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三孔】
“五。一”假期,爸爸妈妈带着我还有我的小伙伴们几家人一起去了曲阜,参观了孔子故里。
我们开车跑了很长时间的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下车踏进曲阜,迎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古朴而典雅的古城墙。我们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门票,这时我们的妈妈们看到了一个很大的宣传牌上写着:只要能背过论语三十条或者能完整背过一章,就能免门票。妈妈就对我和小伙伴们说:“平时你们在班里都背诵过论语百句,这次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每个孩子都展示一下自己吧。”排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队才轮到我们,幸亏平时在家每天早晨诵读《论语》,我兴奋充满自信地走进二号背诵厅。刚开始紧张地嗓子都快说不出话了,我深吸一口气,镇静下来开始背诵了,几分钟之后我终于顺利地背完第一章节。那位监考老师说我背诵的真棒并当场给我发了荣誉证书,我顿时觉得以后应该多多背诵经典,并且把功夫用在平时。
紧接着爸爸给我们找了一个导游阿姨解说,我们第一站去了孔庙。孔庙是孔老夫子教学的地方,里面有许多庙宇和很多几百年前挺拔的松柏树,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成殿”,这是孔庙的正殿,是孔庙的核心,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气势磅礴,香烟缭绕。我还知道了“门当户对”、“勾心斗角”等这些成语的真正来历。
然后我们穿过一条卖纪念品的小巷去了孔府,孔府是孔子的子孙居住的地方。我们没有去孔林,导游说孔林是孔子和他子孙的墓地。通过游览,让我了解到了古代圣人的许多知识,开拓了视野,感受到了儒家文化。这些丰富的知识比金钱更为宝贵。
【篇二:神道不是笔直的】
路,都是曲折的。——题记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少不了磕磕碰碰;每件事的经过之路,都少不了坎坎坷坷;每一文化的成就之路,也少不了跌跌撞撞……
曾经,我在神道上摔倒,年幼的我不在乎衣物的整洁,狠狠地啃白玉石砖上的泥土。曾经,孔子选家坟至此,力排众意说这个干涸的地方会有“圣水”,而众人不明。曾经,秦王嬴政专政称帝,不可一世焚书坑儒,饱学之士危矣。
后来,我在姥爷的注视下自己慢慢爬起,向他咧嘴一笑,结果一个趔趄,又倒地上。后来,秦始皇为断儒家气脉,在孔林砍树凿坟,儒林一片哀嚎。在“高人”指点下高兴地缘孔林大举凿“洙水河”。后来,秦二世因其暴政被推翻,而鸿儒大家多已垂垂暮矣又进入乱世。
接着,我急忙追向渐行渐远的姥爷,抓住他的衣角。姥爷将我轻轻抱起,又叨念起说过无数次的话,这些柏树年已逾千年,记录了太多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接着,孔林的守墓人逐渐增多,规模扩大,诸代帝王为尊孔崇儒,修建碑坊,加长神道。接着,刘汉建立,随着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提议被汉武帝推行,历代君王以儒为本,儒家学说融会贯通,蓬勃发展…
神道不是笔直的,也正如其两侧苍翠的古柏,历经多少次雷电风雨洗劫,盘虬卧龙,饱经沧桑;地上的白玉石板,被多少人踏过,青翠苔藓填满它的裂缝;道中雄伟精美的石坊,千百年来被人们多少回破坏又修葺……如所有事物发展,有弯道的出现是必然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明确前进方向——沙漠看上去无遮无拦,假如缺少指南针,人却会沿着自认为的直线绕圈。而多有转弯的路,我们在踉跄中寻找方向,做出判断。一次一次或会有失败,所以更会坚定不移地奔向阳光。
神道不是笔直的,是曲折的,通往成功方向。
【篇三:研学活动】
当听说我们要到中外闻名的孔子家乡——曲阜时,我太兴奋了。
一到曲阜,我就被曲阜的文化气息所吸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孔子之乡果然非同一般。
