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曲子相关作文

【篇一:听童年的旋律】

听!童年的旋律,多么悦耳,多么动听。简简单单的几个音符,背后隐藏着我童年的天真可爱。每次触到这钢琴,听见这旋律,我便不禁想起了如同河水般流向远方的往事……

“好难啊!手好痛啊!”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女孩的声音回响在这间安静的房子里。没错,那个小女孩就是小时候的我,当时我才刚学琴呢!这只小巧的手又重振旗鼓,继续完成刚才的演奏。呵呵!其实我都认为那是演奏呢,毕竟是初学者学的第一首曲子,学过钢琴的人都会弹。看着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脸上那严肃又认真的表情,你一定会开怀大笑吧!我可与你不同,这个画面,我悄悄地珍藏到现在,还没有忘记。

门忽然被打开了,一位年轻又漂亮的女子走进来了。她可不是我的钢琴老师,她是培训班的收营员。只见她带着樱花的芬芳,走到我面前。打着自然卷儿的头发扫到了我脸上,有股森林的香味儿,很好闻。她轻柔地对我说道:“是这首吗?让我看一看,是这么弹吗?”边说着,手边弹了起来,嘴上还念念有词:“哆二三四,哆二三四……”这个姐姐流利并完整地弹了下来,还不忘问我:“我弹得对吗?”当时我太佩服她了,只是一个劲地点头,连鼓掌都忘了!一个小小的想法冒出来了:我也要这么厉害!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似乎老天也不愿意让我这么顺利,一而再再而三地来阻挠我。我才练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已经累“趴下”了。肩膀酸痛,腿又好麻,对于才六岁半的我,简直无法忍受!而每一次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支撑着我的,就是那首曲子。那个画面,那个想法,都将化为我前进的动力,我要成为我心中最优秀的那个人。

一缕阳光透过干净而明亮的玻璃,打在我身上时,我长吁一口气——终于把这首曲子练好了!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自己都觉得好笑!但那种不断向上的精神,是值得我保留下去的,曲子弹完了,不代表路就走完了,我会伴着这段最动听的童年的旋律一直走下去。

这首最动听的曲子的名字就叫——火车。这是我钢琴之路上开放的第一朵花。

【篇二:这次,我没有放弃】

再一次,我用我的手去触碰这六根弦。

再一次,我用我的手去握住那琴颈。

我想起,我上次放下这把琴时,手上的血珠和眼中的泪光。

但我要重新开始,征服我曾经未征服的乐谱,尽管也许我并不能如愿,但这次,我不会再放弃。

我重新将每一首曲子弹了一遍,刚开始还算得上顺利,但不一会儿,高难度的指弹便让我束手无策,这是一种完全靠肌肉记忆的曲子,至少于我而言是,曾经的我也在这道坎上绊倒了千万次,但终于,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让我的手指记住了它们,时隔一年半,那些本不深刻的印象早已消磨殆尽,我无奈,一切都必须重来,那些痛苦的记忆涌上来,淹没了勇气。

“那么何必,折磨自己?”有个声音在说,似乎在劝我放下手中的琴。

“你记得吗?过去的你对吉他的热衷和酷爱,那个流血都在笑的你去哪了?”另一个声音问,好像在反驳。

我握住琴颈,又开始弹奏那首曲子,时间在飞逝,终于,在半个小时后,我又一次掌握了这首曲子的旋律,这对过去的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却令我相信:重拾吉他还来得及!我一首接一首地攻克下来,手指已勒出了一条条深痕。

我翻到了让我放弃吉他的那一页。

还是那样的谱子,仍是那样的标记,我害怕,但勇气战胜了恐惧,一遍又一遍你,手指飞快的变换;一次又一次,不断地重头开始。但却少了想象中的复杂,很快,我完整地弹下了整首歌曲,似乎——挺轻易,但我明白,只努力改变了一切。

幸好,这次,我没有放弃。

【篇三:河童读后感】

放假了,我总有时间接触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不,最近有一首曲子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其名为“芥川龙之介的河童”。芥川龙之介是我所熟悉的一名日本小说家,而这首曲子竟然与这位名作家有所关联,不得不令人对其产生几分兴趣。

