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们的共享时代】
我国正在各个方面向强国迈进,而科技的迅速发展也是步骤中的增速剂。这虽是句老套而司空见惯的话,却也是真正的阐明了我国的发展趋势,影响了国民的生活。
现在,我便就如今正在风口浪尖上的“共享”问题分析一二,粗略地领略“我们的共享时代”吧。
“共享”,顾名思义,是共同享有,享用的缩写,是一个能集群体名词放之前做主语,置任何名词做宾语的动词,我们可以共享“单车”、“书店”、“篮球”等等,而愈来愈多群体的加入,就形成这样的一个时代——共享时代。
身处于“共享”时代之中,往大了讲就生产了社会效应。
共享资源自然有其利可图。第一,减少了生产力的消耗与资源的消费。资源能共享,就无需制造人手各一了,小可以递减人力与材料费,大可以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第二,受益者就定是资源提供者——赞助商了。人们要想“共享”资源,也必要“扫码,付款“一步,使用率真提高了,共享成为时代标志了,那么囊中钱币又何尝会少呢?
但是,真的如上所述“共享”资源无一弊端吗?当然,绝非如此。减少了生产力也意味着减少人工输出,那些以此为生计的工人又何去何从?那人们的就业问题又会是既人口老龄化问题后的又一大难题,社会的难题。
当然,倘若是觉得“社会”两个字太宽泛,那我们便就人类生活谈谈为,毕竟这是“我们的共享时代”。
在我们的共享时代中,不少人因共享资源受益颇多,上班一族称出门便可扫共享单车出行,读书者也可在共享书店中尽览群书,这样的“共享”想法更多地运用在了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便捷。
尽管如此,共享资源的皮囊之下潜在的隐患就能视而不见吗?出门遍地可寻的共享单车使人们忘却了未雨绸缪、运筹帷幄,扫码便随手可用的共享单车使人们将个人信息被出卖的一览无遗,危机回伏,低头便触手可及的共享单车使人们变得寸步难行,泛滥回起……这难道不是共享单车的弊端,不是共享资源的弊端吗?
但更有甚者是,人们将共享资源占为已有,肆意破坏,说其道德败坏有些过激,但也一定是没有社会公德心的“人”。
说到底,无非是共享资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人们却操控着共享资源的去从,而我们作为操纵者,也该有所反思,这是“我们的共享时代”,我们是否应该提高自身素养,改变社会风气,使这样的时代成为更美好的时代?
我们的共享时代在科技手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篇二:科技是思想的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爷爷曾精辟地指出。其实,这也是当今社会各个国家发展而遵循的准则,她的力量在整个世界当是无可匹敌的。
约里奥·居里曾说“人民需要科学,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必将沦为殖民地”。纵观千年历史,这句话似乎是在警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要再躺在历史的长河,躺在让全世界人民所赞叹的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里而感叹不休。纵观古今中外,“科技是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若不是因为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不创新不改革,清朝又怎么会如此腐败无能?若不是因为明治维新,不断进取,不断革新,日本又如何能脱离列强的虎口狼牙?若不是因为工业革命,人类又如何进步?社会又何以发展?革命——就是要不断革新技术以此来改变国家的人民的命运。因此,世界的不断发展需要科技。
科技拥有塑造力,它曾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昔日的建筑在一瞬间覆灭,鲜活的生命在顷刻间离去。千万人的泪水洗濯了那个触目惊心的5月12日。然而,4年后,废墟上建起了他们新的家园,这片熔铸了血和肉的土地赋予了人们新的希望。是什么给了这片土地新的生机?是科技,是中国日益发达的科技给了无家可归的人们一个家;给了无处生长的小草一星土;给了无处翱翔的雏鹰一片天。因此,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科技!科技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本身也有着蓬勃的生命力。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09年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2011年的中国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出海试航、2012年的神州飞船手控对接……这一切无不让炎黄子孙为之自豪,中国科技走出国门,让其他国家叹为观止!曾经饱受蹂躏的中国已不复存在,沉睡多年的东方巨龙已然复苏。因此,中国的屹立世界需要科技。
科学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革新不但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思想——创新——科学——进步”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有了崇高的思想才能创新,因为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发展了科学才能造福人类。
而这所有的发展,首要的是发展教育,教育是洗涤我们思想的有力武器。作为21世纪的有志青年,创新科技的接力棒必将要由我们这一代焊接,“科教兴国”也要由我们施行。我们肩上扛起的是科技兴起的重任,国家繁盛和社会进步的使命。因此,我们要不断革新自己的思想,打破那些传统的观念,建立起21世纪新的理念,让中国科技得以在世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科技是思想的蝶,孕育着历史长河的各类人才。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这些在课本上熟知的科学人物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他们的思想在多年禁锢之后,都终于挣脱了传统的枷锁,在新世纪新的浪潮下,缔结出了茧,而科技则在技术的作用下得以化茧成蝶,最终成为推动世界前进的主力。
其实,科技与思想是并存的,她们都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发展科技与进步思想在这个时代就必须成为我们青少年的重任,她是我们思想深处最永恒的蝶!
