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香樟树】
每当我走到阳台上,在我眼前显得特别高大而青翠的是一棵香樟树。
这棵香樟有我的画桶那般粗,有10米多高。香樟树的树皮粗糙,好像饱经风霜的老奶奶的手。枝条粗壮延伸,枝条上翠绿的叶子密密麻麻,多得数不胜数。夏季天气非常炎热,香樟树能遮挡住强烈的阳光,并吸收了好多的热量。我和小伙伴们躲在它的树荫下乘凉,还可以在樟树下尽情地玩耍和歌唱。
每当风吹来的时候,香樟树枝条轻微摇动,树叶向一个方向有节奏地摆动着,好像正在向我们热烈地欢呼。香樟的材质优良,木质细密、纹理细腻、精美,质地坚韧轻柔,不易折断和开裂。
香樟没有垂柳的婀娜多姿,没有松树的挺拔,然而它的用处可大了。它不怕风吹雨打,尽情吸收阳光雨露;它顽强生长,可高达50米,树龄可达百年;它能净化空气;它的树干还可以做优良的家具;它的树叶、树皮可以提取香料;大树桩还可以做根雕等艺术品。
我喜欢香樟树,我要向它学习,学习它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篇二:寻根祭祖大槐树】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被广为传唱的民谣背后,牵引着的是无数槐乡后裔的心,指引他们跨过千山万水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人们因何而往,请看下文——
“根雕大门”是大槐树的正门,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云,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穿过根雕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根字影壁”,那金闪闪的“根”字的最后一笔,倒着看像一只脚,道尽了百姓不愿离开故土家园的款款深情。
绕过“根字影壁”便能看见三座石桥,从左到右依次是莲馨桥、槐香桥、鹳鸣桥,架于“同源渠”之上,细细水流提醒着过往游客饮水思源,不忘先祖。站在桥上,眼前一座宏伟的全木结构的建筑便是“献殿”。慢步下桥,来到殿内,整整齐齐的陈列着祭祀时的贡品,种类繁多,庄严古朴。
出了“献殿”,顺着台阶往下走,站在殿前,宽阔的“祭祖广场”顿时令人视野开阔,行走其间,两侧花团锦簇,旌旗飘扬。沿着广场的中轴线径直向前,不足百步,拾阶而上便来到了“祭殿”,殿内的祭祖堂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来到这里焚香祭拜先祖的游人络绎不绝。
还有栩栩如生的移民浮雕图、设有移民签发处的广济寺、洪洞名字由来的洪崖古洞、独具特色的民俗村……每一处景观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寄托深深的乡土情谊。
水流千里总有源头,人处四海难忘故土。远方的亲人,欢迎回家!
【篇三:植树节作文】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里无云。昨天,我过了一个难忘的植树节。
下午约四点十分,和风习习,晴朗的天空飘朵朵白云,有的像吃草的绵羊,有的像昂首嘶鸣的骏马,还有的像奔跑的小梅花鹿,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的来到河边参加一年一度的植树活动。哇!人可真多呀。河边红旗招展,人生鼎沸,同学们在热火朝天的干,有的挖树坑,有的`挑水,还有的抬树苗,一张张默默无闻的脸上挂满了汗水,这场面顿时感染了我“我是男子汉,重活我来干”于是我就义不容辞的选了最累最脏的活,找个空地挖起坑来!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望一望那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再看看每个人脸上幸福的表情,大家都开心的笑了。小树在春风里轻轻的摇摆,鸟儿也在不远处叽叽喳喳的叫,它们仿佛在说:“谢谢,谢谢你们。”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于是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为表示对我们今天劳动的鼓励和肯定,大家又被拉到了“柴火山庄”。错落有致的大木屋,整齐的篱笆,别致的根雕茶几,还有好看的木质桌椅板凳。啊!坐在里面让我们一下又回到了大自然怀中的感觉。疲惫很快忘记了,脸也不洗了,很快大家都津津有味的吃起了晚饭。吃饭的时候,老师还抽空用数据给我们普及了我们没学过的科普知识,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不但能制造氧气吸收毒气,还能储存大量的水。不仅仅美化了环境,还特别起放风固沙、保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多么有意义的一天啊,那一刻,我几乎都醉了,以至于最后老师让我讲一下对参加植树造林的感想时,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这世界就会更美好!”
