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眼中的作文】
手捧一本书,沏一杯香茗。午后的阳光洒在小屋里,思绪穿越到千年之前。明朝,伫立在历史之巅上,遗世独立,渲染了中华文明。
老朱说:“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是朱元璋的人生信条。出生在贫农家庭,天灾人祸夺走了他至亲的生命,出家当了和尚。朱元璋本以为自己会平凡度过一生,却阴差阳错参加了起义军。老朱鉴定自己的信念,越过了陈友谅、张士诚。元朝,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帝国。我眼中的明朝,是血凝聚而成的。
燕王夺位,永乐大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经过靖难后,明朝的经济受到一些破坏,朱是靠夺位得天下,民心不稳,恐有后患。可谁也没有想到,朱棣带领明朝走向辉煌。编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命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创中华千年古都,北击蒙古,南定力疆,恢复生产,一派欣欣向荣的画面!洪武三十一年时,朱元璋崩,朱棣似乎再向父亲宣战,朱允炆不过是无名小辈,我会创造辉煌永乐大帝,一位十足的伟人。我眼中的明朝,是一派富足的画面。
历史的脚步越走越快,嘉靖皇帝即位了。我眼中的明朝,似乎开始走下坡路了。
皇帝迷恋修道,奸臣当道。官员明争暗斗,内阁首辅严嵩贪污受贿,不顾国家利益,只为自己贪图享乐。但黑暗处自有光明,徐阶站了出来,向严嵩为首的严党发起反扑。正义总会战胜另一方,徐阶胜利了。但此时国家已是,但成就还是有的。《西游记》就是这一时期完成。我眼中的明朝,已是惨不忍睹了。
但高拱、张居正带领明朝再次走向巅峰,戚继光等名将也为国而战。明朝再次走向充满了生机,万历在位48年明朝的实力依然犹在。
一切的结束从一个叫努尔哈赤的人身上开始了,万历后的明朝,已经没有了皇权,魏忠贤等宦官纵横政权。天启后的明朝,走向了结尾,努尔哈赤的子孙统一了中国,明朝就此结束了。
我眼中的明朝,扑朔迷离、绚烂辉煌。我大明立历史之巅不倒!
【篇二:我眼中的明朝】
手捧一本书,沏一杯香茗。午后的阳光洒在小屋里,思绪穿越到千年之前。明朝,伫立在历史之巅上,遗世独立,渲染了中华文明。
老朱说:“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是朱元璋的人生信条。出生在贫农家庭,天灾人祸夺走了他至亲的生命,出家当了和尚。朱元璋本以为自己会平凡度过一生,却阴差阳错参加了起义军。老朱鉴定自己的信念,越过了陈友谅、张士诚。元朝,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帝国。我眼中的明朝,是血凝聚而成的。
燕王夺位,永乐大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经过靖难后,明朝的经济受到一些破坏,朱是靠夺位得天下,民心不稳,恐有后患。可谁也没有想到,朱棣带领明朝走向辉煌。编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命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创中华千年古都,北击蒙古,南定力疆,恢复生产,一派欣欣向荣的画面!洪武三十一年时,朱元璋崩,朱棣似乎再向父亲宣战,朱允炆不过是无名小辈,我会创造辉煌永乐大帝,一位十足的伟人。我眼中的明朝,是一派富足的画面。
历史的脚步越走越快,嘉靖皇帝即位了。我眼中的明朝,似乎开始走下坡路了。
皇帝迷恋修道,奸臣当道。官员明争暗斗,内阁首辅严嵩贪污受贿,不顾国家利益,只为自己贪图享乐。但黑暗处自有光明,徐阶站了出来,向严嵩为首的严党发起反扑。正义总会战胜另一方,徐阶胜利了。但此时国家已是民不聊生,但成就还是有的。《西游记》就是这一时期完成。我眼中的明朝,已是惨不忍睹了。
但高拱、张居正带领明朝再次走向巅峰,戚继光等名将也为国而战。明朝再次走向充满了生机,万历在位48年明朝的实力依然犹在。
一切的结束从一个叫努尔哈赤的人身上开始了,万历后的明朝,已经没有了皇权,魏忠贤等宦官纵横政权。天启后的明朝,走向了结尾,努尔哈赤的子孙统一了中国,明朝就此结束了。
我眼中的明朝,扑朔迷离、绚烂辉煌。我大明立历史之巅不倒!
