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乐趣】
去年暑假,学校组织我们去韩国游学、实践,在韩国的第二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卖东西。
老师话音刚落,我就跃跃欲试。卖东西?那还不简单,在大街上吆喝吆喝不就卖出去了吗?正这么想着,老师给我们分发了一批物资:绘着古典中国人物的精致折扇,成双成对喜庆的鸳鸯筷,红黄相间的虎头帽……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一股浓浓的中国风味扑面而来。
第二天,我颇有自信地拿着这些商品走到街上,小心翼翼地架起我们小组一起花了一晚上时间讨论制作的招牌——上面写了几个巨大的韩文,大意是商品应有尽有,物美价廉,粗黑的韩国文字配上我们涂上的鲜艳花边,颇为显眼。我看了下效果,满意地点了点头,在招牌后面铺开一张大布,并在布上面铺开我们的商品,这一切布置完成后,我们的摊位仿佛都在闪闪发光。
我从地上随手捞起一对鸳鸯筷,找到了一对疑似情侣的韩国人,心中快速默念昨天我请教老师的韩语,脸上摆出最讨喜的笑容,上前生涩地念出:“你好,这是中国的鸳鸯筷,买一双吗?”仅仅说出这一句,我已经筋疲力尽,紧张地看着他们的反应,两个人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他们好奇地打量起了我们的商品。我们的韩语老师也上前帮我们推销,他们说的韩语我听不太懂,只能徒劳地看着他们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那些细微的动作,无不牵动着我紧张的心。终于,那个男人满脸笑容地掏出了钱包,给我们付了一张韩元纸币,尽管面值不大,但我连声道谢,巨大的喜悦充盈在心中。
开门红!我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急忙再拿起一顶虎头帽,我四下寻望,终于找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她带着一个虎头虎脑,长相很是可爱的小男孩。我快步走过去,拿起手中的虎头帽,给那位妈妈仔细端详,又把帽子小心翼翼地给那位小男孩戴上,大红的虎头帽衬着小男孩可爱的脸颊,使他看上去更加可爱。那位妈妈显然也十分喜爱,并用韩语问了我一句话,我有些无措,四下去寻韩语老师,他却正在和另一个小队去推荐商品,我求人无望,猜测那句话大概是多少钱的意思,于是胡乱比了一个数字,那个妈妈却看不懂,焦急地问我,我却只能“嗯嗯啊啊”吐出几个胡乱的音节,最后我只能把韩语老师拉过来,让他救场,老师一来便和那位妈妈展开了流利的对话,不多时便成交了,这强烈的对比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掌握一门外语有多么重要。
在卖商品的过程中,有喜悦有疲劳,有挫败有自信,有快乐有担忧——这就是卖商品的乐趣。
【篇二:爱是一种坚持】
妈妈总会在没事的时候,拉着我的手坐在沙发上,给我讲她和爸爸的故事。客厅的灯光沿着妈妈脸颊的线条一点点铺开,电视咿呀地响着,妈妈的声音很轻很柔,一点一点流泻出来。
那个时候我刚出生不久,爸爸只是黄金报社普通的小职员。我的到来一下子加重了爸爸肩上的担子,也引来了妈妈的思考。妈妈想让爸爸辞职,不再做这样没有多大出路的小职员。这下子引来许多亲友的反对,把铁饭碗丢了,生活岂不没了保障。
面对各种压力,妈妈只是笑了笑。那段日子更是苦。爸爸每晚回家都是满脸沉重,在我笑着叫“爸爸”也不能让爸爸紧绷的脸颊轻缓下来。白天打零工,晚上写稿子,对于一个满腔热血的男人来说,这向前冲的脚步确实沉重得很。写不出稿子的时候,爸爸便是几个几个通宵熬夜。深夜里,陪伴他的只是面前空白的稿纸与微弱的灯光,还有他不曾发现的门后那个瘦小的身影。
天边吐白,爸爸才会倚床小睡。妈妈总是轻轻地进屋,收拾一地的烟头和废纸团,而在我记忆中,爸爸是从不抽烟的。在没有人的时候,妈妈才会露出她的难过和心疼。她慢慢走到床边,铺开被子,小心地盖在爸爸身上,然后把满屋狼藉清理干净,轻手轻脚关上门,再到厨房煲一锅爸爸爱喝的鸡汤。
一日,邻居拉过妈妈,好心地说:“阿卉,算了吧,何必让大人小孩都受罪。”妈妈依然笑了笑,轻声说:“会好的。”越来越多的劝阻和非议围绕着妈妈,但她是一棵逆风的树。妈妈更加坚定,她用自己的方式把爸爸围起来。每日为爸爸细细打点好行装,用她那招牌微笑对爸爸说一句“加油”。晚上妈妈是爸爸的军师,在爸爸最困难时拨开一切干扰,用她瘦小的后背撑起爸爸的路。
现在早过了当年穷得掉渣的日子,他们之间的爱也不是年轻时大喊“我爱你”的惊天动地。其实,爱存在于每一个细节,有一个坚持的纽带把这平凡的感情紧紧串联起来。
