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思想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合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再次读屈原的《离骚》,却突然对这句话产生了些许感慨。恍惚间,眼前又浮现了那个落魄的身影,两次流放,早已令他身心俱疲,唉,可怜一生为国,忠心耿耿,却终究抵不过小人谗言、宠妃嗔语。
这个汨罗江畔孤立的人啊,再也不复当年三闾大夫的意气风发,可他还是放不下对故国的挂念。而当国家破灭的消息传来,他毅然选择了以死明志,以死正节,不是没有复兴的抱负,而是他知道,这个时代,没有愿意与他一同实现那个理想的人。最终,滔滔江水带走了他,却留下了他的魂!而我的思绪,则是定格在了他说出那句话时的颓然和不甘: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好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思想的人,必然不会合群。所以你被流放到了这里,只是那些人都不会在意,而越是有思想的人就越会感觉到孤单。
赫胥黎曾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我想,不是谁喜欢沉默寡言,而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无人理解。没有人可以分担痛苦,甚至没有人可以分享喜悦,于是他们都变得沉默,变得喜欢孤独,变得只会与自己交流。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过年,家里来了些客人,还带来了几个小孩子,跟他们差不多大的我很快与他们玩到了一起。开饭之前,每个孩子都到厨房的案板前领到了一块煮好的肉,肉块不大,也没有添加什么,但每个人都吃的津津有味。我刚刚吞下嘴里的肉,却看见奶奶从烟雾缭绕的厨房里出来,咳了两下,抄起围裙擦了擦手,便又端着两个碗走进了厨房。我突然心中一动,这肉好像奶奶还没吃过呢。于是我再次跑进厨房,来到案板前,踮起脚四处寻找。
站在一旁的姑姑见了,问我:“你在这里找什么呢?”我抬起头:“姑姑,刚才的肉还有吗?”姑姑的脸上立刻没了笑容,轻轻拍了我一下:“你这小馋嘴,你都吃了别人吃什么?快出去,带着弟弟妹妹们玩。”我愣了一下,低着头默默地走出了厨房,看着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什么也没有说。
我做错了吗?不知道。我在一干尚且只知道自己的小孩之中想到了给奶奶要一块肉,这本就不合群,更不会被理解,恐怕谁都不会相信一个几岁的孩子居然会在这个时候想到别人,甚至,呵呵,这些不相信的人里,竟然还包括了多年后的我。但是我做对了吗?或许吧。我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件不被理解的事,而我知道那是对的,就够了。
那些不被理解的人,也都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上,他们之遵从自己的意愿,因为除了他们自己,再无人能知晓他们心中所想。所以李白孤身游历,浪迹天涯;所以司马迁忍辱负重,编修史记;所以李时珍四处寻访,编撰本草;所以阿基米德舍忘生死,醉心研究;所以达芬奇坚持画蛋,终获大成;所以华罗庚废寝忘食,煮表作蛋。只有喜欢孤独的人,才能不受纷繁世界的干扰。孤独,可以说是疯子的必需品质,而疯子与天才,仅有一线之隔。
不要因为没有人理解而失落,更不要因为孑然一身而悲伤,相信那句话吧:每一个有思想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合群。
【篇二:莫流放命运】
目光游离在船窗外的山山水水,心情也便随着那深深浅浅的绿色起起伏伏。当这渴望已久的长江风光尽收眼底的时候,心中却又多了一份厚重感。那一刻,我看透了山,摸透了水,想起了百年以前那些沿着这山这水被流放的人们。
时间的光轮转回到百年之前,有这样一群人,风餐露宿,晓行夜住,却无心欣赏这长江的优美风光。他们沿着崎岖的山地,踏着多棱的砾石,顶着酷热的骄阳,冒着滂沱的大雨。回头一遍遍遥望故土: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都留在了那儿,青春,亲情,血汗更重要的——是理想抱负。又太多的流放者,没有在历史长河中击起一圈涟漪。在这艰难的路上,伴着那手镣脚镣的金属味演变成锈味,他们垂垂老去。那手镣脚镣不仅镣住了他们的躯体,也锁住了他们的心灵,进而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草草一死。这是大多数流放的结果,也是中国特有的古典官员的结局。
然而,当大多数平凡的人们被历史淹没的时候,仍有许多闪耀的浪花呼啸着流到今天。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真可以说是无代无之。他们,被流放了躯体,却能紧紧地把握住自己的灵魂和命运。屈原,迎着风,长发飘飘,慷慨激昂,身被流放,但爱国情怀依然。现实与理想不符,他可以跳入滔滔江水,死得伟大也是一种勇气!贾谊博学多才,因直言上谏而流放京城之外,两年后重返,他的才气又让帝王震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被任命为太子的老师,忍辱负重也是一种才华!最具代表性的是苏东坡,流放多年,直至远贬海南,但他在“文战”中取得伟大的胜利,写下两赤壁赋的伟大名篇,将儒家道家的思想融于一身。“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豁达大度也是一种态度!
