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莲相关作文

【篇一:诗海拾贝】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像是一望无际的浩瀚大海,而那沙滩上散落的贝壳,便是其中积淀的诗歌文化。我真切地感受到,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长河中,诗歌就是那奔腾不息的最澎湃的支干,是整个文明的精髓。我相信,每一个贝壳里都孕育着一颗璀璨的明珠。

看,纷纷扬扬的桃花飞舞,一朵接一朵在江面绽开。听,是谁唱起了歌,循着岸边而来。让我们伫立在这桃花潭边,听李白的感慨吟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听长江奔涌澎湃,听李白的丝丝不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泰山上有杜甫的雄心壮志,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杜甫的抱负壮志表露得淋漓尽致┄┈

温暖的春天,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春天的夜晚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又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后,中秋节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冬天到来,大地一片银装素裹,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此刻,我们听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捡起这一个个诗贝,仿佛身临其境,我们能够听到那跨世纪的诗歌,在此刻,汇聚在一起,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只有诗歌那永恒的美驻人间。让我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细细聆听诗贝里那不绝的千古回响,洗涤浮躁的心灵,让那千载的美萦绕身畔,步步生莲,弥漫天光。

【篇二:乐府】

只因贪恋一条不知名的小巷,走着走着,便入了汉朝。

一点一横蜻蜓点水,轻巧灵动;一撇一捺飞鸿踏雪,了无痕迹;一字一句深得卿心,万般尽在不言中。没有平平仄仄的限制,不要词牌、曲名的花哨。着一袭青衣,挽一抹青丝,化作“相和歌词”中的一书生。

先遇罗敷。所谓佳人也许也是如此罢?婀娜多姿,姣若明月光。她挽着桑篓,眉眼盈盈尽笑意。然问她:“桑葚妖若否?”终只一笑:“江南可采莲。”回眸处,莲女摇船,步步生莲,出没叶花间。

观罢莲叶何田田,游毕鱼戏莲叶间。

轻脚入画舫,夜色微凉,薄如水。转轴弦拨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纤指动弦,铮铮琵琶是歌女。不觉念起乐天的天涯沦落人。但终是无言。这是汉。即便想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但想来,也少有那般江州司马。

画舫近岸,又入巷。依旧是不知名的小巷,但走着走着,离了汉朝,挥毫泼墨,依稀是“乐府”。

【篇三:感受音乐的美好】

这诗意的青春年华,不需多说话,一首乐,一个人,便氤氲了岁月。——题记

是在那个初春,闲适间在手机上查到一首轻音乐,无意间地点开,无意间邂逅了它。

清新子像被露珠打湿了似的,温温润润的,顺着青叶滚落,不禁让人念起“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音乐像一个舞者,穿着白色长裙,在我心间翩翩起舞,踩在清洌的水面上,踩在碧绿的荷叶上,步步生莲。

这感觉像是灵魂被水洗涤过一般清凉、宁静,洁白无瑕。

再遇音乐,是在那个夏末,我坐在阳台上,翻弄着一本枯燥的书,不知是谁家放的音乐,钻过薄薄的窗帘,袭进我的耳朵里,我的心逐渐因那喃喃细语而放松下来。

青橘色的天空里,跳动着如游鱼的云朵,一直延伸,不知直到何方,好像能预知明天一样。在我肩头摇曳着的阳光,像破碎的白球,影影绰绰。吹在滚烫面颊上让人沉醉的风,迷了方向。

这歌声像浮现于心,却摸不着的河流,秘密、谎言、喜悦,都随着歌声流动。

又遇音乐,是在那个即将融化的冬天,它就像一个少年,跳动的少年,本应生机勃勃,却有种似真似幻、迷离彷徨的感觉。就像什么呢?像遥不可及的极光,美妙、梦幻又徘徊,却总藏在夜里;像迷失在人海的人儿,不知何去何从;像鱼一样在逆着水流前行,在雪白泡沫间穿越;像音符与梦呓交织在一起,浅声吟唱。

我的心也被勾了起来,随它徘徊。从此,我爱上了它,爱上了被它薰陶的感觉。

音乐,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在灵魂深处绽放的花朵,是触动心灵的美好。

【篇四: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俗话说的好要看潮一定要去钱塘江,那宏伟的气势咄咄逼人。

今年的潮水来了,我连蹦带跳的来到江边占位置,那潮水蠢蠢欲动的声音越来越大,召集了所有在江边等候已久的人,一个个的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江边,只见那拥挤的人潮,黑压压的一片,放眼望去人们争先恐后,抢着往江面上望,谁都一排想看那壮观的场面,渐渐人多了人潮声盖过了江潮声。

忽然,有人叫道潮真的来了,一排巨浪快速的从远方卷来,那巨浪就像高过天际,与那白云连成一线,仿佛天和海融为一体,分不清哪个是海那个是天,只见潮水越来越近,那潮水的隆隆声也越来越响,仿佛是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还来不及欣赏那宏伟,只见,在天际的那头,一浪一浪的潮水蜂拥而至。

这时的潮水像一只腰鼓队,他们跳着舞,击着鼓,那声音响彻云霄,仿佛在向人们和凶猛的潮水展示着自己卓越的技巧和毫不畏惧的勇敢,瞧!那鼓棒上的红巾,竟然丝毫未湿,被潮水引来的风,也仿佛在奏乐般为他们骄傲的呼啸!

