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过去,亦未真正过去】
我曾仰望浩渺星空细数繁星点点,也曾守着沙漏看那时间流逝。那一刻,我仿佛懂得,所有的一切都会随着光阴的流走而被抛进时间的长河里,可是总会有一些被积淀下来,经过时光的雕刻逐渐化作永恒。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又都不会过去,这正是宇宙亘古不变的规律,也是人类历史不变的法则。
波兰小城奥斯维辛,曾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所在地,它记录了一场毫无人性的大屠杀,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深痛苦难。几十年后的今天,那昔日的血雨腥风早已过去,奥斯维辛集中营旁边阳光灿烂的小街上咖啡馆一家连着一家,人们在阳光里如释重负。或许目睹了历史中黑暗的遗留物后,才更能激赏日常生活的美好。
雨果曾言:“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诚然,奥斯维辛的历史并没有过去,当现实照进历史,人们看到的不单是伤痕的世界,同样也带给人们面对伤痕的勇气,留给后人深深的思考,激发人们珍惜现实的美好。想必这便是早已过去的那场大屠杀经历时间的沉淀后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会真正过去。
历史以其不变的规律上演,落幕,又被留下,我想,贯穿其中的,不仅是我们对于历史的思考,更有我们对于时间长河中被洗涤、沉淀出的文化的传承。时代在变,日历上的日子被一天天撕扯掉,但这种传承从不应改变。
从江南水乡的“几处早莺争暖树”到塞北大漠的“长河落日圆”;从田间地头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屈原江边吟唱的“哀民生之多艰”;从老子骑着青牛渐行渐远的背影到迎面走来的大唐盛世,时间涤荡出的温馨与美好,必将化作夜空中最亮的星,照耀着后人的心灵。深巷中,咿咿呀呀的胡琴响起,一个民族的齿轮缓缓转动,千百年前的一草一木早已不在,可一切场景又都仿佛历历在目,文化的传递让我们看到,仿佛一切都没有过去。
亦如已经过去的2014年,它见证着“宪法日”的确立,见证者我们对法治的信仰与敬畏;它目睹着一只只“老虎”被打倒在地,显示着公平、正义的力量……它是过去,它也是现在;它是历史,它也是未来,它从没有过去。
时间的长河一直静静流淌着,它带走了一切表面事物,却留下了所有一切最精华的部分,留给我们思考,带给我们启迪。所以,一切都会过去,可一切也都不会真正过去。
【篇二:站得些优秀作文】
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时,听到的是女人的尖叫与男人的怒吼,看到的是母亲的眼泪与孩子的惊恐,可是如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透明,一排排高大的建筑直冲云霄。
奥斯维辛的变化令人呀然,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犹太人民在不断让自己站得更高,不断努力,因为他们没忘记沉痛的历史。于是在诺贝尔奖前,他们常是胜利者。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让自己站得更高,才不会让历史重演。
当然要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就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汲取知识。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问妈妈:“人为什么要学习呢?”妈妈告诉我:“因为人类不够高,需要知识的营养,让自己不断地长高。”妈妈还告诉我:求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用心去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让自己站得更高。
站得更高不是让你站在巨石垒成的悬崖上,而是让你的灵魂站在最高层。
克里斯特说:“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在于你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愿无愧的做其中挺拔的一颗;见到奔腾的长江,你只盼无愧的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的做云彩中最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滴,却能滋润万物;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足够了。
这不是消极,这不是悲观,而是让你的灵魂站得更高。
站得更高,并非要彰显自己,卖弄自己;站得更高,是为了彰显生命本色,而我们所垒的人生阶梯,是我们的为人底线和尊严。
历史是最厚重的诗篇,要站得更高,就要有历史做铺垫。司马迁之所以能写出著名的《史记》,不就是因为有着历史的基石吗?他本是一位平凡的士大夫,借着历史让自己站在文学之颠,让自己名留千古。他也是执着的追求者,他也在让自己站得更高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他无怨无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执着的追求者双脚踏出,是最厚重的历史。
站得更高,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心中那颗种子可以茁壮成长。
站得更高,只为伸手可以触碰到蓝天。
站得更高,只为终有一天可以“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