【篇三:】
五六先生有句诗说:“一杯酒,永远是一杯茶。”。从古至今,有福者饮茶,幸运者用茶,寿者饮茶,幸福者饮茶。自神农以来,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说起安溪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茶的历史。
“一缕清纯的芬芳拥你入怀,让友情甜蜜,让你沉醉……”随着七重风和明月,美妙的旋律越传越远,铁观音的香气飘满全国。人们称赞观音茶清香甘甜,润喉生津。闲暇的午后,坐在树荫下,手里拿着一本小书,一边看书,一边喝着茶,觉得神清气爽,精神百倍,一阵微风吹过,茶香扑鼻而来。在这样的下午,这种感觉就像仙境,仿佛穿越了云层。
正是这种优秀的品质,使得安溪茶叶的发展日趋激烈。然而,由于商业竞争和自然破坏,许多茶农不被允许使用农药来防止害虫,确保茶叶的新鲜和绿色。所以有一句很可怕的话,喝茶等于喝农药。关于农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这本书里做了详细的分析。卡森在第《土壤的王国》章中写道:“杀虫剂继续使用,顽固的残留毒物在土壤中堆积,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正在走向麻烦。‘这样一个有效但却知之甚少的工具’带来的危害:人类的一些不当处置可能会造成土壤生产力的破坏,而节肢动物却可以安然无恙。”毫无疑问,农药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也给我们脚下的热土带来危害。
当我再次拿起茶杯细细品尝的时候,我已经尝不出以前同一个下午的感觉了。我不想放下手中的茶杯,贪婪地嗅着杯中的余香,一种失落感涌上心头。茶还是香的,但是不那么纯粹,更商业化。农药的使用既保证了茶叶的产量和外观,又破坏了茶叶的内涵。
茶之所以香,不仅是茶农的辛苦,更是对土地的高要求。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在土地上,上面生着烂石头,中间生着砾石,下面生着黄土。”还有瑞秋。卡森还认为,杀虫剂可能会导致土壤生产力的破坏。所以农药的使用是矛盾的。六朝时,人们除了采摘野生茶叶外,还将其命名为吴茱萸、枳壳。因此,晋人张华和刘坤都非常重视喝“真茶”。今天看,我更愿意这样解释“真茶”。所谓真茶,就是一种天然、纯净、绿色、无污染的饮品。
看着空空的茶杯,怀念自然的感觉,怀念土地。我多么希望人们在发展的同时,也能想到他们正在踏上的土地。
【篇四:我的心愿】
我有着自己的心愿,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心愿也有了变化。
小时候,妈妈爸爸经常教育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做什么呢?我心中并没有目标。有一天,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了医院,我发现医生能救死扶伤。我就想:这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吗?于是我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长大了做一名医生。
四年级时,我的心愿发生了变化,我竟然想当一个科学家。那是因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祖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我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十分佩服那些为了民族复兴而默默奉献智慧的科学家,就想,自己长大以后,也要和他们一样,从事发明创造,为祖国多做贡献。
而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新的心愿——当一个企业家。
我大伯是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不但挣很多很多的钱,而且还帮助一些贫苦的人走上了致富之路。于是,我就想做一个企业家了。
我知道,一个企业家的创业道路一定充满了荆棘,一定需要知识和智慧,因此,为了实现我的心愿,我要好好学习,为将来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家而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五:走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开放是为了看到整个世界,也是为了让整个世界看到。
——题记
曾记否?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响了神州大地,感人的歌声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歌曲,动人的歌词真是歌颂邓小平同志的壮举。正是那大胆的壮举,成就了中国的伟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高。
