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近碎片化的生活】
在10年前,如果你在早上问一个人今天要干什么,他的回答大致会是早上吃早饭,然后上班,网上回来吃完饭看会电视就睡觉。然而回到10年后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如此回答了,我们的生活中穿插了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琐事,再也无法完美地做出总体规划,仿佛生活已经不再是完整的,而是由一块块碎片拼接而成。
“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现在,“碎片化”一词的出现频率已经愈发增加,它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均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信息的碎片化无疑是最为贴近我们的生活的。在10几年前,大多数人们收集信息的渠道大多数是通过报纸或收音机。而现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量的信息在网上轻而易举地便可找到。人们获取信息无疑是方便了不少,轻松上上网,大量的信息便像雨点班朝着你打来,每条信息大都来自不同的领域,在阅读的同时,你也收获了大量的知识。
这样看来,碎片化似乎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可事物往往都存在两面性。
让我们再回到10年前,那时人们的工作效率高且有规划性,一天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而现在呢?生活中穿插了这样那样的小插曲。有时手机一响,便会打扰一个人在工作上的思路,耽误他的时间,有时候一个小时能完成的工作有时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完成。网上大量的信息虽然涉及面广但却再无报纸文章的针对性,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件随随便便的小事,便可以打断要完成的大事,碎片化生活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有益么?
社会转型过程中,碎片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碎片化”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这个社会,但它也让我们渐渐背离了我们的初衷。因为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完完整整地看完过一本书了呢?这是令我们反思的。
在未来,相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碎片化会更加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如何在生活这面“破镜”中保持圆满,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篇二:朋友】
朋友是什么?是关键时候帮你一把的人。朋友是什么?是难过的时候寄你一个肩膀,安慰你的人。朋友是什么?是不会让你一个人遇到事自己去面对的人。
遇到这种人,我只想说一个字:值!
这种朋友,是理解你,在乎你,把你当朋友的人,哪怕你面对的是刀山火海,他也会与你共患难、同进退。在快乐的时候一起欢笑,难过的时候互相安慰、鼓励。
遇到这种朋友,我只想说一个字:值!
这种朋友,不会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的挑拨而疏远你;这种朋友,不会因为你的一句玩笑话而不理你;这种朋友,不会因为无中生有的事去责怪你。
因为,他知道你的为人,你的脾气,你的做事风格。即使别人再怎么说你的坏话,他也只选择:相信你。
遇到这种朋友,我只想说一个字:值!
人生在世,遇到这种朋友不容易,如果你遇到了,那就好好珍惜他,好好珍惜你们这份友谊。
否则,失去,就永远回不来了。
就好像,破镜,永远不能重圆。
【篇三:不离不弃忧然自得】
黄昏是迟到的爱,黄昏是晚开的花;黄昏之时愁更杂,既以物喜,又以己悲;叹日月不淹兮,无可捕之机;黄昏之时最难捕捉的因算那些在记忆里褪了色的爱,其致勿潸然泪下。何不暂歇,守住不离不弃的爱,让已忧然自得,笑看人生,勿叹人生若短,未之珍惜。——题记
说实话外表看起来坚强的我,也曾有哭的时候。哭是因为我的叛逆之性,它伤害过我最爱的人——母亲。也许是自己认为母爱近在咫尺,伸手可得,所以便不曾珍惜;也许是自己太爱母亲,便怎么也把握不住尺度;也许是自己觉得母亲的爱平凡便想离弃,以固作坚强。可众观那些失母之痛的子女,他们唯一不可能完成的心愿便是:与母亲同处同一屋檐,给母亲那迟到的爱。
我想既然拥有,就应珍惜;既然伸手可得,也更应好好珍藏,即使它近在咫尺。
众知破镜不可重圆,众忌画蛇添足。故知人生苦短,便在旦夕间;向不守圆镜,画蛇不多足?如不守镜如宝,其必将为他物。
在外工作,学习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本来可以直步青云,却一落千丈;本来可以名列前茅,受人瞩目,却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我就有一个同学,用自己辛劳的汗水和自己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上高中的机会。可就在他对高中的一切充满好奇之时,自己却迷上了上网,因故辍学。当然,我想在大家的这十几载中失的总比得的少。为此要说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大家身上可以找到许多,许多。
可我们在座的,既愿做驰野之马,就不要丢弃马群,自己独自狂奔你会因为自己不曾珍惜这份“马群之情”而独自哀怨;既愿做林中羁鸟,就不要忘记旧林,你会因为自己不曾珍惜这种“故土之乐”而像浮萍一样无根漂泊。朋友,如果你真的能够拥有那些自己所爱的东西,就不要离弃,守住这份执著;如果你已是失足之马,也不要紧,就请适可而止,守住自己的纯真。因为现在拥有的总比那些已失去的要珍贵得多;因为现在拥有的近在咫尺,伸手可得;也不会让自己再留下遗憾或顾虑。
请勿叹人生苦短,好好珍惜吧!
