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爱敬亭山之美】
祖国的山河秀丽如画,祖国的山和绚丽多彩。而我最爱的却是那小有名气的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古代赫赫有名诗人李白,曾在敬亭山观赏的时候留下的一首名诗:《独坐敬亭山》。还有谢朓的《游敬亭山》。自从这两首诗写成以后,敬亭山声名鹊起。
这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敬亭山,果然名不虚传的“江南诗山”
首先,我们通过了检票处,来到敬亭山。一进去,就让我眼睛一亮。远远望去,山虽不高,却满目青翠、郁郁葱葱,十分壮观。只见山脚下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上面刻有“敬亭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拉着爸爸妈妈迫不及待地穿过牌坊,快步向山上走去。我跟着诗人的脚步向山上走去,踏着石子路,这在树阴下。树沙沙作响,风轻轻拂来,地上的小草生机勃勃,路边的野花露出“笑脸”。小路右侧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上面刻着古代诗人在此留下的诗句,有描写花草树木,有赞美美丽风光。这些石头与敬亭山巧妙、自然的融合,真不愧为“诗山”啊!越往山上走路越陡。我和爸爸妈妈走得有些累了,就在一个山旁的休息处稍作休息。山的四周全是竹子,有嫩的,有老的,有浅绿的,有枯黄的,有的细如手腕,有的粗如碗口,可不相同。一阵凉风吹来,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竹林深处有一尊石雕像,她就是传说中住在山上的唐朝“玉真公主。”刻得真是惟妙惟肖!我坐在竹凳上,感受着风的吹拂和竹的清香,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到了山顶,我深吸了一口气。哇,那里的空气是多么新鲜!我享受着这独特的快乐,在山顶上快乐的跳着……
我爱敬亭山,爱它那美丽的风光;爱它那神奇的风;爱它那无与伦比的风光……
【篇二:游敬亭山】
春节期间,我们全家一起来到了安徽省宣城市的敬亭山游玩。
大约行了四个多小时的车程后,终于来到了经庭审的大门口了。过了检票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草地,绿得翠,绿得郁。草地中有一条小路,我们沿着小路向前走去,草地上出现了一排排树,如一排排站岗的士兵保护入山的人们。
继续向前走,眼前出现了岔路,一条向上,一条向下,我们选择了向下的一条。下去的路很陡,幸好路的两侧有茂密的翠竹可以扶一下,要不然还真不敢下了。到了下方,眼前开阔起来,四周全都是高大的、茂盛的竹子,阳光透过竹叶撒落在青石板路上,颇有一种“树影婆娑”的味道了。
向前走去,我们看到了一涓细泉,名为相思泉,据说这是玉真公主玉陨后,李白常来祭悼,皇姑被感动了,特引一股清泉供李白斟酒沏茶……,虽然泉水已无当时清澈,但透过那汪泉水,我似乎看见了李白为玉真公主祭悼的情景,看见他潇洒后的重情重义。
继续向前走,就开始上山了,山上的坡非常地陡,虽然是冬天,我还是爬的满身是汗,太阳在天上悬挂着,无情地炙烤着山上的人们,我的汗一滴一滴地向下流,像断线的珠子滚向地上。
大约又爬了二十分钟左右,终于来到了太白独坐楼,在外面看整栋楼高大、宏伟、壮观、大气,非常符合李白的气质,楼呈棕色,建得端端正正,若是人,定是相貌堂堂微风凛凛,气镇八方。
走进大楼,一座李白独酌的木雕呈现在眼前,别说,还真有点意思,雕得活灵活现,真像醉酒似的。走向里面的展厅,一组一组配了李白的诗的木雕,雕刻技艺精湛,诗文采横溢,二者搭配一起真是美不胜收。
……
时间一晃,在山中已经呆了两个钟头了,天色也暗了,明月升起来了,遥看敬亭山,我仿佛看到了李白孤独的背影。
【篇三:我与诗情】
诗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到诗人的豪情万丈,万古柔情……这次疫情导致开学一再延迟,借助这次机会老师让我们走入了诗的世界。
从第一次的《风筝》,到《重温握笔的感受》诗已经与我的灵魂相连,从每次对诗的阅读到摘抄再到仿写,我对诗已经心领神会!
通过这些诗,我见识到闻一多的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神。“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字字都在表达着林徽因的情意绵绵,温婉柔情!走入郭沫若的“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闪着的无数的街灯”这就是《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对美好生活是如此的向往和憧憬!