游学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远近闻名的孔庙。孔庙的样子如故宫一般。三大殿中最大的殿堂里记录着孔子一生的丰功伟绩。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孔子及其弟子生活的孔府。我们来到内宅,“玉不琢,不成器”原来孔子的家风是这么严谨的,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都在列表上,谁要没有遵守就要被惩戒。第三站,我们来到了世界闻名的墓地——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墓地,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林内尚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3000余块。一进门,我的心里就萌生了一个要给孔老夫子磕个头的念头。很快,我们来到了孔子墓前,我跪在宝座上给孔夫子深深地鞠了一躬并磕了三个头,以此来表达我对孔老夫子的敬意。
当天晚上的“孝道课程”中,王慧老师给我们所有同学讲授了如何尽孝。我听得泪流满面。原来,母亲在一直就那么疼爱我啊!我现在还总是动不动地跟她吵架、惹她生气伤心,我想说:“妈妈,对不起。我以后一定好好听您的话,不再惹您生气伤心。”
这次为期两天一夜的曲阜研学,我知道了:“松是害,严是爱。”“孝道就是不让妈妈生气和担心。身体是我的,但妈妈把身体给了我,我就应该好好珍惜它,俗语说‘身有伤,贻亲忧’,我不能让我的身体受一点伤,不然妈妈就会伤心的。”为了不让母亲为我担忧,我一定珍惜身体,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现在妈妈是我的大树,为我遮风挡雨;长大后,我就是妈妈的大树,为妈妈遮风挡雨!
【篇四: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左右】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900字左右高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既不是统一了六国的秦始皇,不是绝顶聪明的诸葛亮;也不是号称诗仙的李白。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孔子。
孔林的雨是绵长的,历史的雨。人不多,在安静的雨幕里漫步,看沾了雨珠的草显出新绿,巨大古老的石人保持沉默的微笑。恍惚间突然感到,孔子,这个孤独的,穿越千年的灵魂,竟可以有如此伟大朴实的`力量。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朗朗的读书声仿佛回响在耳畔,当时我还是小学生。反复诵读,只觉高高低低的韵律十分有趣。像念一段咒语,开启了儒学对我的影响。在老师循循善诱的讲解里,孔子站起来了:一位温和的谦谦君子,慈祥地微笑,深邃的眼眸里射出智慧的光彩。
再长大一些,开始懂得他的崇高,懂得仰望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单衣薄衾,仍能因思想上的富足感到幸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非独善其身,而尝试用“仁”兼济天下。这是何等的胸怀!抚摸书上孔子的画像,他仿佛高大了,发光了。
而现在,在孔林的寂静里,我才开始真正思考他,了解他。电影《孔子》中,孔子在山巅对老子说:“先生的道大象无形,超然物外,不限于世间,而我的道,在人间……”孔子的情,孔子的道,原来都在人间。
于丹的书里说,神圣神圣,神在天上,是像李白那样的人;圣在地上,是像杜甫那样的人。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就此来说也是不无道理的。他思考的道理,是人的道理,“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求学、做人、从政……不同于其他艰深的哲学,孔子很早就适应了人必须得生活这个现实。从人间来的仁义礼乐,做君子行博爱,以“仁”为大事,才是他的道;而广播思想,周游列国去游说,拯救飘摇乱世中的人民,才是他的情。同时他也思考宇宙:“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君子不仅对人,对自然也一样敬畏。如果老庄是乘物以游心的世外游龙,孔丘就是庇护人间的参天大树,他的道,在人间。
从鲁国的司徒、司寇,到千万学生的老师。周游列国,几度投而不遇,几度险些丧命。千辛万苦返回父母之邦,年老仍不得志,最终郁郁而终。他的人生履历,甚至比挣扎在生活中的穷苦人民还多了一层哀凉。忧己之忧而及人之忧,孔子心中装的是一个王朝、整个乱世、甚至绵绵延延两千余年,直到今天啊!孔子真正的入世不是千辛万苦周游列国,而是在我们都以为他会隐居山林,逍遥自在的时候,再回到人间承担自己的责任啊!