今年妈妈做完两个小手术,身体不太好。爸爸出差前给妈妈留下5000元,说妈妈手头没现金,备着用。妈妈听完大喊哭笑不得而我却看到某种晶亮的东西挂在妈妈的眼角。那笑,便是感动和温暖吧。
在我心里,妈妈是温婉大气的女强人,爸爸则是粗心大意的胖文豪,而他们的爱则截然不同。
我顿觉一阵酸,又有甜。翻着父母以前的照片,岁月的磨砺都在他们脸上留下痕迹。年轻时的拼博依然成了现在的安稳,只因为他们心中那个彼此一直都坚定着,所以这份爱就永远不会变。
爱原是一个动词,在时间中泛滥出更多名词的意义。爱是在岁月变迁中那份偏执;爱是两个人手牵手的信念;爱,是一种坚持,无论何时何地。
现世安好,夫复何求?暖黄色的灯光依旧填满每个角落,光晕滑落在妈妈脸上。一切都很安静,只听见,电视里传出的时光留声。
【篇三:纸间人生】
此刻,我盯着聚集在一起的家中书画,妈妈的文件,卫生纸,食品盒……还有眼前铺开的这张纸,想要遵循“格物致知”的规律,从中激发点关于“纸”的灵感。(解释一下,作文题目要求以“纸”为话题,进行创作)。然而,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我抓耳挠腮,埋头苦想,半点不得其衷。
手捧作文纸,仰天长啸:我要怎样把你填满?突然,一道灵光闪过,“这空白的纸难道不像是刚生出的孩子吗?我就写写这纸与人生吧!”
纸如人生。纸的一生从一棵小树苗开始。这棵树苗盼望着自己有一天可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以雄伟的姿态站立在阳光之下。于是,他努力地吸取养分,努力地伸展枝叶。日复一日,终于在数十年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他很开心,享受着清晨露珠,从他身上掠过的清凉;享受着正午骄阳包裹全身的温暖;享受着黄昏徐徐微风穿过林间的惬意。
一天,一群伐木工人来到这里,看到这棵大树,啧啧地赞叹!在众人的赞叹声中,它被砍倒,枝干送往木材厂,枝丫送向造纸厂。在那里,它转化成了一张纸柔软细腻的纸张,各自奔向自己的征程。它们有的被那些书画名家题字作画,摇身一变,身价不菲;有的被印刷成书籍,被人捧在手心里;还有经过复杂的工艺,被印刷成花花绿绿的钞票,深受世人追捧……然而造化弄人,有些纸却被用来擦去人们身上的污秽,有的被用作食品袋,浑身油腻,随之被弃……
人生亦如纸。呱呱坠地的婴儿就如一张白纸,等待着从原生家庭开始的每一笔重重的涂抹,亦或明媚,亦或厚重,亦或阴霾……童年时渴望长大,觉得只要长大就意味着梦想的实现,少年时为梦努力,努力的追逐人生的目标,接着在最好的年华步入社会接受晕染,再到中年后的沉淀。你,或许已经功成名就,或许一败涂地,也可能碌碌无为,平凡一生。即便如此,那又怎样呢?走过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之后,每个人都免不了面对人生最后的宿命,那就是病,死。回头看看自己人生这张纸,浓墨重彩也好,轻描淡写也罢,似乎都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张纸,这张已然被涂满色彩的纸,还在就好。
少年的我,再次铺开这张人生的纸,这张纸上,已经有了父母一路小心呵护的温暖笔墨,也有了求学路上老师殷殷教导的清凉一笔,更有一起同行的伙伴们并肩前进的绚烂色彩!未来的路还很长,这张纸是会绽放异彩,还是被嗤之以鼻,靠得还是自己手中的这支笔。
周恩来少年时曾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为之付出了努力,最终当上了新中国的开国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拉马克,从16岁到24岁的8年里,飘忽不定,直到后来才在卢梭的帮助下下定决心,埋头苦干,花了11年的时间,终于写出了名著《法国植物志》。他们都成功地为自己描绘出一副美妙绝伦的人生画卷。
既然浮生繁华如梦一场,那就那让它更精彩一些。“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目标先行,实践随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唯有勤奋的汗水,才能浇灌成功的花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直面人生中的困难,披荆斩棘,去迎接黑暗过后的光明。
纸如人生,人生如纸。这纸间人生需要我点上目标,画下行动,贯以勇气,洒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