【篇四:樟树】
樟树,是喜光植物,适应海拔高度在1800米以下的地方生存,主要生活在向阳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远看樟树,树冠十分巨大,好似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近看樟树,满目翠绿,还夹杂着一缕清新的、淡淡的樟香,因而又名香樟。
樟树的树皮是褐色的,不知是被太阳晒还是怎么的,像我们皮肤上的皱褶一样,处处都是纵沟,贴近了看,好像是大西北贫瘠土地上的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裂沟,总之,肉眼看上去一点也不平整。再用手摸摸,哟,这么粗糙,这么坚硬,一点儿都不像白杨树的树皮那么光滑平整得像被工具打磨过一样。刚长出来不久的小樟树树皮是青色的,可是,随着樟树的个子不断地往上窜,它那身青衣也渐渐脱去,换成了褐色的外衣。樟树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上百年。
樟树的果子大家都见过,球形,未成熟时硬硬的,裹着青色的外套;成熟后,果实就变得软软的,黑黑的,没过多久便迫不及待地一个个从母亲的怀抱中跳出来,轻轻蹦到广阔的大地上,满世界乱滚,寻找自己未来的住处。轻轻捏破一个果实,里边露出来的是含有香樟味儿的汁液和浸在汁液里边的种子。
樟树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用它的树干制成的家具,则会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樟香,把衣服挂在这样的衣柜里,既使衣服香气迷人,还能防蟑螂防虫蛀呢!樟树的根系十分发达,是许多雕刻爱好者钟爱的根雕材料……
樟树的全身都是宝,怪不得它成了我们宁波的市树呢!
【篇五:学根雕】
根雕是我国雕塑中的珍奇瑰宝,以古朴典雅,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
家乡根雕是专业村,男女老少都会根雕,根雕是在树根上雕塑。根据树根的形状特点来进行雕刻,要独具匠心,家乡的专业村多次获奖。
大姐在省美院毕业,她善常根雕。大姐不要工作,回到家乡创业,爷爷家院子里堆满了各种树根,姐姐坐在院子里看着树根想,这些树根雕什么呢?常常发呆。后来想出来要雕的图像很多,大姐雕刻树根常常通宵达旦,一天她雕了一条龙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我帮姐姐,姐姐只让我雕刻身子。
有一天,大姐拿出一个树根问我:“这样的树根像什么?”我说:“这个树根我来雕,我把它雕成一只松鼠。”大姐说它像黄鼠狼。我俩争吵了起来。大姐说:“你说对了,我就是要考考你。”这一天,我和大姐看见一个树根,我说这个树根我就雕一个熊坐殿。雕完之后大姐夸我雕的好,我又看见一个树根觉得很像老鹰,我就把它雕成了老鹰,拿去吓唬鸡,奶奶来了,让我把老鹰拿进屋了。我又雕了一只狼,把它放在猪圈上,把猪吓得不敢进圈了。爷爷奶奶去妹妹家看妹妹,我让大姐领我去瓜园,大姐给我拿一些瓜让我吃。晚上我先睡觉了,做梦要上厕所来不及就尿床了。姐姐也要睡觉,我尿到了姐姐那边,弄得姐姐无法睡觉。
我和爷爷上山发现朽木根,爷爷要烧掉,我说不要烧,我用它雕一个物体。于是我一想雕就一个“敢问路在何方?”又雕一个孙悟空,后面跟着一个猪八戒,一个唐僧骑着马,最后面是沙和尚挑着担。姐姐看了夸我雕的好,给我一些树胶,往我雕刻的模型上擦,擦的又光滑又坚固。
爷爷八十大寿,姐姐雕一个“老寿星”爷爷问我雕什么?我说我雕满目青山。叶剑英元帅八十岁作了一首诗“老大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雕完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晚上爷爷让我和他一起睡觉,他给我讲他以前的故事,以前爷爷是伐木工人,四十年后,他又栽树,茄子河林场有一半的树都是他栽的。爷爷说:“你雕的满目青山那都好,就是头发雕的太多了。”我做梦修改满目青山,把爷爷的头发拔下来,把爷爷弄醒了问我干啥?我说我做梦修改满目青山呢!