独倚幽窗,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里的诗弥漫着潮湿的气息,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我是独爱诗词的!在诵读过程中我认识了豪放诗人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满腔热血精忠报国的岳飞……
我曾读过唐诗宋词,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我似乎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体会到了诗的意境,我如同诗人的知音在安慰他,与他一起眺望远山,一起看海,一起作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展现了宋代诗人苏轼在皓月当空之下,无比思念远方亲人的感慨之情。
倘若唐诗是清茶,想来宋词便是一片璀璨的星空了,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诗是春天的花朵,朵朵盛开;
诗是夏天的烈日,照耀人心;
诗是秋天的落叶,片片陶醉;
诗是冬天的白雪,铺满大地。
这就是我独爱的诗词,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渊源流长,细细地叙说着前尘往事,不经意间辗转吟诵,便是三更无眠!
诗词博大精深,另我深深陶醉其中!
【篇四:诗意的栖息】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将内心归于平静,才能清楚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坚定不移地向目的地进发,才能于喧嚣纷繁之中寻得诗意的栖息地。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诗人独坐敬亭山,在清幽宁静的自然怀抱中得到精神的慰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恬静完美的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喧闹,诗人们的内心却像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样宁静澄澈。
托尔斯泰在筹划新作之前,对女儿说:“不管任何人来,都对他说我已经死了。”他躲在阁楼里,潜心创作,最终一部《复活》轰动了文坛。一部《泰坦尼克号》成就了卡梅隆,然而他却选择了隐于铺天盖地的鲜花与掌声之后,蛰伏10年,创作了另一部杰作《阿凡达》。在《挪威的森林》名声大震之后,村上春树同样选择了“隐匿”,继而带着新作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只有将心灵赋以宁静,才能与艺术产生真正的共鸣。
如今,人们的物质享受多了,心灵上的静谧却少了。行走在灯红酒绿之中,内心渐渐“躁”起来。“慢不下”是急躁,“坐不住”是浮躁,“脾气大”是暴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阅读的内容被弄得支离破碎,阅读变得越来越像看热闹。看似有很大的阅读量,但浏览碎片信息很难提升思想境界。人们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少,沉下心来思考的时间更少。手捧经典,静处一方,细细咀嚼;远离尘嚣,在系统而优美的文字中静静地收获精神财富,这才是阅读的常态。人们应在常态阅读中刷新精神,开阔视野。
不能让太快的生活节奏搅乱了生命的湖水。我们需要慢生活,我们需要沉静的心态。作家毕淑敏曾说:“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不愿排队,一窝蜂地拥挤;不愿稍等,一起闯红灯;不愿静心苦读,弄些假文凭欺世盗名……性情浮躁,不能平心静气地去做,一心图快找捷径,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
太快的节奏、匆匆的步履往往会使我们失去沿路的风景。因为躁动不安、心神不宁,我们很可能会忽视一路作伴的花香鸟语。只有宁静的心灵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如画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人生路上亦是如此,如果不能怀着一颗宁静的心,我们将错过无数美好的瞬间。
生命需要静,不管命运给予我们的是荆棘还是鲜花,不管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要追寻恬静的心境、追寻精神的桃源……
【篇五:古典文学博大精深】
中国的古典文学有很多种,比如诗词、五经、四大名著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诗词。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艺术瑰宝。诗词的意境深邃,思想丰富,感情深切,品格高雅,普及广泛,流传久远,影响巨大。中国的诗词“以愉而至致,以悦而至美,以乐而至懿,以韵而至德。”中华诗词所闪耀的文化光芒,能改善我们的心智、气质、行为。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吧。
中国的古典诗词抒写的非常优美,有的诗词写的非常有志向,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有的诗词写的非常惆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哀伤的心情。诗词寄托的感情是非常浓郁的。激励性的诗词能使我们蓬勃向上,发奋图强。而伤感的诗词能使我们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无法自拔。所以诗词的美,可以体现在它优美的情感上。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感情色彩的话,它就不是诗词,它就不优美,就不会被人们喜爱,而会被人们遗忘。
古典诗词的魅力无限。我们要细细品味,当你逐字逐句的去了解它,去品味它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被它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了,并且无法自拔。当你了解它之后去仔细回味它,你就会再次被它那迷人的魅力所吸引,并且已经将全部的心思放在它上面,你就会渐渐爱上古典诗词了。
当然在诗词中诗人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喜欢他的其中一首,《独坐敬亭山》。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是因为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所以我最喜欢这首诗。
