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爷爷的三幅剪影】
印象中的老家,早上6点多,一出房门便能看见一个灰黑的身影,正向屋外走去,有时拖着渔网,有时背着竹篮,我知道,是爷爷开始了这天的农活。
草场上的水彩画
一股羊腥味快要冲破屋顶的小黑石屋里,爷爷轻松将沉重的木板门拉过一边,登时一双双乌黑的小圆眼睛亮了起来,一声声欢快的鸣叫同主人挤出石屋。爷爷抓起一根约三米长的竹竿,狠狠打在羊屁股后的地面上,同时大喝一声“去”,羊被吓得跳下草场,随后又若无其事地嚼起草来,爷爷拉开一张旧旧的深蓝折叠椅,就在操场旁边坐了下来。
他把竹竿放到一旁,仰头凝视明亮如洗的碧蓝天空,空中那几朵飘荡的云也凑过来,柔和的光给爷爷身上镀上了一层金。短短的灰黑眉毛两端微微下垂,爷爷慢慢闭上双眼,听风极舒服的拂过面颊。远远望去,好像飘荡在一片绿色的湖水里,缀这一点蓝的星光,衬着白云的流光,似一幅水彩画,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雪地里的木版画
老家冬天很冷,但很少下雪,我只遇到过一次。下雪时,羊瑟瑟缩缩地挤在圈里,表弟趁没人发现,偷偷抱出一只小黑山羊。没想到,他没抱稳,一松手,小羊猛一蹬,飞快往山上溜去了。表弟急得快哭出来了,直叫爷爷,爷爷挥挥手笑笑说:“没事没事”,他抓起竹竿,朝山上走去。
傍晚太阳西下,灰暗的光映着枝丫间的白雪,天雾蒙蒙的,而山却亮堂堂的。我们焦急的等待着,终于看到爷爷出现在山路口,夕阳最后一点光映照在爷爷身上,远处白皑皑的山笼罩着小山村,成为爷爷的背景,他一手抱着小黑羊,一手攥着竹竿,脸上挂着笑,从小小的一点慢慢放大,如一位久经沧桑后从容不迫的老牧羊人,脚踏着坚实的土地,逆着光向我们走来,我甚至隐约看到了爷爷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这幅影像如木版画一般,久久地在脑海里重现,挥之不去。
火炉旁的旧油画
厨房在烧火时,是老家最暖和的地方,爷爷不断往炉下塞着木柴,点燃了一根木头便往里送,不一会儿,橙红色的柔和光芒包裹了整个房间。爷爷往里面放上几个刚煮好的鸡蛋,用长长的铁夹子翻来翻去,火光映得爷爷的脸红通通的,也映得他下巴上几根未剃净的胡茬亮亮的。见我来取暖,他夹出一颗烤得橙黑的鸡蛋,想直接递给我,突然想到了什么,转身拿了一旁的报纸,细细包好塞进我手心里。火炉旁,一老一小,映着火红的光,老人脸上舒展了笑容,小孩剥着煨熟的蛋,乐呵呵仰头看向老人,仿若一幅老旧的油画,留在记忆里永不退色。
岁月悠悠,如老水车纺出的歌,模糊而渺远,而爷爷的这三幅剪影却清晰地刻在时光隧道里。岁月倔强地在他脸上、手上刻下痕迹,可他总是笑着,淡定从容,时间在他这里竟慢下来,温润的笑容化掉了所有那些不如意的事,谱出一首甘醇悠远的歌。
【篇二:采桑之路,梦想花开】
那一年,我9岁,学校里渐渐开始练习“看图说话”,而我每次都是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那一个。尽管脑海中有各种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故事,但一旦落笔,竟不知从何处着手。
那个初秋的午后,雨意氤氲,微风盈盈,我第一次邂逅了采桑书坊。书坊的装修古朴典雅,自有一番宁静致远的意味;墙上中国风的木版画和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让人一进门就笼罩上一丝文艺气息。“桑间有古风,愿君多采撷”,就这样,我和采桑相识相知,开始了一段独特的文学旅程。
依然记得第一堂课,我们的作文题《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主讲老师自然是幽默风趣的菠菜老师,他时而变为飞天遁地的超人,时而化身善良可爱的天使,时而又像无忧无虑的小飞侠,带领着我们飞向未知的远方,勇敢追寻心中的梦想。“孩子们,你们告诉我,如果你们长出了翅膀,你们最想干什么?没关系,大胆想象,勇于分享。”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课堂上的我,竟真的做起了一个大大的“美梦”那次作文课,我的作品破天荒地登上了采桑的公众号,并被当作范文供全班学习。一向自视笔拙,不会写作的我,竟然洋洋洒洒写了八百多字。我想我真的长出了一双翅膀,它将带着我在富有魅力的文学殿堂里自由飞翔。
