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相关作文

【篇一:贝加尔湖游记】

俄罗斯位于中国的正上方,我们曾去过一次。

那是一个急促的星期,匆匆忙忙的办好了签证,1月的上旬,我们首先来到了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参观了红场,以及莫斯科大学,随后,经过了3个小时的飞行,来到的著名湖畔——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位于东西伯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的境内,贝加尔湖容积23。6万亿,最深达到1637米,是最深的淡水湖,形状为月牙形,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为-26到-33度,7月份,才升到17到21度。

当时天气非常冷,有零下三十几度,贝加尔湖的水全结冰了,车都可以开上去,冰天雪地之间,到处都是白雪茫茫,软绵绵的,如同棉花一样,慢慢的在你的手上融化,落到地上,便又成了冰,多么希望身上有一个随身带的暖空调,让人感到不再那么寒冷。

第一天是十分不习惯的,天色暗淡……

第二天,全副武装好,我们便坐车开始寻找新的地方,车开到了湖上,十分平稳,在冰的旁边停了下来,司机开始和我们介绍在我们右手边的冰,它叫蓝冰,只有在这里可以看到,淡蓝色的颜色好像印在了上面,永远褪不了一样,隐隐约约中,好像进入了梦境,在这周围无边无际,看不到边,那么大,只有一辆车和4个人,这感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好像你必须亲身体验后才有所体会,蹲下来,用手摸着结冻的冰,好像怎么捂,都融化不掉,在冰的表面,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白色圈圈,而白色的是雪,然而在结束时才明白这是怎样的自然变化。天气逐渐热了起来,表面的一层雪化成水,又冷了,又凝结成了冰,又仔细一看,我们好像站在几百米深的湖上,又不知道湖下又有什么新奇的微生物,此刻,我又开始我的胡思乱想中,探索着雪面到底是凹凸还是平整,但是,快乐始终停止不了。

贝加尔湖旁的小村庄,需要开车经过一片树林,抬头望去,一棵棵树正矗立在你面前,好像在和你打招呼“欢迎来到贝加尔湖”,虽然很细,但是树上的叶子,在环境如此寒冷的状况下,还在茂盛的生长。树叶子是如此的绿,树是如此的笔直,树林的尽头确是一片湖,打开窗户,呼吸一口气,最意想不到的是,眼镜上竟然结冰了,小村庄到了,我的眼睛立刻转向的窗户外的事物,房子不多,但屋檐上,阶梯上全是厚厚的一层冰,在这荒无人烟的街道上,似乎只有车在行驶,我们也到达了接下来5天所入住的酒店,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拿上自己的小背包,出门开始寻找超市,在远处不到30米的地方,哪里人流最大,灯光最大,好像是这个山庄的最亮的一颗星,那里就是超市。

虽然本次旅行结束了,但未感觉到一下子过了10天,而当时的画面还深深刻在脑海里,那荒无人烟的街道,那如同梦幻的蓝冰,还有那小村庄中的超市。生于中国江南水乡的我,第一次感觉到异域陌生的快乐。‍

【篇二:精神的小屋】

如果可能,我会为自己的精神建造一间小屋。不勇豪华,茅草屋足以,不必热闹,林中就好。不用舒适,只用一桌一椅即可。用来存放什么?——我的远方。

远方,可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杀场。

远方,可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壮志。

远方,还可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

……

可是,在我的眼中,远方永远在广阔的草原上,马儿顶着蓝天奔驰,羊儿踩在草地上。还有那望也望不到边的高芦苇。以及在那座常年积雪的山脚下,那永远传来悠扬马头琴声的贝加尔湖。那金色的太阳下闪烁着金色波纹的贝加尔湖啊,总在我的梦中闪现。

我曾经无数次想象着我会到那里,穿过草地,骑上骏马,登上山顶,看落日的余晖,看万千的变化。我立志努力,有一天,可以去看一看。看一看我的远方。

于是,我建了一座小屋,用来存放我的远方。

我的远方不远,可以让我向往。

我的远方不大,却装满我的心房。每当我想要放弃时,我就会告诉自己要努力坚持。每当我努力坚持是,她就会散发光芒,让我知道我又离她更进一步。

一位高僧曾说:“人的身体,是苦海的容器,菩萨将苦海撒下,使我们痛苦,也使我们快乐。”

