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海楼相关作文

【篇一:文学作伴】

天圆地方,大国泱泱,甲乙丙丁,周吴郑王。面对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我总是感叹道:”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偶遇《诗经》,就让我爱上了文学,”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幽静的芦苇,凄清的冰霜,让我沉醉于大美之中,悠扬的音韵仿佛伴随着美丽的伊人进入我的眼帘,云间仿佛落下了一枚缤纷的色彩,托起一片落霞,依稀能看见那恬淡的笑容却又转瞬即逝,消失不见了;偶遇《乐府》,那种豪迈的气魄恰好与《诗经》的含蓄相反,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震慑住了我,气吞山河的山盟海誓,一下子就将我带入了文学的殿堂,带我寻找那埋藏在我心底的对诗歌的渴望。

偶遇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风骨总在鼓励着我向前,不被挫折打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更是将我带进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奇妙世界;偶遇苏轼,他的大度让我钦佩有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带着浓厚的情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用伤感孤独之调描绘了一个神话般的画面,我时常对着这句诗发呆,她让我的灵魂得到了慰藉,但更多的是一种不可言状的感受。

当我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爷爷常常给我讲述古人的故事,生动而又有趣,陪伴着我无数次甜美的梦乡。到后来,我长大了,有时还和爷爷用文言文对话。最后,爷爷去世了,在这之前我与他的最后一个对话,是我给他讲着他给我讲的那些故事,他笑得很开心,但眼眶里却充满着泪水……

现在,我还是离不开文学。每次,我都会捧起一篇美文,泡上一杯香茗,让书香与茶香交融,氤氲如水中的层层涟漪在空气中弥漫,有如春风在我的心飘荡,久久不散去。她从我的身边走过,时而低头吟唱《如梦令》,时而昂首高吟《浣溪沙》,她带着独特的香气,轻盈的萦绕在我心中……她如一曲天籁,让我心如止水地聆听;她又如一杯芳醇,让我不知不觉地沉醉。众里他寻千百度,你已在”灯火阑珊处“。

【篇二:赶路】

自古以来,月亮是人们心中的寄托,人们把思念、愁思、喜悦等情感寄托在月亮身上,月升月落、阴晴圆缺,月亮在人们心中赶路,在人们喜怒哀乐中赶路,在历史的长河中赶路,赶往那遥远的远方。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闲适的诗情、豪迈的诗风,给了月的广阔豪情。“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带着粗矿、豪迈在历史的长河中,喜怒哀乐中赶路。

“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不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瞧呵,多么有趣的月哈,刚刚还拥有壮志豪情,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位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似的少女,娇滴滴的,“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月,带着少女的水嫩与娇羞,在尘世里继续赶路。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月啊月,它现在又变成了思乡的征人,奈何身不在乡,只得遥遥远望。“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月带着征人的绵绵思乡情,在历史的长河里赶路。

那一轮明镜如水的白月光,从远古到今朝,才从乡村到城市。它沐浴过古人,又照耀着来者;它守候清风,又静待白云。它流淌过江南的水乡,跋涉过塞北的烟尘,抵达了清秋的人间,将宁静、团圆与温馨留给天涯的旅人,留给纷纷众生。

【篇三:窗外的景色】

晨光正朦胧,微风恰暖。闲来无事,却空有拈花烹茶的雅兴,没有良友相伴,不觉乏味,遂至窗边散心透气,只是这一瞥,便忘了回眸。

此时正是朝阳,天空正中歪歪扭扭的贴着几朵棉花,像是正在吸取水彩画过重的颜色,于是天空也像被刷了一层水一般,失去了浓墨重彩的普蓝,只剩下那淡蓝的诗意。往下看,是灰蒙蒙的街道。几位老人正懒洋洋的散着步,一个学生正揉着惺忪的睡眼,低头一看时间,便急急忙忙的跑开。路边小草的身形被他带起的风一吹,摇摇摆摆,散落下晶莹剔透的水晶。而小草不满的抱怨,也旋即消散在风中。

时至中午,太阳炽热的光芒驱走了白云。而楼下的满目苍翠却占据了主场,高大的树木仿佛要将枝桠伸向太阳,好让那叶儿独占温暖。光滑的叶片上划过一道光影,给树冠勾勒出不规则的高光。是那样纯粹的绿,一望无际。又好像并没有那么纯粹,其间还掺杂着一些其他的什么颜色,层层叠叠,美轮美奂。

灌木丛将身形隐在阴影中,使那片绿又加重了些许墨色,苍翠而沉稳。它的枝条是交错纵横的鲜红,在阴影的掩映下,披上了熟褐色。草坪被修葺过,隐约可以闻到一些青草味混杂与泥土的芬芳中。楼房投下的阴影,像一只无形的怪物,吞噬了那耀眼的绿。风吹过,飒飒作响,甚是怡人。