【篇四:生命永恒的圆舞曲】
关注小草,体味小草的执着;关注小鱼,请倾听小鱼的呼喊;关注历史,请思考历史的静默;关注生命,请咀嚼生命的热切。
生命,一首永恒的圆舞曲。
当蝴蝶从梦中惊醒,从茧中飞出,在空中飞舞,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丽与灿烂。当飞蛾为了那丝光照纵身火海,化为烟尘,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绚丽于苍凉。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深”,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毅与顽强。当“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无私与伟大。生命,如同一首永恒的圆舞曲,美丽的,悲伤的,苍凉的,顽强的。每个生命都在用着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属于它们的美丽,演绎着他们的圆舞曲。
当歌声停止,圆舞曲破碎……
当蝴蝶从空中掉落,生命陨落,成为一个美丽却毫无生气的标本,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冷漠。当飞蛾扑火,不再是为了那些光亮,仅仅只是想要逃离这可怕的世界,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悲凉。当小草刚露翠尖,便被无情的踏在脚下,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悲。当落红提前飘落,却滋养无处,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悲。当歌声停止,圆舞曲破碎,生命成为了悲凉的代名词。
破镜不能重圆,人生只有一次,善待生命,让圆舞曲继续演绎,美丽继续灿烂。
破镜不能重圆,覆水不可收回,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到来,想在的我们更应该珍惜。
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善待生命,保护生命,让那些精灵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自己最后的美丽,不需要你用大手催促它们演绎最后的辉煌,它们不需你用凌厉的手段对它们实行打压。生命的圆舞曲,由它们自己演绎。
走近心灵,请倾听心灵的跳动;走近尊严,请体验尊严的高贵;走近情感,请感觉情感的炙热;走近宽容,请体验宽容的博大;走近生命,请咀嚼生命的绚丽。
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让生命永恒的圆舞曲,不再停歇。
【篇五: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碎片化的信息不断增加吗,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时间也变得碎片化了,在这碎片化的世界里真正的阅读已经变得可欲不可求,然而真正善于阅读的人,可以把“破镜”重圆,还自己的灵魂一个家园。
不知从何时起,我爱上了阅读。可渐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课的增加,可以供我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的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只能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见缝插针得阅读。
记得那个周末,我正读着伍诗的著作《无声告白》,开头莉迪亚的死令我感到悲伤,我正陶醉在书中时,爸爸说道:“该出门上课了!”我只得恋恋不舍的放下了书,不过我还是把书带在了身边。
到了上课的地方,我一看时间还早,便又拿出手中的书,津津有味地开始读了起来。读了一会儿,我抬起头,发现身边的座位坐满了人,大家都拿出了一本书在看。尽管我不知道他们的心情,但我想,他们的思绪一定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
我就这样用尽每一分每一秒与书中的人物“对话”。终于,一个月后,我读完了这本书。
在我合上书页时我是多么满足啊!就好像把书中所有的知识吞入口中。
就这样,我又读了许多书。《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三起三落令我同情;《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佩服;《童年》中阿廖沙的勇敢,正直鼓励着我;《繁星》中对母爱的歌颂感动了我……
碎片化的时间不代表空洞的精神,只要我们喜爱读书,把破碎的时间重新拼凑就能获得完整的精神“食粮”。
【篇六:“破镜”,重不重圆?】
法国作家萨克雷曾将生活比作一面镜子,他强调的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的重要性,而我愿化用这个比喻,来形容生活的原本的饱满与完整。然而,随着社会从传统逐渐向现代过渡,生产力提升,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它们慢慢地在这面镜子上划下一道又一道划痕,到了今天,这面镜子不堪重负地破碎了。大至整个社会的社会关系、市场、观念,小至我们每个人的社交、阅读、购物,都成了地上的一块块碎片,生活被打上了“碎片化”的标签。
