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日落即景】
【日落即景】
孙瑞彤
秋天的日落,是一种多么美的景色啊!
大地就像镀了一层璀璨的金,遍地金黄。西边的天空红彤彤的,布满了美丽的彩霞。那云彩好似染上了一道灿烂的金边,像一团团红色的棉花糖,馋得我直流口水。那云朵千变万化:一会儿变成凶猛的老虎,一会儿变成温顺的兔子,一会儿变成狡猾的狐狸,一会儿变成憨厚的小狗。
过了一会儿,从我的视线里飞来了三五只鸟,在高空中比翼而飞,还卖弄着自己的歌喉。那鸟儿仿佛和灿烂的夕阳融为了一体,构成了一幅用彩笔无法绘画的美丽景色。
天,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恋恋不舍地落下了山,这时,天空变成了黛色。家家户户也亮起了灯光,一片繁荣的景象。
啊!大自然竟是这般奇妙,创造出这样美的景象,让人永远也捉摸不透它的奥秘。
【日落即景】
陈子轩
每次星期五回家,我都要经过东江大桥。每次过东江的时候,正是日落时分。
东江的落日很美,我以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日落。东江水波光粼粼泛着金,天边留下一半的太阳橙红一片,还有一片火烧云,那一刻,我陶醉了。车过东江大桥只有短短的一分钟,我称之为“东江一分钟日落,世界最美的时刻。”
没上东江大桥之前,我就盼望着那一刻;过了东江大桥,我还回想着那一刻。对于大自然的美,我并不麻木迟钝,我自觉自己是个敏感的人。古人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啊,现在是傍晚时刻,一天就要过去了,这诗有道理的。
每次都是观看一分钟日落,有些短暂。什么时候,我要站在东江大桥之上,静静地观看东江日落。它不同于《登鹳雀楼》的“白日依山尽”;也不同于《使至塞上》的“长河落日圆”。用一句什么诗来表达更合适呢?我在想。
其实我知道,不仅是东江日落,只要静下心来去观察,哪里的日落都很美!一定的!
【篇二:难忘师恩】
在小学老师中,让我最难忘的便是我的音乐老师——邓老师。
她有一张漂亮的瓜子脸,挺挺的鼻子,大大的眼睛。每次上课的时候,她都会给我们听歌,还每人发一张歌词,这种流行歌曲令我们非常感兴趣。但我们班纪律很差,经常让邓老师生气,还有几次停课了。令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那次合唱训练。
邓老师选了我们班参加区里的合唱比赛。我们一有时间就到音乐教室训练——《登鹳雀楼》,因为排练时有很多人讲小话,导致全班都没唱好,其他老师说也不听,邓老师非常生气,边说边哭……以后我们就再也不敢吵了,排练的效率也增高了。在区比赛和市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最后一节音乐课时,我们在黑板上写“难忘师恩,再见老师——邓老师”。又派人去办公室接邓老师,蒙住她的眼睛,邓老师看到后留下了眼泪,她说,她很容易被感动。最后我们一起唱了《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篇三:守望】
在不知不觉中与你相遇,在生命的成长中与你相伴,我愿用一生来守望你—中国古诗词。
幼年的守望是耳濡目染。在我牙牙学语时,就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跟王之涣“登鹳雀楼”,那时,虽不知什么是思乡,但眼睛却像明月般清亮。虽不懂什么是春眠,但背诗的朗朗声,像初春小鸟的啼鸣。虽不明白什么是千里目,但稚嫩的声音却能发出“更上一层楼”的气势。幼年的守望是我与你的不期相遇,是耳濡目染。
童年的守望是古韵的熏陶。童年的我生活在江南,那里的一草一木,春花秋月无不蕴藏着诗情画意。春风飞扬,我漫步在长堤烟柳,水面桃花中,轻轻地念一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骄阳似火,在曲院河畔,红绡翠盖中,我默默地吟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天高云淡,湖光万顷,皓月当空,我深深地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红妆素裹,琼枝玉树,粉妆玉砌,我慢慢地品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优美的景致,脍炙人口的佳句深深地留在心底。童年的守望,你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少年的守望,是在语文课上,是心与心的碰撞。语文课上朗朗的读书声,仿佛仍在回荡。零丁被俘,我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怀中,为之热泪盈眶。黄沙漫天,我在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报国决心中,为之动容。贺兰山上,我在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中,为之震撼。少年的守望,你在我心中留下动人的情怀,我深深地爱上了你。
幼年、童年、少年,相识、相知、相爱,你已深深蛰伏在我生命中,伴着我成长,我愿用一生来守望你,传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