忆往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已被战争搞垮了,生产水平都严重受挫,人们根本无暇眷顾生产力的发展,而是为三餐温饱而苦苦沉思。当生活水平有小小好转时,政治方面却出现了“文革”的错误方针,令人们避之不及,这样,人们过着胆战心惊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不仅生产力没有提高,而且这样艰苦的日子持续了十年之久。十年浩劫过去了,邓小平上台了,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表了“改革开放”方针,并开始了拨乱反正。该方针开发了沿海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经济上得到了复苏,人民生活水平,生产力大幅度上升。时至今日,改革开放仍然是人们举手称赞的正确方针,的确,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因而该方针必须走到前列。
看今朝;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发展迅猛,现在中国已在世界强国之列出现,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军事大国。作为中国公民的我,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而自豪。
现时,金融风暴直卷全球,美国等经济强国遭受金融风暴打击,经济下滑,股市暴跌,失业率直线上升。然而中国仍然屹立不倒,原因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逆流而上。
共产党并没有一面搞经济,而是在另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提倡“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共产党的方针非常正确,在经济,生态两个方面共创双赢。
看着中国的辉煌成就,我不禁竖起了大拇指称好,能有这样的成就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数一数二的了。
展未来;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能够止步不前,因为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我们必须继续搞发展,把中国领到一个新领域。
祖国的未来与两岸和谐发展息息相关。因而在未来,我们必须搞好两岸经济,让两岸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国民党元老于右临终前的一首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志!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由此可见国民党也想搞好两岸关系,只是有一些台独分子的极力阻止而已。
余光中的《乡愁》:――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彻彻底底得把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万千海外游子对祖国统一热切盼望。
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祖国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昌盛!
后记:走改革开放之路,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
【篇六:“3D打印”引领未来】
不久以后,将掀起一场由“未来3D打印”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普遍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internet的出现实现了计算机的互联和资源的共享,internet使人类真正进入信息共享的社会,它对人类社会组织和生活的改变是革命性的。
纵观前三次工业革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引领革命的核心,这个核心,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运用广泛、普及大众,二是技术创新,三是能给生产力带来巨大进步。
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3D打印”必将冲锋在时代的最前方。
那么,什么是3D打印?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那为什么又说“未来3D打印”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呢?