这样的感觉一定不陌生。学生忙里偷闲地看两段小说;白领抽空往购物车里添几件商品;音乐爱好者只能弹奏个五分钟的小曲儿,恋恋不舍地合上琴盖。我们也一定听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要挤一挤才能出来,要合理规划每天的任务,将时间利用到最大化。
碎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就我们而言,时间是主要原因。现在每天的工作的总量与种类,与几个世纪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在机器代替人工之前很难减少。除了每天占用大部分时间的主要工作外,我们依然需要顾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见缝插针,把事情分批便于灵活地调整与组合。新闻联播因而有了“联播”一说;网络讯息拟定也简短惊人的标题吸引注意。我们早就对话题的快速转换,任务的快速切换习以为常。碎片化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助于时间的利用。
但凡读过《娱乐至死》的人,都会对上文新闻的例子非常熟悉,这是碎片化的典型,也暗含了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碎片化生活,注意力的集中面临着最大的挑战。生活碎片化,某种意义上也是简单的多任务处理,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保证其高效性,问题在于“注意力残留”——即把注意力从一项任务转移到另一项任务时,仍有部分意识停留在上一个任务上,因此很可能造成转换之后注意力分散,降低效率。久而久之,集中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根本无法集中。除此之外,如同盲人无法通过一个个部分还原出大象的原貌,将任务碎片化也有碍于我们获取完整的认知,跳跃的理解与思考,在整合时对记忆力和理解力是极大的考验。
由此看来,碎片化在使我们灵活应用时间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认知和能力提出了要求带来了威胁。不过,既然这是目前无法避免的趋势,还是要善于利用这个特点,从自身寻找应对方式。尽量赋予需要思考的主要任务较为完整的时间段,将次要任务拆为碎片填充空缺;避免重复劳动,筛选剔除不必要的任务;有意识地训练注意力集中能力,做到心无旁骛。“破镜”的重圆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做到也无需苛求的,对着一块四分之一大的碎片,只要我们左右移动,也不影响我们看清镜中的自己,其他碎片,只要加以小心合理的利用,也还能成为随身携带的便品。
【篇七:别让生活碎片化】
在现在这个充满了高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变得越来越发达,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去了,可随着手机等一系列高科技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后却将人们原本整体的生活渐渐破坏的支离破碎。
自从人们拥有了手机以后,手机仿佛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随时随地都要拿出来使用一下。甚至有些人视手机如生命,一天不使用就浑身难受。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便打开手机登录聊天软件看看是否有人找他,刷牙时也不忘刷一刷微博,看书时也不忘时不时翻翻手机看看,一有空就打开手机玩游戏,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整块的时间就被渐渐分割成小块的时间。
时间碎片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习惯,偷走了原本属于我们的时间,有时原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但就是因为时间碎片化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白白地丢掉了自己的时间。
我们应对时间碎片化说不!把我们将丢失的时间牢牢地抓住,虽说破镜不能重圆但以后的时间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要学会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多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而不是只把时间浪费在刷微博、看空间上。
从现在起我们多多利用自己的空间吧,别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让我们的生活彻底变得碎片化!