走到今天,在流放中无论成功,亦或失败的人们都已远去,但流放却留在了今天。现汉中对“流放”解释为:把犯人放逐到边远地方。当民主和人权成为社会的主流时,再没有人会将我们轻易放逐。我们每个人是自己的国王,在自己内心舞台的正中央,可以轻松地看清摆在我们身边的每一条路,但如果我们自己放弃了自己,把自己流放至偏远的边缘,你就把自己进行了封锁,在狭隘无奈中死去。
在通往荒凉的西北隔壁的崎岖公路上,不时驶来一辆辆越野车。一群青年跳下车,最近距离地注视着中国西部母亲裸露的胸膛。它在暗黄的天空下散发着另一种迷人的风范。他们将用自己的双手将这里的荒芜开垦,将自己的青春和火热播撒。不要问“值得”或是“不值得”,一种行为的价值不能用世俗来衡量。这些青年看似演出了一段现代派的“自我流放”——离开富饶的城市,走向边远的地区。而在他们内心广阔的舞台上,他们仍居于中心,目光远大,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息息相牵,那才是真正耀眼的青春本色!因而,他们在主宰自己,没让命运放任自流。
而依然有众多的人,流在了喧嚣的城市,行走在忙忙乱乱的人群中,却不知自己的方向在何处。面对困难,他们低头,看到的是自己已走到了尽头,无路可行;面对生活,他们盲从,以别人为镜子,却以为照见了自己,见人哭则哭,见人笑则笑。他们,流放了自己的命运,生活在内心舞台的边沿,满目疮痍,庸庸碌碌。
船儿鸣笛,将我从无限的遐思中唤起。沿岸风光依然迷人。那郁郁青青的树让我看到了朝气蓬勃从不流放命运的人们,选择前行,选择抗争。
听!生命的进行曲已经响起,那是为你而歌,你是伟大成功的你,因为你——没有流放命运。
【篇三:听自己说话】
小时候做错了事,妈妈总会说:“耳朵长着怎么就不听话呢?”不呢,妈妈,我在听自己说话。
孩提的我们,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不拘泥于小规细矩;有着天地之间任我行的勇气,只愿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成长的我们,用循规蹈矩的言行,赢来家长老师的赞赏;以成熟懂事的姿态,迎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考验。现在的我们,过于看重他人的评价,过于在意他人的眼光,听父母说,听老师说,听同学说,甚至听不相干的人说,然后尽最大的努力,变为一个千篇一律的人。
其实,我们应该静下来听听自己说话,与自己交流交流,看看你的内心怎么说,是赞同亦或是反对,是逆来顺受亦是叛逆反抗。我们需要,无论何时。歌曲《淋雨一直走》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耳朵用来听自己的声音——每次听到这句时,心中总会有一道电流滑过,大脑恍惚地想着,我有多久没有听自己说过话了。
“很久很久啦!”它说,“我以为你都忘了我呢。”“怎么会呢。”我只得抱歉。“真的呀,上次班队活动,同学们都说学习委员的计划好,你也是。可我明明想跟你说一个更棒的计划的,你却不听。刚进冬天的时候,天还不是特别冷,你却听妈妈的穿那么厚,还悟出了一身汗水感冒了……”“可妈妈是好意啊。”“自己的身体应该是自己最清楚吧。”说这话时它可能撇着嘴吧。“好啦好啦,我下次一定听你的。”下次我真的做到了么?
人们说,三人成虎,流言蜚语最伤人。但在我看来,只有那些人云亦云的人才会相信谣言,也只有那些优柔寡断的,意志力不坚定的人才会被流言击垮。那些清高孤洁的人又怎么会理会这些世俗之言呢?