我痛苦,因为身体的劳累;我快乐,因为精神的满足。

【篇三:这是一首诗】

贝加尔湖。

多么美丽的一个名字,她牵扯着我的神经,呼唤我跨越祖国的边界去看她。仅仅是去看看,没有别的念想。

于是,在西伯利亚飘飞的小雪里,我踏着一地鹅绒去见证俄罗斯蓝色的眼睛。有人说贝加尔湖是新月的形状,我无法去想象,但是湖畔的小景已是比漫天的雪更加令我眼前迷离。浅泊的渔船,斜顶的小屋,还有带青的白桦树。全部,这里的全部已经被染上了某种纯净的颜色。只有山丘上干黄的草皮,裸露在沟壑里,像未嫁的伊斯兰少女偷偷为恋人摘下面巾,展示青春的面颊。贝加尔湖,仅仅是湖畔,已经容纳不下任何其他的鲜艳色彩,目光所及之处皆是银装素裹。我想,这是无法用白来形容的色泽,这是千万的天使向主虔诚的朝拜,是圣母玛利亚香柔的怀抱托起酣睡的婴孩儿。

沉静?安详?素雅?我已找不到赞美她的词汇,因为古人已经把一切美好的词语对她用尽:月亮湖,镜泊湖,北海,伊尔库茨克洲的明珠……没有一个能形容这颗崇山峻岭之间神圣的钻石。大雪拥抱她,草木向她谦恭地垂头。

被冰封的海浪保持着起伏的姿势,隆起的蓝色躯体被半空的太阳穿透,闪烁不可言喻的光芒。而这轮骄傲的太阳在澄澈的冰湖上,铺洒自己的鲜红,想要她晕上胭脂,却与固执的蓝和白显得格格不入。这是再强大的力量,也无法侵蚀的颜色。

我实在觉得可爱,抚那圆润光滑的岸边海浪,触那干燥粗糙的白桦树皮,将手浸在雪和湖水中,让温暖和冰凉交替着渗入我的骨头。

她是俄国的眼睛啊!她看着大唐的盛世红妆,看着突厥的傲然挺立,看着蒙古豪放的情怀,看着大清王朝用冰冷带血的剑染红准噶尔的土地,她也看着“牢不可破”的苏维埃走向决裂,看着颤抖的毛笔写下一张张条约与她断绝关系,将她推入另一个政权的怀抱。

定神之间,万物皆有灵!她到底是什么?是神圣的主,是纯真的少女,是精灵,还是一本残破的史书?好像都是,又好像都无法与她完全比拟。我给她拍下几百张相片,无法包揽她的容颜;我用了十几罐颜料来画下她,却无法调出那种近乎透明的奇异色彩;又也许有无数的作曲家、词作家、小说家、文学家,用了无数夸张的文字描述得再具体,也不及瞧过她风光一眼。

这是一首诗,

一首由世界和历史创作的诗,

一首无法用任何人类的语言翻作的诗,

一首属于灵魂的诗。

【篇四:美丽的贝加尔湖】

翻开记忆的相册,我抽出一张在伊尔库次克游玩时的照片,心底不禁的泛起了阵阵涟漪。去年夏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俄罗斯游玩。至今,那迷人的伊尔库茨克,还令我印象深刻,流连忘返。

初踏入伊尔库茨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湛蓝的天空。在那蓝蓝的天空上,大团大团的白云如同棉花糖一般柔软而美丽。望着这如诗如画的天空,我不由自主的沉醉其中了。

在伊尔库茨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素有“西伯利亚的‘明眸’”之称的贝加尔湖了。

近看,那贝加尔湖的湖水是清澈见底的,没有浑浊,不存私念,唯有纯洁与淡雅的,如同玻璃一般。再往前看,那湖水的颜色深了一些,就好像是风情万种的俄罗斯少女的蓝眼睛一般。越远越看,那湖水已是深蓝色了,就仿佛是一颗达到最高级别的蓝宝石,美到令人窒息,没得洁净而高雅。平静清澈,不关周围人的赞叹,不羡天空的威严,不沾俗世的烟色。

