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相关作文

【篇一:我的偶像】

二十五岁的庐山,二万五千年的不朽。

——题记

二十五岁那年,他扯一把天上的银河嵌在一座山的山壑上,人间便成了他的苍穹。他向下俯瞰人间——他有这个资格。因为那山是庐山,那人字太白。

十八个春秋的展趣都刹羽而归,但他会放弃么?他字太白!怎会放弃!贺知章见他,大惊呼:“谪仙也!”没错,李太白便是谪仙,即便今日,又有谁能越过这座庐山?解金龟换酒,贺知章将他举荐给唐玄宗。他就此入了翰林院。有人说这太容易了吧?不。因为那人字太白。

他实现了梦想,只是他变成了一只皇御的鹦鹉。他郁郁寡欢。皇帝只知他字太白,只知他写诗写赋绝天下,但又怎知谪仙“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或许皇帝不让他成将军,让他再“视尘中屑屑米粒,虫睫纷扰,菌蠢羁绊蹂躏之比”,也算为成就将来的“诗仙”作了些贡献罢。于是,他失望了,他离开了所谓的翰林院。有人说这也太蠢了吧?不。因为那人字太白。

他在人世里孜孜追求功名,但他不过想壮怀激烈一生,不枉来人世一遭。英雄激情在这之后也频频被挫,他也不断失望着。他回庐山,发着“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的哀伤;静居庐山,却忘不了英雄二字,被永王拉入帮派,然被受牵连、失败,被流放夜郎,吟然“轻舟已过万重山”……

自此,他变了,变得脱俗。他在已非青春的年华里、在将尽的年华里尽情享受,游山吟诗、饮酒吟诗。

他将死去,他在感慨:“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可惜,世间早无孔子哭麒麟,哪有人为他哭大鹏折翼?或许他这一生,都没有知己罢。

每每读其诗,心中始终回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壮志,“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叹息……

即便是谪仙我看不破世间浮沉,舍不得浮沉的世间,只叹红尘人世,要好好记住我啊。他当然不甘,本想轰轰烈烈拔剑击大荒般度一生,但终究志埋蒿莱。

人们只见诗仙余生如草书般潇洒,少人知其前生之英雄梦。有人说他不过是为诗赋做贡献罢了。不!他是化生在盛唐的维摩洁,落笔无纵、发想超旷、变化无端:如列子御风行,如龙跃天门,如虎卧凤阁,如祥麟独角。他心怀苍生,红尘人世,身却在瑶台绛阙,有谁能达到他一般的境界?

他不图功名、只要名留青史,只要一点痕迹,潇洒又无奈,独孤又看不破。无人解、空牢骚。李太白啊,你还可念那一年庐山那一人吗?

【篇二:我们不一样】

便是那光年万里,也无法寻到两颗相同的星球,从蔚蓝地球至仙女星系,都诞生于这苍茫宇宙之中,它们是那般神秘却又不相类似。

纵观中华千古,也寻不到诗风相同之人。“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太白,“醉里挑灯看剑”的辛稼轩,“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他们的文字乍看是翩然灵动而又铅华弗御,却在细品时猛然发现其中那般不同的豪情壮志,李太白的豪放不羁,辛稼轩的爱国豪性,苏东坡的洒脱乐观,三者有着极大的不同。

李太白能令杨国忠磨墨,让高力士脱靴,足见其豪迈,不为权贵而后退,官场容不下他,那皇帝留不下他。李白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大唐的山水,只一大笔横扫,便使那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飞扬起来了。他将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他的醉与醒,梦与实,他的飘泊,全都写到了顶点极端。他将自己写成世间绝人,“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为可轻年少。”他甚至能将孔圣人看作浮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在后世之中,他被人称为“诗仙”,他的剑术被赞为“十步杀一人”,他虽然不为官,却有着比官场文人更为盛大的名号,他虽然不适合尔虞我诈的官场,但他以自己的万丈豪情到达了另一个顶峰。

辛弃疾,他是一代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的民族英雄,他写下“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谷,自有苍生所未见”,他的诗词显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爱国热,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他带着满腔豪情治理边疆要塞,他制定机智对策,迅速镇压盐商起义,他虽在此生未得重用,但依旧在后世心中留下了为其军事才能而发的敬佩和赞叹。

