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相关作文
如花生命——读《红楼梦》有感作文1000字07-01
红楼一梦,诉说着一个钟鸣鼎食的家族走向衰败的故事,见证着一段真挚的感情的萌发、发展及结果,倾听着诗一般的女子对生命的吟唱。如梦般扑朔迷离,醒来却依旧刻骨铭心,黛玉的《葬花吟》仿佛在耳边低吟,宝钗看着宝玉弃自己而去的痛仿佛穿越一切界限萦绕在眼前……我细细咀嚼着,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她们的认识。理性的牡丹那一回抽花瓶签,她抽到了牡丹,下边是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乃群花之首,宝钗当之无愧,她恍若一...
读《红楼梦》有感作文300字06-27
《红楼梦》——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的情节不是单色的,是缤纷的、五颜六色的,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相处的故事。贾宝玉原是天上的使者,在女娲炼石之处有一株“神瑛仙草”,后来变成了神瑛仙子。神瑛使者下凡了,仙子也跟随着他。后来,神瑛全都降生在贾府,取名宝玉,仙子也下凡成了人,起名黛玉。接着,宝玉和黛玉相爱了,黛玉却突发重病,但宝玉不知情却娶了宝钗,黛玉因病离世,宝玉也流浪到了天涯海角。贾宝玉,他有时如钢铁...
与书相伴作文作文2000字06-27
【篇一:与书相伴作文】它是知识的殿堂,它是智慧的宝藏,它是通向真理的道路,它是遨游知识海洋的方舟,它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书。漫漫人生路,知己可谓在水一方。谁与我呐喊彷徨?谁与我同思红楼旧事?谁与我共梦旧唐盛况?谁与我共享今世繁荣?唯有书,它能与我领略古今,穿梭东西,同论这世界的改变。巴黎圣母院的阵阵钟声,向我诉说着它见证的过去。中世纪的建筑艺术落入什么人手中,无知的工人又是如何抹灰刷浆,胡乱对待伟...
读《红楼梦》有感作文1500字06-08
蘅芜院下晶莹雪大观园中最素洁的地方非蘅芜院莫属了。院中无多余的花草,只有从西域而来的种种香草;院内也不过是雪白一片,最亮的也只有那土陶瓶里的几朵野菊。她本为一小姑娘,却有着与生俱来的稳重。她是香的,亦是痴的。薛宝钗她有着令宝玉看呆,令黛玉不及白皙皮肤。她也很美,只是她得美少了些黛玉的俏皮,多了些她独有的冷漠。她与香有着莫名的缘分,她生病时有冷香丸为她带来的冷香,她住的院子里有独特的香料。宝钗她的香...
史湘云人物形象分析作文1200字05-16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是的,她就是史湘云。她性格直爽,她善良细心,她乐观开朗,她思维敏捷。她十分爱说话,一有话头就嘟嘟囔囔个不停,不管是什么,都会表现出热情。比如:香菱学习写诗,但不敢打扰宝钗,就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了兴,没昼夜高谈论阔起来”,宝钗因此批评道她们“不像女儿家”,“不守本分”,“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还有一次看戏,凤姐指着台上的一个小旦说...
九月秋意浓作文750字05-04
风微微拂过,拂净了人的心墙,拂断了他人的相思,终究,将那四角的天空,点上灯,燃成明黄。千古红楼,梦一回。前世,是那棵世外仙株,今生,化作那个名为黛玉的女子,那样孤冷,那样惹人怜惜,只是,不得善终罢了。常听人说,黛玉不如宝钗,宝钗为人处世圆滑,老练,又岂是黛玉可企及的,黛玉的性子那般自命清高,笑里藏刀。截然不同的性格,却是一样的凄凉。两人皆是站在文学界的顶端,世上可有几人能与之攀比?可是正因她们的文...
闲话宝钗作文450字03-30
读罢《红楼梦》,个个千娇百媚的红粉佳人从我眼前闪过。最终,我的目光落在了“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宝钗身上。自古以来,《红楼梦》中分别有两个阵营:拥黛、拥钗。拥黛者说:宝钗是宝戴之事的破坏者;而拥钗派则说:黛玉总是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多愁善感,别人跟她开句玩笑都能当真,躲在屋内一声不吭。在众多读者眼里,宝钗就是书里面的反派人物;在我眼里黛玉是艺术,而宝钗是生活。有人说宝钗是太忠...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350字03-26
《红楼梦》是一本特别的小说,始一开篇就讲述了贾家的未来。元、迎、探、惜不止叹息着自己的命运,更叹息着贾家将来的命运。在曹雪芹的笔下,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出现在眼前。有才华横溢的黛玉,有心细如发的宝钗,有活泼开朗的湘云,有温柔善良的宝玉……在他们身上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红楼梦》这部巨著。在《红楼梦》中有四幅美丽的画面。我最喜欢的是,在一个“落红阵阵”的春天里宝黛共读《西厢...
走进名著作文700字03-21
捧一本好书,沏一杯香茗,点一瓣心香,读一地阳光。——题记正值春日,百花绽放,阳光透过嫩绿的树叶洒下,泛黄的树叶上出现斑驳的光影,用双手拂去灰尘,又打开了记忆的匣子——那年,一本《红楼梦》将我们三个结在一起。每个周日都会去那片草地,围在一起,津津有味的读着书,一人一段,大家乐此不疲。也许,年少的我们不曾理解宝玉的情肠,也不曾理解黛玉的多愁善感,更不曾理解贾府背后人性的复杂,三个未涉世的女孩只知与宝玉...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作文1000字03-17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吾于十年级时初遇《红楼梦》便一发不可收拾,后常拿过往自比黛玉。幼时只知其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未曾见过纸版亦不曾购,受遇之时废寝忘食记忆犹新;今日有幸得以二次回顾,竟发现此前吾之认知实乃有误,故作此记。怪道人言,不同年纪,不同过往,对其认知不同,所言甚是。高一粗略阅后认为黛玉是宝钗为首等害死的,现纠正:黛玉确实有跟宝钗不和确是由于黛玉自身想法所致,宝钗...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