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你】
当我的魂灵飘走,飘进残月傍水的湖边,只有静静的流水,沉默的月光和天空不断落下的悲伤。我知道,是你,又一次把我拥入怀中。
我感觉,你象座虚无的城,而我徘徊其中,迷失方向。又如锁魂的链,我从一开始,就无处可逃。年幼的时候,就能嗅到你的气息。一次又一次,惶恐。我害怕,空荡荡的黑屋子,冰凉的家。我的心,无人问津。我时常,抓住一个不大熟识的工人,象抓到救命稻草。只想有个人说说话。我以为,这样,就能摆脱你。
时间的流河,无声流淌。
你,依旧如影随形。而我总是想方设法,逃离你的视线。我早早学会了把食物变的味美,把衣服洗得白净,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我成了班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村里人都夸的好孩子。可最真实的现实却是我远远的站在我的充满期盼的世界里,他们则致力于相互的角斗。可以想像,当费尽心机筑成的沙堡还没来得及你细细欣赏,便被浪潮一下子击跨,瞬间化为泡沫的滋味。
我一遍遍的重来,不厌其烦地垒起沙堡,傻傻地固执着,偷偷地雀跃着。始终不愿意相信大海会这些沙堡不屑一顾,没有半点怜悯。我横眉以对,海终究是无情的。我的心,有了刺痛感。你已经,压迫着我的神经。
你索性就注入我的血液,尽情放肆。你控制了我感知幸福的神经,浸染着那颗被挤压`不安的心脏。我的梦何去何从?它碎在梦中,现实把我重重摔落在地。我再也放不下这疼痛并且蜷缩着。我活得象贝壳……成长的岁月就向无数个接连不断的黑夜般冗长……我的童真被剥蚀得一寸不剩,稚气的脸爬满忧伤。不爱哭不爱笑,不想说不想闹。似乎永远风平浪静。你自由地在我血液里往复。
蓦然回首,我与你已经站在了世界近乎荒凉的边缘。我们似乎融为了一体,我不再抗拒你的存在。当我目睹悲喜剧一幕幕轮回上演,当我明白世间行乐亦如此。才发现生命的无知!人非得走过夜晚,否则无法抵达黎明。我开始对你释怀,付之浅笑。
是你,寂寞,无数次地撞击我的灵魂。你象一面镜,照出了最真实的我。我的灵魂因你而醒而睡。我以苦难读你,我以心灵的放飞读你,我更将以生命的激情读你。
【篇二:就这样奇怪的长大】
“我什么时候才算长大了呢?”记得小时候的我时常喜欢问妈妈这样的问题。妈妈也总喜欢摸摸我的头说:“当你什么时候懂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懂得凡事多替别人着想的时候,那么你就长大了。”
日子一天一天就这样慢慢地过去,我的年龄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增长,我也从以前的小豆芽一下子蹿了上来,比妈妈高了半个头。每逢过节,一些亲戚们看到我总会说:“哎呀,几年不见蹿的比妈妈都高了呢!”这时妈妈总爱笑着说:“是啊,不知不觉的长大了。”
可我总爱想,我真的长大了吗?
小的时候,跟着妈妈一起去买东西,一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总要妈妈买。如果妈妈不同意就又是撒娇又是哭啊闹的,实在不行就抱住那东西撒手不放。就靠着这招妈妈总拿我没辙。现在呢?无论是多么的喜欢,我最先考虑到的便是它的实用性,能够不买的绝对不买。不知什么时候,我也慢慢的学会体贴父母体谅父母了,这算不算一种“长大”?
上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徘徊在中到中下游之间。每每开家长会,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对妈妈说:“这孩子呀聪明倒还挺聪明的,可就是玩心大,没有上进心。”而每一次开完会后,妈妈既不会苦口婆心的教育我一番,更不会直接给我来一个什么“竹笋贴肉。”她却会说:“老师的话,你也听清楚了,怎么做,你自己看吧。”现在我也再不会像孩童时期一样的任性,我为这个家庭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完成好我的学业,经过我的一番努力和拼搏我终于做到了。也许,这也是一种成长吧。
“长大”这个词既是动词又是形容词,它的承载体是每一个人,更是世界上一切生长的事物,它真的是一个悲喜剧而又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不过我也就这样奇怪的、慢慢的、不知不觉的长大!