【篇三:向鱼问水】
每个人,每个事物都有自己最可贵、最重要的东西,这种东西不可以缺少,更不可以丢失。
今天,看到一幅漫画,感触良多。画面上,一个人盯着鱼,向鱼问水。鱼儿的嘴巴张大,似乎想说些什么,目光中全是哀求。可那人用严厉的目光与鱼对视,似乎在说:你,必须给我水。
我苦笑。
水是鱼最重要的东西,离开了水,又有哪条鱼能够在生存?所有,我相信不管那个人如何逼迫,鱼儿都是不会妥协的。
既然,水是鱼最珍贵,最不可丢弃的东西,所以它才会不顾一切地去守卫、去坚持。那,我们人又为什么坚持,为什么捍卫呢?
其实,所谓一个人不可丢弃的,不是柴米油盐,不是家长里短,而是心中的梦想、理想和道义。
就拿明代的杨继盛作为例子吧。他成绩平平,只是一名普普通通并且没有任何政绩的官员。在那个奸臣当道的乱世,无数人为了升官,而阿谀奉承。可杨继盛没有,只是因为道义告诉他,严嵩乃奸臣,不得与奸臣为伍。在那个奸臣当道的乱世,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怕拖累家人,也更怕失去生命。但杨继盛不怕,只因为道义告诉他,严嵩误国,当除,所以他便以死相劾。在他心中,死亦如何,只要守得住心中的信仰,死又有何难?不知而为之,乃是无知;知之而为之,便是无畏。
此时此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明白了为什么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至死不降;明白了为什么杨涟一心为国,毫无私心;明白了为什么岳飞精忠报国,守卫国家,哪怕得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因为气节,因为道统,这是作为一个官员不可丢弃的东西。
但愿以后,谈论到“最不可丢弃的”,不是水和食物,而是梦想,是希望,是心中的道义,是用自己的汗水写成的青春那些无畏的故事。
【篇四: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生就像一叶小舟,航行于茫茫大海,而信念,则是确保我们不会迷途的指南针。有了信念,我们才能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上行驶得更稳更好,才能走一步,再走一步,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
信念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它能像宝剑一样激发我们的豪气,如明灯般照耀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成功的大道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即使路途漫长,也会有逃离人生低谷的一天!
官场打斗,朝廷一片混乱;老师被杀,徐阶陷入绝望。看到老师夏言鲜血飞溅,头颅落地,徐阶只能默默流泪。他本想用自己的才华让明朝强大起来,却又无能为力,无法对付严嵩。然而,他的才华被皇帝看中了。但从此,他成了严嵩的头号政敌。他被压榨,被威胁,受尽了苦。他随时都可以选择放弃。然而,他被他的信念支撑着,他隐忍着,委曲求全,假意巴结讨好严嵩,他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人死在严嵩的手下,看着朝廷越来越混乱,他只是等着最佳下手的时候,他等到了,并果断地下手,一举击溃腐败的势力,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使明朝兴旺发达。
是他的信念推动他走一步,再走一步,直至苦尽甘来。
走一步,再走一步,即使处于绝境,也能在绝处逢生。
江边,王守仁等着朋友的音讯。而当他得知朋友被杀,宁王叛乱的消息后,他的手下就带着他上船跑了。周围的人们正在讨论该逃亡何处时,他却果断的决定平叛!他手下一个士兵也没有,却是招来了一帮乌合之众。他毫无胜算,然而他的信念告诉他不能放弃,他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最后成功平叛,立下赫赫大功!
是他的信念告诉他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绝处逢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若想在“无路”找到“路”,只能依靠自己的信念。
【篇五: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套大书,也是一个瑰丽的传奇。多少豪情壮志相见其中,多少生死离愁湮于其中。布帛菽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古人原无异于今人。无数英雄灿若星辰,无论你是奸雄还是英雄,或者是枭雄,不管是武功盖世,还是谋略过人,又或是文武双全,都在大明史上画上灿烂的一笔。
今惜,大明276年历史,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已经成了百年往事。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那个时代的兵戈铁马铿锵在耳,刘基应天决断的吼声在耳,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笑声在耳……
今朝,我们沉浸于纸乱金迷之中,岁月如斯,在历史的沉淀里,该如何笃定最初的信念?在曾经的青山脚下,夕阳红似火的情景却大相径庭了。
Side。1朱元璋
大明王朝的一切事情都由1328年的晚上开始,这一年,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出生年。待他17岁的时候,元朝像一只苟延残喘的骆驼,等待着它生命中的最后一根稻草。上天打算抛弃元,还为它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天灾人祸使十七岁的朱元璋,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兄弟一个个饿死,霸道的地主却连一块安葬他父母的地都不给。他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干了一辈子的活,为什么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什么都不干却衣食无忧,为什么?