每一次日出都是人如痴如醉。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得红色气球,飘飘悠悠的浮出水面,在湖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俄而,太阳完全升起来了,阳光照得湖面波光粼粼,如若千万条鱼儿在游动。于是,就这样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山水画: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有几艘游船正缓缓地行驶着,成群结队的红嘴鸥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自由翱翔在湖水蓝天之上。湖中,成千上万条小鱼儿正在无忧无虑的嬉戏着。两岸,光滑圆润的鹅卵石,高大险峻的山岭和富有欧洲风情的建筑物,都静静地矗立在哪里。真是令人不由自主的感叹大自然的美丽动人。净的心,镜的睛,方至境界。

轻轻合上记忆的相册,我仍陶醉在伊尔库茨克那美丽动人的景色之中。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点点滴滴。

幸运,在我的生命之中,能与那弯湖水相逢!

【篇五:贝加尔湖游记】

位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她历史悠久,已经可以算是一位老奶奶了,她大得出奇,第一眼看到她的人,还以为是海。

早晨,迎着一阵阵微风,我们一行人早早的起来,就是为了摸清楚这位“高龄人士”的真面目。不知不觉,走着走着,就走进了贝加尔湖。因为是清晨,所以她有些模糊,我们不得不踮起脚尖,把头伸得老长老长,使劲地往远处看去。早晨的她,还半梦半醒,见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没打一声招呼就找上家门。这时候的她就像个害羞又娇气的小姑娘,她可不喜欢一批又一批的人这么早到她家来,打扰她的清梦。面对我们这些人生地不熟的外国游客,她不友好地拉开第一层面纱,我们啥都看不清,但又没有一点儿办法。

一会儿,太阳出来了,贝加尔湖的心情似乎好了很多,一下子就拉开了三层面纱。哇!她现在变得漂亮了不少。湖面像水晶一般闪闪发光,湖水有些绿,又有些青,充满了神秘感。阳光越来越强,刺得我们有些睁不开眼睛。但这时候的贝加尔湖面却变得闪亮闪亮起来,好像一面巨大的反光镜。这可真得感谢一下太阳公公呢!要不是有他出马,我们怎么能看到如此奇特的景象呢?可她还剩最后一层面纱,我想她肯定是想要吊吊我们的胃口吧!好吧,吊就吊呗!你等着,我暗暗地想,我会走近你,揭开你的最后一层面纱。

一转眼到了下午,她变了,变得更加温柔。我慢慢地靠近她,只见她不紧不慢,终于拉下了最后一层面纱。天哪!我惊呆了,云雾在她身边围绕,就像给她披上了一件美丽的沙丽。所有的人都跟我一样,安静地看着她,欣赏着沉鱼落雁之貌。

这就是贝加尔湖,我美丽的朋友。

【篇六:苏武,在何处牧羊读后感】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也许,汉武帝执政期间就是一个出英雄的时代。李陵是,司马迁是,苏武也是。

李陵是位大汉名将,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战场上也有“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有令匈奴闻之色变的雄姿。却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迫投降。

我想,在被降的瞬间,李陵会有不甘,也会有坦然。不甘就此认输,不甘被人误认为叛徒,也因竭力抗争而平静。也许他会希望所效忠的君主会懂他信任他,信他那颗爱国的忠心,降敌只是保全,无奈之举,只是像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的隐忍,只是为了有朝一日,再报效汉朝,平定匈奴。也许他也知道以武帝的性格断然不会容他。后来,也就有了刘彻将他的亲属或杀害或流放,李陵也由此断了回汉的希望。

平时尽职尽责,危机时为国捐躯者实为英雄。

司马迁是位文人,也曾对刘彻抱有幻想,异常勤奋的做太史令,成为一个御用工具,博得刘彻欢心。然而,在为李陵辩护后遭受宫刑的残酷现实下,发生转变。从一个书生走到了与帝王相依的封建体制的对立面。