【篇八:破镜,重圆】
晨起,打开微博,世界各地的琐碎消息便扑面而来;早饭中,打开朋友圈,别人的生活便跳动在眼前;作业时间,手机上频频的消息声总惹人迫不及待去查看;出门后,打开订阅号,一片片感兴趣的推送亮着红点,呼唤着你去阅读;闲时,打开淘宝,那其中的“宝物们”总让人流连忘返。
这就是身处碎片化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日常。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总觉得愉快的一天,一只手机就足够,那上面有我的朋友,有我想要的信息,有我喜欢的书……那儿,装着全世界。
可真是如此吗?当你走进图书馆,面对各色书籍却不知如何摘取信息;当你已不会学者静下心来啃读高深的名著;当你发现,你对朋友的认知仅局限在社交软件上的只言片语时……你真的以为,广博的世界可以浓缩在这小小的屏幕中吗?我们分类信息的能力在退化,我们的朋友看似越来越多,实则却愈发孤独。就是因为碎片化,它打破了本应完整呈现的事物,让我们的眼光逐渐变得片面,让我们的时间失去规划,让我们的思考变得毫无条理,让我们沉沦在他人生活的表面,也醉心于如何为了别人装饰自己的生活。
我们不再具有当年学者细细阅读文献,摘录再引用的过程。阅读的碎片化让我们不断依赖搜索引擎,让大脑变得简单,让思考变得破碎。我们浪费的时间终是比曾经要多得多。碎片化的产生看似填补了时间的缝隙,殊不知支离破碎的碎片要拼回原本完整的体系确是更难。我们或许会花一个下午沉湎在一堆实则毫无用处的信息垃圾中,过目则忘,不留一丝痕迹。我们刷过的朋友圈,那都是他人的生活碎片,不加思考地随意一翻,便如过眼云烟,匆匆而过。
碎片化生活的产生归根究底还是在于盲目求快的生活节奏和日益浮躁的生活态度。为此,我们跳过了许多必不可少的步骤:要把书读“厚”,要学着多面地了解别人。当我们的生活被过度地压缩,我们的思想就会被机器牵着走,被舆论带着跑。我们自以为那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仿佛我们的生活因碎片会更便捷、充实。但那实际只是碎片化的虚幌罢了。它打碎了一面面平整的镜子,碎片看似越堆越高,可真正的内容依然是那级面镜子,而我们的时间与思想,便再那碎片的空隙中而消耗殆尽。
我认为,碎片化的生活之所以会那么风靡,尤其是在中国,就是利用了国人的看客心理。早在鲁迅的文字中就多次将“看与被看”的关系搬上台面,直到当今依然如此。人们喜欢窥探别人的生活,喜欢不加思考地评论别人的行为,网络暴力应运而生,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人们对这一块别人的碎片研究,总颇有一种盲人摸象之感。我们所珍视的碎片,或是一片“标题党”推文,或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微博选段,实则都不过是曾经不会受人关注的、细枝末节的言论。而今却混迹于碎片之中。让人在繁乱之中迷失了方向。碎片化生活的产生是时代的必然,它让生活便捷,却助长了怠惰;它让信息更流通,却反而使之杂乱无章;它仿佛是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幸运,而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大的不幸。
如何做到碎片化和完整性的统一,才是当今碎片化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应去探索的。破镜应当重圆,我们只需做好规划,让碎片仅仅是完整生活的补充,那便足够了。我们口口声声的全世界,不过是我们自己用碎片堆砌而成的小世界罢了。只有当我们真正立下决心从自己所扎身的小世界中抬起头,看看这依然完整的世界,我们才会真正安然放下那些碎片,让破镜重圆。
【篇九:破镜,重圆】
破碎,或者说碎片化,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定语。微博、简讯、表情包以及手机不时的振动将我们的生活切成碎片,我们在碎片中不停地被充满又感到无比空虚,在科技的进步中收获又不断失去。我们迷失在破碎中,却忘记了破镜还需重圆。
什么是碎片化的生活?一言以蔽之,即为当今大都市中人们的生活。时不时登高远眺、泛舟绮梁的古人,自然无法理解如“233”、“101”之类的只言片语背后的含义,无法赞同以段子、鸡汤取代诗文的做法,更无法懂得每隔3、4分钟便划几下手机的意义。这样的生活,带着极强的时代感,在历史上确实还是头一遭。
正如其特征为时代,也是时代催就了它。21世纪初,互联网的来临如滔天巨浪,开始冲刷我们固有的生活。最开始,我们不再“望故乡渺邈”,只因家人短讯即刻便到;而后,我们不再阅读,只因“3分钟带你读完XXX”的方便;最后,我们放弃了“行万里路”,只因在家中也可在虚拟的“东西市”买卖“骏马”与“鞍鞯”,看到山河表里,阅尽人间沧桑。这样的怠情与不再读书后引发的理解困难,是碎片化潮流中人们在心态与观念上最大的退化。而二者综合后,当代的人们也更懒于表达,借助惯有的短语与表情包,仿佛能道尽心中百味,却在真正的理解无能中,拉远了各自的距离,将人也隔成“碎片”。
