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血有肉有温度】
当你的脑海中还能闪过是非判断的观念,当你的眼睛还有热泪盈眶、流下眼泪的能力,说明你还拥有着一颗内在柔软的心脏,你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人工智能是科技的飞跃,是时代的飞跃。人们惊叹人类的智慧竟能赋予机器“生命”,却又在AlphaGo打败围棋世界冠军柯洁后担心人类智慧的地位岌岌可危。人类害怕被取代,甚至灭亡,但却与此同时乐此不疲地热衷于人工智能。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智能系统诞生不过百年,却已如同千年老树之根在人们的生活中蔓延、缠绕、交错,剪不断、理还乱,已然根深蒂固的同时还在不断往更深一步扎根。库克所忧,忧的是人类的生存现状,更忧人类一直放任自我沉溺的未来。人们并非毁灭于新兴智能产业的取而代之,能毁灭我们的,恰恰是自甘与机器同化思考、不再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人类自己。
这让我联想到一组同样发人深思的对比。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一书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专制独裁的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而阿道司·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一书中却提出截然相反的预见:工业时代下的人们,会在日益便捷和日益廉价的物质、精神生活中,自愿踏入封闭的囚笼,像待食的鸟儿等待工业化产物的喂养。乔治担忧实行禁书的“老大哥”统治者,赫胥黎担忧人类失去禁书的必要——因为人们已不再读书;乔治担忧信息被切断不允许面众,赫胥黎担忧人们会在信息泛滥的潮水中变得懒惰、散漫、被动、漠不关心;乔治担忧人类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忧文明最终沦落为零营养、仅供娱乐的庸俗文化。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更是发出警告:毁灭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害怕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由此看来,库克所言,更是一句警世危言:在人们“杞人忧天”的同时,人们正在马不停蹄地“自我灭亡”中。21世纪的今天,当《一九八四》的预言没有降临到我们头顶,难道我们就能够轻唱起人类的赞歌了吗?读者数量的下滑、信息泛滥的涨潮、廉价娱乐的精神世界,似乎正在一步步将赫胥黎的预言演绎成真。快餐文化、碎片化生活的无可避免的产生,仿佛安插了一个个隐形的隔板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崇拜高效,正如计算机一样——执行力无可匹敌,以效率最大化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殊不知,计算机的使命止步于得出结果,而不顾后果。尽管人工智能设计的初衷在于节省时间,而现状却是人们不再有多余的时间,去阅读经典、去感受自然、去充实尚为贫瘠而平庸的精神内涵。
约瑟夫·斯大林曾言:“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一百万人死亡就是个统计数据。”也许在从前,当人们看到一张灾难的现场照片,听完广播里讲述的一段不幸的故事,人们会由心底被深深地触动。反观现在,大数据时代下的人们还有什么不能看到、不能知晓的信息呢?人们接触了太多“统计数据”的“死亡”,而不再关心那“一个人”的“悲剧”。即使还尚存感官刺激而产生的同情心,人们的怜悯心也变得极易消失,价值观也变得极易篡改——这不能全盘责备人们,更要归因于层出不穷的网络炒作、修图、营销,让人们关上选择相信的大门,而戴上怀疑和冷漠的眼镜看待这个世界。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心灵鸡汤、微博键盘侠、道德绑架、网络语言暴力等来势凶猛,在一个匿名的虚拟世界里肆无忌惮地宣泄情感,且不负后果,不正是价值观的扭曲和同情心的磨损吗?人们虽变得越发讲究个性独立,思想却在背道而驰——价值观随大流而塑造,又随大流而任意修改;同情心之起因他人,同情心之灭也因他人。久而久之,人们的是非、取舍、得失、成败观念都不再属于自己,最终,我们又是否还能拥有那自发流泪的能力,亦或是说,我们是否还拥有“人性”呢?
库克的担忧,是当下社会的写照,亦是人类生存现状的警醒。人类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必将是人类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有温度的人类,不应像工业科技囚笼中的待食小鸟等待命运决定其温饱,而应挣脱其中,用本属人类的独立思考构建思想和命运,保持那颗跳动的心脏,奔腾的思潮,和会流泪的双眼。
【篇二:有志者事竟成】
有了信念,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理想,就有了指引我们航行的方向;有了拼搏,才会觉得无憾,即使荆棘坎坷再多都不会推动最珍贵的进取心!这些美好的事物,如同一道道绚丽的风景线,共同织成了我们美妙而灿烂的人间。
信念,吹动了梦想的风铃;信念,扬起了愿望的旗帜。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冲破地球中心论的观念,提出了太阳中心说,使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然而他的新学说受到了人们势力的反对,教会宣布他的学说是“邪说”,他的书是“禁书”,他本人为“疯子”。在如此重压下,哥白尼还是坚持真理,一直有着坚定的信念,向宗教挑战,最终他的新学说得到了认可与赞同。给自己一个信念,雨中就会出现太阳;给自己一个信念,黑暗中就会燃起明灯;给自己一个信念,幸福就会永远荡漾在你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就有坚定信念,永言弃的人,他们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最终才取得了胜利,这不正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吗?每个人至少拥有一个理想,有一个理由去坚持。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有一天暑假,周恩来到一位同学家做客,这位同学的祖父是一个很爱国的私塾先生,他带周恩来来到附近的日俄战场遗址参观,中国人民受到列强欺侮的奇耻大辱,在周恩来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救国救民的火种。有一次,学校里的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课堂里顿时寂静无声。停了一刻,一个同学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回答说:“读书是为了寻求出路!”,话音刚落,另一个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这时,年仅12岁的周恩来大声回答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理想是事业的脊梁。所以,每个想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必须有一个坚定的理想!
