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花雨】
下雨天总会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给人带来一些忧郁,一点诗意。下雨天是人静下来的最好天气,却总也静不下来,那阴间的天气,冰冷的雨丝总会给人的心田蒙上一层莫名的悲伤。但此时,花却能静下来。
花一直都是雨的最好听众,花对雨的追随从未断过,春雨有春天的花为其倾听;夏雨有夏天的花为其歌唱;秋雨有秋天的花为其作诗;冬雨有冬天的花为其伴奏。
春天一直都是生命的开始,春天的雨中带着些委婉,也带着些豪放。但在清新中亦含着对生命的好奇。春雨是春的使者,而花是春的象征。春天的花永远让人留恋,它们大多是娇小的,却是新鲜的,它们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会一起盛开,似乎在攀比着谁更美丽,它们的枝头早已是“春意闹”了。
但在春雨下落的时候,春天的花会安静下来,在一片花群中聆听属于自己的雨声。春天的雨是快乐的,它们那“淅淅沥沥”的笑声或许会让花们摆动起来,因为花永远是雨最好的听众。雨停后,花瓣上会留着些不舍的雨滴,让花更烛娇嫩,若是用心去看这花瓣与这雨,也许心中会感觉有一层云雾被撩开,霍然感到生命的真谛,在均匀的呼吸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春天。
夏一直是豪放的,连雨也带着几分薄酒,夏天的花虽不及春天的花那样令人心生怜爱之情,却在一片鲜艳中展露自己的坚强。夏雨来临时,夏天的花会在豆大的雨滴中跳动,但它们的心却比谁都静,在疯狂的外表下,接受着雨的洗礼,感悟幸福的味道。
生如夏花之绚烂,生如夏雨之薄酒,夏天的雨与夏天的花在一种飘荡着豪气的季节相遇,却在不宁静的宁静中共同演绎着生命的价值。
秋天永远带着寂寞、悲伤的味道,这仿佛是生命的最后对世界的留恋。秋天的雨也不免带着忧伤的感觉,那么细,那么轻,却又那么缠绵,飘荡在人身上会让人感到有一种彻骨的寒冷,彻骨的孤单。秋天的花也含着寂寞,秋天的花不如春天的种类多,不若夏天的花绚烂,特定的季节给了它们特定的外表。
然而,谁也不能说秋天不是一个诗意的季节。当那细细的雨丝一点一点浸湿花朵时,当阴暗的天气中斜飘着些雨丝却仍残留着着的香气时,哪个人的心灵不会受到触动?雨后或许会有掉落的花瓣使人倍觉凄凉,若是有一个秋天的雨,秋天的花,伴着秋天的天气及一个人的背景的定格,是否会有《雨巷》的诗意?
秋花,秋雨永远让人感到有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然而,它们却更能换来人们对生命的沉思。
冬一直都带着寒意,寒冷干燥的气息似乎要将一切生气都夺魁下去,但雨和花仍有。冬天的雨更是寒气透骨,花也更为单调,雨下时花依旧静,只是少了份诗意,多了些坚韧。
傲冬的花在平淡中却透露出生命的坚定,冬天的雨在寒意中却表现出出生命的执着,当冬花与冬雨相遇,冬花会在冬雨的歌唱中用心诠释生命的可贵,为冬天抹一笔温暖的色彩。
花和雨永远是最好的搭挡,它们不会刻意追求某一种效果,却用最唯美的画面诉说着生命,花和雨永远是分不开的搭挡,雨的花总会为逝去的雨洒泪。
因为,花是上辈子的雨。雨是下辈子的花。
【篇二:声声慢】
有些东西,失去了便再难挽回;有些事情,发生了就再难补救;有一条路,走上了便永远无法回头。
——题记
靖康之乱后,今日的她早已不是往昔的她,再无年少时的“兴尽晚回舟”,只剩下了“剪不断,理还乱。”真可谓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有什么能比国破,家亡,夫死更可悲的,那便是李清照先是风光无限,后来又无比凄惨的一生。
曾几何时起,李清照日日夜夜都在寻觅一样东西——家。国已破,家已亡,就连惟一的能给予她一丝安慰的人——她的丈夫也逝世。虽是家产万贯,可要这些又有什么用?一切在动乱中悄无声息地离她而远去了。
秋风瑟瑟,几杯薄酒怎敌眼前的一片冷清,北方空中飞来一横欲坠的大雁,就好似在讽刺如今的南唐,也好似在讽刺二帝北狩。悲伤,逆流成河。
黄昏,细雨绵绵,发出了心碎的声音,这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呢!
