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麻辣烫】
从小到大,我吃过的小吃可不少,最让我怀念的是“麻辣烫”了。
我的妈妈和我的性格是差不多的,甚至连我们的口味都差不多相同,我的妈妈喜欢吃辣,当然,我也喜欢吃辣,不过,每次吃辣的东西,我的妈妈都会阻止我不能多吃。那年冬天,我给妈妈准备了一个惊喜,带妈妈去吃麻辣烫。心想:妈妈肯定会乐滋滋的。
到了麻辣烫店铺门口,妈妈对我说:“我怎么也没想到过你的惊喜是带我来吃麻辣烫。”我那开心的笑容对妈妈说:“妈妈,我们进去吧!”麻辣烫就是又麻又辣又烫的食物,吃过之后让你觉得嘴唇麻麻的,麻辣烫的做法与鸭血粉丝相似,我们把挑选好的食材放入篮子中,交给老板,老板将其放入一个漏勺,再把漏勺挂在大锅的边沿。将食材倒进大锅里,几分钟后,拿出漏勺放入烧开的大锅里,左右晃动几下,再熟练地倒入一个大碗里,加入自家秘制的鲜汤,撒上调味料与花生米,淋上几滴辣椒油,再抓一小把香菜洒在上面,一碗香味俱全的麻辣烫就做好了。大碗里盛满漂着油花,葱花的汤,汤里泡着粉丝,粉丝裹着白菜。红红的火腿肠,金黄的油豆腐,把鼻子凑上去闻一闻,那香辣味直冲脑门。
吃麻辣烫的时候讲究的是一个“烫”字,当它还冒着热气的时候就要赶紧吃,因为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它的麻、辣、烫,在冬天吃最合适了,当我看到妈妈辣到汗流浃背,我急忙递一张纸巾,妈妈笑着对我说:“女儿,谢谢你。”麻辣烫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麻、辣、烫也俱全。让人吃过一次后就念念不忘。
我看见妈妈那开心、甜甜的笑容,我心里也自然开心了。友情提醒下,吃多了,小心上火!
【篇二:我家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辞旧迎新。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也很不一样。今年过年我们回老家桐庐,跟爷爷奶奶一起欢度春节。
腊月26到桐庐,只见爷爷奶奶已经开始忙着准备过年的东西,油锅里翻腾着油豆腐,香喷喷的气味吹进鼻子,我们都快流口水了。爷爷奶奶马上盛了一碗,直接蘸着酱油吃,爸爸说:“这就是童年的味道啊!”
家里院子里有几个空罐子,形状别致,喜欢种花的妈妈带着小朋友废物利用,把满满当当的一盆多肉分拆出来,又买了几颗向日葵种子,种了好几盆花,摆在院子一角,也别有一番景致呢!忙了几天,辞旧迎新的时刻终于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准备了满满一桌子菜,不会喝酒的家人也开了一瓶红酒助兴,气氛是相当好啊!
大年初三是妈妈的生日,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所谓生活需要仪式感,爸爸和宝宝特地给妈妈准备了蛋糕和生日礼物,给妈妈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在家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元宵节就到了,我们去逛了家附近的庙会,那里有好多活动:捏面人、猜灯谜、自己包汤圆,看,我还做了个糖人兔子呢!
元宵节过完,新年就基本结束了。大人投入工作,孩子们也开始学习,新年新气象,祝大家新的一年猪事顺利,百事可乐!
【篇三:外婆家的油豆腐】
一走进外婆家院子,我就看见凳子上放着四四方方一板豆腐,上面压着一块菜板,菜板上面还压着一块大石头。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个豆腐怎么那么薄?上面又为什么压着块大石头?妈妈神秘地说:“等下你就知道了,这可不是普通的豆腐,它是神奇的豆腐。”
吃过中饭,外婆拿起豆腐就往厨房搬,并且叫爸爸赶紧烧火准备炸油豆腐。我屁颠屁颠跟了进去,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只见外婆把豆腐切成了一个个小四方块,装进了碗里面,然后往锅里倒进了满满的一锅油。爸爸把灶火烧得旺旺的。当锅里的油开始翻滚冒烟时,外婆开始把豆腐倒了进去。
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原本白色的“小方块”在油锅中滚动,慢慢地就变成了圆圆的金色小球,不一会儿全浮了起来,扑通扑通争着在锅里翻滚着,越来越大,好像一个个吃饱喝足了的小娃娃。我开心地对外婆说:“外婆,你真是了不起的一位魔术师啊!太神奇了。”这时候妈妈说:“现在妈妈告诉你为什么这个豆腐会变得那么薄,又为什么压着大石头。那是为了把豆腐里面的水分压干,这样就可以做成油豆腐了。”
“起锅喽!”外婆把金黄的油豆腐哗地倒进了篮子里,顿时满屋子香味扑鼻,我急不可耐地捡了一个就往嘴里送,哇~~好烫好烫!妈妈嗔怪地说:“小馋猫,不要着急,妈妈给你倒点酱油蘸着吃更美味。”我小心翼翼咬一口,外脆里嫩,嚼一下入口即化,吃完唇齿留香,吃了还想吃呢。
【篇四: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买买提同学:
你好!