生活中,我们身边处处都有那些不轻言放弃,有执著理想的人,他们都有追求,就像是寒冷冬日里的阳光,随即就有了活力与朝气,他们不都是人间那最绚丽的风景吗?有了这些人,何愁人间不美妙、不灿烂呢?
【篇三:你用理解温暖了我】
如果人们不会互相理解,那么他们怎么能学会默默地互相尊重呢?
——高尔基
理解,是一个很重要的词语,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感受,这就是理解的不同。
而你,妈妈,你用理解原谅了我的任性,你用理解原谅了我的冲动,你用理解原谅了我的年少轻狂。
有一天,我放学很晚,到家的时候,手里还捧着一本书,糟了,这可是妈妈不让看的“禁书”之一,这是一本写同学之间友谊故事的小说,刚说曹操,曹操就到,可不是嘛,妈妈说话的声音而起“这是什么书,给我看看?”我极不情愿地磨磨蹭蹭地交了上去。“你最近都在看这些书呀,我不是说了吗,在上学的时候不许看这些书,没有知识,你听了吗?”“怪不得最近成绩下降得这么明显,原来是心不在学习上!不想好好学了!这书,没收!”我听了这话,朝着妈妈大吼:“学习学习,你就知道学习,我偶尔放松一下不行吗?你把我当学习的机器了是吧!”“好啊,你这孩子……”我便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进了房间,只留下“嘭”的关门声。
“唐诗雨,吃晚饭啦!”“我不吃!”“快点来吃一口,不然对胃不好”“没事的,我一点都不饿,我还要写作业”爸爸不再说话了,而我却仍在赌气。这时,房门被推开了,只见妈妈端着一碗汤,再带着一本书,咦,这不是妈妈没收的书吗?妈妈轻轻地说:“不吃饭就喝点汤。”我偷偷的看了妈妈两眼,妈妈的眼圈红红的,看来是哭过了,我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端碗就大口地喝了起来,妈妈轻轻地把书放下了,我急忙翻开书,只见有这样的一段话“请原谅我,背叛了你的模式和准则,如果你属于历史,时代需要我,我不能走在你前面生活,你也无法阻止钟声在黎明敲响。”
理解是花朵绽放的阳光,是青草生长的雨露,是交往之间的桥梁。如果真能多一份信任、理解,那么人与人之间将多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四:《他来自俄罗斯小城》读后感】
当你陷入困境时,第一个跳出来帮你的是谁?不是爸爸,不是妈妈,也不是朋友,更不可能是超人和好运气,而是你自己——身体忍着痛,大脑飞速运转,心里还不停的给自己鼓劲儿。与其等别人来帮助你,不如先锻炼自己,做一个可以帮助别人的人!
在1894年的俄罗斯,大城市都没有电灯,就不用说这座乌尔茹姆的小城市了,乌尔茹姆的“复活节”被人们称作“大街”。沙尔加的家的那栋房子住着两户人家,沙尔加的家住房子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租给沙尔加的朋友萨恩卡家里。沙尔加的母亲和萨恩卡的母亲给有钱人家干活赚钱,冬天她们到冰窟窿旁洗衣服,沙尔加的母亲因为又累又冷得了肺痨,第二年春天就去世了。沙尔加和他的姐姐妹妹由祖母照顾,因为没钱养活孩子,祖母将沙尔加送到了孤儿院。秋天来了,孤儿们去上学了。因为沙尔加成绩优秀,被送到了乌尔茹姆高等小学,在乌市小沙尔加上课认真,成绩优异,老师都很喜欢他,可以到喀山工业学校去,可是喀山工业学校要学费、制服、吃吃喝喝的钱,喀山又没有住的地方,需要租房,沙尔加家里穷,慈善协会给沙尔加一笔助学金,房租由慈善协会出。沙尔加住在柳小姐家里,上学时,沙尔加交了两个好朋友,没过多久,慈善协会不出房租了,沙尔加只好住到朋友家里了。暑假到了,沙尔加回到了乌尔茹姆,他看了禁书《火星报》,了解了俄国的革命时期。沙尔加毕业后,还准备升学,和90多岁的奶奶告别后,登上轮船,离开了乌尔茹姆,这时是1904年……
沙尔加小小年纪就开始面对一个个生活的困难,但是他并没有被吓倒,反而始终保持内心的热情,和对未来充满希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着命运的不公平。后来,这个小孩成了一位闻名全国的人。他在他母亲去世的那一天他也没有哭,只是低着头沉默着。看了禁书的沙尔加知道了妈妈为什么那么辛苦,为什么处于社会的底层,他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平,于是,他开始反抗,受到了许多磨难都不屈服,坚持不懈地“走完了这条路”。从这里我学到了“坚持”和“坚强”!
