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残缺的圆】
在我的十几个春秋里,我只麻木地追求,却放弃了一路的风景。
——题记
我是一个残缺的圆,我无法像其他圆一样快速的滚动。于是我怨恨自己,我不甘心,我要找回我失去的那一块。
于是,我便带着坚定的信念,踏上寻找的旅程。在这一路上,我翻山越岭,遇到不少阻碍。每当上高山时,我会竭尽全力,勇往直前的向上攀爬。在过泥泞的土地时,虽然缺去了一块,即使再难我也坚定地一拐一拐地越过。在渡江河时,我不怕河水的冲击,沉住气,闭上眼睛快速的滚过。在这一路上,我就像红军远征一样,穿越高山,走过野谷,渡过江河,爬过泥坑。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在翠绿的草丛中寻找到我失去的那一块。
可是,当我找回这一块时,我又怨恨我这一路上只知麻木地追求,而放弃欣赏身边一路的风景。
越高山时,我放弃了站在高山之巅,遥望大川山河的雄伟景观。在过草地时,我忽略了与花草打招呼,放弃了与翩翩起舞的蝴蝶一起共舞的机会,放弃了与辛勤的蜜蜂一起去传播花粉。在我走过野谷时,我放弃了感受大地的气息,在渡江河时,我放弃了与鱼儿一起畅游的悠然自在。
在这一路上,我虽然艰苦地找回我失去的,完成我曾后悔未能做到的东西。可是,找回这一切并不使我觉得愉悦,因为当找回这一切的同时,我却放弃了另一半。我只一味地追求,却放弃了与父母一起聊天的时间。我麻木地追求能赶上别人,却放弃了我从下就钟情的美术绘画。我抛开了这一切的兴趣,尽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取得小小的进步,可是我并不感到安慰,因为我失去了拿着画笔尽情挥发的淋漓尽致的快感。
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宁可做回残缺的圆,在追寻理想的旅途中一路歌唱,一路欣赏沿途的风景。
【篇二:昔人已随流水去】
这里的水是没有尽头的,潺潺地、缓缓地流过空出野谷,滋润着苍劲、古老的大树,与永远烧不尽的小草,磨平了石头的棱角,倒映着皎洁的月光。
这流水滋润着那片名曰“知音”的沃壤,承载着它亘古坚韧的生命,缠缠绵绵,绕过高出,携着泉水,婉转可咚的旋律在洒满情思的心潮里缓缓流动……
那沉睡了千年的珍藏在日月轮回里沉默了好久,我的思绪那一块感伤的氛围里驻留,耳畔响起的醉人琴声,是自己穿越时空的凄凉气氛,还是伯牙魂返故土情难自已而拨动的流水高山……
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岸边,伯牙在一钩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琴声如霜降临,飘向远方,而岸边的忘归人似乎与抚琴人的心事都被琴说穿,于是曲终促膝长谈,相见恨晚,结为知音。
琴声流淌,音流,心动,“高山流水”,那是伯牙子期真情挚友的结晶,追溯知音历史,无一不留下对知音寻觅的足迹。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曲《无题》,诉尽了李杜真挚微妙的友情;知音,是“抚琴”人神韵和空灵在琴弦上漫步的欣愉,心泉流淌,一个眼神,一声叹息,足以融化一切……知音是“抚琴”人心意和魂气的柔美碰撞,情意相生,一声吠鸣,一缕聆听足以两心相印……真正的知音,是任云水之遥也无法阻挡,任生死之遥也无法吞噬的神话……
然而,世上唯一懂自己的人,早已形销魄散了,但伯牙怎么办?他只能将他的心痛,无奈随着琴断的那声响抛向天际。他终于解脱了,他相信自九天之上来到凡间,只为给他以慰藉,他们的结局自他们眼神交汇的第一刻就已注定,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面对的水也是这样淡淡的,悠悠地化作高山流水,流传后世人证明曾经有两个在这汉水之滨发生过一段动人的故事。
如今,水已沉寂,只为去缅怀这段动人的历史,钟子期静静地在山长眠,陪伴他的是那袅袅的琴音,悠悠而永久地在山中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