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一种记忆叫温暖】
粉红色的背景,米黄色的卡通兔图案,旁边还飘着几片柔嫩的花瓣。虽是普通的本子,于我却弥足珍贵,因为它是我内心深处的最温暖的记忆。
那是还没上小学,去万老师处学古筝。万老师长得很漂亮,乌黑的头发扎成一个俏皮成丸子头。手指纤细修长。丰满的玉璧如白瓷一般细致,水汪汪的大眼睛似一池春水般灵动。那天,我在填表格,生日?X月X日,我用稚嫩的手笨拙的写下日期。万老师在旁边眨着眼,像是注意到了什么。长睫毛如小扇子一般上下忽闪,粉嫩的嘴唇弯成一个动人的微笑。
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指尖上回旋、舞蹈,细密地编织成一支精致的《紫竹调》。“念一同学,过来一下。”万老师双手背在身后,把我领到另一间教室。我的心像是打鼓一般,差点要窜出嗓子眼,生怕老师觉得我弹得不好。随着脚步声一阵接一阵,勾出回忆中的点点滴滴。
还记得万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节课,她亲自为我翻箱倒柜的挑选了合适的指甲(弹琴用),半透明琥珀色,在灯光底下闪闪发光。它们陪我考完了古筝十级,不过那是八年以后的事了。我第一次触动了琴弦,像是一只初生的小鸟,怯生生的探索着这个未知的世界。第一个音,如一泓清泉般滋润了我的心田,如一抹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扉。抬头,看着万老师和蔼可亲的笑,我,也咧开了嘴。
我跟着老师,穿过一架架典雅的古筝,双腿有些发颤。“万老师如变魔术般递给我一本本子,粉红色的。花瓣雨中有一只米黄色的小兔子朝我笑。万老师的眼睛也在笑,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柔和的灯光洒在她的指甲上,光滑,细腻。她又把本子翻开,“念一同学,祝你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她清秀的笔记映在雪白的纸上,微微刷出些斜影,一直流淌进我心里,激起一股暖流。
岁月如梭,与万老师分别已数载。每每看到这抹粉红,耳畔仿佛又响起老师圆润的声音,还有那支熟悉的《紫竹调》。
【篇二:夜游夫子庙】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从电视上看到南京夫子庙正月十五有30多万游人闹元宵。秦淮灯怎会这么吸引人?自己很想去探个究竟,凑凑热闹。
正月十六,我终于如愿以偿。晚上六点半钟,天还未全黑,我就和爸爸来到“南京夫子庙”正大门牌匾下。还未进门,就看到门口游人如织,人山人海。才进门转过弯,就看见大街小巷上游人熙熙攘攘,比肩接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三个一群,两个一伙,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美的、丑的、蓝眼睛的、黄头发的、黑皮肤的,人流如潮。我发现街上所有的店铺里都是人,我还看见小商小贩在卖兔子灯、小空竹、溜溜球、飞天仙子、手摇如意,有的一闪一闪,有的嗡嗡直叫,还有的造型别致。
我来到“天下文枢”牌匾下,看到广场上搭了个大舞台,舞台前面有些会闪闪发光的卡通灯,有活灵活现的兔子灯,有憨态可掬小熊灯,有惟妙惟肖的恐龙灯。舞台周围的树梢上挂满了孔明灯、绣球灯、兔子灯等。最有趣的还是舞台上有个人扮的卡通兔与小朋友一起表演龟兔赛跑的节目。
我走到广场前的岸边,看到秦淮河照壁上有副巨大的二龙戏珠灯画,倒影在水中,五光十色,波光粼粼,随着灯光变化,两条龙就像在水中嘻嘻游玩,真是惟妙惟肖。一条游船缓缓过来,微波荡漾着,我赶紧按下了相机的快门,记录这美丽的夜景。岸边人头攒动,人的海洋,大家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说笑,有的在品尝小吃,有的在赏灯。
我登上文登桥,挤到桥边向河两边看,看见两岸红红的灯笼一直顺河延伸,迷迷茫茫消失在朦胧的远方,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看不到尽头。
我转到小吃一条街,看见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新疆的烤羊肉串、夫子庙的鸭血粉丝汤、海南的火烧鱿鱼、李记臭豆腐等,让人目不暇接。
一边品尝小吃,一边欣赏亦梦亦仙的秦淮夜景,不知不觉到了22点,我们都错过了回家的末班车。
夫子庙的夜景竟然是这样让人流连忘返啊!也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