日暮,我才真切的窥见了太阳的全影。它敛去了一身的骄芒,散去了袭人的热气。那暖橙映着白云,染成一副绝伦的水墨画。天空渐渐阴暗,由紫至红,层层递减,白云虽也失去了它本身的颜色,但仍固守着它纯白的边框。似乎满天的白云都奔着太阳而去,堆积在一起,构成一座亦真亦幻的城郭。所谓“云生结海楼”,我有幸见识到了。

直到皎月升空,我才恋恋不舍的转移了视线。想想不禁为先前的想法暗自讪笑,何谓无友?一树,一云,一天,一草,一窗之景,足为挚友。

【篇四:诗中的月】

古人喜欢月亮,因为抬头见月,低头又见“月”可以思念故乡。

我也很喜欢月亮。我喜欢月亮从学识字开始。记得一次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一个晚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窗。”这是李白借晚上思念家乡亲人写的诗。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窗前的明月又大又亮,好像是地上的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诗选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这句诗的大意是人有悲欢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改变。不过我可不喜欢弯月亮,我喜欢圆月亮,因为我不喜欢家人分离,我喜欢大家永远团圆、永远幸福地在一起。虽然不大可能,但我还是抱这个幻想。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选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大意是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悲壮。“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选自李白的《渡荆门选别》。又是写思念家乡的,意思是月映江面,犹如明月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我读了这么多描写月亮的诗之后,发现月亮通常被古人用为悲伤,思念,愁苦的代名词,很少用来表示快乐、兴奋和热情,不过也代表着美好,纯洁,幻想的象征。

【篇五:我的老师】

军训第一天。班主任的一句“欢迎帅哥出场!”便吊足了我们胃口。当阳光从他半秃的脑袋进入瞳孔,笑声却不绝于耳。“欢迎刘老师”。他笑得很灿烂。

我没有笑,便是细细打量。灿烂的笑容展露出一口洁白的好牙,眼睛不算特别大,但深深陷进眼窝,分外精神。一身壮硕的体格完全颠覆了我以往老师的形象。一身运动装,硕大的手臂肌肉完全藏不住,我很惊叹这是语文老师,看上去只能想到健身教练。

有时白衬衫,黑色长裤,似乎有几分少侠之风。一只手猛地拍响讲台,一声洪亮高亢的“好”便是进入了他的课堂。细品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各派文人学士大展身手,涌现丰富多元的思想文化。他很敬佩陶渊明,讲到《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眼里似乎闪出光来,越讲到动情处,手势越发激烈,分贝更是上了一个层次,声音充斥在空洞的教室里。“有人说陶渊明消极避世,不问世事,但他实为大隐,处在山间,耕种作息,完全一副农夫模样,但他是真正喜爱这种生活的,不是喜爱劳苦生活,而是“愿无违”的欢喜,不想做官,一位真正的隐士!”说到这里,若是认真听,定会心潮澎湃的。”

每节课(尤其文言文),便是进入了一个古典诗词的世界,一番讲演的好戏。他的脑子里好像装满诗词文化。“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他娓娓道来,“絮”拉得格外长,听了有几分感动。觉得美丽动人,静静听“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他右手高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他似乎又有淡淡的惆怅了……

他很认真对待作文,星期一晚自修坐班,静静批改,改一篇叫一位同学,我总是不敢看他眼睛,因为我的文章大小毛病时有。但他眼神的确很真挚,也丝毫不说一句抱怨。作文课,一晚上辛苦制作幻灯片,记录着他所谓的灵感,典型毛病分类概括,文章主旨、结构、选材……无不教导。“点面要结合,不可只有面却没有点。剪裁要片段化,长篇大论只会冗长乏味。”我用真挚的眼神注视他,他报以我的则是更加真挚的眼神,好像也看得出几分鼓励。

可算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了!愿我能在他的指引下,走近语文世界,更是学会处世。

【篇六:诗颂】

在中国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浮浮沉沉了有多少动人心弦的古典文化?而在这众多的文化中,我最爱的便是诗了。

在我的心中,词是一个优雅而凄楚的美人,而诗,却是一个变化多端的孩子。他没有词的凄美,却有一种独特的哀愁。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伤世,忧国伤时,这种复杂的情感,即使是闭上眼睛,也无法掩盖不住诗中的哀愁与伤感。又如崔颢那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游子悲苦,悲在何处?不正是一个词一一思乡吗?背井离乡,漂泊在外,故乡牵动了多少浪子的魂,扯痛了多少诗人的梦。又再如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惆怅,被贬的忧愁与前路的艰难,归期无望的痛苦,更将诗人们沉郁的心平添哀叹与忧伤。

我爱诗,不仅爱诗中独特的哀愁,更爱诗中无可比拟的豪迈与壮阔。说到豪迈,李白的诗便是这个词的最好解释,“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一不让人热血沸腾,而诗中的景象更是豪壮得令人神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诗不落窠臼,更是把边塞的雪后风光展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啧啧称奇!千百年来,何人不想的人们为之前往,领略那份雄浑与辽阔的景象。