在绝望中,他稚嫩的心灵逐渐开始冰冷,他明白,这世上没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中燃烧,痛失亲人的悲苦,促使他从脆弱转向坚强。他开始武装自己,从一个只能无助地看着父母死去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1352年,他因“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去投军参加造反。
唐朝的黄巢落榜后,在长安城门前作《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数年后,他带着十万大军打进长安。
而朱元璋在濠州城门前亦作《菊花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几年后,他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为一统天下铲除了最大的敌人。之后又在平江以8个月时间消灭了张士诚,做到了“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最后消灭元朝“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思敏。”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他纵马奔驰,锦绣山川在他身后,江河大地被他踩在脚下。
做人如此,此生足矣,足矣!
Side。2杨继盛
杨继盛,嘉靖年间的一个芝麻大的小官,无权无势,却向当时位高权重的严嵩发起弹劾:“臣孤直罪臣杨继盛,请以嵩十大罪为陛下陈之!”虽然当时弹劾严嵩的人也很多,但弹完之后该干嘛还是去干嘛。而杨继盛与他们不同,大明官员数不胜数,唯一敢与权倾天下的严嵩玩命的,就只有他和徐阶了。
杨继盛上死劾弹章没几天,他就被捕入狱了,狱中的他受尽严刑拷打,仍不屈服。因为他就是奔着死来的,他不受严嵩的收买,不听朋友的劝告,明知毫无胜算的希望,却依然押上自己的一切,以死罪弹劾严嵩,因为他的目的很明确——以死报国。
杨继盛在狱中被打断腿后,曾向一位看守索要一盏油灯,之后这位看守便见到了让他永生难忘的一幕:杨继盛拿着一块碗的碎片,刮自己腿上的烂肉。看守呆了,他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人没有锋利的手术刀,没有咬嘴的毛巾,没有麻药,只凭一块并不锋利的碎片做手术……
后来的杨继盛枉死狱中,也为徐阶争得了时间,让严嵩露出了破绽,最后得以发动致命一击。他虽然只是个芝麻大的官,却在史书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到极致。他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他明明知道不能成功,明明知道必死无疑,却依然慷慨而行。在一些人眼里,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在西方人眼中,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但是在中国的古老哲学中,这行为有一个恰如其当的名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相信,这正是中华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这个伟大民族的魅力所在。
Side。3孙承宗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这句话,来自一个人的传记,它的大致意思是:以此人的才能,恢复失去的江山,未必容易,但是如果信任他,将权利交给他,稳定固守现有的国土,是可以的。这是一个无上的评价。因为这句话出自《明史》,说这话的,是清代史官。它隐含的意思是:如果这个人没死,大清是无法取得天下的。捧着清朝的饭碗说这话,是要掉脑袋的,但是他们不仅说了,还写了下来,而且没有一个人因此被送上刑场。因为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清朝人无法否认。
这个人叫孙承宗,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努尔哈赤父子的克星,京城的守护者,举世无双,独一无二。在获得上述头衔之前,他不过是一个16年没考上举人的落魄秀才。
他在1604年的时候,42岁,又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他的目标,是科举。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决定放弃自己舒适的教师生活,他决定以身许国。于是在几十年吊儿郎当的生活后,他打算认真考一次。
这一认真,他就考了第二,全国第二。换句话说,他是榜眼。11年后,他成了太子的老师,并教起了朱由校(天启皇帝)。之后在王在晋的错误里,他发现了一个人才——袁崇焕。孙承宗在宁远,把筑城的重任交给袁崇焕,自己还开发了一项军事策略——以辽人守辽土,辽东人民的仇恨会成为战胜敌人的主力。这也是后来关宁铁骑无敌于天下骑兵的基础。之后和袁崇焕一起修筑了宁锦防线,令努尔哈赤父子两人头疼了很久。
