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芯相关作文

【篇一:关于莲子的作文】

夏是一个婉约的女子,她初来人间,送了满池的荷花作为见面礼。荷花谢了后,一只只碧绿的莲蓬立在了池塘中,风儿一吹,随风舞动。

摘下莲蓬,她形似喷头,一粒粒莲子镶在其中,用手一摸,仿佛一群人围在一起取暖,莲蓬的底部都是软的,那是莲子最好的家。剥开莲蓬,取出一颗莲子,莲子两头是深绿,慢慢过渡为浅绿,上面纹路条条,如同一个微型西瓜一般。

轻轻剥开莲皮,她外面是绿色,里面的莲肉确是嫩黄,莲肉上头是棕色,慢慢过渡成浅灰色。

莲肉上有一层薄薄的膜,剥掉薄膜,里面的肉是奶白色,这才是莲肉真正的颜色!莲肉上有一条细小的缝,沿着缝,剥开莲肉,取一块放入口中,脆!微苦!微甜!这就是莲肉的味道。

莲肉中还藏着一个小小莲心,她颜色翠绿,像一颗微型小树,她摸上去有些粘,将莲心放入口中,一阵苦味瞬间弥漫开来,直通你的大脑,虽然把莲心咽了下去,但苦味会一直在你口中徘徊,直到你实在受不了了,喝了口水,才能驱散这苦。

莲芯是莲子中最美之处,也是最苦之处,她可以入药。莲子层层把莲心藏最深,可能是为了让世人看到莲子最美好的一面,将她苦涩的一面藏的最深,但她同时也把最好的一面藏的最深。

莲心、莲肉、莲膜、莲皮,她们组合在一起,才是一颗完整的莲子。

呵!这夏日莲子……

【篇二:站在乡莲的枝头微笑】

白嫩,圆滑,一个一口轻吸入嘴中,夹杂着汤的香甜,让我又不由得想起家乡的白莲,想起收获劳动的快乐时,脸上的笑容……

我的家乡,石城,素有“白莲之乡”之称,盛产白莲,更盛于拿白莲制作美食或让其他食物锦上添花,使食物带有特殊的甘甜。

抓住夏季的尾巴,去寻找荷塘的嫩绿莲蓬。

小时候在家乡的庭院中,我们一群孩子会在树荫底下嬉戏,等待大人们从荷塘中采回莲蓬。

“回来啦!回来啦!”眼尖一点的小孩老远就看到大人们归来的身影,便开始兴奋的嚷嚷,年纪大点的孩子便会跑过去帮大人们接过竹筐。刚采回来的莲蓬还带着晶莹的水珠,有些还沾着点儿泥巴,绿油油的圆盘被我们一群孩子捧在手中,像注视珍宝一般。

拿到莲蓬,就马上开始分工了。男生们将莲子从莲蓬上取下,用小刀在莲壳上划上一刀,里头的白嫩便露了出来,再用两手轻轻往两边一剥,整个莲子就展露了;女孩子手巧些,就接过剥好的莲子,用手轻轻地搓着白莲的莲衣,一圈一圈,就脱落了下来,显得更白嫩可爱了;外婆则用一根细小的竹棍,往白莲中间凹进去的一边一插,里头黄中带点儿绿的莲芯就从另一边冒了个头出来,真有种调皮的样儿!将白莲和取出的莲芯分开,就算完成啦!

外婆将莲芯铺在木板上,便拿到三楼的阳台上去嗮了,等到晒干,就可以拿来泡水喝,泡出来的水苦中泛着微甜,让你忍不住多抿几口,回味它特殊的美……

母亲将白莲带进厨房,用清水洗净,便开始制作今晚的美味。

一家人围在大圆桌前,期待美味上桌。

“来啦!”一群孩子的目光便聚集在了外婆和母亲手中的莲子鸡汤和白莲糕中。莲子鸡汤,没有想象中的油腻,莲子吸走了一部分油,使莲子更软嫩香甜,吸一口滚烫的汤,暖入心扉……

白莲糕,一口咬下去,甜味便在口中散开,多咬几下,似乎有些粘牙,配上莲子鸡汤,却又刚好入腹,暖中带甜……

家乡的白莲,让我站在枝头微笑!