屈原因小人诽谤而遭怀王流放,流放期间他也想过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是错,但他最后还是听从自己的心声,向世人提出“虽体解吾尤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问题。而千年之后又有诗仙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感悟,也有苏东坡一反常人“鬓微霜,又何妨”的豪言以及不畏自然法则“谁到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壮语。在国外,不也有哥白尼那样坚持自己的想法,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先驱吗?我们又为何畏惧碎言碎语,只要你是对的,影子就不会斜,那么听从你的声音,坚持自我吧!
在这喧闹的世界,外面的声音很多也很嘈杂。在我们追梦的道路上,这些声音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们的耳朵。它们也许是劝说,也许是嘲讽,也许是鼓励。但,管他的,既然外面如此聒噪,那何不闭上眼睛,捂住耳朵,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想法,用心去聆听自己的声音。
听自己说话,我们需要独立创新的大脑,听自己说话,我们需要不畏流言的勇气,听自己说话,我们需要坚韧不拔的信念。
其实,听自己说话很简单,你只需要愿意静心。
【篇四:屈原的作文】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渔父》中,屈原如此向渔父也向大家讲解着他被无情流放是什么原因。此时他已颠沛流离多时,身心潦倒不堪,却仍然骄傲地诉说着我们的“清”、“醒”。他难道还不知道正是自己孤行到底的“清醒”把他推向了潦倒的边缘吗?他当然知晓!面对渔父的善告,他第三激昂愤慨地大呼:安能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事实上,这是坚守理想的他在告诫疲惫不堪的自己,在鼓励几近崩溃的自己!这不可以不被人以之动容啊!屈原,他的一生都在为达成“美政”的理想奔走呼喊,即便遭人排挤,即便被贬流放,即便失意一生,也不改初衷。
或许有人会像“渔父”一样,觉得他如此做有的不值。可是,假如每人都为了享乐苟活而放弃我们的理想,这世界将变成如何?这世上将没《史记》了———假如司马迁没由于坚守理想,受刑之辱早已将他吞噬殆尽;这世上将没“戊戌六君子”了———假如谭嗣同他们没由于坚守理想,他们将不至喋血市口;这世上将没《日心说》了———假如哥白尼慑于教会而放弃理想,他将不会落得葬身火海!
可这部分假设全部不成立!由于他们无一放弃理想,无一不是为了理想愤然前行,完成了为人的涅磐,书写了人类灿烂光辉的历史,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坚守理想,于他们自己本就是一种幸福快乐,于整个人类更是伟绩卓着!
所以,“渔父”们,请你们不要再为屈原坚守理想不值。相反,大家都要为了理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大家的困难挫折与伟大家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他们尚能为理想奉献一生,大家有哪些理由因挫折困苦放弃理想?
心怀理想。让大家第三瞻仰那吟诵着《渔父》的屈原,就让深厚的古典蕴藉深刻大家的理想……
【篇五:阅读,真好】
儿童时,一杯糖水,一本小人书。
少年时,一杯清茶,一本小说。
中年时,一杯咖啡,一杯杂志。
老年时,一杯温水,一本报刊。
我们每一次的阅读都如同手心里的至宝。阅读——感悟我们人生中最独特的美好。
或许阅读的是她——“花木兰”。
金戈铁马,兵临池下,化作男儿身,安然北上。她在战场上演绎“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忠孝节义。木兰的名字从北魏流传至今,巾帼英雄的美称也流传至今。我相信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这样一位英雄,流传下脍炙人口的《木兰诗》,岁月在那一刻散发出暖意的亮光。
或许阅读的是她——海伦·凯勒。
一个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挣扎摸索的女子,在对黑暗与寂寞无限的恐惧与彷徨中,她却说:“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就这样她走过了88个春秋,却熬住了87个无光无声的岁月,再塑一场华丽的生命,写下了她在过往的流年中同样存在的希冀与对光明渴望的见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她,也给世界人留下了一段坚强的年华。
或许阅读的是他——亚历山大·谢尔干耶维奇·普希金。