首先,目前3D打印运用在工业、医疗、航空航天等多方面领域。医学界上已经出现了3D打印人体心脏、3D打印人体骨骼等器官,并且利用其技术成功治愈了许多疾病患者。在工业设计领域上,3D打印成功制造出部分高精度、人工难以完成的零件,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由此看来,3D打印已经具有运用广泛的特点,但是现在3D打印还存在技术、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不过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这些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
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未来3D打印技术一定会得到空前提高,成本也将随之降低,操作逐步简单化、大众化,达到人人都买得起,人人都会用的地步。
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3D打印将会更加全方位智能化,完全取代人工。目前,一个要求精度很高的工程,完全依赖人工,是有困难的。建造一个核电站,在电焊的过程当中,很难做到无缝对接,对接稍微有一点缝隙,就容易引发核泄漏,这是相当危险的,但是,如果用未来3D打印技术,则可以直接将整个核电站成块“打印”出来,不存在间隙对接问题,达到鬼斧神工的效果,安全性就不止“更上一层楼”那么简单了。智能机器完全取代人工,这是史无前例的。
未来3D打印还将优化物种。目前,克隆技术已经可以优化部分物种,但是技术还不够成熟。未来3D打印可以将物种的DNA重新编辑组合,改变其基因密码,实现物种的优化。人的大脑开发程度平均不到百分之五,如果通过未来3D打印技术基因重新编辑组合,激活人脑大部分的睡眠区域,人人都可以变成天才;通过基因重新编辑组合,人类的寿命将得以延长,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人类将可以利用基因重新编辑组合,摆脱癌症的噩梦……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未来3D打印。
第三,随着科技进步,未来3D打印还将会导致生产力的重大变革。当3D打印技术普及大众以后,生产方式必然会减少很多流程。如生产一件棉衣,它的流程是:采集棉花——处理提纯——织布——裁缝,如果用未来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用棉花“打印”出一件棉衣出来,生产力将得到巨大进步。
另一面,未来3D打印的普及和大众化还将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传统商业模式中,商家提供成品,消费者通过购买获得成品,这难以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说,我想买一件五颜六色并带有某种特殊图案的衬衫,去现在的实体店或浏览网店购买,几乎不会有符合我要求的衣服,量身定做这件衣服价格又昂贵,这些方式都费时费力,但是在未来,商家只需要提供衣服的原料,让我们去购买,然后根据自己的要求,我们可以直接用家中的3D打印机一模一样地“打印”出来,这样就能全面满足我们的需求。也就是说,未来3D打印技术导致商店只出售产品原料,而“加工厂”则搬回了家,消费者根据自身所好设计产品,提高了消费的空间,也不会出现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情况。
总的来说,未来3D打印将会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商业形式,不仅把产品的所需经历的流程缩短,使生产力大大增强且成本降低,还使商贸变得灵活多变,促进全世界的经济发展。
与前三次的工业革命相比,由3D打印为核心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进步在于,智能机器完全取代人工,实现人工智能,标志着人类迎来了科技智能时代,地球会再一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轻轻闭上双眼,大胆的设想一下,我们坐在自己的家里,突然外边的小伙伴叫我们一起出去打篮球,家里并没有篮球啊!不用急,一旁的“未来3D打印机”正闲得无聊,该轮到它来干活了!只听见“刷刷……咔咔……”的细微声音,不出一分钟,一个崭新的篮球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手上拍着篮球,嘴里哼着小调,大摇大摆地走向篮球场……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茹毛饮血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人类走过的路很长很长,但是未走的路还更长,在这过程中,人类所拥有的想象力,会转变为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就让我们把脑海里幻想的“未来3D打印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逐步变为眼前摆出真真切切的现实吧!