既然碎片化生活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我们能否逃避它?答案却是:“破”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快节奏、信息爆炸,这些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由于信息快速处理的需要,碎片化阅读和快速甄别成为现代人提高生活效率的利器;而在社交中,最简洁的表述也成为帮助人们“逃脱”信息“渐欲迷人眼”这一乱局的帮手;对于时间的分块规划以及对细碎时间的利用,也符合了这个社会对于“唯快不破”的追求。
但我们终究无法欣赏一朵被解剖后的花,“重圆”恰恰是对已破之镜的最好利用。于个人,我们无法在标签中真正认识他人;于社会,我们无法靠单纯的科技或经济发展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于文化,唯有综合各部分,方可看到其中精髓。完整与全面是审美的必要条件,这用“碎片”的技巧,又从碎片中抽身,有才之士才可物尽其用,优秀的文化才能被人赞美。
破镜须重圆。一味返古是不可求的精神洁癖,盲目逐流则是不负责者的愚昧表现。既能与洪水猛兽共舞,又可纵观江海之去势,才是这个时代可遇可求之品格。
【篇十:破镜能“重圆”】
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即使存在引力但是却超过了一定的距离。这是从科学的角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破镜虽然不能恢复到完好如初样子,但是试想一下,从破镜中任意捡起一片,它是否还保持着反射的功能?透过它,是否还可以看到身后的世界?时间也是如此。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镜子,即使被粉碎,那小小的一片镜子仍然可你被好好的利用。
一年有365天,一个季度有3个月,一个月又有30天左右,被分为4周。而一周又有7天,一天有24个小时,再到一分,一秒……这不难看出,原来时间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它也大大小小的被切割,在被定义。就这样,我们对时间有了概念,生活有了规律。也是因为如此,人们对与几秒,几分,甚至几小时都不会去在意珍惜,这些在长达几十年时间的人生中实在是微不足道。于是,那些被人们遗忘的碎片时间就这样诞生了。
就拿自己举例,我的碎片时间集中在上学以及放学的路上,平时的自习课与课间,和回家后睡前的休息时间,零零散散加起来也有两个多小时。然而这还只是我所意识到的,再加上没有意识到,不经意间逝去的时间,一共有三个小时。这样算起来,一年就有1095个小时会被浪费,也就是45天,多么惊人的数字。或许有人说,一天的24个小时,并没有任何的闲暇时间,总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忙碌。这时候,提高自己的效率就是最好的选择。
有了这些碎片时间,我们该如何利用呢?这些时间有大有小,有长有短,选择最合适做的事,才能有效的利用起来这面小小的镜子。譬如你现在只有用三到五分钟,那么可以瞬间让你高度集中,可以随时暂停,随时开始的事情就是最好的选择,例如背诵英语单词,一首诗。如果你利用这些时间去做一道数学的证明题,你的思路就会被打断,这个碎片时间实际上被你浪费了,这时候较宽裕的10到20分钟才是明智的选择。而当你拥有了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不妨常备一本书。在这个高速运作的时代,阅读是人们很难触及到的事情,俸去书来,落落大满,或许你早早地将心仪,感兴趣的书买回家,却置之不理,导致了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的结果。试着沉静在书本中吧,每当我轻轻合上,还在虚拟与现实中徘徊,回味着每一个字,想着这种依依不舍心情还会有几次呢。对我们学生而言,学校早就规划好了时间,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去遵守,学会如何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就是重中之重的事了。
时间是最容易被遗忘,最不容易被珍惜的一件事,但他却从你出生到死亡一直陪伴着你。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逝,他却是永恒的。生活中,时间渐渐变得支离破碎,试着利用好那一分一秒,试着捡起那片镜子,即使再小,却一定能照到世界的一角,当你拥有无数个碎片时,呈现在你眼前的就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