就像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自那以后,我迎来了自身的蜕变。我明白了写作不仅仅限于考场上的记叙和议论,黄花、绿草、秋风、落叶,内心的感悟,成长的收获,只要你用心,天地万物都可以成为创作的主角。
转眼,我已迈入初中,采桑在我心里种下的这颗文学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我相信它会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并最终连成一片茂密的文学森林!
【篇三:精彩的民俗世界】
“快点、快点!”我不停地催着妈妈,尽管车子的速度已经像风一样了,但是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催促着,因为我的心早就飞到那里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活动,这次是参观安阳市民俗博物馆,听说还是全省唯一一家以民俗为主题的博物馆。可我现在还在路上,我能不心急如焚吗?
终于到了,一个高大雄伟的大门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跳下车,迫不及待地跑了进去。
在我的期盼中,活动开始了。通过讲解员阿姨的讲解,我了解到这座博物馆位于市城隍庙中,而城隍庙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现在还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
跟着讲解员阿姨,我们走进展厅,也走进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民俗世界。
秦氏绢艺是滑县的民间艺术,它做工细腻,作品能够始终保持不变质、不褪色、不变形。这里展示有“白菜蝈蝈”,那两个逼真的大白菜,有嫩绿的叶子,叶子上面有细细的纹路,下面是我最不喜欢吃、厚厚的白菜帮子,要是把这两颗白菜拿出来放在一车白菜里,恐怕费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吧。上面有两只蝈蝈,下面的一只趴在一片微微泛黄的菜叶上,头微低着,仿佛在享用着一顿美餐。上面的那一只则仰着头,细细的触角如发丝一般,似乎在风中上下飞舞着,两只前脚贪婪地摸着嫩嫩的白菜叶,后腿有力地弯曲着,似乎要准备大快朵颐,又似乎时刻准备着蹬起后腿,随时跳起逃跑。可笑的是最上面的菜叶上,居然有一颗黑黑的小球,我敢肯定那是虫卵,真想抠下来扔掉。下面的白菜上面有一只蝴蝶,它展开翅膀,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美丽,翅膀上图案清晰,一点一线是那么的逼真,我怀疑那是一只不知哪里飞来的蝴蝶,在嗅到了白菜的清香后刚刚停留上去的。我屏气凝神,不敢大声喧哗,唯恐把它们惊跑。
再往前走,就是“剪纸之乡”汤阴的剪纸了。我眼前展示的一张剪纸,上面有高高的文峰塔,塔山的小风铃清晰可见,旁边的柳枝随风摆动,好像一位少女翩翩起舞,下面的花儿怒放着,互不相让,最左边是一位少女,她双手捧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和平鸽。整个画面惟妙惟肖,仿佛不是剪出来的,而是照片的底版。
我们又参观了木版画,它始创于明朝初期,主要取材佛、道、儒三教人物。眼前的这个木版画就是观音菩萨,只见她一手拿着玉净瓶,另一只手拿着荷花,踩着祥云,似乎就要飞去。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活动很快就结束了。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了解到了民间艺术,更让我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也更加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