孔子是一个成功的人么?显然不是。而爱因斯坦说:“不要试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儒学虽然流传两千年,仍然熠熠生辉的原因,唯其有“道”在,唯有儒学在今天的价值在,唯有孔子——在人间。
【篇五:曲阜三孔】
去年,我走进了曲阜这个历史悠久又充满古朴美的城市。
在历经几千年沧桑的城墙上,布满了青苔,依然以千年前的那种古朴展现在世人面前。城墙的青砖虽已没有了以往的那种平整,但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它的饱经沧桑。还有,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三孔。
先说孔庙,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为什么是六百年呢?因为在宋朝时,宋朝和金朝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孔庙被一场大火焚毁,到了明朝才得以重建。在时间的长河中,许多后人来祭孔,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庙中的石刻更是数不胜数,有王羲之的、沈括的、孔子的等等,庙中的大成殿完全是仿皇宫式样,这充分展示了古代皇帝对孔子的崇敬,石柱上刻有龙、凤、蛟等吉祥图案,据说有根柱上还刻有88条龙呢!
再说孔府,孔府可谓是园林中的珍品。它也是被重建后才得以延存下来。孔子的父亲是一个管粮的小官,到了孔子这代才发扬光大,在孔子的后人中有许多贤人,如孔融等等。到了孔氏花园,花园里有幅画,不论你从什么角度看,它上面画的路口始终正对着你,你说神奇不神奇?
接着是孔林,孔林是孔家的墓地,林中有许多树木花草,石碑石刻,文物雕像。孔子的墓碑前,有一块大石头,把“王”字的一横挡住了。传说康熙皇帝来祭孔时,抬头一看碑上刻着“春秋孔氏文宣王”气愤不已,扭头便走,孔家人一看恍然大悟;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第二天,孔家人便在这里放上了这块大石头……
道路的马蹄声渐渐消失,夜色慢慢降临,望着无数游人络绎不绝地从三孔中来来往往,我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久久萦绕在心头……
【篇六:孝顺父母从现在做起】
周六,学校组织了一次研学,早上六点我们乘坐校车出发,经过6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曲阜。
我们的第一站是孔庙,我们参观了孔子老先生放书的书筏。第二站是孔林,老师说孔林是孔子及他的学生的墓地。白天的参观结束后,晚上我们上了一节感恩教育课。百善孝为先,我认为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品德,三字经中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东汉有一个叫黄香的姑娘,她小时候十分贫穷,失去了母亲,父亲又多病。在闷热的夏天,她会在父亲睡觉之前用扇子赶走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寒冷的冬天,她会提前用自己的身体帮父亲温暖被窝。她是大家公认的孝顺的典范。
通过研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要孝顺父母,理解父母的辛苦,感谢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为少年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篇七:曲阜游记】
如果你要去一个地方游玩,你会选择带上自己三两好友,大家一起嘻嘻哈哈,去享受旅行的过程,还是会跟一群自己熟悉的人一起去走过这段旅程,给回忆增添更多美好的成分。
我想,我都会选择,可是如果是后者,大概会更幸运些。因为人生总在不断的相遇和离别,很难会有这样一群人,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去适应这段离别,可是你还是会平常心对待,因为你知道,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现在再回头翻,之前我们去曲阜游玩的照片,感觉像是就在昨天,可是又觉得已经过去好久。
那天一大早,我们就起床收拾好,拿上东西去指定的地点集合。可是在那前一天,我才刚结束一场很重要的考试,冒着雨回来,并没有多做休息就跟他们一起参与,因为我知道,首先要你愿意,你才会真的有收获。
没过多久,老师坐着租好的车过来接我们,大家在车上嘻嘻哈哈,拍了好多合照,晕车的旧疾竟也已经好了许多。很快到达目的地,我们按照计划好的,先去了孔庙,正好赶上那天有祭典活动,场面很是壮观。再是孔府,虽说孔子的故居早已不知经过了后人多少次修整,但是他的精神的确值得人们学习。最后是孔林,从中了解到了很多的孔家文化,也算是收获满满。
【篇八:研学之旅】
【篇一:曲阜研学之旅】
王菲
大家去过研学吗?我带大家去看看吧!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上,占地三千余亩。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华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历史。孔林也是我国目前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多株,数百种植物。