【篇三:独爱爷爷门前的莲蓬】

“放学回来了,先喝碗莲子汤吧。”妈妈边说边端来莲子汤,放在我的面前,“这莲子是你爷爷前天才从老家奇来的。”

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莲子汤,我仿佛又见到爷爷家门前的荷塘和那亭亭玉立的小伞状的莲蓬,恍惚间,我才想起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爷爷奶奶了。

六岁那年,爷爷奶奶把我接回老家。我便常常跟着爷爷来到荷塘边,爷孙俩坐在荷塘旁,对着那不知深浅的荷塘和摇曳的莲蓬发呆,最后馥郁的荷花香总能把我从遐思中拉回来。或许是爷爷看我盯着莲蓬久了,以为我嘴馋,就跳进荷塘,摘下那个硕大的莲蓬递给我,爱抚地摸摸我的小脑瓜,“吃吧,乖孙子,莲子嫩着呢。”我剥下莲子,拣出最大的那颗,递到爷爷的手里,“爷爷,您也尝一个。”嚼着脆生生的莲子,一股香甜在齿间弥散。

“奶奶,爷爷摘了莲蓬咯!”回家的路上,我手拿着莲蓬高兴地嚷着。奶奶从屋里跑出来,抱住我,摸摸我的脸蛋,“好,奶奶给你做莲子汤。”于是,我奔到厨房,协助奶奶剥下莲子,再剥去莲子的外衣,将苦涩的莲芯小心翼翼地剔去。不一会儿,灶台上热气腾腾,莲子汤盛上桌,奶奶不着痕迹地将几块晶莹剔透的冰糖放进我的碗中,冰糖渐渐融入汤里,我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碗里的莲子舀了些许放入她的碗里。那一刻,莲子的香甜缓缓地沉到我的心底。

如今,爷爷奶奶渐渐老去,我不能常喝到奶奶制作的莲子汤了,但总能收到他们寄来的莲子。你们可知道,在我的心底,莲蓬早已成了一池荷花,美丽芬芳。

【篇四:苦趣】

我自幼便喜食莲子羹,因为那是甘甜的,不喜食莲心,因为那实在苦得紧。至于剥莲拾子、留子剔芯的活,更算是份苦差事了,很难从中品出什么趣来。

仲夏,晨清,荷艳,莲新。为着痴想多日的莲子羹,起了大早,随母采莲,或散行或泛舟,总之,必得是新鲜的。如此,剥莲似是有了些文人雅趣,却更衬剥莲之苦。

一缕晨光,两座木凳,三只白碗,七根莲蓬。凳矮,腿难舒展,只得半屈弯着,且无靠背,脊椎只得弓着,难得片刻松快和施放。目光低垂,只剩满眼的红白黄绿,长久有些倦怠。捡起一只莲蓬,掰开,剥子,置碗,取其一,寻其中缝,以甲开离,碧芯狭细,骤显于前,如是百余次,指缝多有青渍、指腹微红。其间多次以各理作逃,均为母识破,乖然坐定,长久,腰酸腿麻,苦煞。

“妈,市上有卖现成的剥好的莲子,何以如此辛苦?”我突问,她笑而不语,只叫我“定心”。

自此,常被母亲唤来做此类无趣的苦力。长久以往,便也觉不得苦了,倒还有一种闲适安然的沉静,性子也少使了,脾气也收敛了不少,不再浮躁,心性也沉定了。

临近大考,诸事烦忧,母亲常做莲子羹,还是一凳一碗一个人,每到这时,我总会暂且搁下笔头作业,主动去剥莲子,不为什么,只因那缕清香,那抹青白,让我心安。

吃莲子时,发现有多颗未剔莲芯,苦甚。正欲剔除,她说:“莲芯虽然苦,但降火戒躁,多吃点!”我愣了神,怔怔地望住勺中的莲子——莲子、怜子,莲芯苦、怜子之心更苦。我似是明白了这莲芯之苦的背后,她的旨趣:凡事戒骄戒躁,沉静闲淡,安稳常乐。

又不禁忆起儿时那“定心”二字,才明了这剥子之苦的背后,它所助我养成的志趣:凡事不慌,沉心定气,在瞬息中不忘初心,不浮不躁,以平常心面对一切的变迁。

又是一年仲夏花开时,那淤泥里,铸就的是“不染不妖”的品性;那份苦里,蕴藏着人生大乐趣。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