我欣赏诗的哀愁与豪迈,也会细细品味诗的淡然。说起淡然,我头脑中浮现出的第一个人物便是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及时身居闹市,又怎会然乱一颗安然若泰的心呢?而“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则是及时劳动依然快乐,至少不会违背自己的心愿这是何等的洒脱?当然更有人人羡慕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与悠然。当然还有拥有诗佛之称的王维,他的诗亦带着闲适与淡然的情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令人读罢,则心生感叹。

中国的古诗太多,太多,我所喜爱的诗更是多不胜数。诗歌韵律优美,用字讲究,可谓字字珠玑,怎能不让人为之倾倒。我且写一篇诗颂,略绘心意,为诗歌颂。

【篇七:我家的“飞花令”赛诗会】

立春那天,我们全家聚会,大家在酒足饭饱之后,突发奇想,咱们也来一个风雅的节目,飞花令如何?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大观园中的人,举行的赛诗会,为了不教“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这次的提意,我觉得是大姨想考验我和弟弟学习古诗的情况,弟弟比我小三年级,我觉得胜券在握,欣然应允,弟弟正学着远方文学,也想露一手,所以参加人爸爸妈妈,大姨和大姨夫,我和弟弟六人组。大家都赞同。

飞花令开始,大姨出题:月

这个好说,我是第一个脱口而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弟弟毫不示弱: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理科男爸爸有点紧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大姨夫,虽然是学计算机的,但舞文弄墨不在话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妈妈是个文学爱好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大家都说是名句

发令官大姨的文学修养也很深,是个红楼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下又该我了,真快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的我想到的他们都说了,还好月字的诗多,

弟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爸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大姨夫: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妈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大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又到我了,脑子有一瞬间的空白,想八月十五的月亮的诗,搜肠刮肚,苏轼,不对说过了,李白,对李白的月多,想起来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爸爸可为难了,想了半天,卡壳了,突然冒出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

哈哈,这也行,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角逐……

之后又出了花、山、雪字,让我们的大脑急速的运转,这才想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而且记得模模糊糊。

最后,还是我和大姨夫,妈妈、弟弟诗量储备比较大,而且清晰,我很佩服弟弟,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多的阅读和记忆,也看到了自己的储备的不足。总之收获很多,真是一场有意义的休闲活动啊!

【篇八:亦真亦幻黄鹤楼】

我曾遍阅楼台之景,见过江西滕王阁的雄伟,登过湖南岳阳楼的高耸,而它们在我心中都远不如黄鹤楼之淡雅,黄鹤楼就如同群芳中的牡丹,一枝独秀,惊艳四方。

怀揣对黄鹤楼的憧憬之情,登上蛇山,黄鹤楼便毅然出现在眼前,楼身古色檀香,风流淡雅。江水环于楼边,浪花拍岸声不绝于耳,回荡久绝。再抬头仰望那幅金匾,“天下第一楼”的字样笔力劲健,振奋人心,宛如一条条虬龙盘旋升舞于楼中,指引着我向前。

跨过门槛,大雅之堂庄严地陈列着古今多少诗人的赞诗,但却仅有一首被镌刻在大堂中心柱上,那正是千古绝句——崔颢的《黄鹤楼》,诗中描述的景色令多少人心驰神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想遥观心中那美景,必须登上三楼观景台。踏着朱红色的旋转楼梯,沿着历史长河来追溯先人的脚步。乌木桌椅、红木屏风、彩绘藻井,时间仿佛在这儿凝固了一般,那古老的雕花、斑驳的碎纹诉说着的尽是王朝的变迁,时代的变换。

缓缓移步到栏边,学着诗人遥望对岸,渴望有幸能看到江对岸的棵棵汉阳树,却只看见那汉阳区早已是水泥钢筋丛林,哪还有花草树木?移目至东北边江中的鹦鹉洲,竟也成一片沙化的荒芜之地,稀稀拉拉几株蔫黄的小草在那儿苟活着,全然无崔颢笔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美景。

索然回头,突然惊觉黄鹤楼中充斥着粗拙的模仿,墙上的诗画些许是现代所作,穹顶结构也多了些突兀的支撑。黄鹤楼曾只有三层,几番重建后增加成了五层,而其中的韵味却不增反减,正如一杯好茶,越冲,越稀淡无味。千百年间,想必只有这悠悠白云和滚滚长江未曾改变过。不知崔颢若再来到此景,是否还能写出当年的千古绝句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昔日的“黄鹤楼”已离我们远去了。

黄昏将至,楼中人已稀疏,晚霞也提早来临,撒下缕缕紫红色的霞光,一层层朦胧雾霭也已悄然浮于江面,云雾迷离,早已分不清何处是路,何处是江水。也许,这就是诗人笔下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遥望天际,一家燕从我耳边飞过,飞向那仅存在山头的小树林。“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我突然想念起家乡的小河,想念起远方的亲人。

走出黄鹤楼已是夜幕,月已升起,照在江面上,层云涌动,恰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我遥望故乡的方向,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