多少次的流放,都没有使他放弃创作的激情,尽管多次被流放,他仍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罗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注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在艰苦的流放时代,他却说“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或许阅读的是我自己,没有大的挫折与困难,孩提时代是看“蝴蝶在花节起舞,”看“落英缤纷,芳草满地”。是阴光被树叶打碎了一地的斑驳并投射下干细长的身影。我阅读着豆蔻年华的时光里静静流淌着的青春。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我笨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着自己徜徉在出海里,虽没有朋友相伴,但同样精神生动,使人流恋。
也或许阅读的是机智、多谋、勇敢的孙悟空;也或许阅读的是“呆子”——猪悟能;也或许阅读的是沉稳的沙悟静;也许阅读的是……
阅读,使我们自缚书香;阅读,使我们谈吐有礼;阅读,使我们品德高尚;阅读,同样使我们——静如其人。
阅读,真好。
【篇六:憧憬主题学生写作】
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是令人们喜爱的。赛龙舟、包粽子……这都是大家的乐趣所在。但在这乐趣的背后,却是一段楚国人悲伤的历史。他虽出生贵族,才华横溢,年仅二十三,便成为了一位重臣,辅佐楚王。无奈楚王听信谗言,而自己也被流放。原本以为自己看淡浮沉,但当楚国灭亡的噩耗传来时,他还是绝望了。抱石沉江的那刻,注定《楚辞》成为绝唱——他就是屈原。
为了缅怀这伟大的爱国诗人,临近端午节,我们开展了一次包粽子活动。一见到粽叶,我既是惊讶又是疑问。怀疑是自己的眼睛欺骗了大脑:最大的粽叶竟然才有两个指头大,更别提小的了。本身粽子就不好包,又加上条件有限。使我的心里越发觉得难,满腔憧憬也随风消逝了。
“再难也要上,何必在这犹豫浪费时间呢?”我自说自话地给自己加油打气。
我拿起了一片看似较大的粽叶,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做。一瞬间,周围的世界似乎停止“运动”,只剩下我在绞尽脑汁。“砰!”地球在一眨眼间,恢复了“运动”。我伸着头四处查看:是谁把粽子摔在了地上?墙角边一个同学手里捏着根白线,呆呆地望着洒落一地的糯米,还没回过神来呢。我正想笑,却不料手一放松,白嫩嫩的大米“流”了出来,倒成了笑人笑己了。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十分钟。我对粽子的憧憬越来越少,只见五花八门的粽子一个个被绳子吊着,而我包成功的却极少。在我想放弃的时间,我又想起了屈原,他被国家流放了,都还一心为国,将想法用文字的方式呈现予世人。而自己遇到一次小小的失败怎么能放弃呢?我憧憬着粽子的香气,赶忙动起了包粽子的手,正因为有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有幸能尝到靠自己劳动换来的粽子。特别香!
【篇七: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当你听到渐快渐昂的《第九交响乐》时,你是否想过“为什么贝多芬能谱出如此美妙的乐曲呢?”;当你真正了解达芬奇时,你是否又惊叹过“为什么达芬奇能如此完美呢?”;当你看见运动员们挥舞着金牌时,你是否也感叹过“自己什么时候能与他们同肩呢?”——今天,董宏酞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
那,就是因为爱——董老师从自己的童年说起。他说小时候是甜蜜的,因为他有妈妈的爱。小男孩不管跑去哪里,妈妈总会神奇般地找到他;又恰巧在他饥肠辘辘时,妈妈连忙捧着热乎乎、甜滋滋的红薯,如天使一般出现在他面前;小男孩生了重病,妈妈不惧危险,翻越深山老林,夜闯虎林,为儿子“还魂”……也是因为这一份沉甸甸的爱,才成就了董老师如今辉煌的自己。
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爱是我们一生的课程;爱是我们心灵的支柱。因为有爱,才有了恨,才有了喜、怒、哀、乐……世界万物。假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株小苗,那么爱就是那明媚的阳光。我们在爱的沐浴下一天天长大,欢笑着,嬉戏着。但是突然有一天,一个晴空霹雳,将小苗打个遍体鳞伤,这就如同《桃花心木》中: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的确,生活处处充满“不确定”。
这又使我想到了一手豪迈诗词震惊全宋且被青史留名的苏东坡——苏轼。苏轼曾经做了官,却因乌龙事件被流放至黄州。悲愤的情绪和压抑穷苦的生活一直压榨着苏轼,使苏轼在这段痛苦的流放时期中,做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莫听穿林打叶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与其说我们是在爱中成长的,还不如说“我”是在爱的驱使与磨炼下,从一块原石,一步步终成闪耀的钻石!“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爱”与“磨炼”二者缺一不可,若我们想成功,必将在这双方的驱使下成长!
时光匆匆,既然我们不远千里地来到这世界,便要炼出一个真正的同心目中一样的“我”,当作这一生宝贵的回忆珍藏啊!