近几年,家乡出现了一批根雕购销大军,或常年;或季节;或个人;或亲友联合;或手提肩扛;或车送;或走乡串户,或坐庄定点;或批发零售。足迹遍布神州大地真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篇六:走进老街】
连云港老街是墟沟唯一的一条古街。
老街座落在依山傍水之地,往上走便是云台山,往下走就是墟沟最大的港口码头。老街在1933年建立,经岁月及风沙的洗礼,曾两次重建,整体呈民国风格。大门是用铁做的,黑色大门刻着“连云老街”四个鎏金大字。地面是由灰石块,一块一块铺好,中间没有任何粘接物,显得老街更有一种脱俗的古韵。
坡也是老街的特点之一。从北到南,北高南低,下雨天时,水从山上流下来,像漂流一般,你也可以带上冲浪板,买好医疗保险,去老街冲浪。
“咱家米酒馆”是最出名的酒屋,左边的墙上挂着一个黄旗,上面写了个黑色的“酒”字,颇像《水浒传》里的情境。门口的酒神尤其醒目,酒神是一个头发苍的白老人,身穿蓝色大褂,腰间系一条金丝带,空着朴素简单,右着拿着酒葫芦,像极了电视剧里的轩辕三光。
这个胖到走路不便的人便是“东北熟食”店的老板。老板整天笑咪咪地迎接客人,但见到客人买东西却很少起来,因为他太胖了,都懒得起来,他每次都会坐在椅子上滑过去,拿给你想要的东西。
来老街必须要吃的就是“单姐凉粉”,这个店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年老店。这里有绿豆粉、大豌豆粉和娃娃鱼。都是用最原始的材料做的,就连辣椒粉都是用磨石手工磨的。老板手法很熟练,刀起刀落,绝无失误。老板的普通话还算不错,可能接触的外地游客也多吧,虽然还夹杂着些连云港方言。与熟食店的老板比,显得单姐顿时瘦小了不少。不要看不起这个小店,客流量并不比那些大饭店差,依然是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不少人都是慕名而来。
这么幽静的古街怎么少得了书香的陪伴,这家书店的门牌便是十分有趣,用金色的大字刻着“朝花夕拾的日子,游走在笔尖的故事”,下面用金色的小字写上“书事”。今日打烊,所以无法进去一睹真容。
走进利华巷,你将会看到“民谷工世馆”这个店,完全按照清朝小洋楼造的,是唯一一个保存最好的古建筑。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块上面刻着凤凰的石屏风,里面有许多装酒的葫芦,还有唐代时期织的布鞋,用面做的齐天大圣,更有精湛的根雕艺术。完全是一个艺术的殿堂,让人呼吸都有艺术风味。根雕是我最佩服的,用一个简单的木头就可以雕出一只惟妙惟肖的栖息在枝头的凤凰。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的神笔,让人啧啧称赞!
