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右手疼痛左手成功】
在我的成长里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的盛满我的笑声随风散去了,有的镶嵌着我的泪水被水带走了,但有的却沉淀下来,留在记忆深处了。
记得那时我刚读小学四年级,亲爱的舅舅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淡蓝色的车身,可爱的卡通娃娃竖立在车头,亮晃晃的钢圈,真是太漂亮呢!
哈哈,我要征服那家伙!迫不及待地缠着舅舅带我到了小区。我首先得意洋洋地扶正自行车,抬腿,跨在了上面,脚掂在地上。接着我试着将脚放在脚踏扳上,可是这小小的车这时却“不那么听话”呢,我刚把右脚放在右踏板上,它左脚的踏板就高高在上了;我把左脚放上去,它右脚的踏板又高高在上了……几番搏斗,我还是一筹莫展。
舅舅看我大汗淋淋,笑着对我说:“我帮你扶着,你慢慢骑骑看!”我将双脚终于平平稳稳地放在脚踏板上,我用力一蹬,嘿!正常运行呢。这车还是被我制服呢!我成功呢!冲啊!正高兴,忽然这铁家伙左摇右晃起来,我像醉酒的司机到处乱撞,左!右!伴着我的惨叫,车祸发生了,撞在了石栏上,我摔在地上,右手被擦掉了一块皮,眼前到处都是星星……远远的,舅舅说:“还学吗?想学会骑车,摔跟斗太正常了!”我是谁?我爬起来,揉揉手,让舅舅又扶着我骑,我慢慢地蹬着车轮,试着调试把握方向,再喊舅舅松手时,我可以把握住车头了,但是由于紧张,手一直在抖。
一天,两天,三天……经过努力,我可以自由驾驭我的坐骑了,看着身上的青淤,妈妈心疼地唠叨着,我却笑了,此时的我虽然右手依然疼痛,但是左手我紧紧握住了成功!
【篇二:震撼心灵的沉寂】
每个沉寂的背后,必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题记
那年,在这古老沧桑的小巷里,漫步前行。
手触摸着石墙,粗糙,嶙峋,宛若一块磨刀石一点点的将我心中的锈迹打磨干净“咯嗤,咯嗤”不远处传来一阵熟悉又十分陌生的声音。
走近,一把刻刀在葫芦上游走。你完全痴迷于自己的世界,仿佛这世间的因果轮回都被他参悟的一般。
你沉寂在其中,或许并没有注意到身旁的我。
翌日,风拉着我的手,将我再次带到你的身旁。依旧头戴斗笠,脖挂毛巾,打着好几处补丁的蓝色挡灰服,在你身上都是如此神圣。那把刻刀仍在葫芦上游走。身后已雕刻完的麒麟,腾云驾雾,张开血盆大口遨游云间。两根胡须似乎只要分一吹就能够舞动起来。
我忍不住开口赞叹,“老师傅,您雕的可真好!”我佩服地望着你。
“哈哈……”挡灰服苦笑了两声,“再好又有什么用呢?现在工厂里,那些铁家伙也不比我差呀……”说完,无奈地摇了摇头,那花白的胡子宛若被覆了雪的芦苇在空中摇曳。
“师傅,您有徒弟吗?”听到我的问话,他眼框周围泛起了红晕。“徒弟?哎……原来有几个,都吃不了苦,走了。”
我望了望这个摊位,是如此的沉寂。
“孩子,这个给你。”一个刻有麒麟的葫芦递在我面前,“有没有兴趣当我徒弟?”