心血、才华、战略、人才,这位举世无双的天才,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他终究把报国誓言,进行到了人生最后一刻。
小县城高阳失陷之前,城内没有守军,没有粮草,孙承宗带着全家二十多口人,上城墙坚守,城中数千百姓在其感召之下,无一人逃亡,积极迎敌。几天后,高阳失守,孙承宗被俘。清军给了他自尽的权利。孙承宗接受了敌人的敬意,向北方叩头,然后,自尽而死。
有些人说他死心眼,但是,这就是气节。《中庸》有云:“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混乱,坚持自己的信念。
我钦佩这样的人。
尾声
《明朝那些事儿》讲了很多东西,王朝兴衰、王权富贵、风雨变幻……但都是过去,几百年的历史,在书上不过是一张纸的距离。朱元璋前一页还在草地上看夕阳,下一页就驾崩了。百年皇图大业,过眼云烟耳!看看明朝,现在已经成了地上的一缕黄土。有些人说,时间可以磨灭一切,我认为不然,500年过去了,时间确实可以磨灭太多,但真正可贵的品质仍然留在世界上。凡事离不开命运,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向命运低头。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道德、以及底线,不枉活于这世间。像书里的话: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读明史,即怀古,又见朝。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篇六:开在记忆里的花朵】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此刻拥一怀秋日的暖阳,执一阙美好的记忆,触摸那些被书香浸润的花瓣,任思绪纷飞在那旖旎的花香中。
那是文学之花在绽放。
品文学之静,说为乐事不为过。走进那些经典名著,品味灵动的语言,观摩那一幅幅浮现于眼前的“画面”,自然是一种“享受”。老人桑迪亚哥与自然的斗争,汤姆·索亚的历险,简·爱在逆境之中不断地成长……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如同盛开的花儿一般,给人以视觉盛宴,吸引人的眼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那是历史之花在绽放
历史,总是带有几分厚重感。在这样一条浩瀚长河中,各色的人物事件无奇不有。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深思,无数的人物值得我们去景仰,还有不少的事件值得我们去感悟。
在历史中,我看到了坚毅:朱元璋在父母双亡之后,并未混迹街头,而是揭竿而起,将腐朽的元朝推翻。耶律大石在辽完后,并未投降或是走向人生终点,而是不断西进,开创属于自己的霸业。
在历史中,我看到了隐忍:徐阶在看到严嵩及其同党的行径之后,并未盲目应对,而是不断抓住他们的弱点,削弱严嵩的势力,最终用了十余年推倒了他。当然,还少不了忠贞,因为这条长河里从不乏那些爱国志士。所以,感历史之思,何尝不为一件乐事呢?历史中的那些人物轶事,正如花一般绽放着。
此刻,指尖轻拂,站在鲜花婀娜的枝头,拥一份暖意,静静地欣赏那盛开在记忆中文学与历史的花朵,静静地享受那书卷的气息。
【篇七:舌尖上的衢州——常山索面】
每逢正月初一的清早,在爸爸的故乡,家家户户每人都要吃上一碗当地的传统名吃——索面。
索面是一种用手工拉成晾干的素面,俗称“长寿面”,它洁白似银,细如麻线,略带咸味。在沸水中翻腾片刻,便可起锅,放入白花花的猪油,再撒上些葱、姜、蒜末和辣椒酱,舀上一小勺酱油和醋,瞬间“色、形、香、味”俱全。正如诗句“洁白似银美亦香,纤细如丝意悠长”所描写的那样,风味独特,意义悠长。
索面又名银丝贡面,在明朝时是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家食用的。相传这与明朝宰相严嵩有关,当年皇帝御驾亲临相府,严嵩以上京赶考时他人赠予的索面招待皇上,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当即下旨列为贡品,赐名“银丝贡面”。从此,“银丝贡面”名声大噪,美名远扬。
如果有机会来常山,一定要品尝下这流传千年的手工索面,保证味道鲜美无比,香浓顺滑!
【篇八:做一株墙下的草】
风起,草动。墙头的草早已倒向一边,不足为奇。只是,墙下的那株草却屹立不动,吸引了我的目光。
人,不就像一株草?内心脆弱的,在风起之时毫无遮蔽,只能任风吹倒;而内心强大的,用自己的内心为自己竖起一面墙,使自己在风起时不动不摇。
人,总是难免脆弱。“芝麻开花节节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无不反映着人人向往高处的世间常态——财富、权力、地位……可现实不总贴近理想,于是便有了“趋炎附势”。赵高、严嵩、魏忠贤等人的身边有了多少阿谀奉承的小人,巴结上司,只求自己升官发财。在这些所谓的权贵面前,又有多少人低下了头,弯下了腰,献上了自己的膝盖;又多少人低声下气,不敢指责他们的过错。但他们奋力攀登的高处,又怎是真正的高处?