苏轼因“乌台诗案”遭受极大挫折,但在发配黄州的过程中,他褪去了曾经的锋芒和犀利,变得朗润温和、豁达潇洒,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他仍洒脱和乐观,在黄州,写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成为了崭新的自己。

人各有志,你可以顺着“仇恨”到达黄泉之路,我可跟着“幸福”步入蓬莱仙山。在不同的选择下,你可下地狱亦可通天堂。

你携一壶清酒,带文房四宝,坐于船舫,淡然地看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你执笔将这杏花微雨、白墙黛瓦化为缕缕水墨描摹于白宣,你将无尽的情怀倾吐在那洒金彩笺上。我可遥看秋风狂号恣意卷起黄沙漫天,在那一点飞鸿影下,听那渺茫得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驼铃,听那怀抱琵琶的和亲女奏着哀怨的曲,趁醉酒酣畅时挥起紫豪笔走龙蛇。

便是那雏菊与蒲公英也有一般不同之处,又何况是人呢?就算同日而生的双子,也无一模一样的一对。

面对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时,带着欣赏去看对方,取长补短,与其一同进步,而不应该固执己见,不愿改变,也不应盲目追寻,不知道忠于自己的不同。既欣赏对方,又相信自己,这才是正确对待世界的方法。

【篇三:找准位置方能绽放光彩】

生命就像一条河流,或曲折缓慢,或浩浩荡荡。人生的态度决定生命的色彩,而人生的态度取决于对自我位置的认识。

找准位置,使布满荆棘的篱笆墙开出娇艳的蔷薇。

浮生愿,不曾解,不愿释。李太白心里唯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清水出芙蓉”便是他的处世标准,他的一生以此为圆心向四周散开,于是在众人皆醉我独醒中毅然决然辞官。一叶舟,一蓑衣,天地任逍遥,一代诗仙便在豪迈滋润的山水间落地而生。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李太白取的就是那份超世脱俗,取的就是不拘名节,取的就是自我本心。吾本痴人,认定那清纯之巅安能受物之汶汶?诚如司马相如,文笔惊华,但人品有待质疑。因而李太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愧于“诗仙”之号。

找准位置已不容易,坚守在那位置上更不容易。坚守位置,让蔷薇之花永开不败。

三毛着一身碎花裙,做着“素人渔夫”,陪着丈夫在撒哈拉看日出日落。功成名就谁不留恋?但懂得本心,生命才更添绚丽。

广厦千万,卧眠七尺,纵使金银千千万,临死两手握空拳。顺手牵羊容易,但牵着羊,你就得分心照顾羊,一不小心就将目的地给忘了。因而坚守自己所认定的位置才能获得自由。

专于位置才能使人生大放光彩,使蔷薇之花更加娇艳。

世间自诩有才的不少,然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仅有几人而已。王国维说,读书的第三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其实人生也是如此。钱钟书闭门多年才写出了《围城》。曹雪芹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李时珍尝百草,以生命为交换,诞生了《本草纲目》。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一个伟人是天生的。纵有江淹、仲永之类的天才,奈何后天的不努力,只为历史添上一句“江郎才尽”和《伤仲永》一文。

要使人生绽放光彩,就要在自己的位置上下苦功,天才都需要汗水浇灌,何况我们?只有找准位置,专于位置,才能艳压群芳,光彩炫人。

【篇四:抛开阻隔勇于追求】

追求,是雄鹰面对蓝天的阻隔表现出来的无畏;追求,是潺潺小溪披荆斩棘江成江海的意志;追求,是茫茫黑夜中,旅人们前行的动力源泉。

真正的追求是拒绝软弱的,不会被眼前的种种困难击垮。

遥想于千年之前,历史浮沉交错,铅华荡涤而尽。有一人却无畏,独着一身蓑衣,于滂沱泥泞之中,坦然而诵“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追求坦然与执著。

他,就是苏子。乌台诗案后,种种的人生失意与失败向他无情袭来,他却无畏,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追求不会因此而止步。黄州密州,长江两岸,赤壁楼头,南岭千嶂里,海盗密林中,苏子勇敢的留下了自己追求的脚步,彰显了自己生命的力量。赤足立于赤壁之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记录着他的豪迈追求;亦有于那寒夜梦中,慨然而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对妻子天限思念;披发于荒岛江边,吟诵出那“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南荒吾不悔”对于人生的执著追求。