古典诗词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了解并且阅读、学习的历史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诗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古典文学,它们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
【篇六:爱上读书】
总是一人坐在窗前,手捧一本书,嗅着浓郁的茶香,在夜里静静阅读。疲惫之时,抬眼望见窗外满天繁星,心绪又平静下来。这样远离喧嚣的夜晚,我已记不清是第几个了,亦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爱上读书的。
自我出生以来,就与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听妈妈说,在我两岁时,无论我怎样大吵大闹,只要给我一本书,我便能立刻安静下来。望着故事中那幅幅精彩的图画,我的眼眸也变得生动起来。现在听来我也不时抿嘴偷笑,原来那时,我的心里便种下了阅读的种子。
再长大点,我进入了学堂。受启蒙老师的影响,我爱上了《安徒生童话》。每时每刻我都要抱着,就连睡觉也放在枕边,生怕它第二天就丢了似的。闲暇之余,我便翻上几页,愚蠢的皇帝令我忍俊不禁;可怜的卖火柴小女孩令我潸然泪下;蜕变成功的丑小鸭让我拍手叫好……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牵动着我的情绪,我也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这,或许就是读书的魅力。
转眼我读了小学,开启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读书之旅。刚开始,爸爸送我一本《唐诗三百首》。尽管对古文的理解有些吃力,但这并不妨碍我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我与太白兄一起站在敬亭山下,那白色的衣襟随着清风飘起,在敬亭山的衬托下,那高大孤独的背影不免显得沧桑,他只能无奈地低声吟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深深陶醉其中,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点醒了我;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启发了我;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激励了我……它们时刻在我耳边响起,给予我无限的力量。
而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初中生。面对每天沉重的压力和繁多的作业,我依然没有放弃读书。无助时,我总能在书中寻找答案;忧愁时,我总能在书中获得快乐;伤心时,我总能在书中得以安慰。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它似乎在我的血液里沸腾,与我一起面对风雨、共同成长。
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我手执书本,伏在窗前。凉爽的轻风徐来,使茶香、书香、墨香交织一起,伴随着这美好的读书时光。
也许不用去深思何时爱上读书,我早已将它融进生命,它将一直陪着我,走得很远,很远……
【篇七:记一次游戏活动】
上课铃一响,同学们马上跑进教室。只见严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猜猜他(她)是谁?”我想,这肯定是今天的活动主题。同学们议论纷纷。
讲台上摆放着三条不同颜色的围巾,这是要做什么用的呢?我疑惑不解。过了一会儿,严老师开始讲述活动规则。同学们听完后纷纷举手,踊跃报名。最后老师决定让游龙彬、林历洋、游向光这三位男同学上台参加游戏。严老师先用那三条围巾分别将他们的眼睛蒙住,然后用手指了指那个可爱,平时沉默寡言的简铭煜,示意他充当被猜的对象。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到。我们屏息凝视,视线紧随着他们移动。只见那三个男生轮流摸简铭煜的额头、脸和衣服,简铭煜忍不住“哧哧”的笑了起来。我们赶紧冲他摆摆手,让他不要出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下面的同学有些沉不住气了,可这三个男生还是一点儿头绪都没有。我暗暗替他们着急,你们啊你们,平时就是个小马虎,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人与事物,你瞧,这回猜不出来了吧。
这时严老师微笑着对我们说:“孩子们,看来,我们得帮帮他们啦!”于是,我们有了第二个环节,让简铭煜背诵两首古诗,分别是《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瞧!把他们三个急的,个个抓耳挠腮、摇头晃脑,还不时地跺跺脚,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但他们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接着,同学们有的站起来拍手鼓励:“加油、加油!”有的站起来说:“抓紧时间猜、抓紧时间猜。”有的甚至也急得跺起脚来。当简铭煜背诵到“只有敬亭山”时,林历洋突然激动地喊道:“是简铭煜、是简铭煜!”这时,全班同学沸腾了,掌声、欢呼声立刻响了起来。
游戏活动结束了,同学们还沉浸在那欢乐的笑声中……
【篇八:怎一个“看”字了得】
生活在一个热爱文学的家庭,妈妈从不担心我会像有些孩子那样沉迷手机,因为我和妈妈常常在生活的不同场景都能找到切磋诗歌交流文字的乐趣。
一个春天的上午,我们一家来到风景优美的敬亭山游玩。这里的山林被近期的一场大雨洗得青翠欲滴,在薄薄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般飘渺。台阶上布满了青苔,踩上去很滑。终于,我们来到山顶的小亭里歇息。望着山下美不胜收的风景,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不禁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写下了两句小诗:
“拾阶见绿意,登亭观美景。”
妈妈见了,笑道:“你这两句诗吟得不错,但想要更有诗味,需要改动两个字。”
“哪两个字?”我疑惑不解地问。
“表示‘看’的那两个字。”妈妈眨眨眼,伸出两根手指,作了个数字“二”的手势。
“我也觉得不太恰当。表示‘看’的还有哪些好字呢?”我挠了挠头,再次仔细读了几遍,还是没有头绪。
“你自己动脑筋再想想看。”妈妈微笑着鼓励我。
“嗯……我觉得可以改成‘拾阶赏绿意,登亭览美景。’因为这两个字不仅都表示‘看’,还比原来的‘见’和‘观’更有韵味。”
“不错!现在你也学会改诗了!‘赏’和‘览’的确比原来诗意多了呢!妈妈再教你两个关于‘看’的字,你看用上去是不是更美妙一些。”
“什么字?”