我十分高兴认识你,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写信给你,也是我人生中写的第一封信,我非常激动和兴奋。我知道,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收到一个陌生人的来信?下面就让你来认识一下这位陌生朋友吧!
我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岩小学五(4)班的张亦驰同学。我是一个高个子男孩,动作灵活。我兴趣广泛,爱打羽毛球、篮球。最近,我还迷恋上了打乒乓球——因为打乒乓球好处很多,既能训练我的眼力,又能练习专注力,还能强身健体。
我从小就生活在新昌这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大佛寺、穿岩十九峰、沃洲湖……而最有名的要数大佛寺了。它始建于东晋,全寺以石窟造像为特色,佛像规模宏大,历史悠久,被誉为“越国敦煌”。文艺理论家刘勰赞曰:“不世之宝,无等之业”。
大佛寺经过这几年的增修。新建了许多景点,如般若谷、栖光寺、卧佛殿……而小孩子们的天堂,则是恐龙园。如果你来了,我一定会带你去玩一玩。
我们新昌不但好玩,还有许多好吃的。有榨面、春卷、芋饺、春饼……而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春饼。春饼,外面是一层面粉做的薄膜。里面还卷着油饺、油豆腐、炸香肠等等,然后再刷上一层甜面酱,那真是人间美味呀!是不是被我说得口水直流了?嘻嘻!有机会一定要来新昌尝一尝。
我今天就介绍到这里,我也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情况。你们那儿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好吃的?期待你来信时的介绍。
祝你
身体健康!
学习进步!
远方的朋友:张亦驰
2018年3月10日
【篇五:自然的味道】
味至浓时即自然——题记
小时候常去老家吃油豆腐,我贪吃,爱油腻,好味重,非在锅中反复几个来回,味入得极深,方觉可食。做油豆腐的是个年轻人,忙着开店做生意。每逢他下锅,必穿戴齐整,戴长筒手套,口罩捂得严实,再一拧至大火,炉子大声喘息,一锅滚沸,油星四溅,烟雾蒸腾,噼噼啪啪炸响开时再下豆腐,佐料是一大勺辣椒,一碗葱花,一铲蒜瓣,半瓶花椒,眼花缭乱。有时一碗豆腐下肚,需整日饮水,以之解咸。大概无论何种豆腐到了那位年轻师傅的锅中,都是此般难解的浓味。
后来嫌腻,不惯吃年轻师傅的油豆腐,久未尝之。适一回想,无论他怎样焖、焗、煮、炸,终究是极尽佐料之所能,靠油盐之便利,吃一碗油豆腐也得吃下一碗佐料,味觉上虽无法再寸进,却难以回味。家乡做豆腐有名的,诀窍倒是极重汤水。这位师傅下如此猛料以求口味之重,也的确是舍了汤进豆腐的美味。做出的豆腐,一身浓重,却仿佛担心着盐够否,花椒够否,提心吊胆,栖惶不已。堂而皇之进入碗里,总无法把全部的味道带进来。我吃起来有所顾虑,太少难治嘴馋,太多生腻,食物食者都难把握其度,久必寡味。?
比起年轻的师傅,老家的大宅子里也有位老师傅。他虽做豆腐,却总是水煮,清淡,味鲜,我小时从不光顾。和总忙忙碌碌屡屡不成的年轻师傅不同,老师傅一个人已在宅子里住了几十年。我初尝他的清水豆腐,不解其味,或说是索然无味,便失望的将一碗豆腐晾在风中。见我此举,老人也不沮丧,笑着将碗端回来,给我放进油锅里炸得焦黄香脆。我再吃已与油豆腐无二,本以为老师傅不谙此道,原来只是未施展而已。
真正习惯了清水豆腐,汤渗透得极深,自能回味。待我尝过两位师傅的手艺,也可窥之一二。年轻师傅气盛,火爆,不惜佐料,虽没什么不好,做起豆腐来总想着凭外物登味觉之极。老师傅燃文火,熬清汤,细心煎熬,汤水和豆腐,已然一体,味到了,却是难以分离的自然。老师傅独居一宅,风雨不动,做豆腐不急不躁,不求来人都买,不担心佐料不重,有时热闹,天地间一片风扫残云之声,有时冷清,尚有风打落叶、炉火窸窣声破其岑寂。豆腐如他人一般,吃也可,不喜也罢,味也如他人一般,浓厚有了,又不缺清淡。
因而真正的至浓之味,年轻师傅是还未领悟的,我更是如此。只能靠一点回味去体悟老师傅悠闲自在的清影和浓而不浊的温汤。我怀念这味觉触人之深。味调的再浓浓不过平淡,至极便是自然。这自然便是老师傅的性格,闲淡到了极处,何等辽阔,我一尝到此味,身心都已回到家乡。这自然又何等深沉,我闻到这豆腐的香味,一片贫瘠的日子倏地不那么单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