苏子,对追求的执着是刚硬的,不为种种失败所阻碍,也因而于其中觅得了人生欢愉之景,为后世遗留下种种芳华。

真正的追求同时也是拒绝浅薄的,不为眼前的种种成功所束缚,显示出了生命应有的深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演绎了对于生命深度的执著追求之心。生于皇城根里,天子脚下,青莲居士风华正茂,拥有一份令力士为之脱靴,贵纪为之研墨的御用文人的大好前途,但当他透过种种于眼前迷离的杂象,便毅然决然的拂袖而去。

跳脱于种种束缚之外的李太白,于青崖之上闲放白鹿,不为权贵而折腰,演绎着自己应有的追求之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太白以心驾驭着追求,行驶在历史的种种尘埃之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太白冲开了一切阻碍,拨开了功名的云雾,寻得一份本真的追求。

也许,周国平说的是对的,要嫁就嫁给幸福,要输就输给追求。

纷繁人生之路,失败与成功交错而过,我们只有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之态,才能于漫漫星空之下,觅得一份真正的追求。

【篇五:读出书韵】

我们读书读到的究竟是些什么?我想,读到的是浩瀚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孔子的颠沛流离,庄周的逍遥云游;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罢……

读书,是需用心去体味的,无心的阅读,是对所读之书的不尊重,不热爱。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这样,方能读出书的韵味来。读罢一卷红楼,一声叹息,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里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真情,写尽了在盛大繁华掩盖之下的重重悲剧。

细品古诗词,我看见的是李太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行乐的洒脱;我也看见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我还看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

然而,现如今的文化快餐让我们失去了那种浮士德式的永恒冲动、哈姆雷特式的不断怀疑反省和唐吉诃德式的不顾一切的战斗精神。难道要停止阅读书籍,利用先进的网络浏览?不不不,我放不下那有着油墨芳香的书本,那藏在书本中的韵味我还没有嗅够,怎可放手?读书的过程是一种愉快的精神旅行,同时我认为,这种精神追求是可以不断进入一个心的境界,这个境界,即在读书的同时,读的也是书中之人。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品读谭嗣同,读出的是正气,悟出的是坚韧。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品读龚自珍,读出的是忠诚,悟出的是伟岸。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品读林黛玉,读到的是幽怨,悟到的是凄美。

读书,于峻峭挺拔之处可见悄然,于清风朗月处可见飘逸,于百花争艳处可见独芳;读书会使你心驰神飞,思绪万千。

朋友,用心去读书吧,读出属于你的书香书韵。

【篇六:我和我的祖国】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一个老院儿里,那是一个至今都让我神往的地方:金色的阳光,温柔的草木,呢喃的燕雀,还有一个个坐在板凳上摇着蒲扇,追忆往昔的老人。

那些老人都有过一段不凡的历史。

我在他们膝下听过一个个故事:张爷爷的父亲以前是个老红军,虽说没有跟着历史书上那一个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一起行军,但他的父亲冲上过前线,在解放的燎原大火中添入不少柴火;王爷爷的父母都是老党员,在什么生产活动中还得过勋章。

他曾极小心地让我们看过那沉甸甸的勋章,一颗红星闪花了我们的眼眸;李奶奶还下乡支持过建设,刘奶奶也不甘落后……

那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第一次带领我了解了什么是“中国”。

在老人们无数次的诉说中,“党和祖国”深深扎根在我的心底。

那时,四五岁的小小稚子第一次拍着胸脯说:“我爱我的祖国”,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与脚下这片土地的联系,一种早已融于血脉中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后来,我被父母送入了小学,我学会了唱国歌。

当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仰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周围环抱着激昂的歌声时,我总觉得自己的身体在向上飞,向上飞……一直融入到那鲜红的国旗中。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句歌词像刀刻一般留在我的心底。

可是,我渐渐长大了,也读了一些书,看了点儿世面,知道了什么崖山抱海、景山自缢,知道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又因为喜欢上了几个作家,却看到他们在文革中惨死,忽然一下子觉得又愤怒又失望,感觉我对祖国的感情产生了一丝动摇。

