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桂花飘香】
每次路过邻居家,总能闻到一股清香,我想一探究竟。越往邻居家走,香气越来越浓,我走得越来越快。
邻居家有两棵桂花树,周围围上了围栏。桂花从围栏里面伸出枝来,远看桂花像圆圆的白点,密密麻麻地藏在绿叶中,随风舞动。风大的时候,花飘像雨一样落下来,随风飘来一阵香气。
我想仔细看看那些桂花,然而,隔着围墙,又看不太清楚。妈妈走过来问我:“你在干么呀?”
“我在观察桂花,但墙那么高,我看不清楚。”
“右转弯,路边有桂花树。”妈妈用手指着路的那边。
“真的吗?”我顺着妈妈指的方向,兴奋地跑了过去。
哇!这么多桂花树!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我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一棵桂花树。
笔直的树干,一米左右的地方刚好有八个大的叉枝,叉枝向上继续分叉,像一把大伞。花就长在长叶的小树枝上,叶子的叶根处,一簇簇桂花大小不一,有的七八朵,有的五六朵。有一片叶子落在了地上,我便把他们捡起来,它们的顶部尖尖的,看上去像刺猬遇到敌人把身子缩成一团往下滚。我正想着树叶的时候,发现桂花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
这时,几个老奶奶走过来说,这棵是金桂,花是金黄色的,特别香。还有一种桂花是白色的。另外还有月月桂,每个月都会开一次花的,花香很淡。
这金桂花那么香,我忍不住采些回家。旁边的爷爷告诉我,要留着绿叶香气才会持久些。
【篇二:我拿错了快递】
从小到大,总有一些事令我害怕、难受,我甚至不敢去面对它们。但有一件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深,不是因为它过于困难,而是因为我积极面对了它。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天空万里无云,蓝天像一幅无穷无尽的画卷,缓缓展现在我眼前。我的心情也是格外的晴朗,期盼已久的凌美钢笔终于要到货了。我吹着轻快的小调走下楼去,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在一望无际的快递堆里,我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小盒子。“4-3-3”没错,就是这个。我不由得想到:“今天真是个好日子,这么快就找到了。”刺眼的阳光在我脸上也似乎变得温和起来。
我兴冲冲地拆开盒子,果然摸到一个长方形的东西,“啊哈!找到你了!”我迅速把它抽出来,咦,这怎么是个充电器,我把快递箱一翻,“天哪!4-3-302,我家是301呀!”我惊讶地说。心里盘算着:“糟糕,我把邻居家的快递拆了,怎么办?怎么办?他们会不会骂我?怎么会这样?东西怎么办?”心里恐慌到了极点,对于爱面子的我来说,只有把东西送到邻居家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啊!没办法了,我颤抖着走出家门,来到邻居家门前,心里无限紧张,心想,邻居会不会严厉地批评我,甚至恶狠狠地骂我,甚至甩门而去。站了许久,手终究还是触碰在了那个可怕的门铃上,“叮咚”,没有人回应。我心里松了一口气,鼓起勇气再按了一次,“叮咚”,“谁啊?”里面传出女声,随后听到开门的声音,我害怕极了,甚至想哭了。
终于,门还是开了,里面是一位眉清目秀的阿姨,“您……您好,我是你们的邻居,我错拿了您的快递,然后给我拆了,然后还给你们……”我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不带着哭腔,尽管有点结巴。“哦,没事。”阿姨接过了箱子,笑眯眯地对我说,“快回家吧!”
我像是笼子中的小鸟飞回大自然一般,自由自在地跑回了家。
有些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勇于尝试,就会获得成功,要相信自己,为自己鼓气。
【篇三:措手不及的碎片时代】
21世纪,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零零散散。学者说,这是一种信息多元化;他们还说,信息多元化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可是,我并不这么觉得。
碎片化的信息
现在,我们已经不再限制于阅读书本。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获取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订阅电子周刊,关注微信公众号,转发网站链接……我知道,这意味着信息开始在世界四通八达,同时,信息开始分裂,一个网站有一个知识板块的碎片,另一个网站又有一块信息的碎片……那么这就是问题了: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多分裂的信息碎片聚集在一起?网站开始推出侵权制度,游览它们时,我变得顾虑重重,我真的很担心一个不小心,被人家告发侵权。另外,随着信息量加大,各种网站增多,一些不好的东西也随波逐流,混进了互联网。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被卷进去。于是许多网站开始利用青少年懵懂无知的弱点,向他们灌输不良信息,趁他们不注意,在他们的电脑里植入病毒。碎片化的互联网,无法做到每个网站都可以细细审阅。
碎片化的生活
二维码、条形码、微信支付、支付宝、嘀嘀打车……我们的生活也随时代变迁越来越“方便”,人们绝对可以“靠着手机打天下”。人们担心的事情越来越多,什么电信诈骗、什么复制出租车……生活原本是人与人连成的一条长长的、遍布全球的线,可是,现在这条线看似连接在一起,却有了很多裂缝。如今,人们透过屏幕,能与大洋彼岸的人交谈甚欢,但是却与近在眼前的人产生了隔阂。我们的时间、精力开始变成了“碎片”,以往我们的一天是系统化的,上午干什么,下午干什么,有目标;可是21世纪,大人小孩都在刷微信,一刷就停不下来,一刷就是一整天。手机没电了?可以充电。可是人没电了呢?我们仔细想想,这一天除了看手机,还干了什么?
科技发达,渐渐成为生活“第三者”
我记得上一次我去邻居家做客,邻居家的孩子叫明明,见我进来,头也不抬,继续玩他的手机。邻居阿姨可能觉得难堪吧,便夺了他的手机。不料,明明开始大声哭喊,站起来抢手机,没抢到,便哭着跑回自己的房间。“碰”地一摔门,房间里传来了摔东西的声音。我很尴尬,邻居家阿姨更是尴尬得没话说。她把我“请”了出去。我回到家,听见隔壁又传来了批评的声音和刺耳的哭声。
我再次见到明明时,他已经戴上了很厚的眼镜,边走路边打游戏,眼角有很浓的黑眼圈。我问邻居阿姨:“阿姨,明明没事吧?”阿姨叹口气:“他成这样了,我能拿他怎么办,话也不听了,我都不想管他。”
是啊,现在我们还不能做到一心两用,看了手机,回答家人的话无非就是“嗯”“对”“好“,不知不觉中,和最亲的人已经有了距离感。
这样发展下去真的好吗?
一对母子,本来应该是相亲相爱的呀!怎么会变成这样?谁是罪魁祸首?科技这么发达,再发展下去真的好吗?我们的生活会不会更加碎片化?还是会改新革面,因为科技更加统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