孔府称圣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处理府务和居住的地方。“衍圣公”是公元1055年宋仁宗皇帝赐给孔子的第46代孔孙愿的封号。“衍圣”是话圣道,圣裔能繁衍连续,历经900多年。
孔庙始建于第二年(公元478年)当时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寿堂”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汉代以后孔子及儒学地位提高,历代皇帝对孔庙都存扩建,经过两千年的历代扩充才达到现在的规模。
孔子在2000多年留下的历史,给我们建筑了文物,给我们带来了知识文化。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为祖国效力,为祖国争光。
【篇二:立修身之德达到知行合一】
郎济勇
期盼已久的曲阜研学如期而至!3月30日,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踏上旅程。走进传统文化发源地――曲阜!在这里,我们沿着孔夫子的足迹,向更深远更神秘的传统文化,探寻其间蕴含的丰富精神宝藏。
伴着微拂的春风,我们走进孔府、孔庙、孔林,体验六艺文化,探寻孔子出生地,着汉服行盛大祭礼!在孔子故里拜圣贤为师,学习孔子及儒家传统文化知识。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六艺馆进行射艺体验。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认真的体验了一次射艺。在这儿,我还深深的体验了一次自己动手动脑的成功与喜悦,自己动手线装一本竹简。“谁说男儿手工不如女”?快看,一本竹简在我的耐心与努力下穿好了呢,为了记录这美好的时刻,我们还在孔庙城墙下合影留念。
这次研学我收获了很多,学会了感恩。感谢师恩,感谢父母恩。更学会了先做人,后做事。以诚意之心,格物致知,立修身之德,达到知行合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名优秀的中国人!
【篇九:研学之旅】
曲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文化创立人孔子的故乡。今年我有幸跟学校游历了曲阜。这次的曲阜研学之旅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名胜古迹:三孔(孔庙、孔府、孔林)。首先是孔庙,现在我们看的孔庙是明代弘治年间建造的。这里是孔子晚年居住的地方,在孔子死后改为庙来供奉孔子。进入孔庙的大门,一股儒家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弘道门,它建于明朝。虽然它历经几百年的风吹日晒,但它依然熠熠生辉。
沿着青石板往前走,是一个红色的门。这叫大中门——不偏不歪、不上不下、正中的意思。这个门主要是用来赞扬孔子的思想。再向前走就到了大成殿,又名圣庙,这里主要是祭祀孔子及孔子夫人的地方。所有当我站在这里时内心油然而生对孔子的敬意。
穿过一道道门,走过一段段青石,我们到达了孔府。孔府俗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子管理孔子的祀事及孔氏的族务的地方。现在的孔府占地240亩,有楼、亭、阁四百多间。光听到导游向我们讲解的这些,就让我感觉到孔氏家族与其文化的辉煌和灿烂。孔子的思想及孔氏家族的家族传承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风的重要性,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个人。
从孔府,我们步行了1500米到达了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园中还有树木十万多株,还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石碑六百多座。漫游在孔林中让我想起了《七律·孔林》这首诗,再一次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
研学第一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了儒家文化。第二天,我们更进一步的体验“拜师礼”和“韦编三绝”的课程。韦编就是竹子和牛皮绳子制作竹简。老师给了我们每人8片竹片和两根绳子,然后从第一步开始,一步一步的给我们做示范:从怎样用绳子穿过第一片竹片到怎么续接第二片竹片……一开始,我不得要领,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但在老师慢慢的引导下,我最终完成了我的竹简。虽然我的作品不是很美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我们面临困难时,要静下心来,主动摸索。
这一次的研学,将在我的小学的学习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