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爱茶】
我的家乡和平是一个茶山遍地,茶叶满山的地方,冬天一过,你来到茶叶山,向高处看,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绿云,望不到边际,每棵茶树都在微风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片茶叶都在枝头上说出自己的喜悦。
四月,辛勤的茶农开始繁忙。一片茶叶山上总会有二十几号人,一个个大帽子套在头上,弯着腰低着头只管采摘茶叶,他们是茶农雇佣的采茶人。
采茶人四点起床,摸着黑就上茶山了。听茶农们说这时摘下的茶叶最新鲜,不仅自己家可用来招待客人,而且也能卖个好价钱。沙沙声从山那头传来,他们踏着满是夜露的山路,为茶叶苦中回甜的秉性打下了基础。摘茶叶除了挑好时间,手法也很重要。采茶人最精通了,她们采茶叶时,从不留长指甲,因为指甲会伤害茶叶,摘下的部分会在炒茶叶时极度萎缩,这样炒出的茶叶不好看,没有卖相,茶叶自然也就卖不出好价钱。
炒茶叶也不可忽视,它是完成品的茶叶必须通过的考验。
有些负责的茶农亲自在火热的锅边人工翻炒,一滴滴汗水落在衣衫上,茶叶正在一点点成形。当然,有些茶农用机器炒,但也站在旁边,默默等候。
茶叶是日月精华之物,妈妈说茶叶是个好东西,她很喜欢喝茶。每次妈妈泡茶时,我就在旁边看,只见妈妈把茶叶放入沸水,顿时,洁白的开水就变得有色有香有味了,茶叶在水中上蹿下跳,旋转舒展,如鱼水之欢,清香阵阵……
现在的饮料特别多,大街上各种奶茶店,超市里各种橙汁椰汁,此外还有各种矿泉水。这种饮料要么甜要么刺激,各种香精添加剂的加入,可口是它们的共同特色,但是,喝来喝去,我总觉得各色饮料不如茶。
饮料是甜的,茶是苦的。妈妈总逗我:“茶这么苦,你怎么爱喝呢?去喝饮料吧!”我觉得端起茶杯,呷一口,虽满满苦味,但舌上生津,心头滋润,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此时,最快乐!一杯茶,可泡三四回,头一回淡,第二回苦,第三回又淡,若泡第四回,便味如开水了。妈妈总是边喝茶边感慨:“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不淡的浓茶。”
嘿嘿,我不懂大人喝茶的境界,我只知道我喜欢茶叶的香味,喜欢茶叶不像饮料越喝越渴……
老舍曾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是啊,正是有茶农、采茶的人,中国的茶道才会日益精湛。如果世界是一只表,那他们是一个个重要的零件,她们都来自一个大部队——劳动者。
【篇二:采茶】
茶,在南方,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东西。当熟人来家里做客时,主人便会泡上一壶茶;饭后闲聊时,会泡上一壶茶;一个人闲坐时,会泡上一壶茶。茶,不仅有排毒养颜的功能,也有抗癌,降三高的功效。
今天,我们去了谢大裕茶园。今天的研学活动,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采茶。
刚下车,一阵一阵的茶香扑面而来。令我们措手不及,也令我们激动不已。从未闻过如此沁人心脾的香味,即便是花香,也没有茶的香醇。伴随着阵阵茶香,我们来到了茶树旁,树不高,一米不到。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提茶”的方法。所谓“提茶”,便是先找到茶的嫩芽,捻住叶茎,连同紧靠嫩芽的绿叶一起提上来,这也叫“摘茶”,这个过程完成了,茶叶采摘就完成。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讲解,迫不及待地走到茶树旁,干净利索采摘起来。
明媚的阳光晒在身上,暖暖的,很舒服。同学们都弯腰,聚精会神地盯着眼前的茶叶。双手一伸一捏,一提一放,茶叶便在手里了。不得不说,同学们真的是眼疾手快啊。不一会儿,我们采摘到很多茶叶,可当我们拿给老师看时,老师却笑着说:“你们这些茶叶啊,看似很多,但制成茶后,可能连10克都没有。”
我被震惊了,这么多的茶叶,制成后却连10克都没有,那我们买的茶叶,却是一罐一罐的,这一罐茶叶里,浓缩了多少采茶人的辛劳?汇聚了多少采茶人的汗水?所以,我们必须珍惜茶叶,珍惜采茶人的劳动成果,这是我们对采茶人的尊重,也是我们对中国茶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