但现在,我却又一次爱上了我的祖国,因为一个强大到不容反驳的理由。

这个理由是我在意大利找到的。

那时导游带我们参观一家博物馆,有几个展厅,里面展出的是一些中文石碑拓本。

老实说,我对那东西没有一点兴趣,只是被同伴拉着和她们一起走走看看。

瞄了几眼,我觉得趣味索然,那些展品和国内的相比时间晚了不少,也平平无奇。

可旁边刚结识的英国朋友却突然说,她很羡慕我们,因为别说什么《荷马史诗》了,他们连莎士比亚都不是很能看懂,而一两千年前的汉字,放到今天,几乎每一个人中国人都能看懂。

我一直都知道,如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线形文字、玛雅文化都没有流传下来,只有汉字流传至今。

我一直认为这没什么啊,能背点儿唐诗宋词元曲,能读些明清小说,甚至读一点儿《史记》,知道黄庭坚苏东坡李太白在说什么,这没什么啊,不足道也。

可重新审视,这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啊!因为世界上,只有中国人知道三千年前自己的先人写了什么。

我们现在能清晰知道,我们走过的山路是徐霞客一步一步丈量的;我们驻足远眺的城楼是于谦坚守过的;我们航行过的海面是郑和浩浩荡荡行驶过的;我们还能吃到苏东坡当年不能停箸的肉;喝到李太白在花间饮过的酒;赏一朵陶渊明于东篱下采的菊;我们还能在无数浩劫后读到千年前的筋骨,在大喜大悲后叹出一句他们吟诵过的诗篇;还能知道刘李王张这些平凡的姓氏后那些不朽的荣光。

只要我们的文字在,历史就在,文化就在,衣冠不绝,神州不灭。

这就是文化自信,这就是我的祖国。她不会被轻易打败,因为她的护城河是那条浩瀚的时光之河。

我的祖国是一片宽厚的土地,而我是一棵小小的树苗。祖国是我的土壤,她给予我文化的养分与乳汁,亘古不变,生生不息。

因为这个强大的不容辩驳的理由,我愿如歌中一般,歌唱每一座高山,歌唱每一条河流,并发自肺腑地说: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篇七:游李白文化园】

从小到大,我们“咿咿呀呀”地吟诵他的诗。从“床前明月光”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我们无不以仰视的态度对待这位伟大的诗人。

毋庸置疑,他是李白。一直以来,我敬佩他飘逸雄奇的诗风,爱戴他豁达自适的品性。而今,终于有幸亲临了李白墓园。

走过阔气的前园,首先是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房屋,漫步于房屋院中的长廊里,品赏着李太白的经典诗篇,真乃赏心悦目。茫茫诗海中,既有那“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畅快淋漓,又有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忧愁苦闷;既有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又有那“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怀才不遇。“挥手自兹去”是离别时苍凉的画面,“不及汪伦送我情”尽显友情的真挚,“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出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城南已合数重围”勾勒出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畅游于诗海之中,漫步于文化园林之中,仿佛一代诗仙与我娓娓道来,连自己都快飘飘欲仙了。

一路飘荡出了诗词长廊,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门前,我轻轻推开木门,头悄然探进门里,眼前的是一府寂静无人的园子,想必这就是李白墓园了。我踏着轻轻的步伐走入园中,只愿不敢惊搅了这位神灵的长眠。捧着一颗无比虔诚之心,在“李太白之墓”前拜了三拜,以表后人对他深深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墓碑刻着“李太白之墓”,苍劲有力,暗藏着李白一生正义凛然的凌云壮志,以及他那傲立于后世的精神支柱。我不禁深深地被诗仙的情怀所感染了。微闭双眼,静谧的墓园中仿佛溢满了太白那儒雅的气息,又汇聚了他一身豁达开朗、不拘一格的人格魅力;半睁开双眼,融融春光中,分明看见一个仙人驾着仙鹤缓缓而来,他一身素服,精神焕发,仙风道骨。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对微蹙的浓眉,尽显诗仙的风韵,仿佛喝上一壶酒便要诗兴大发,吟诵出那浑然天成的诗歌,为世人所称羡,天地所感动,鬼神所惊泣!

我陶醉于太白博大精深的情怀之中,游历于太白文思泉涌的心胸之上,难以自拔。直到远方敲起了钟声,才怏怏而去,回头再看一眼园子的大门,不禁感慨——若有来世,吾必将与太白“会须一饮三百杯”,一起吟诗作乐,尽情挥洒豪放的诗情。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