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诚信是宝】
诚信,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个话题,当今社会诚信比金子还要重要!人们只有诚实守信才生活的踏实、生活的安定、生活的美好。
我记得曾经读过一本书《播撒诚信的种子》,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许多关于诚信的感人的故事。
在这本书上,我了解到了集体的诚信关系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就像书中东芝集团一样,他们不诚信、质量差、态度差,给国外的人们留下了很坏的印象,也使日本遭受了些许的损失,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我们正经历着经济、政治体制的快速转型,这一宏大深刻的改变如一切社会变革一样,需要人们承受种种不适应甚至痛苦,它在瓦解人们原有的价值观、伦理观和社会观的同时,并没有及时整合出新的诚信亦或是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社会底线共识。于是,一种更加强大的系统生成了,它看起来是如此自由而又喧嚣。被牢固控制而又放纵不羁。这两种状态并存,人们乐在其中,已分不清自己是这个系统的受益者还是受害者,或者二者都是。
无论什么时候,人都需要有自己的诚信,为了自己,亦为了拯救一个个失落的灵魂。诚信与每一个个体密不可分,应是纯洁的、高尚的,不应该充斥着急功近利,然而,我们的世界远不如想象中那般清明,但或许我们可以从世俗的纷纷扰扰中,找到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纯洁天地。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地变化——或者走向衰亡,或者不断昌盛。那么人也是不断向上向善,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
【篇二:时代的执念】
太奶奶是和辛亥革命同龄的人。在她身上,岁月毫无留情地封印了封建年代的痕迹——变形的大脚拇指和童养媳的记忆。她总在晚年安详的时光里絮絮不断的念叨着过往,那个教过她几个字的先生,那个打她瞪她阻止她念书的婆婆,那个差点被国民党的大船掳去台湾的丈夫,那段全家离开故土去往上海的时光……她的只字片语断断续续拼凑成她人生的拼图——一生都琐碎安详,一生无大风大浪,一生伴柴米油盐,一生在相夫教子。这就是她们那个年代人们的价值观——安居乐业。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种岁月静好的生活方式,甘于在平淡中体味生活。
而外公的年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者是被“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熏陶的一代。外公亦是怀着一腔赤诚奔赴边疆的大好青年中的一个。他们这一代,在祖国辽阔的疆土上挥洒汗水,在艰苦卓绝的地方无悔地燃烧自己的青春,他们的价值观叫做安身立命。
母亲呢,被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着长大的一代人,他们会在中国刚向世界全面展现自我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去往北上广,去往“遍地是黄金,满眼是机会”的地方寻找人生的方向。他们那个年代的价值观,叫挑战自己。
我,则成长在人工智能成为一场革命遍布全球的年代。人们不再执念于微小的温情,而更关心我们是否能制造出比人类聪明得多的大脑。换言之,我们不关心全世界,我们更关心自己。于是随之而来也有质疑有抨击,有赞同有感慨。舆论掌握导向,我们质问自己,是否已如机器,丧失了价值观、道德观、同情心?但是我始终坚信,科技的浪潮再猛烈,也始终没有使人类的道德伦理观沦陷。
因为我们始终在自省,始终在坚持,我们创造但也在克制,我们追求结果但也手握正义的权柄。
如果不是因此,我们不会对人工智能的开发设限,我们不会为正义站出来,德国总理不会在2015年接纳难民,我们国家不会持续对非洲的援助。我们不挑起战争是因为追求和平安宁的价值观仍在,我们发展军事力量是因为给予民众安全感而非好战。
我们这一代,遵循的价值观正如同纪伯伦所说“安逸扼杀了灵魂的欲望,而它还在葬礼上哈哈大笑。”我们追求高效,但从未也不会迷失方向、丧失自己。我们是人类,所以永远有思想。我们坚信,这个世界永远存在正义,存在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