【篇七:科技无处不在】
曾经它给落后的中国带来了巨大发展,曾经它给予了中国前进的动力,即使不曾有人在生活中接触过它的领域,它也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而它的发展也汇聚了几代人的努力。这样的它是什么?是科技。
19世纪前夕,人们或许还在用着只能短暂发光的蜡烛,也许会经常想到为什么就没有可以持续提供照明的物品。而之后,爱迪生发明的碳丝灯泡诞生了。显而易见,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当然还不止这些,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无处不在,你或许在不经意间就可以发现它。书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但是距离的问题仍是不可克服的难关。我们没有办法进行即时通讯,直到电话的出现,并且后来陆陆续续的出现了手机、智能手机。它所对人们的影响早已不简简单单是相互联系的媒介,更附带着娱乐版块。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科技如空气一样,也早已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它改变了我们长期以来的生活,并且也早已渗透,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技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曾经的“东亚病夫”也早已站起,这离不开科技。或许你曾对美国新研发的高科技武器表示赞赏,也曾因各种没有使用过的武器对中国表示担心。但是无疑,强大的科技实力促进并推动了国家的发展。神舟系列陆续登天,向未知的的宇宙进发并在外太空进行探索;蛟龙号也已完成下潜7000米的任务;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早已下水;战斗机很高的硬件水平以及导弹方面取得的成果,这些成就造就了中国如今在国际上的地位,更重要的则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防力量。这无疑使如今没有经受炮火洗礼的中国,在繁荣昌盛的持续的发展。是什么保证了一个国家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科技。它使我们的国家逐渐繁荣,成为屹立在东方的世界大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并且间接的促进社会和平稳定。我们在社会这个庞大的体系中生存,也从中体会到科技带给社会的影响极其重要。拓宽了我们的人际交往就是一个例子。我们通过网络认识新朋友,通过电话与朋友嘘寒问暖,这都是科技所给予我们的影响。
然而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为科学献身的一代又一代伟大的科学家们,正是他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推动了国家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你或许已经忘记曾有人在核试验场地上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穿梭,也许他们的晚年享受着病痛,却怀有一颗赤诚之心。他们的献身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的后辈学习并传扬,并也激励着我们去继续投身于建设国家的洪流当中。
科技为人类的前行铺上了道路,也如明灯照亮了路途。谁又能说科技不是无处不在?
【篇八:《1984》读后感】
1984年,随着历史的“进步”人类社会不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国家的概念。世界被打着英格兰社会主义旗帜的大洋国,新布尔什维克主义旗帜的欧亚国及死亡崇拜旗帜的东亚国这三大阵营瓜分。
与其说国家不复存在,倒不如说人类社会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三个超级大国没有明确的国界,推崇相似的政治口号,有着共同的社会结构……最令人震惊的是为了完成对权力的极度追求,世间所有的思想都不复存在。所有社会的根本目标都是要永远地“不自由”与“不平等”。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为了消灭人民的欲望必须消耗富余的社会生产力,将人民当做机器定额补给维持生命必需的黑面包、令人作呕的胜利牌咖啡。整个社会的生产力都被用来进行无休止的战争。战争已经进化为只为自身而发生的机器:今天A和B结盟打C明天A又和C结盟打B,这一切只是为了将能使社会进步的生产力不用在促进文明进步上——这在使人民成为愚民是必要的。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不论在哪个国家,如果今天的报纸和新闻写的是我国在和冷酷残忍的C战争,那么,不会有一个人怀疑昨天那个残酷的对手是B。况且,昨天所有的新闻报纸已在一夜之间由“真理部”的无数个办公室里千千万万勤劳的党员修订校正——历史是可以改写的,而且往往不止一次。这荒诞可笑吗?不,党永远是正确的,党就是真理善良一切美好的代名词。像温斯顿对社会产生怀疑的人,从思想动摇的第一秒起就开始走向灭亡的命运,没有人能逃掉思想警察的清理(令我震惊的是狱中独特的洗脑方式最终会令所有人放弃自己曾信仰的在党的光芒下显得可笑的心思)。而整个社会的思想被一种“新话”中称为“双重思想”的思维笼罩。“故意说谎,但又使自己相信这谎言是真理;能够忘记将这种谎言戳穿的事实,但又在必要的时候将这些事实从记忆中拉出来;否认客观现实的存在,同时又不忘这被否认的客观现实——所有这些都是绝对必要的。甚至在你提起双重思想这个词的时候也必须运用双重思想。因为你既然使用了这个词,就已经承认了你在篡改现实,所以必须再运用双重思想将你的认识抹去。”一种普普通通令人细思极恐的思想意识形态。
怪诞的社会现象不是一个笑话,作者不是在夸张,这里反乌托邦的描写据说是对前苏联的政治讽刺。然而,这种政治缩影也是我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写照。
村上春树致敬推荐这本书,自然令我想起《1Q84》的天空上挂着一大一小两轮皎洁的明月。一个是政治一个是宗教,这其中有什么象征什么联系呢?从1Q84回到1984又是一种令人窒息的黑暗吗?