【篇三:我愿你是单纯的】
青春的美好,青春的残酷,《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把这些展现给观众,引起一片唏嘘感叹。很多人说,现实远比电影更加骨感。
每一部电影,都是一台造梦机,无论悲喜剧,从不让人失望。导演把一个不知名的世界带到你的面前,在你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于是梦想生根发芽。但他们又总是把你留在电影外的地方,当终场灯光亮起的时候,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这个白炽灯下毫发毕现的世界?
最初的我们总是单纯的。
我们愿意为梦想努力,为信仰拼搏,相信付出与回报的等价交换,电影里的片段在我们心中真实存在,为此,谁又吝惜那一点汗水?我们看到很多人的失望,听到很多人的抱怨,但谁又真正停下追求的脚步?
一直以来,我们的成长环境似乎被一道玻璃幕墙与外面大多数人生活的世界所隔绝。梦想在这里安放。如今,站在十八岁的临界点上,这道保护墙的裂痕日趋扩大,终有一天会支离破碎。
当理想与现实冲突,在看到了原以为灯火璀璨的世界那些隐藏起来的黑暗角落之后,我希望,你仍是单纯的。
人们常说“赤子之心”,即表达了处在复杂社会为生活奔波时对一种单纯所抱有的执着。然而太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我,以伤痛为借口,面目狰狞而不自知。天下的人,来往皆为利,我们也将置身于这熙熙攘攘的洪流之中,这本就是无法避免的。若以后的世界以一种虚伪残忍的方式呈现,那我们以同样的姿态回报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不妨为心保留一块温柔的地方,心怀温度,面对现实。“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泰戈尔的穿越时空而来的歌声可曾让你动容?
很多年之后,如果某一天我们能再次相遇,我希望你仍是单纯的,曾经的梦想,可以不被实现,但我希望你记得一起度过的那些晚风习习、青春里的夏天。
【篇四:爱情悲喜剧——《傲慢与偏见》之读后感】
每天饭后,我都会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看会儿文学名著。我喜欢这份宁静、温馨和从容,就是伴随这份宁静从容,在阳光的沐浴与洗礼下,我读完了奥斯汀写的《傲慢与偏见》这本书,开始觉得索然无味,直到读完之后,才发现它真正的魅力,让我久久沉浸在这既甜美又夹杂着苦涩的爱情故事之中。
《傲慢与偏见》全书共讲述了四桩不同的婚姻故事,展现了奥斯汀的婚恋观,让我既感受到了婚姻的甜蜜幸福,又感受到了婚姻的冷酷无情。在奥斯汀眼里,其中有两桩婚姻是悲惨不幸的,一是伊丽莎白的妇友夏洛蒂和表兄柯林斯的婚姻,他们的婚姻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二是伊丽莎白和妹妹丽雅与威尔的婚姻,他们的婚姻是完全建立在了初次相识的美妇和美貌之上的。
夏络蒂是一个聪明机灵又善良的姑娘,但却接受了自高自大、愚蠢的柯林期的求婚,只因为家里没有多少财产而且柯林期又是财产的继承人,在利益与财产的基础上,产生了这桩用金钱“买卖”的婚姻。夏络蒂固然可以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她是多么聪明,但又多么可悲又可怜啊,一个为财产而婚的女子就这样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悲剧。
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雅是另一种情况的婚姻,是一桩自作自受而又无奈的婚姻。在五姐妹中,她行为最为放荡无知,每天只知道与军官调情,她与军官之间的感情只是年轻时的冲动,他们之间产生巨大的不可调解的矛盾。后经达西的慷慨解救,两人才苟合结婚,她嫁给了一个伪君子,可想而知婚后生活如何拮据。
奥斯汀所推崇和是后两桩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吉英与彬格莱的婚姻。在奥斯汀的笔下没有惊心动魄,激情四射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理智与道德。所以,奥斯汀的爱情观是理智的。
