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太原的冬天】
太原的冬天,是很富有哲理的。那些景、那些人,都让我们有所思、有所悟。
太原的冬天,风常常刮得很厉害。风呼啸而来,逆风而行的人们被迫停下了匆忙的脚步,自行车也无法前进,电动车的速度慢的可以和蜗牛赛跑,唯独汽车不大受影响。走在路上,风的压力迎面而来,把人顶的连连后退。就像是古代战场上的搏斗和厮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你若不与他对抗,你便无法取得胜利。生存,不也是这样的吗?
但即使有这样蛮横的风在刮,也并不缺乏柔软的一米阳光温暖人们被风雪冰冻的心。
太原的冬天,太阳总是很明媚。即使是下着大雪,刮着大风,太阳公公依旧笑眯眯的出来普照大地。正午的时候,太阳从小窗透进一丝一缕和气的阳光。虽不如春天的太阳那么温暖,却也给人无限希望。仿佛在说:看呐,阳光如此明媚,也许明天就会是春天吧!那明媚的阳光告诉人们,即使有风那样的暴徒,也总会有正义之士出现保护人们。
寒风与暖阳相融合,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人的表现值得赞叹。
太原的冬天,街上行人不多。一些畏惧严寒的人们选择了便捷的交通工具,他们开车、打的、坐公交。而那些不愿屈服于风雪的淫威的人们,却昂首挺胸,大踏步地向前走去。风吹向他们,他们毫不退缩,拉拉大衣继续走着;雪刮到他们头上,他们依旧昂着头,不管冰雪刺骨的冷;当阳光眷顾这些勇士时,他们也只是微微一笑,感受阳光短暂的爱抚。他们不为环境的优越而自负,更不为环境的恶劣而软弱。他们,让我看到了血肉之躯的坚强,让我看到了人类内心的一种不屈,一种绝不向困难低头的决心。
这就是太原的冬天,一种蕴藏着丰富寓意的别样美丽。
【篇二:冷与热】
生活中,冷与热随处可以见;人情中,冷与暖更是伴我们左右。人情冷暖,是生活中的一道风景,是生活这道菜的佐料。
“冷”与“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不同的态度自然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九十年前,鲁迅先生就喊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声音,这里“冷对”的是千夫所指之人,“热”对的是普通劳苦大众。这就要求我们有正确而明确判断,毕竟,明辨是非是做出反应的第一步。当新疆暴徒在昆明火车站大肆杀戮,他们践踏的不仅是法律更是生命。所以他们遭到了社会大众的拷问,他们良心都到那里去了?而在另一方面,那些为抗击暴徒而英勇战斗的人们却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扬。这里的两种态度就是“冷”和“热”的体现,反映了大众鲜明的价值观。
冷漠和热心也是人情冷暖的重要体现。从两年前的“小悦悦”事件到如今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这都是人情冷漠的铁证。可是究其原因,都是被吓怕了。本来热心扶别人是出于好意,到头来却被反咬一口,这样的事件怎能让人不心寒。所以街头调查结果显示,若老人摔倒,百分之七十的人不敢去扶。这不是道德的退化,而是良心被困在了某处:想要帮忙却不敢出手。
倒是前几天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给社会打了一剂镇静针。有一老大爷被早上赶着上班的人撞了。肇事者连连道歉,并问是否有必要去医院,老人一口回绝了。他声称自己没事,并有医保卡,不用为自己担心。然而人潮过后,大爷却花了几块钱去泡了个澡,缓解身上的疼痛。其实他并没医保卡,他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不让他人担心。对比这两种事,冷漠让人觉得是被人浇了盆冷水的无奈,而热心却像是一股清澈纯净的暖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人觉得暖意无穷。
没有光和热的世界是可怕的,冰冷的;没有温情,冷暖的社会是停滞的,绝望的。冷与热是对立的,却又有相通之处,冷漠固然可怕,但我相信温暖定会融化这块坚冰。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人自然也不列外。不管前方是百丈悬崖,还是万丈坚冰,我们都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用自己的温暖汇聚成力量,无惧寒冷。
【篇三:《美国藏个桃花源》读后感】
【篇一:《美国藏个桃花源》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讲述的是美国某处有一群阿米什人,他们不借助任何现代工具,仅仅凭着自身的劳作自给自足生活下去,为此我感触颇深。
首先,这些人们是德国人的后裔。而德国人的品质人尽皆知:专注,认真,坚强。这些都完美地体现在阿迷什人身上。其实,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特征和品质,我们应该尊重,并取长舍短,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品质得到完善。
其次,读到后文我看到,成年后的阿米什人绝大多数都回到了自身的村子,而不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我想,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吧。先不说他们的生活从小和社会脱节,如今的社会上充满着勾心斗角,争名逐利,而这些淳朴的阿米什人,可以生存下去吗?在他们眼里,还不如回到村子里去呢。在他们眼里,那些名利又算什么呢?