记得政治老师说过国家不希望我们懂政治,看完这本书我仿佛理解了一些这句话。在掌握统治权力的阶层更愿意看到人民政治神经的麻木的,这样,舞台上就没有其他角色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1984就是现实的放大。
如果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书中的那种政治环境(还好不是),如果我们始终坚信环境给自身灌输的价值观,如果……那种情况下能够觉醒的就是如马克思那样的伟人。
每年都是1984。
细思极恐,细思极恐。
【篇九:逐梦】
有一个梦,在我的心中不断萦绕。有一种梦,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这,就是中国梦。梦,有虚有实,虽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如同一双隐形的翅膀,赐予我们放飞思想的能力,指引我们不断地驶向远方。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梦想都大相径庭,但都为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振兴中华!
历史的车轮往前倒转,中华民族有着一段饱受凌辱的辛酸史。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耻辱。那时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使得我们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让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并不是一个民族的结束,反而是一个新社会的开始。因为我们那时领略了他国的强大,与自己进行了对比,这样就能找到前进的目标,就能让自己有一个标杆,就能怀揣着一个梦想努力。鸦片战争用事实警示后人: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让国家强大起来才能不受欺负,才能获得应有的自由与权力。
因为这次的失败,我们开始了快速的发展。人们渐渐的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自己与他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国外的科技与那时的中国有着质的区别,中国人只能暗下决心,奋起直追。
回到现在,看看身边的事物,多么惊人啊!现在物质日渐富足,国力持续提升。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强大的巨人。科技的发展让中国人站了起来,我们用事实告诉了世界,中国这条龙已经苏醒!
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继续发扬光大?
答案是,怀揣着梦想,做一个勇敢的追梦者。
从当前的形势看,首要发展的是科技,需要寻找的是人才。纵观科技发展的轨迹,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类进步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就是让科技发达,这就是我们的梦想。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作为“少年中国”的少年,我们应该为她光辉的史册添上灿烂的一页!立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想离梦想越来越近,就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每位国人的梦想,汇集成中国梦。国家有梦想,就能不迷失。现在,我们正离梦想越来越近!
【篇十:给青少年的共产主义读本读后感】
资本主义社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大家都要改变当时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当拿到《给青少年的共产主义读本》后,我一直在反复思索着这几个问题。
作者是来自德国的比尼•亚当恰克,在2004年的时候,亚当恰克写下这本书,作者十分希望的德国的孩子能够树立并且改变资本社会主义的雄心。比尼•亚当恰克是德国当代的社会理论家和艺术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无形之间告诉了青少年什么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等等这些十分难懂的概念。
其实,现在的有些国家还是处于资本主义社会,更何况在2004年的时候,亚当恰克在资本主义社会内宣传共产主义,这让人十分惊讶,更何况,这本书还是写给青少年的书籍,还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内容!
人会被自己所创造的事物所控制。当我看到这个内容的时候,嘴巴不禁张得老大,怎么可能的事情!人可是高等动物,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为什么会被自己创造的事物所控制呢!
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作者就举了一个小例子:一个女孩写了一张提醒自己喝水的纸条,然后就忘了这件事情;当她又看到这张纸条的时候,以为是一条必须喝水的命令,每看一次喝一次,小女孩的肚子马上就痛了。
我又联系上面的那句话,发现,好像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呢!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协作劳动,创造力巨大的生产力,但这种生产力反过来,以“金钱”“机器”“工厂”让创造者臣服于自己的脚下。
在结尾部分,每一个句子都开始变得有些晦涩了,读起来十分费劲,更不要说理解了,但联系前面的部分,我才慢慢理解了意思。
其实译者卢刚的那句话十分正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的成就,才把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吸引到一起,才让资本主义社会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终有一天,全世界会迎来共产主义!
大埔县高陂镇中心小学 504班 游炘江 指导老师:黄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