君主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摧毁不了我的精神;可以夺去我的生命,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武帝少了一个太史令,历史上却多了一个有傲骨的文人,我想那根傲骨一直就在司马迁的内心深处,即使没有“李陵之祸”,在未来的某天,也有与李陵遭遇相似的人等着司马迁去为其辩护,他遭受刑罚,创作出《史记》,缘于心中的那根傲骨。

有骨气,有血性,有傲骨的人实为英雄。

苏武是汉朝使节,出使匈奴,匈奴游说苏武变节,但并不成功,于是他被派到“北海”直到公羊产仔时才能回中原,“北海”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那里即使在盛夏时分也有沁骨的凉意,更何况苏武在那里呆了19年。

我想,苏武在茫茫草原牧羊时,在夜里的梦中都会想到自己的中原;在他听闻母亲去世,妻离子散,在听到胡地笳声也会感到心酸,但他觉得这都是值得的,因为他想君主定会知道自己忠心效国,定会接自己回中原,也因其有执着的信念。

苏武的忠与李陵的忠不同。

苏武不投降,因为他是使节,会使国家受辱;

李陵投降,因为他是将领,他要找机会重新报效国家。

有执念,有梦想的人是英雄。

毕淑敏在《苏武,在何处牧羊》的结尾写到“我有一个愿望,贝加尔湖知道。”那便是贝加尔湖永恒,苏武永恒。而我也有梦想,只愿每个英雄都被世人记住。

【篇七:苏武,在何处牧羊读后感】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也许,汉武帝执政期间就是一个出英雄的时代。李陵是,司马迁是,苏武也是。

李陵是位大汉名将,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战场上也有“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有令匈奴闻之色变的雄姿。却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迫投降。

我想,在被降的瞬间,李陵会有不甘,也会有坦然。不甘就此认输,不甘被人误认为叛徒,也因竭力抗争而平静。也许他会希望所效忠的君主会懂他信任他,信他那颗爱国的忠心,降敌只是保全,无奈之举,只是像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的隐忍,只是为了有朝一日,再报效汉朝,平定匈奴。也许他也知道以武帝的性格断然不会容他。后来,也就有了刘彻将他的亲属或杀害或流放,李陵也由此断了回汉的希望。

平时尽职尽责,危机时为国捐躯者实为英雄。

司马迁是位文人,也曾对刘彻抱有幻想,异常勤奋的做太史令,成为一个御用工具,博得刘彻欢心。然而,在为李陵辩护后遭受宫刑的残酷现实下,发生转变。从一个书生走到了与帝王相依的封建体制的对立面。

君主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摧毁不了我的精神;可以夺去我的生命,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武帝少了一个太史令,历史上却多了一个有傲骨的文人,我想那根傲骨一直就在司马迁的内心深处,即使没有“李陵之祸”,在未来的某天,也有与李陵遭遇相似的人等着司马迁去为其辩护,他遭受刑罚,创作出《史记》,缘于心中的那根傲骨。

有骨气,有血性,有傲骨的人实为英雄。

苏武是汉朝使节,出使匈奴,匈奴游说苏武变节,但并不成功,于是他被派到“北海”直到公羊产仔时才能回中原,“北海”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那里即使在盛夏时分也有沁骨的凉意,更何况苏武在那里呆了19年。

我想,苏武在茫茫草原牧羊时,在夜里的梦中都会想到自己的中原;在他听闻母亲去世,妻离子散,在听到胡地笳声也会感到心酸,但他觉得这都是值得的,因为他想君主定会知道自己忠心效国,定会接自己回中原,也因其有执着的信念。

苏武的忠与李陵的忠不同。

苏武不投降,因为他是使节,会使国家受辱;

李陵投降,因为他是将领,他要找机会重新报效国家。

有执念,有梦想的人是英雄。

毕淑敏在《苏武,在何处牧羊》的结尾写到“我有一个愿望,贝加尔湖知道。”那便是贝加尔湖永恒,苏武永恒。而我也有梦想,只愿每个英雄都被世人记住。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