最后我还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政府竟然能允许阿米什人脱离其统治,维持他们的现状。如果政府不允许这样的事件发生,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吗?我觉得,充满着民主,自由的社会才是人民们心中的最高追求,就像美国这样,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能让人民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到了那一天,世上那个再也不需要什么世外桃源的美好憧憬了。因为,这整个世界已然变成了“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桃花源了吧!
【篇二:《美国藏个桃花源》读后感】
读完本文我震惊了,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没想到在美国这么一个发达的国家会有这么一个宛若另一个世纪的桃花源。完全想不通他们竟然只是凭借着他们人民的淳朴、勤劳、谦卑、诚实、宽容、和平这些传统一直持续下去。仿佛科技不曾发展,世界不再变化一般,与世隔绝却又在世界上存在。
我只能说,这不科学!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民族,仿佛是这个纷繁错杂的污黑的世界上没有一个污点地存在着。我能说什么呢?这群人永远只能幸福地活在他们的社会当中,难以进入外面的世界。在外面这个华丽的世界背后的阴暗迂腐,各种各样丑陋的世态,缺乏善良诚实的世道,各种残酷的机械式的格式化的人生,人们一个个被抹杀了灵魂,毫无意义地为活而活着,为生存而学习,为钱财而丢弃生命,生存在这世界上简直是一种玷污!希望那群人别走出他们的桃花源,带着自己完整的人格活下去!
其实这个世界本无桃花源,因为世界本应都是桃花源,而人们不断地污染着践踏着这个世界,因此世界不再美丽,因而之后的人们看到了这些本应是再正常不过的地方而称之为桃花源。又有谁会想到那是这个世界最初的样子呢?
【篇三:《美国藏个桃花源》读后感】
美国藏个桃花源,我原以为是未经开采的茂密森林或者别有风味的田园小屋,不料此处“桃花源”更指特立独行的阿米什人一族简朴的生活风气,于是我的“原以为”倒成了对着桃花源的陋识。
阿米什人手工打铁、手工织布等不运用现代科技的作风,让我暗骂无知,放着高效率的工具不用,却白白浪费劳动力。
刮掉已婚男子胡须是对其极大的侮辱这点,是我颇感新鲜与好奇,殊不知还能在文明的社会见到此等习俗观念。人们常道要去除陋俗,却不想往往把古人所留传统也一并剔去,风情何在?文化何在?
阿米什族的孩子只需学完初中课程,又令我着实羡慕不已。我十分赞同阿米什一族的“人性重在感悟”一说,好比学习语文,现代文的做法便是提炼句子,找到主旨,领会其深层文意,于是语文老师便就着每篇文章“不厌其烦”地遍遍领导。其实若是同学们阅读量足够,又何苦如此,若是每节语文课都是让学生用心自读文章,想必真正用心者,成绩必不会差到哪里去。自己的经验方不用他人教导,老师的本职本就是稍稍提点、正确引导,要那么多定死的“知识”作何?成功的老者往往遇事恬淡,有著下自己经历供人参考者,而我们阅其文章,真能遇万事皆持阔静?可知唯有亲身经历,方知其中奥妙。人性重在感悟啊,自获,而自得。
我真正被阿米什人震撼和吸引,却是在后半文暴徒冲进教室,两个姑娘义无反顾以自己性命求他人安全起。无奈暴徒人性有失,未被打动,反倒惊讶而紧张酿成五死五伤的大错。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凝聚力也好,爱国心也罢,都在危急关头方能体现。一个民族中未成年的两个小女孩可以为了保护他人,对死亡无所畏惧,何其强大。更让人震撼的是,暴徒葬礼之参加者有一半是为其祈祷的阿米什人,他们同时担起了照顾其亲属的责任,其善良、其宽容,正体现了救赎最大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再观其朴素勤俭的劳动作息方式,才有新的感悟。阿米什人的自制力和信仰皆因为对生活信仰和对待方式的特立独行和坚守,对劳动、亲力亲为的追崇,放养成了最感人的人性,此民族之自制力与坚守,使其人性得到提升和难以侵染之强大。这样的做派,确为美国桃花源。
【篇四:童年趣事】