在我看来,爱情是甜蜜美好的,以爱情和信任为基础的婚姻为基础的婚姻才能经受住婚后油盐酱醋的平淡,才能经受住人情世故,苍海桑田。真正的爱情不会因为形体的接近或远离而改变,不会因为容颜变老而变浅,不会因为错误而斤斤计较,爱情是永恒是信任,真正的爱情是日久生情,并非是一见钟情。或许以我现在的年龄不能够看清复杂的爱情,也只是从名著中管中窥豹了。
【篇五: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也许我们在烦恼中成长;也许在欢笑中成长;也许在离别中成长;也许在激励中成长……
站在时间的岸边,看着组成童年与青春的一个个零散的故事,你会泪流满面,或开心一笑。其实,生命就是由无数个故事组成的。你走或跳,伤或喜,左右你的心情与行动都是你在人生舞台上表演的各种大悲喜剧。
无论是哪一种成长经历,都有让我难忘的记忆。
记得四年级时,我刚刚转到梦寐以求的汪清一小时,当时,我对古诗、论语、古文等完全不感兴趣。可是,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师时,听她独特地讲课方式我就爱上了《国学》这门课程。她给我的感觉并不像其他老师上课那样古板和苛刻,而是让我们感受到她说话的幽默和风趣。而且,她还会时常给我们开开玩笑,提高我们对《国学》的兴趣。
记得有一次上课前,学习委员领着我们背积累时,老师让我们看看,哪一个组的纪律表现的突出,就给哪个小组加分,可他却只给自己组加了一分,老师已经把他们组的表现看在眼里,可老师并没有马上说出来,而是话锋一转,给我们讲了几个小故事。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公平公正,不要以为自己有一点权利,就可以以权谋私。这样对别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样不仅对别人不好,自己建立的威信也会失去,所以我们要利用好手中的这把“尺子”。
我们在眼泪与欢笑,孤独和张扬之间成长,要学会人生的道理慢慢长大。我们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正如人们所说的“人的一生有三大幸事,其一就是学生时代遇到一位好老师。”他的教诲让我终身受益。
【篇六:我会笑着说爱您们】
前不久,我刚满十三岁,多了一岁就感到多了几分叛逆与悲哀。谁说成长不是在完成一部悲喜剧呢?我体验的成长过程就是建立在您们逐步走向衰老基础上,您们陪我成长的日子所给我的爱,似乎我从未珍惜过。现在您们还在我身边爱着我、陪着我,面对着我的叛逆,承受着我的自私;当您们被我伤害时,总会笑着开导、安抚我,将我继续爱下去,而爱我的理由很简单,只因我是您们的女儿。
我知道,现在我静下心来所表达的情感,是我内心对您们真实的表白,但我“嘴上是巨人,行动是矮子”,叛逆蛮横的心态会怂恿我继续用不孝与自私来对待您们。对此,我希望您们可以原谅我。
每当您们严格要求我做好这样、做好那样时,我会在心里埋怨到:您们做好了吗?烦死人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那些是您们小时侯没做好的,也正是您们没做好,才如此严格的要求您们的女儿。在您们眼中,我是“种子”是希望…而我所做的真的好过分。
小时侯我对您们是那样的崇拜,津津有味的听您们讲故事。小学时,我渐渐佩服上我的语文老师,对您们的关心和爱护被我锁在了心里不愿说出。初中时,我喜欢和我的朋友聊天,就算回到家也很少静坐下来与您们谈话。这是意味着我长大了吗?不、不是这只是我的无理取闹而已。
那天,我回想起因为和哥哥争一瓶饮料,而闹起的家庭大仗。您打了我,狠很的打了我,不留丝毫的情面。从你的指缝中,我隐约看见哥哥诡异的笑。“我恨你,永远恨你,你是个偏心的人,偏心的父亲”我流着泪向您狂吼到。“啪”,我关上门在房间里,发出“撕裂肝肺”的呐喊。疯子、怪物一个个名词重重砸在正准备敲门的你的身上,也无情的刺痛了您的心。我看见下门缝外一双瘦瘦的脚,就知道是您。想起您,回忆起刚刚所发生的一切,我更加愤怒、更加难受,“滚!远离我的视线,别让我看见你!”怒气让我失去理志。我像一只饥饿的“狼”,拼命去击伤眼前的“羊”,最后的结果是——“羊”输了,那只刚强的“羊”输了。他的输没能让我扬起自豪的笑脸,我没脸笑,也没资格去笑,反而他的输让我醒悟了。他是我的父亲,为什么我要这样去击伤他呢?
静静地,我打开房门走到父亲面前,双手举在胸前奉上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但无论如何我会笑着爱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