“当然。”我顿时有些不知所措,但还是收下了葫芦。
回到家跟母亲说着收徒一事,母亲意外的支持我……
跟你学徒的日子,宛若一块生铁被煅炼成钢,又如一根木块被雕刻成花,更恰似一只瓷胚被烧制成器。
那日,我正与你探讨一只凤凰如何展翅,一阵高跟鞋声打断了这片寂静,一位戴着方眼睛,棕黄的外套,脸上总是挂满笑靥,“这是您雕的?”……
师傅,终于遇到了伯乐。如今,师父被评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经常飞来飞去。可是谁又知道在这一片辉煌喧闹的现在,有着一片沉寂的过去。
英国作家杜哈尔说:“人的沉寂,就像暴风雨来临时的前兆。”
【篇三:家乡的水】
有一条河,总是静静地流淌着;有一条河,身上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有一条河,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湖南人,它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湘江。
清晨,轻柔的阳光揭开黑夜的面纱,湘江原本的样子一览无遗。这时,辛勤的工人已经开始工作了。两岸的工人们相对而立,等待着货船的到来。不多时,一群庞大的铁家伙出现在眼前,它所发出的声音就仿佛是一只大手,将先前的寂静狠狠地撕碎了。
正当午时,烈日当头,不少喜爱钓鱼的人们来当湘江边,熟练地摆好渔具,开始了垂钓。过了一会儿,就听见有人高擎着肥美的大鱼,高兴地喊着。不过啊,也就他的朋友替他开心,其他人则都还在聚精会神地钓鱼呢。
已是黄昏,天边的彩霞倒映在湖面,如梦如幻,风光旎旖。这个时候,江边还有不少垂钓者,大多半是上午来的,但却毫无收获。他们收拾着工具,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江边。我多么希望他们回头看一眼,瞧一瞧这个美如画的湘江,望一望这个风情万种的母亲河啊,他们的心情一定会好起来的。
深夜的湘江最是好看,那一条江水与夜色完美地相融合,湖面上时不时出现的光亮让你以为它在对你眨眼睛。如果你碰巧赶上橘子洲的烟火晚会,那么湘江又会给你另一种感觉。无数色彩斑斓的烟花齐齐窜上天空,然后绽开,最后落入江水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烟火虽易冷,但它的美丽会长留于心间。烟花绽放的同时,千千万万的孔明灯飞上天穹,尽管有一些跌落了下去,但不要着急,深爱着你的母亲河会替你存着你的祝福,你的心愿,将来托风婆婆告诉天神。
这就是我家乡的水,我爱我家乡的水。
【篇四:快乐的星期天】
今天中午,我们家要包饺子,这可是我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因为,今天中午我要包一些“刺猬包“。
开始包的时候,我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也要下厨,而且要给你露一手。”妈妈听后,十分奇怪地问道:“平时让你下你都不下,今天太阳怎么打西边出来了?”听完这话,我心里想:真是扫本小姐的雅兴。我说:“不告诉你,如果你真想知道,就让我下厨。”妈妈没办法,只得让我下厨。
我洗干净手以后,便抄起家里的那个“铁家伙”,切了一小块儿面,把它搓成圆球,往面板儿上一拍,在里面夹点馅儿,包成一个头细尾粗的椭圆包,用手捏一些刺,旁边摁进去两个绿豆就ok了。之后,我又如法炮制了三个刺猬包,总共是四个刺猬包,可以说是象征着四季平安吧。虽然每个刺猬包都包的不太好,但爸爸妈妈还是鼓励我说包的不错。听了之后,我感到了莫大的快乐
开始吃饺子的时候,我给了爸爸妈妈每人一个刺猬包,爸爸妈妈品尝过后,纷纷说着真好吃。
这个星期天,我体会到了做好吃的饭菜的辛苦和不容易,同时也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夸奖,有了新的收获,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篇五:最幸福的人】
走过岁月的山高水长,那个叫阿萍的小女孩,你是否安好?那一次活动,你用行动证明:你是最幸福的人。
初二那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云南支教助学活动,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山村里,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我帮助的孩子叫阿萍,一场山体滑坡夺走了她的母亲,父亲瘫痪在床。在村长的带领下,我来到一个用树枝围起来的院子,一个小女孩从低矮土屋里跑出来,开心的笑容挂在脸上,竟没有一丝生活的艰辛。简单的问候之后,我拿出手机想拍张合影,阿萍愣了一下,问道:“这个发亮的瓦片是什么呀?”发亮的瓦片?原来她没有见过手机。我蹲下身去告诉她着是手机,我轻轻握住她的手,那只手,瘦瘦小小的,上面写满了沧桑与艰苦,布满了裂口与划痕。我点开“相机”,又点开“翻转”,她的脸跃然屏上,她惊叫一声,又凑近仔细观察,一只手梳梳头发,顺顺眉毛,对着自己笑了。她突然问我:“哥哥,‘手机’怎么写啊?”我一愣,在屏幕上一笔一划地写起来,她目不转睛地看着,当“手机”两个字出现时,她用手指重新写一遍,抬起头大声说:“我会写字啦!”漆黑的眼睛里,闪烁着一丝喜悦。
阿萍随我去乘大巴车,然而,她被这个巨大的“铁家伙”吓住了,不敢向前。我陪她走进车里,她东张西望,好似来到了另一个世界,眼中充满了好奇。坐在座位上,我送给她一个书包和一本画册。打开第一页,她眼睛一亮,手指慢慢滑过天安门城楼的轮廓,她问我:“这是天安门吗?堂姐课本上有的”,看到我点点头,她的眼睛更亮了,有些骄傲地说:“堂姐告诉我,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接着,她一页接着一页,仔细地翻看着,一双清澈的眼睛,好似要穿过千山万水来到北京。
活动结束了,离别之时,阿萍突然趴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谢谢你,我今天很幸福。”轻轻的一句话,好似一阵清风,吹拂进我的心里她明亮的眼睛里,充满着幸福。
阿萍,你用行动告诉我,你是最幸福的人,不像生活在大都市的我们,已经没什么活不愿再对什么好奇了,幸福的事好像都已经发生了,自然已不再幸福。阿萍,感谢你,用行动证明——幸福的真谛!