【篇八:与屈原对话】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
微风轻轻地吹拂起书页,其中夹杂着一丝书香的气息,目光辗转在用至情写的文字间,细细地品读着你——屈原。和你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离开郢都,流放江南,纵使这里环境清幽,你依然心系国家,心系百姓,每到夜晚,总会有凝重的叹息声在空气中传播。我能从你的叹息声,感受到你对国家和百姓事那样的执着,那样的不悔。
面对湘水,感受着秋冬之交的寒风,任风肆虐地吹散他的头发,坚毅的脸上写满了疲惫,面对山峰,感受着雄伟壮观的高山,不禁感叹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可是再美的风景你也无暇欣赏,你再一次在流放中哀愁。我听到你内心的无奈与不舍,我劝你想开点,没必要那么执着,既然人家不重用你,你何不纵情山水,享受着诗意的生活?你却对我的建议置之不理,内心愁绪万千。
你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仁而被逐下仍然能坚守住你内心的信仰,牵挂着你的百姓,你的王,如此坚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你,将所有的哀思寄托在一株小草,一朵小花,只有此刻,你才能呼吸畅快。
那一夜,郢都被秦攻下,你哭了,你的泪水滴在竹简上,与墨相溶,你的泪水滑过的长衫,深深地砸在地上。国家灭亡,百姓流离,你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抑郁与愤懑,唱出《怀沙》这千古名诗。最终,你还是离开了,站在汨罗江边。我求你不要离开,你的才气不该就这样被埋没。谁知你心意已决,汤汤的汨罗江最终收留了你,可汨罗江太浊,荡涤不掉你的忧愁,汨罗江太浅,掩饰不了你的遗憾。
你的身影永远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后人的是你那“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心,还有那对国家,对百姓的真挚的情。
然而,在电吉他轰鸣的时代,竟然还会有一种似古筝细腻婉转的悠扬轻轻拨动我的心弦。在流行歌盛行的时代,竟然还会有一种缠绵迷离的情调跌宕起伏的气势叩响我的心门。
我倾听你那迷惘的心声,倾听属于你的历史,倾听历史的跫音。
屈原之死给时空注入新的含义,这一道闪光的利剑划破了千年长空,给生与死赋予了新的内涵,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华赤子的热血里,融入炎黄子孙的灵魂中,死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伟大的起点。
【篇九:遇见屈原】
“喂,听说没?好像有个大官被流放到咱们这一带了。”“那得犯了多大的过错才会被流放到这儿啊。”闻言,我皱了皱眉,已不大想听二姊与四妹的下文。旧时,楚国掌权者楚怀王昏庸无道,听信谗言疏远屈原,甚至荒唐到为秦国许诺的“六百里”便同齐断交,后仍不知悔改。当今顷襄王更为无能,同其弟迫害忠良。长叹一声,我无奈地自那榻上坐起,出门去透透气。明明策马于荒原之上,我的心中却只有烦闷。
不自知的,似有仙灵指引,我竟来到了汨罗江。下马缓缓步上礁石,心中思绪万千。
“哎,君主无德,信奸佞斥忠良,我大楚将衰啊!”滚滚江水奔腾,飞溅的水花落在衣襟上,一浪又一浪拍打着我所立的礁石,似是感受到我那悲愤的情绪,竟也同我哀思起来。忽地,我听到了话语声。惊疑不定地张望片刻,只见一人竟坐于不远处的礁石之上,手提一小坛酒,不晓得在说什么。缓缓靠近,却见其衣衫不整发冠凌乱,透着股颓然之气,却难掩其凛然正气。约五六十岁,眸中却亮极。知晓我的存在,他也只是微微仰头看了看我们一人一马,便又往嘴里猛灌了口酒。却不料酒过于烈,竟被呛了一下,狼狈地咳嗽起来。这人虽落魄,却着一身官袍,且也不像个会喝酒之人。端详片刻,我问道:“……为何来江边喝酒作诗?这儿景色不好,又终年没什么阳光。”那老伯闻言,笑了。再看我的打扮,朗声道:“年轻人,看你打扮倒想是这一带最富人家的小公子吧?寻常公子哥又为何来这荒凉之地?反正绝不是为了赏花吧。”语闭,他缓缓起身,挺直了腰脊:“谁还不曾风流富贵过呢?只是国家存留之际,老夫却无能为力了啊!君主无德,斥尽忠良,留奸佞贪官于朝,大楚,将亡啊!悲哀,悲哀!”说完便提起酒坛子向远处走去。隐约还尚可听到他在吟诗,似是仍在感伤国家的命运。不过,明明是一副醉醺醺的样子,语调却是染上了几许悲凉愤慨之意。
次日。我步出房门,入眼的便又是二姊与四妹切切察察的姿态:“今日,我可听爹爹讲了,那被流放的便是屈原……”“啊?他不是忠臣么?怎的……”闻言,我大惊:那气度谈吐,莫非昨日那老伯……震惊之中,我冲出家门,向汨罗江奔去。到了城门,却见一片乌压压的军队正在入城。群众都惊慌失措,跑路的跑路,逃窜的逃窜,一片混乱之景。我慌了,心下想着出城的办法。咬一咬牙,我抢了一匹马,决定回宅自后面溜出去。家宅后门已上锁多年,它可以通向一条小路,小路一直蜿蜒至树林,此事还是我儿时贪玩发现的。
跌跌撞撞地奔至江边,我慌乱地张望,却见那熟悉的身影正立于礁石之上。“先生,屈原先生!”
