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美味”的童年】
回首往事,岁月是生活的写照;回想童年,笑声是趣味的写照;品尝人生,则是酸甜苦辣的写照。
小时候的生活多么令人怀念,童年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童年的生活是趣味横生的,童年的生活是短暂而令人留恋的,童年的生活也是回味无穷的。
童年的生活多么美好!它就像一首歌,伴随着一个个动听的韵律悄悄留逝;它就像大海,童年的趣事就如小水滴那样多;它就像一个梦,无论如何都挽留不住它的脚步;它就像一道佳肴,五味俱全让人回味无穷。
相信大多数小孩都不喜欢上幼儿园,我也不例外。一见到幼儿园的大门就表示抗议:大声啼哭。无论大人用什么手段都不能让我上当,连甜言蜜语也没用。可到了周末就雷阵雨转晴了。家附近的菜园就是我最大的乐园,田园风光无限好,这里还有一番小溪流水人家的景色;绿油油的青菜,黄橙橙的果实,节节高的玉米,懒洋洋的棉花。遍地都是,麦子的清香夹杂在风中扑面而来。呀!我的“同胞”出现在我的眼前,一头牛!我慢慢地靠近它,却又做好逃跑的准备。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离它还不到半米远的时候,它忽然转过身,让我措手不及,仰面倒在水稻田里。我不停地大呼小叫,父母闻声跑来,看着我狼狈的样子“卟”的一下就笑了起来,再回头看看那头牛,只听它长叫一声,甩甩尾巴就走了,我心里更是生气!
童年的时候老想着长大,想干嘛就干嘛,现在可不是这种想法,长大多没意思,倒觉得返老还童这词挺新鲜的,呵呵!
童年的梦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的梦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的梦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的梦是一个美妙的世界。把它们全部记下来,以后再来品尝,让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的梦里,便会为自己的年幼无知感到好笑。
童年这道美味佳肴你品尝过了吗?
【篇二:相信自己心中的答案】
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个人格,只是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生活中的人格比较强大,能够把另一个人格压制住罢了。而那些有着双重人格的人,我认为其实他们并不可怕,那另外的一种人格,可能是他们掩藏在内心的最真实的一面写照,不是吗?
两个人相遇时心脏的怦然振动,不正是你心真实的呼喊吗?一声声有力的振动,那就是你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无法控制,无法言说,只能感受,相信那一瞬间的怦然振动吧!说不定,那是你的心对相遇时的真命天子(女)的启迪与挽留呢?我知道,在此时此刻,是你心中的另一个人格给你的正确答案。
你是否想过,在一个只有你的地方却又有一个人无端闯入,对你说着一些另你莫名其妙的话,却又突然消失,留下的只是你在多者之间难以抉择的答案。在这一瞬间,你会幡然醒悟,原本乱了的心会突然镇定,这便是你心中的答案,真真实实,不容半点虚假。
我知道,很多人都被问过这个问题,也都问过这个问题——哎,如果你母亲和你老婆同时落水,且两人都不会游泳,那你先救哪一个啊?有些人会不假思索的回答,也有先人会犹豫不缺,最后吞吞吐吐的回答。事实,被问者也会扪心自问,我说的真的是真的吗?我想告诉你们,不要怀疑。
总之,不管怎样,都要相信自己,在任何时候,答案就在自己心中。把你的手放在自己左胸口处,感受那振动的声音,要知道,直到你的生命终止,它才会停止跳动,那里不会骗你,心里想得什么,答案便是什么。相信自己心中的答案。
【篇三:心之所向,道之所往】
培根曾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这个英国的大哲学家用这句话正确的诠释了佛家的那句偈语:“相由心生”。也许每个人看到事物的角度都大不相同,但是你所看见的,永远是你最真实的内心。所以说:心之所向,道之所往。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懒惰,洗不干净衣物,可当一个细心的朋友来她家做客时才发现,那些衣物上的斑点,其实是这个太太自家窗户上的灰渍。一扇没有擦干净的窗子,就像是一个淡漠者的心,透过它,我们所见的永远是“他人非”,而不是“自己之过”。人们往往容易看到的是他人的过错,而不是自己的失误,我猜想是因为心窗所向不正吧!
其实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皆可以看见一幅画。也许窗外的风景是固定的,但不同的人看见的是俨然不同的景象。雅与俗,闹与静,简朴与纷繁……这就像宋代禅宗无门慧开禅师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们或许无法去选择一双眼睛,但是我们可以去选择拥有一颗怎样的内心,保持一种怎样的心态。
东晋时期,吏治腐败,朝政混乱,陶渊明不愿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因而隐居田园,过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日子,纵然食不果腹,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相反言之,他还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乐享人生,与粗茶为朋,以诗词为友,过着恬然自安的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正是他于世俗中解脱出来后心窗透彻的写照。这样的岁月,窗明几净,自是可乐而活之。
以一颗真挚、纯净的心面对这个纷繁世界其实不是什么坏事。因为这时你会发现,你一直渴望的美好就藏在你心中的某个角落,如花般悄然绽放。李叔同出身富庶,年少时便留学欧洲,精通音律、雕刻和古汉语,但他的内心却一直迷惘着。因他觉着这世界有太多丑恶血腥之事,所以最终放弃了他在尘世中拥有的一切,遁入空门皈依向佛,成为了弘一法师。“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圆寂时的这一句话,便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拥有一颗真挚善良的心,李叔同得到了他最想要的人生,犹如那一轮明月,澄澈而宁静。
心之所向,道之所往。传说中菩萨有千面之相,内心丑恶的人看到的便是凶残之相,内心善良之人看到的便是纯良之相,而坐在莲台上的佛看到的却是“无我相,无众生相,皆是虚妄。”也就是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你眼中就有一个怎样的世界。
所以,心之所向,道之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