这时在我旁边的一个小孩突然叫道:“爸爸你看这潮水都快涨上堤坝了。”几个小孩这时也凑热闹的嚷嚷着,那些话语,让大人哈哈大笑。

潮水又像浪花拍打着岸边,水花像一朵朵盛开的百合和雪莲,凶猛而又优雅的潮水从我们的眼前舞过,渐渐地离开了,如同无数的仙女步步生莲,在江面上踏出一道道江花,还留下了涟漪像是在告诉我们它已走远,而水拍打岸边的声音就是它的歌声,虽然它以经走远但它的歌声却没有走,它一直在我们的心里。

那排山倒海的壮观景象,那万头攒动,争看起潮的汹涌人潮,那搏击风浪,履险如夷的英勇弄潮儿,都是那么的让我难以忘怀,让我铭记于心。

【篇五:生命之畏,言行一致】

“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齐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吕氏春秋》所言即是“走心”,凡不走心之举,不成气象。“言”“行”便是如此,只“言”不“行”,太浮夸;只“行”不“言”,太木钝,言行一致方“走心”之。

行于人生仕途,面对前方的未知,我们迷茫过失意过。可这就是人生,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所以“自渡”才是人生大格局,那便需“言行一致”,心若安好,便可步步生莲。懂得知行合一者,方可踱步天下。

母赐我一副躯壳,“言”便是魂,“行”便是魄,魂魄构成有血肉的自己,只有如此才可散发灵魂的香气。“说到做到”是先贤灵魂香气的散发,相隔百年,春风化雨。可不知道自己又领会几分?不禁黯然。

兵法上“纸上谈兵”致使山河破碎,言行不一也终是滑铁卢的导火索,那么想想自己以前吃过的“败仗”还少吗?可能自己便是犯了“言行不一”,有时喜欢自己独自静静地坐着,感受深秋的凉意,拂叶一片,望着她的脉纹,感受她的静美,反和我不成色调,落叶归根坠在心间,惊起圈圈涟漪,不是滋味……回望前身路,却发现青春碎了一地,而自己却不知所向……

静坐,思之便是“言”多于“行”,如果自己以前言行一致,也不至于如此被动,可没有如果的人生只能跌倒就爬,学会把“我想”变为“我能”,方是正道,生之不易白驹过隙间不留憾!

身如秤,臂如杆,左秤“言”,右量“行”,平衡有制,方可踱步人生大道。

【篇六:书说】

曾经离歌中的停顿,曾经殊途里的深情怨恨,曾经缘定三生的欢笑泪痕,曾经烽火狼烟的卑劣残忍,总是有人奋不顾身,在传说中沉沦。总有人像陌路人,听一段段往事语本。

书说,她回眸百媚生,万千宠爱集一身,云鬓花颜,羽衣霓裳,六宫粉黛颜色尽失,却终究转不过命运齿轮,抵不过“红颜祸水”的骂名。千乘万骑,兵临城下,六军不发,丝竹沙哑,城外厮杀,血溅白纱,上穷碧落,下至黄泉,生死茫茫,经年不见,人间天上,假意温存,昭阳殿里,蓬莱宫中,可否记得她的步步生莲,可否记得曾许给她的一世安好无忧?这一世长安的誓言是她太过认真,血染眉尖朱砂始终敌不过他的红墙绿瓦,江山如画。

书说,他翘首觐向,伫立一方,不惧蜀道之难,不畏三峡之险,是他与生俱来的张扬,是他生而为龙的模样。血脉中奔着黄河长江,盛衰荣辱斑驳了脸颊,千年后洗尽铅华。心里的伤,苍凉一笑而过,烽燧断刃,岁月悄然流淌。汉字的一笔一划,丹青的一勾一勒,世世代代传承表达。一壶酒独酌太寂寞,一盏愁装不满山河。自嘲徒负诗仙盛名,不如引弓拭剑,马革裹尸报家国。

书说,他自缚十年,归墟终极。长白山巅,迷雾四野,利刃深渊,举步维艰,以身试险。假意真言,明枪暗箭。一切的一切在徐磊笔下生花,铸就一番盗墓传奇。一场十年之约,总有人去兑现。断章残篇,纷纷扰扰,阴谋诡谲,真相依稀浮现。

数年的起承转合,数年的悲喜守候,不过在醒木一声收响之时,戛然而止,书内故事依旧,所有悲欢离合,最后都不过付与说书人,付诸笑谈中。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