“拾阶饮绿意,登亭品美景。”
“妙!可是‘饮’表示喝,‘品’表示吃,和‘看’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在古文里,有时可以把味觉、视觉等不同感受互相沟通,彼此挪移转换,这种手法称为‘通感’。比如可以用‘饮’、‘品’这种动词来形容‘看’,就像是将‘美景’比作‘美食’一般。”
“真的吗?”
“是的,这种手法你以后写诗和作文时也可以用上,一下就可以将作品变得更活泼优美,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过了一会儿,我喜滋滋地把诗拿给外公看。
“你写的这首诗中,”外公说“有两句写得很妙。”
“哪两句?”
“拾阶饮绿意,登亭品美景。这句诗中‘饮’和‘品’用得十分巧妙。这是你自己写的吗?”
“是我和妈妈一起讨论推敲产生的。”我抿着嘴笑了。
后来,我的诗越写越长,对“看”字的奥秘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可我还是忘不了在敬亭山与妈妈斟酌诗句的场景,那是我对诗歌产生热爱的最初最美的萌芽。
【篇九:寻找古风古韵之诗词】
诗词,两个简单的字,造就了中华的文字文化。优美的韵脚,让人赞叹不已。其实,诗词等同于古代的流行歌曲,但诗词更委婉含蓄,更慷慨激昂。“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在安宁中透出几分感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风和月”,在雄壮中透出几分悲凉。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江南style》已无人问津,而《满江红》、《独坐敬亭山》、《使至塞上》等诗句在几千年后仍被人们传诵、品读;屈原、李白、杜甫、王勃等大诗人,至今还在文学史上稳坐一席之地。
诗词之风韵耐人寻味,起承转合,对仗工整,每一句都经得起细细品味。且看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在写敬亭山的风光,其实他是在告诉我们:别人都得志而飞黄腾达了,而我这朵“孤云”却只能在这儿与山林相会,与孤独相伴!十个字间,就把那种独自咀嚼寂寞,怀才不遇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像李白这样的百般惆怅,许多诗人用笔将字句挥洒纸上,借诗借酒消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感慨万千,只留两句表示那春愁,意犹未尽,仿佛读者眼前就出现了那时的情景,初开的花上,就有惜别人的泪水。
翻开泛黄的书页,走进文学的长廊,重温那种现在没有的孤独,品读那种只属于过去的悲壮。伴着书纸的墨香,踏上诗词铺满意味的征途,让我们一起,寻找那绝美的韵律吧!
【篇十:独坐敬亭山】
高高大大的山,茂密的树木,再加上薄薄的云雾,这就是雄壮而秀美的敬亭山。
鸟儿们高飞远去,一眨眼功夫,就消失在天空中。敬亭山如一位慈祥的老人,抚摸着小孩子的头。从远处望去,树木为人们遮风挡雨,那儿一簇,这儿一丛。往上看,敬亭山直插云霄,像那根定海神针似的,正等着孙悟空来拔呢。
敬亭山,敬亭山,照例是有一个亭子的。这亭子,藏在山的深处。再往山里走,山色逐渐变得柔美。鸟儿唱着歌,溪水哗啦啦地打着节拍,还有松鼠则是那观众。小溪里还有些小鱼呢,它们一个个都钻出来,欢快地游来游去,五颜六色的,动人极了。
山腰上,薄薄的云雾变化多端,刚还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眨眼间又变成了一只凶猛异常的龙,没等你看清那龙的样子,又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燕子,真是一副自然、和谐的画卷。
独坐敬亭山,感受飞鸟和云雾的自由,我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