随波逐流的痛苦,你不懂,我也不懂,只有李清照懂,南迁,一条永远无法回头的不归路。
【篇三:与屈原畅谈】
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汩罗江畔。我是一个在汩罗江畔以打鱼为生的渔夫。一天,我看到一个中年男子穿着白衣,披头散发。空中念念有词,在江岸上独自徘徊,我正要上前一问究竟,却听他长叹一声,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我立即顿悟,这不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吗?
我连忙走近,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今日怎的落得如此这般田地?”
他叹了口气,说:"我本是忠心为国,劝诫楚王不要相信秦国的阴谋,可他宁愿相信郑袖等一干人的挑唆,也不愿听我一句谏言。再这样下去,楚国迟早要灭亡啊!为什么世人的眼睛,统统都是被污浊的泥藻所迷乱了呢?又是为什么,我总是拨不开他们眼中的污浊?难道上天赐予我一双洞察世界的眼睛,是注定让我痛苦吗?正所谓,‘世人皆浊,唯我独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
我听了,心中一阵酸楚,他忠心耿耿为国效力,竟受到了如此不公的待遇!
于是,我宽慰道:“既然世人都那么浑浊,你为何不把水中的污泥搅动搅动,让它浑浊不清呢?既然大家都喝醉了,你不妨饮些薄酒,使自己也半醉半醒呢?”
屈原笑着说:“我乃一代忠臣,如何能做到这些,又如何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你可知道,这样并不是自保,倘若我低头了,秦必灭楚,当亡国民,不能比现在更悲惨?我宁可漂泊于江河,葬身鱼腹,也不愿我清白的人格被世俗所污染!”
说完屈原毅然决然地走向了汨罗江,我没有阻拦他,我知道,他是走向他心中的圣地,一个清澈的世界,没有污染,没有谗言,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在他跳下江的最后一刻,我看到了他嘴角的那一丝微笑……(指导老师:王淑娟)
【篇四:屈原材料作文】
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汨罗江畔我是一个渔夫,在汨罗江畔打鱼的渔夫。
一中年男子身着白衣,披头散发。口中念念有词,在江岸上独自徘徊。我正要上前一问究竟,却听他长叹一声,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立即顿悟,这不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吗?我连忙走近,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又如何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他叹了口气,说:“我被放逐了。”又顿了顿,“我本是忠心为国,劝诫楚王不要相信秦国的阴谋,可他宁愿相信郑袖等一干人的挑唆,也不愿听我一句谏言。”再这样下去,楚国迟早要灭亡啊!为什么世人的眼睛,统统被污浊的泥藻所迷乱?又是为什么,我总是拨不开他们眼中的污浊?难道上天赐予我一双洞察世界的眼睛,是注定让我痛苦吗?正所谓“世人皆浊,唯我独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
我听了,心中一阵酸楚,忠心耿耿为国效力,竟受到了如此不公的待遇!于是,我宽慰道:“既然世上的人都那么浑浊,你何不把水中的污泥搅动搅动,让它浑浊不清呢?既然大家都喝醉了,你们不妨饮些薄酒,使自己半醉半醒呢?”
屈原苦笑着说:“我乃一代忠臣,如何做得到这些,又如何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灭亡?你可知道,这样并不是自保,倘若我低头了,秦国必定灭楚,当亡国民,不比现在更悲惨?刚洗头了的人,在戴帽子前,必要弹去上面的尘埃;刚洗了澡的人,也会找一套干净的衣服换上。可见人们都不愿弄脏洁净的身体,更何况是一颗忠诚的心啊?我宁可跳入江流,葬身鱼腹,也不愿把我清白的人格被世俗所污染!