老街还有很多值得推荐的地方,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它是一块风水宝地,使人们流连忘返。不信,你来看看……
【篇七:穿越时空的旅程】
若要问世界上最灿烂、最辉煌、最瞩目的文化,答案一定是中华文化。曾经,无数人以中华文化为豪,为中华文化所折腰。拜倒于华夏文明,仰视它所达的高度,正如“手可摘星辰”的境界——用心感受,方能领会其博大。
中华文明的浓缩就藏在五千年文博园。这个美好的地方,就静静地倚在太湖边上,没有城市的喧嚣,只留下一片净土与它承载的历史。踏进文博园,仿佛打开了一条时空隧道,来到中华文化发源的地方,沧海桑田,一视无睹。
谁让中华文明有一个开端?是站在身边黄帝伟岸的身躯,还有尧舜俯身播种的背影,和眺望黄河的大禹。两千多年以后,一个划时代的英雄——秦始皇,让颇不宁静的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了一个归宿。又过了两千多年,同样是划时代的英雄,毛泽东主席将打搅这亘古的富庶之地的侵略者击退,华夏大地又迎来了一次新生。纵观历史变迁,中华文明在蜿蜒中前行,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精髓,为它注入了一股又一股新鲜能量。
中华文化在发展的同时,衍生出一种复杂高深而精巧绝伦的艺术——根雕。它是大自然的馈赠,人们收到自然的礼物,用他们炉火纯青的技术包装这份礼物,制成了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根雕的妙,在于它的仿真性。人物头像的根雕使人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纹一皱,一凸一凹,无不绝类人面,甚至超过了人的肌理构造。若将它们涂上肉色,我想,没有人可以辨别出仿生人与真人吧。
皇帝留下的文物与艺术,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园林艺术。占地不大的园林中,凝聚了无数大师级工匠比重的心血。园林的设计巧夺天工,园内的生物来自世界各地。它们无不展示着中华古文化之绝妙。
中华文化受到过最大的创伤,毋庸置疑是圆明园的毁灭。断壁残垣倒坍在废墟之中,只有几柱石台仍矗立在饱受战火纷争的土地上,告诉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这段屈辱的历史,无时不刻不警醒着他们。
回到当下,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正在逐渐抹去人们对古文化的自豪,文博园正是为此而生。当你疲倦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时,不妨来这里走一走,寻一丝即将逝去的文化碎片,采一撷几近淡忘的历史花朵,沉浸在中华文化中,感受它的美好。
【篇八:参观博物馆】
浙江省三门县最大的博物馆叫什么名儿,你们知道吗?告诉你,它叫“启明博物馆”。
一天,太阳哥哥伸了伸腰,叫大家起床了。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洗漱完毕。就跟着老爸一起向博物馆出发了。在车上,我一路高歌,兴奋不已。
十几分钟的路程,一眨眼就到了博物馆。看到墙上有七个大字——“浙江启明博物馆”。这几个字旁边有一块块黑砖头砌成的各种图案,看上去很神秘。来到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石碑,上面写着:“启东方文化之门,明华夏典藏之理”。在老爸的解说下,我大致明白了其中的涵义。
我们向石碑的右侧走过去,一片竹林呈现在眼前。周围嫩绿的竹子是常见的。而中间的竹子看起来有点怪,远看它们时,以为被火烤焦了呢。听老爸说它叫紫竹,是非常稀少的品种。
绕过竹林,我们来到了一楼展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根雕。雕刻了人物和其他物品。最有意思的就是济公活佛了,看到他我就会想起:“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曲子。看,他的帽子上有个“佛”字。脸上的皱纹忒多:有的像海上的波浪,有的像一条条毛毛虫,有的像一根根弯弯曲曲的头发。他的扇子像从树丛中拔下一根树根,看上去破破烂烂的。不过这可是一把神扇,他轻轻一扇,就可以把恶人扇到遥远的地方。那袈裟上也有了好几个破洞。
那毛主席的雕像就立在一楼正中间。他身材魁梧,一脸的严肃。不过你仔细瞧他的眼神,还带着一丝笑意。一只手抬得高高的,像是和红军挥手呢!
告别了“主席”,我们还观看了二楼、三楼的展厅。哇塞!什么青铜器、漆器、陶瓷、金银器、玉器等等,看得我是眼花缭乱呐!听说里面摆放着2000余件珍贵的文物,真不愧是台州有名的博物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