那人闻声转过身,只见一身整齐官袍,发也梳得一丝不苟。屈原笑了,没理会我,自顾自地念到:“国破了,匹夫又怎能苟活?”他又笑出了声,似是在对我说话,又像在自言自语:“一曲《离骚》诉尽臣心,没能护主平安,那老臣便同我大楚共存亡吧!”语闭,他在我惊乱的眼神之下,跳入了江中。
“老先生……”
这,便是我熟知的屈原。年少也曾轻狂,满骨忠良,从不苟活于世。思索着,探求着,从未与我深谈,却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他投江之时,我也曾迟疑要不要阻止他,但现在,我终于理解了他的初心——以身殉国,同国家共存亡的决心!
那,更是一颗赤胆忠心。
【篇十:爱,在生命的色彩中流放】
斜刺的淫雨从篱笆桩下走出来,细细地数落那抖落在天边的蔚蓝。爱的清澈在天边高高升起,我们“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气魄也在一声声地呐喊。
天边是那一攒幽幽的蓝,黄缎色的阳光织在那青铜色的水面之间,桃红的夹水中,我似乎嗅到了爱的馨香,远方的天籁之声,夹带着破晓的鸽鸣。
也是同一个下午,同一个没有硝烟但很残酷的下午,我看见了一个小男孩正站在草地上,春风吹皱了他瘦弱的身影。我认识他,也知道他,他的父母都是医生,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默默战斗着。一切事物都很疲倦,大地的花萼也早早地合拢了,他的清幽的眸子中也带着一丝倦意。远处有只彩蝶轻舞着,轻柔的短函对折着,似乎要找一个花儿投递处,然而没有,没有花香,一切的一切都在白色的迷蒙中。
孩子的眼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静静地淌着,抖动着这沉寂的而又喧闹的世界。彩蝶终于不再飞舞,而是停在一片凝绿的世界中,孩子那欲动的双手终于不再迟疑,缓缓伸出去,拨开那绿绿的草丛,双手合拢,慢慢地用手裹住了那只蝴蝶,就像裹住了整个世界一样,一个弱小的生灵在那双稚嫩的手中拉动着,似要冲破一切的桎梏,冲向蓝天。
男孩矜持的心又放了开来,他的眸子触动到那蝶儿流苏般的双翅,它们颤微微的,却又带着那团鹅黄色的、粉红色的温馨,生命是可贵的。
他似乎通透过那薄薄的双翅看到了他的父母了,他们好像很疲倦,瘦削的脸庞像紧绷的缎子,苍白无力,但他们的眼睛却像是被太阳烧成的两只炎炎大洞,到处洋溢磁卡热情的余辉。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分分秒秒,他们都待在医院里,都待在需要他们的病人身旁,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双鬃,血丝布满了他们的明眸,尘霜掩盖了他们的面颊,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救人的诚心与抗击非典的信心,他们依然忙碌着……
小男孩眼睛湿润了,他突然张开双手,就像释放了整个世界般,那蝶儿飞走了,飞到了那医院的上空,飞到了和平明天……
天还是那样的蓝,水还是那样的清,我还是那样的人,心还是那样的心,还是再也平凡不过的心,只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非典中悄然诞生,那是爱,爱的真诚,爱的执著……生命又开始变得多彩起来了,有那红色的爱心,白色的诚心,蓝色的纯洁,绿色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