【篇六: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捧读着辛弃疾的《青玉案》,蓦然发现,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课上,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解一道令我们全军覆没的大题。随着时间的流逝,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解题步骤宛如古老的符咒,大部分同学一脸茫然。这时,一位同学举起了手:“老师,我觉得这道题是不是可以先用三线合一证AB=EF,进而再证……一步一步转变,可能简单些。”老师看着他,脸上露出恍然的表情,迅速地调整了一个解题思路,按照他的构想讲了一遍,顿时,恍如拨开云雾见青天,同学们茅塞顿开,一道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改换既定思维,寻求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创新。原来,创新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创新就在同学们之间,就在我们身边。
周六早晨,踏着欢快的步子一路小跑回家,走到院子中,便闻到一股米粥的香气扑鼻而来,今天的米粥似乎格外香醇!我不禁像个贪婪的小猫一样皱起鼻子,嗅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浓郁香气。母亲从厨房探出头来,笑得温柔:“快去洗手,我们吃饭!”餐桌上,我吃着格外甜香的小米粥,满脸疑惑:“妈,为什么今天的小米粥这么香?”母亲一愣,笑着解释:“这是妈妈新调制的配料,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所以就试了试,你喜欢就好。”
平凡的早晨,因为小小的改变而充满温馨。原来,创新就包裹在香甜的母爱中,就在我们身边。
假期,随父母去果园帮忙。父亲从三轮车上拿出个丑陋的铁家伙,它有着黑而粗糙的外表,看上去活像一只有铁公鸡。“爸,这是什么?”“铺反光膜的。”“啊?我们家不是有一个吗?用这么难看的做什么?”我不解。父亲神秘一笑:“这你就不懂了,这是你老爸我自己改良焊接的,别看它其貌不扬,比市场上卖的轻便多了,应手。”父亲眉飞色舞地开始了操作,果然活干得又快又好。
想不到父亲还有这样心思灵巧的一面,在田间地头也能展现他的聪明才智。创新,它就在我们身边。
创新无处不在。细思我们的生活,大到汽车飞机,小到一个勺子的发明,其实都是创新的结果。创新存在于身边细小琐屑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就一定会发现它们。
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篇七:科学小探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量的减少,心脏病的发生率一路向上飙升。其中,心脏骤停就占了心脏病死亡原因的63%。庞大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对此,我展开了关于心脏复跳的实验。
首先,领取健康的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再取一箱冰,箱体中放两个烧杯。一号烧杯盛生理盐水,二号烧杯盛自来水。准备一把小剪刀,一个1毫升的空针,四把大小不同的镊子,3%戊巴比妥钠(动物用麻药)少许。一切准备就绪后,实验正式开始。
我先于大鼠腹腔处注射麻药。大约十分钟后,为了方便实验操作,避免意外受伤,还需将大鼠固定于鼠台上。
第一次做动物实验,我心情分外紧张。看着叔叔阿姨们操作熟练的模样,到我这里却走了样。我战战兢兢地用镊子将大鼠的皮毛提起,剪刀在我的手里颤得厉害,镊子也掉了好几次。我心急如焚,头上都渗出了细细的汗珠。可越着急,手上的铁家伙就越跟我唱反调。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剪出了一个“S”形的口子。看着暴露的胸腔,跳动的心脏,我吓破了胆,不禁惊叫一声。朱阿姨听见了,柔声对我说:“没关系,不用太紧张。你还是挺有天分的,我第一次做实验时,还不如你呢。放轻松,没事的。大鼠是为科学事业献身的无名英雄。你过分地紧张,有百害而无一利。稍不留神,操作失误,大鼠就会白白牺牲。”我使劲儿地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埋头继续苦练。这下,我从容多了。工具在我手中也显得格外灵活。不一会儿,我就取出了心脏,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放入一号烧杯中浸泡3秒,再将其放入二号烧杯中浸泡5秒,使其停跳后取出心脏,找到主动脉,用镊子使主动脉被复跳机稳稳吸住后,用线系紧于两者连接处。此时,将钙输入已停跳的心脏中。突然,我被眼前神奇的一幕惊呆了,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嘴半天都合不拢。已经停跳了的心脏竟然又重新“砰砰”地有节奏地跳动了起来。我的实验成功了!我终于解开了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钙剂,以抢救心脏骤停病人的谜团了。我欣喜若狂,似乎身上的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都在欢笑。
做实验虽然很辛苦,但是却激发了我对科学浓厚的兴趣。大千世界里,还有着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正等待着我们去研究。我立志,为了减轻人类的病痛,延长人类的生命,向着医学研究的道路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