟儿正在上面飞来飞去,也不知在干什么。在山顶上,有一棵大槐树,树上还依然挂着那么多的红丝带。在当地,凡是家里有喜事都得去拜拜这棵槐树呢,它也是我们这里的“树王”,每当人们看到这棵树时,就知道到顶了。我站在那里向下望,真高啊!吓得我两腿发软,连忙向后倒退几步。虽然山太高,有些令我害怕,不过山顶上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怎么样,我的家乡够美吧。
【篇三:美丽的金秋】
美丽的金秋,包含着丰收的喜悦,落叶的缤纷,菊花的高傲,有着许多内在的美。
秋天,果园里鲜果飘香,苹果的脸蛋儿涨得又红又大,个个都沉甸甸的,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被摘下来运走,在那儿不停地摇晃着;有的早就被摘下来放进了筐里,装在了车上;对与这些苹果来说肯定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咦?是谁在那里笑?噢!原来是果农们啊!瞧他们,笑那么甜,那么幸福。
这时,草坪上、花坛里、马路旁到处都铺满了落叶做的地毯,几片枯黄的叶子在空中飞舞,然而,在这金色的世界里,却出现了绿色,那是松柏,永不屈服的松柏,它在所有的树木显得喂我独“绿”。在秋风的统治下仍然不屈不挠,比起其它的树,它更是“树王之王”。
你看!在路边的草垛里,散落着星星点点的花儿,那是野菊花,它虽然没有杜鹃花的娇艳动人,也没有茉莉花的芬芳扑鼻,可它的品质却受到了许多人的歌颂和赞美。“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正是描绘的它高尚的品质啊!
这样的秋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它还是那么有魅力!
【篇四:流泪的生命之花——读阿城《树王》有感】
文革的年代,知青的岁月,对于零零后来说,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只要是关乎大自然以及大自然隐在的生长规律,还有当时的人们看不到,也没有理解的大自然赠与我们的无限价值,那好像又让我们触手可及,碰撞着我们的心灵。
当我看到阿城的《树王》这篇小说时,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以至于我一口气读完了它。当我慢慢地合上书,我才发觉再也止不住的泪水,从我的眼角悄悄滑落。《树王》虽然是短篇小说,但这凄美的故事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群知青被下放到某山沟,奉命砍树垦田。其中的李立是一个思想极为狭隘只会读书的人,而树王肖疙瘩却能读懂自然,理解自然,相信自然。文章主要以两位人物的性格思想差异为主,形成鲜明的对比。树王肖疙瘩非常爱护自然,从不砍山上的树木做家具,也爱护野生动物。但时处文革时期,人都不能幸免于难,何况自然?李立那些知青们信仰着自认为正确的文革禁锢偏激的思想,要砍倒树林里那棵最大的树,也是肖疙瘩最深爱的那棵树。文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李立和肖疙瘩争树的那一段。李立暴躁中的无知和肖疙瘩镇定的眼神中一丝顽固的对比,催人泪下。要“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这句话震撼着人心!肖疙瘩虽以命相抗争,但最终“树王”仍被砍倒,山被焚烧。那棵大树曾是肖疙瘩心灵的寄托,寄托没了,人变得异常脆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最后竟然一病不起,直至死去。人们听从了他的遗嘱,将他葬在巨树地下。后来,他的墓旁,开出了象征他悲壮命运的白花。
这些树砍掉是正确的吗?种上这些“有用的东西”是对的吗?答案当然是:不!那些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森林的价值,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来是比金子还宝贵的。当时的知青没有理解到这一点,只有肖疙瘩执着地保护它。因为他的生命已经深深地和那棵“树王”融为一体,无法分割。
人类已经从大自然中索取的太多。但人们似乎至今还没觉醒。如今,高速发展的建设步伐,大量土地被占用,森林资源被破坏。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很多都是因为树木植被的大量减少。还有多少人麻木,为了谋取自我利益,像当年执迷不悟的知青一样,用刀向那些“树王”砍去,而真正的心痛的像肖疙瘩那样用生命来保护树木的人又有几个呢?但我还相信随着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的提高,我们身边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肖疙瘩,还有倔强生长的千年“树王”。只要有爱,爱森林,爱我们的家园,大自然必会回报人类。
让那些生命之花永远绽放,永不流泪!
【篇五:阿城精选集读后感】
闲来翻开一本搁置在身侧的书,随意看了几页便不可自拔,一页又一页薄薄的纸张翻过,待到窗外月儿高挂,看至最后一页的我又将书翻了个面,一行楷书安然卧在书的右上侧,原来是《阿城精选集》。
这本书由小说和散文组成。在小说部分阿城皆以朴实的语言从“我”的角度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散文部分阿城则展现了自己的思想。在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树王》这一篇,知青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需要将原始森林中的树木砍掉,生产队中就涌现了两种代表不同立场的人,一个是肖疙瘩,一个是李立。
肖疙瘩在眼睁睁瞧着大树将要被砍时,他义无反顾地指着自己的胸口说:“学生,我说过了,这里。”大树是肖疙瘩的命啊!为了大树不被砍伐他宁愿豁出自己的性命,那简明却有力的话深深地扎到了我的心底,肖疙瘩该是多么的心痛啊,那棵似一擎天伞的大树,在阳光下密密层层的树叶透过星星点点的阳光,而这棵树却要被砍了,这棵树要倒在它生长了这么多年的土地上,倒在它庇护着的人类手上!
而李立却对大树的“生死”不以为然,面对肖疙瘩的话,他竟说:“这棵树就是要砍倒!它占了这么多地方。这些地方完全可以用来种有用的树!”我忽的感觉有些心寒,是啊,大树占了许多地方,可大树的好处却有许多啊!就像前几十年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农民们将山林里的树大片大片的砍掉,在扩大了耕地面积的同时也带来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大自然是我们的生生不息的家园,我们要热爱并保护它!
最后,大树还是倒下了,肖疙瘩也病倒了,肖疙瘩去世后葬在大树生长的地方,在他的下葬处长出了白花,像肢体被砍伤露出的白白的骨。我知道,肖疙瘩的灵魂仍牵挂着大树,仍爱着大树,仍痛惜那大树的累累伤痕。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自然庇护着人类,人类保护着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