1934年12月1日的4点30分,沙尔加被刺杀,葬于莫斯科红场。其实,沙尔加就是“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他是20年代-30年代联共(布)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历任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等职。
在这个充满磨难的世界里,从小就要先锻炼自己。沙尔加那么小就开始锻炼自己,我们也要学习他,从小开始锻炼自己,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篇五:生活需要等待】
生活,需要等待,等待着哲人拿起智笔亲自去谱写;生活,需要等待,等待着画家握起画笔亲自去描绘;生活,需要等待,等待着友人竖起大拇指夸耀友谊的伟大;生活,需要等待,等待着我们自己去把百味大门打开……
我喜欢读书,读书好比与友人聊天,每一本书都是作者思想的闪光。爱上读书,并非是一时的冲动,因为心中不安定的人是不会喜欢读书的;爱上读书,并非是想与人高谈阔论,因为不懂得沉默的人是不会深刻读书的。而父母却不理解儿女,三五天一次大搜查——搜查“禁书”。儿女都这么大了,难道他们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吗?也许,等到儿女们都长大了,父母才会理解儿女为什么整日在自己的房间里默读那些早已熟悉的书籍。我会等待,当我迈出心门的那一天,我会高声对父母说:“是读书让我丰富多彩,是读书让我睿智感恩!”我永远等待着。因为:生活需要等待。
望着那摊在眼前七张无情的试卷,那七个醒目的分数,似针尖刺在心上,心在流血。我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想着背后同学们的指指点点,小声的嘻笑。不,应该说是嘲笑。唉,真不明白,为何一次失败竟令人如此心酸。从此,我立志,一定发奋学习,争取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我努力着,我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属于自己翱翔的天空;我拼搏着,我等待着,我等待着成功。有一天,我会拥有我想得到的一切。因为:生活需要等待。
我不会因为成绩的失败而使自己丧失信心,因为我懂得《从头再来》的含义;我不会因为朋友的不理解而丧失理智,因为我懂得生活是需要体味的,只有互相理解,才会结出友谊之果。因为:生活需要等待。
生活需要等待,等待着父母打开我们那忧伤的心窗;生活需要等待,等待着成功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生活需要等待,等待着朋友解开那串动人的银铃。
哦,生活需要等待……
【篇六:选择勇气】
勇气,是个代表正义的词语,但却无法赢得人们足够的尊重,因为古往今来有勇气的人不少,诸如张飞,吕布之辈个个无不是勇气十足的好男儿、真汉子,但最终却总被贯上个有勇无谋的名头,说他们缺少了一点智慧。
那天,在公交车上又见到有位少妇钱被偷了,当然情况还是一样,整个车上没有人敢哼一声,就连那位少妇也不例外,毕竟钱财身外物嘛,人没事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说人们早已司空见惯,因为人人都懂得只可智取,不可力敌的道理,但有个问题却困忧了我很久,究竟我们应该如何来智取?难不成就总是傻呼呼地站在那里看着小贼无法无天么?我想这时候我们应该放下包袱,拿出点勇气,毕竟我们有一车人啊!我想这也是一种智慧吧。
徐本禹,有人说他应该改名叫汝本愚。因为国家单培养一个本科生就要花费4万5千元,还不计上其他的生活费之类的,可他偏偏跑去农村教学,简直是大材小用。但最终怎样?他感动了整个中国,他就像一根火柴,火光虽小但却照亮了祖国大地的整个天空。我想他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份勇气,因为他用自己的勇气振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这份勇气在现在看来更像一种智慧,一种勇者才具备的智慧。
李敖先生,我想没人敢说他没勇气了吧?天哪,一个人居然可以写了九十六本禁书,真是不可思议!而且也只有他才有勇气公开地站在台上大骂连战王八蛋,马英九王八蛋,国民党王八蛋了吧?而他所拥有的又仅只是一份过人的胆量和勇气吗?我想不然,他用自己的勇气来争取言论的自由,虽然坐了十几年牢,但出来后又是一条好汉,结果他成功了,他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勇者才能够拥有的智慧,他用一种看起来愚笨却又聪明的办法,证明了自己。
董存瑞,至今他那舍身炸暗堡的画面仍映在我的脑海中。我想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再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这决非有勇无谋的行为,因为他的勇敢,这场战斗获得了胜利。这不仅只是勇气,更是智慧,一种勇者才具备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