伴随奇妙的旋律,我紧盯着那怪异的曲名陷入沉思,而那时我还不知道所谓《河童》其实是芥川龙之介先生的一部小说。

于是乎,我便去阅读了芥川龙之介的《河童》。小说以一位精神病患者的口吻,讲述他在登山途中误入河童国的事。在河童国,他亲眼目睹了这个与人类社会及其相似又有所不同的世界,接触了与人类有同等智商的河童国居民。他最后因怀念人类社会而逃出了河童国,却立即又对人类社会感到嫌恶和绝望,又想逃回河童国,却在途中被认为是精神病人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作为一名只读过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地狱变》等作品的少年读者,我还是第一次接触芥川龙之介这种虚构而荒诞风格的作品。芥川以往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对古代故事的改写,又或是以其为背景进行,《罗生门》和《地狱变》便在此列。

《河童》是芥川晚年的作品之一,发表之后不久,芥川龙之介就离开了人世。阅读《河童》的感觉也与以往我所阅读的芥川作品不同,倒是读出了几份《格列佛游记》(大人国,小人国那个)的味道——突然脱离人类社会的主人公(那位精神病患者)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度,了解并感受到了异于人世的奇异社会及其独有的社会观念。

芥川龙之介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的时代,他对现实的讽刺,也似乎是这个时代的常态。《河童》中在对这个异常世界的社会制度进行叙述的同时,也讽刺了当下的人类社会。这点是《河童》和《格列佛游记》共有的特征。但是,《河童》也有其特有的一面。

当你一点一点读到后面,《河童》给人的感觉就渐渐从浪漫的奇异国度转变成了荒诞怪异的河童社会。在河童国,河童医生在河童母亲分娩时,会让河童父亲向母亲肚子里的小河童询问其究竟想不想出生。

一位小河童向他父亲表示:“我不想出生,因为首先仅爸爸的遗传性精神病我就受不了,其次我不愿做一个河童。”随后,河童医生便顺从这位尚未出生的生命的意愿,将这个生命抹消在其母亲的肚子里。

河童国的河童有着充分的自我权力,孩童出生与否可以由自己选择,而这份权力在人类社会是没有的。这种荒诞的存在反衬着芥川龙之介眼中那种人受制于人,人的自由可望而不可求的世界是多么扭曲。河童们的孩子还没出生就会说话,这看似荒谬且违反科学的事情,却恰如其分地突出了作者眼中对人世间的绝望。

芥川龙之介一直在绝望中苦苦挣扎,大正四年尚在大学学习的芥川龙之介在给挚友恒藤恭的信中曾写道:“社会是丑恶的,自己也是丑恶的,而目睹这样的现实去生活更是痛苦的……如果说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那么这种安排就是最恶毒的嘲弄……有时我曾想对神的复仇就意味着抛弃自己的生命。”

在晚年,芥川龙之介不但对现实社会感到绝望,而且对人生也失去了信心。所谓他的晚年,也不过35岁,他最终服下安眠药自杀了。那个年代的文人似乎都很短命,不是死于无药可医的疾病,就是因对社会的绝望而自我了结。

读过芥川龙之介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究竟有多么天才。他的创作注重技巧,风格纤细华丽,形式结构堪称完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无法忍受社会的丑恶之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生命这个唯一能够逃离人世的做法。芥川龙之介的一生,在某些地方与《河童》中那位想要逃离人世而终成疯子的主人公出奇地相似。

我接触《河童》的缘由——那首名为“芥川龙之介的河童”的曲子能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细听之下,那份悠扬的旋律令人百听不厌,仿佛细雨的湖面荡起缓缓的涟漪(虽然大部分感觉是因为前一首曲子过于欢快而形成了对比,两首曲子是同一组的,应该是作者特意弄的)。而小说《河童》更像是矛盾、疑惑、绝望心境的产物,通篇给人一种阴郁、压抑之感。

读完小说再去听曲子,你会觉得,静谧的湖面上,几多荷花点缀其上,本来悠扬的旋律竟也生出几份淡淡的忧愁来。在对其背景进行些许了解之后,感觉这首原本就很美的音乐更添了几份灵动的内涵,这大概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