正因为人性的缺陷,才造成了许许多多历史上让人深为遗憾的过错。明嘉靖时,严嵩当政,胡作非为,杀了夏言、杨继昌等无数正直的人。可又有多少人站出来指责他呢?又有多少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被杀而所能做的只有悲伤?那一段时间的朝政混乱,人心惶惶,国力下降,让作为后人的我们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二战中,英雄固不会被人遗忘,可那些叛徒、法西斯拥护者也在今日仍被人唾弃。他们,随着法西斯的传播,违背了初心,阻挡了和平,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历史中,出现在后人的鄙视中。
现今又出现了多少流言,让世人恐慌。大则至社会动荡、资源短缺,小则至部分食品安全、生活常识。它们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至社会的各个角落,引发人心的动荡,社会的恐慌。
可是,人即使有缺陷,却必须学会不随波逐流,做一株竖起墙而立在墙下的草。要明白这样一句话“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因为人总会犯错,伟人也不例外。所以,在旁人都跟随大众之时,要敢于质疑。然而,光拥有这种思维模式仍还不够。勇气,至关重要。伽利略用实践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修正了几百年来人们一致认同的“科学真理”。同样,知识,是阻挡思想随众人之流而逝的巨石。李清照摒弃旧时女子的陋习,不顾世俗人的眼光,学习诗赋,以女儿身成为流芳百世的词人。由此,足见知识的可贵。
墙头草是可悲的,随风飘摇的它们无力为自己赢得应有的价值。墙下的草也许卑微,可它们有自己的力量。这力量足以支撑它们不断向上。草,生来无法选择,可人,是有选择的权力的。我们的内心,由自己塑造!
倚在门边,收回飘忽的思绪。风,仍不停,墙下的草,依旧没有动摇。
【篇九:读书伴我成长】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是我的良师益友,读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我今年11岁,已是个“六龄书虫”了。《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义薄云天令我自愧不如;《水浒传》中勇猛无敌、讲义气的一百单八将让我不禁连声叫好;《红楼梦》则让我品味了人生百味,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看完《明朝那些事儿》,我立刻被“铁人”杨继盛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精神所感动。杨继盛因弹劾奸臣严嵩十大死罪,被老贼谋害。严嵩当时任内阁首辅,而杨继盛仅是个五品小官。读的此处,我对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困惑不解,再往下看,才知道他这样作为的是为国除害。最令人感动的是,杨继盛被打一百廷杖,当场被打得皮开肉绽、体无完肤、血肉模糊,可他为了与严嵩斗,仍然顽强地活下去,用碎碗片刮去腐肉。这需要什么样的意志和毅力啊!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读完《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时刚好是暑假,我去学习游泳。刚来到游泳馆,一股刺鼻的消毒水味扑鼻而来。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栏杆下水,用脚尖轻轻碰了一下水,这水到底有多深呀?有点害怕不敢下水。是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还是打退堂鼓?我想起了杨继盛,杨继盛为了达到目标,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和他比,我遇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想到这里,不管了,拼了。教练让我们先在水下学憋气,深吸一口气,然后把头钻进水里。这是,我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仿佛怀中有个小鹿砰砰直跳。我看着教练的示范,也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可刚下去,没憋住气就起来了,还不小心呛到水,整个鼻子阵阵酸楚。我接着一次次练习,终于掌握了技巧,一次我足足憋了7秒,心里乐滋滋的。接着教练又让练习蛙泳。教练说:“学游泳要注意呼吸,蹬腿和划臂的动作要配合起来。”我按照教练的示范去练习。但是动作不协调,还喝了几大口水,难受得喘不过气来,眼睛也酸酸的。我拼尽全力游到终点,刚想休息一下,教练说:“快回去,接着游。”这样来来回回练习几遍,我已筋疲力尽,不想学的念头又在我脑海里隐隐浮现,但杨继盛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鼓舞了我。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更加卖力地练习。一个月我已学会了蛙泳、自由泳的基本姿势。再次游泳时,已不怕水深,抛掉游泳圈,像一条小鱼自由自在地游起来。
我爱书,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是书,让我慢慢认识大千世界的精彩;是书,令我开阔视野;是书,教给我无穷的知识;是书,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是书,伴我一路成长!与书为友,其乐无穷,有书为伴,我的人生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