说完,屈原毅然决然地走向了汨罗江,我没有阻拦他,我知道,他是在走向他心中圣地,一个清澈的世界,没有污秽,没有谗言,属于他自己。因为,他的嘴角带着一缕微笑……
【篇五:人生如酿】
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事实也确乎如此。在你没有察觉到的时候,那些过去的人、过去的事随着时间在记忆里发酵,愈久愈醇。
所以当我们某天回想起来的时候,便如老酒启坛,酒香四溢。
过去的美好变得更加美好,过去的不美好也会在时间中沉淀尽苦涩,变得美好起来。
有人说,旅行的过程往往不太美好,我们精疲力竭,狼狈不堪,但回忆却是美好的。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如酿,所有的“当下”成为过去后,就是我们酿酒的原料,为未来酿的一杯酒。为这杯酒制造原料的是自己,酿这杯酒的也是自己,最终饮下这杯酒的,还是自己。因此,想酿什么酒,取决于自己。
蜜水能酿醇酒,苦水也可以酿醇酒。两者酿出的酒虽滋味不同,却都回味悠远,令人陶醉。
就像那个动乱的年代,突然,天底下跑出了许多“牛鬼蛇神”,多少知识分子受尽屈辱尝尽艰辛,可后来他们年纪大了,最念念不忘的往往还是那段艰难岁月里的某个小细节,那时患难与共的某位“棚友”,那时吃过的某一种菜饼……这些种种,都酿成了他们生命中的那坛醇酒,这滋味,怕是回味无穷。
而大诗人晏殊,一生仕途顺风顺水,生活也没有太大的波折,人生很是如意。看他的词,有一种饮了蜜水所酿之酒的幸福,又有谁说,这坛酒的滋味就淡呢?
所以,无论你遇到顺境还是逆境,一样酿得出好酒,关键是酿酒的“原料”质量要好。如果你的“当下”枯燥、单调,那你的“原料”就乏味、无聊,那你酿出的就是一杯寡淡至极的粗劣薄酒。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过去,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当下”变成“过去”之前变得充实饱满,这样酿出的酒便醇而有味。
人生如酒,愿所有的人活好当下,酿得一手好酒。
【篇六:轻拥一缕阳光】
时光在白天黑夜的光线间跳跃,谁的脑海似水珠回流?
就那一瞬间,琐事偶然被风勾起。思绪在往事间穿梭,善感多愁的棱角已经被岁月磨去。终于停留在某一页的纸张里。初次尝到了离别的伤痛,人去心已空,幼时的朋友,已消失在时光的海,只余下星星点点的片段在闪烁。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回忆,想着想着就淡了。这或许并不是件坏事。轻拥一缕阳光入怀,和着书香与茶香。体味着时光的静谧,岁月可曾安好?或在一个朦胧的月夜,默然挑几本书,就当填充自己的暗伤。并非每人都明了,外表不似内心柔软。总有那么一道旧伤口,停留在体肤深处。风华是一抹流沙,沧桑了谁的年华?
流年里,退却指尖浮华,揽一阕新词,悠闲地避开车水马龙。将思绪安置在一个世界里,如薄酒一杯,只因我想要的,能轻拥一缕静谧的阳光入怀便足矣。素来喜欢倚在窗前,看窗外风景依旧,任阳光倾洒,任光阴在其中流淌,时间可将一切淡去光华,多次被伤,似乎没有力气再爬起来。想停留在那里休息,许久黑暗笼罩着我。只期待能够长久地,或许只哪怕一秒,对惜时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永恒。
一些人将这份永恒永远地埋在心灵最深处,时间对他们来说,兴许只是一个复杂的未知数。或许只有不停歇自己的脚步,才能找寻到存在的意义。任时光在眼前匆匆流逝,我们除了倍加珍惜,却也无可奈何。年复一年,蓦然回首,才发现过去的已是过去。
过去了的,像一本泛黄的书,每一页的内容独特且精辟,但愿每一页都洒满一缕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