“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这首歌是否能让你回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里珍藏着我那美好的回忆。
记得我8岁的时候,我爱去海边捉螃蟹,我什么也没有带,空手和我姐去捉小螃蟹了。
我们来到海边,顺着楼梯走到了石头滩上,我翻了几块石头,突然看见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啊!原来是一只红棕色的螃蟹,它向我挥舞着锋利的“剪刀”,我从后面悄悄地偷袭,它的“剪刀”努力地向下伸着,想夹我的手,我说:“小不点儿,想夹我。连门儿都没有。”它好像在生气地说:“你是谁呀?敢捉我,快放我下来呀!”我让姐姐快去捡一个瓶子,我小心地把螃蟹塞进瓶子里。
我又翻了几块石头,找到一个“孕妇”,我对她十分温柔,小心翼翼地捉进瓶子里,又捉住了一个性格极其残暴,一放进瓶子里,就开始挑战对手了,她夹住了对方地腿使劲扯,竟然扯断了,我十分生气,皱着眉头,生气地说:“你个暴徒,竟敢犯罪,看我回家后,不好好治你。”
我带着“俘虏”回到了外婆家,我拿出脸盘,把它们一个个“释放”出来,它们一出来,就拼了命似的往上爬,好像想逃出这个黑暗地深渊,那“暴徒”被我放在洗衣板上,我把它翻了过去,它又翻了回来,数不清多少次后,终于被我驯服了,瞧它那样,累得在洗衣板上直吐泡泡,好像在说:“好吧,算你赢。”
这次捉螃蟹给我留下深刻地印象,想要捉住螃蟹,必须要有耐心和信心,才能制服螃蟹。
【篇五:最后的呐喊】
战争。硝烟。怒火。鲜血。弥漫在一个温和的小镇——-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一场突如其来的屠杀打破了这里所有的一切。
1941年10月21日这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随着炮火所留下的青烟依旧。我们已被一个个暴徒从课堂抓到死亡的刑场。望着崎岖而又似乎与天连成一线的山路,突然觉得好遥远可是离我又那么的近,因为那儿就是我年轻生命即将总结的地方,我真的不敢相信,更无法想象。
我突然渴望在这片我曾玩耍过的土地上自由奔跑,然而现在的我却被那些纳粹狠狠地困住根本无法动弹。顿时觉得他们的双手肮脏无比,实在是令人唾弃。然而死神的步伐里我们这300个可怜的孩子越来越近,没有丝毫的同情。眼望着已被战争摧毁,原本湛蓝的天空,内心像是被重重的一击带着绝望与凄苦暗自绞痛着,也呐喊着:“我要活着,我要和平,还我自由!”回忆起刚才课上老师问的那个绕人的问题,回忆起同学们一个个如花般灿烂的笑脸,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却又在一瞬间烟消云散。是战争,战争这个恶魔踢翻了美好,徒留一片血腥与残暴。
近了,更近了,托着沉重的步伐我们300个孩子被迫来到这曾经装满温暖与快乐的山坡上,这个曾经一起游戏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共同等待的是死亡的宣判。“轰——————”只听见一声枪响,响彻整个大地,这是一个“恶魔”狂妄的喧嚣,我们所有人互相拥在一起,蜷缩成一团感受彼此最后的温度。“轰轰轰……”无数子弹无情地穿透一个个脆弱而幼小的心脏,他们此起彼伏地舞动着,让我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同伴一个又一个倒下去,将鲜血迸溅我的脸上,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炽热,也许是对死亡的恐惧,又或许是对纳粹无法言语的恨,使我用生命对那些已经是失去理智甚至人性毁灭的暴徒们呐喊一声:“还我和平!”接着,又有大波同伴呐喊出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一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要幸福!”……然后便是一阵扫射。
我们这300个孩子,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一切一切献给了这片土地,把鲜血化成了一整条溪流,流遍整个山坡,流向更远。因为我们想要每个世人知道:不要再有战争我们渴望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