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相关作文

【篇一:西游记读后感】

喜无拘无束,乐无忧无虑。花果山下一石猴出世,超脱三界之外,连阎王的生死簿他也要来勾一勾,不惧,吾亡欢喜。

遍观《西游记》,孙悟空仿佛是个理想的化身。无牵无挂,天宇间赤条条的一石猴,那又如何?学成武艺,精进而归,自封齐天大圣,手持如意金箍,纵使小圣施威也难降大圣,他如其名,与天同齐。无拘仿佛深深地根植于他的思想里,皇帝轮流做,今年到俺家。无视天条禁令,追求平等与自由,但结果何如?

恐忘其初心,醉心功名矣。

他身陷紧箍,三两咒语,他西天取经,保护唐僧,他渐稳重练达,不似八戒,闹嚷归家。西天路上,他行走,但徒生意外,他遇上六耳猕猴——他另一个自己。绝非偶然,且必须。他叛逆,他骄纵,他伤唐僧,西天大道真经他一人取。他事实上搏斗,与自己最后的兽性搏斗,他胜了,另一个自己却死了。以后也一心一意保护唐僧,直至最后。有些英雄式的悲伤泛滥成灾,且行,且悲痛。

他成长,如菩萨和佛祖心愿成长,在功名的模具里浇铸畸形的英雄。且叹,且悲。他的成长是个人内在个性的妥协和天性的泯灭,唐三藏的佛心明澈和心智坚定把他往这条路上引。

曾有人戏言,在天庭里观音最看得上眼的就是大闹天宫时孙悟空了,意气风发,始终有一种内向思考的反叛精神,是天庭众神平淡枯燥里一抹亮丽的光彩。他映照人性,映照佛心,映照神境,观天地六界。悟空敢于怀疑命运,有多少不屈灵魂用生命为之吟唱。今何在,在《悟空传》中为悟空的不羁辩白:“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喜欢《西游记》,不是因为他的故事有多精彩,当然,这本身是其出彩的原因之一,不是因为故事的主角有多帅,一只毛猴也帅不到哪去,不过是悟空一颗坚强的心。不似八戒,一心嚷嚷着回高老庄,不似悟净,一心埋头苦干,没有事业心。悟空其出彩,源于不屈且努力。西天路上,一路不少妖怪。他披荆斩棘,斩妖除魔。但并不总是时时顺利,但凡是上头有关系的妖怪,悟空总不能降服,可是他气馁了吗?没有,要不唐僧如何取得真经?只可惜,悟空已在醉心当官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却忘了自己是大圣。对人只说自己是唐僧的大徒弟,要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忘了,他忘了尊严和自由,却没忘自己曾是个弼马温,官位已将他冲昏了心,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早已在那场天翻地覆的硝烟中死去。五百年后,五指山下,一个虔诚西行的悟空重生,不是凤凰,只是心带紧箍的小僧,叹之,怜之。

我愿以《悟空传》结尾,悟空的尸体落入熊熊大火,烧了七天七夜,剩下一块烧焦的石头和一根烧断的金箍。

【篇二:行走在消逝中】

蝉呀,你始终坚守着你的位置,甚至有时,一动不动,那么执著。为了什么?

你始终纵情地歌唱,从来不顾忌别人的嘲笑,尽管,你的歌声并不动听。又是为何?

想起了念经的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想起了一个字,禅。

用现在的话来说,“禅”,即是指修习者的精神集中于一种特定的观察对象,以佛教义理的正确思维,尽力排除外界各种欲望对内心的诱惑和干扰,以便达到弃恶从善,使本体心性获得绝对自由的目的。

没有习过佛经,不敢妄言。但净化心灵,劝人行善,我想,也算是一种佛心吧。

我的理解,禅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忘我,甚至是无我吧。正如这夏天的蝉,忘我地歌唱,直到他短暂生命的了结,无怨无悔。

而我们,尘世中的一埃,招之即来,挥之又去,又有什么可以不舍的呢?

好像是第一次发现,蝉的歌声竟然是如此动听。在这闷热的夏日,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音乐呢?

天空依然是那么蔚蓝,那薄薄的云层,不过是透明的时装。阳光还是是那么灿烂,那毒毒的目光,尽管使人无精打采。生活着就是奢侈的,对于身外,不需要羡慕,更不必嫉妒。

忧伤只是快乐的点缀,如果把它无形地放大,只会徒增烦恼。泪水不要掩饰,它会冲刷你心灵的污垢。当你睁大你的双瞳,的美丽就在眼前。其实寂寞也是一种状态,享受她,自有乐趣无穷。

如果你的心灵整天处在喧嚣的闹市,只会让它变得凡俗。寂寞的滋味,只有自己才会体会得到。那种安然,那种感动,直逼自己的魂灵深处。甚至有时,一种惶恐,也会让你敏感得如一个孩子。

可以,舒服地睡一个懒觉,美梦可遇而不可求。醒来,伸伸懒腰,一个懒字,多少惬意夹在其中。可以,拿上一本书,管它是否看得进去,没有人去约束你,不需要去记住什么格言,一个象征而已。

其实,行走是对生命的热爱,寂寞是对心灵的放松。忘我地生,无我地活。还有什么不能解脱的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走在自己的路上,美丽的风景一掠而过。我想,自己就做一只夏日的蝉吧,用一生的行走,感悟一世的禅道。

【篇三:忆读书】

更阑人静,谧影沉璧,阑珊烛灯正挑起。风潇雨倨,兴意欲浓。纵翻卷来,覆卷去,不厌重。

匿迹重楼,自乘书舟,眺顷远路心意幽。细细思量,此生寄情。已甚含书韵,甚含悠意,甚含风骚。

——行香子·醉书阁

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乘着一叶书舟,悠然洒脱,宁静致远,一意向梦想的彼岸前行。记忆里,那本已经破破旧旧、翻阅数次的《唐诗三百首》是我幼时的启蒙读物。朦胧中,妈妈一词一句地领我读诗,一段一篇、绘声绘色地解释着生动的诗句,让我领略其中悠远幽静、繁华衰落的意境。可毕竟当时我才三四岁,我只是似懂非懂地去背诗、咏诗,只懂得其肤浅的皮毛,并不了解其深刻的内涵。

直到八九岁后,爸爸再带我读《唐诗三百首》时,我才理解其中满满愉悦、浅浅愁绪之情感。一行行诗句饱含着古人无限的深情:“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中那对朋友、对故人充满思念的李白令我动容;“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里李商隐那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节操让我折服;“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里对感情执着、坚守着盼夫归家的陈玉兰,更让我感到她的一片深深痴情……每位诗人在吟花诵月时,背后都有着感人泣涕的故事。破中有立,韵中有情,柔中有刚,或许,这才是中华古诗词最含魅力的一幕。也许一些柔雅的诗句被我所淡忘了,但永难磨灭的便是那脉脉浓情、幽幽意境。反复诵读,仿佛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令我不自主地去追寻其中深味。几番苦读,几次深思,几回冥想,便有了重重韵味,漫漫遐想,层层领略。

再后来,我便更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兴趣,我读的第一本文言文小说是《聊斋》,它好似一本故事集,书中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俱是精彩。无论是人,是妖,是鬼,是狐,都有栩栩如生的形象,我不禁看得着迷,有的时候整个周末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那些善良美丽的狐妖,忠厚仁义鬼怪,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无限期待的结局。

一篇篇文章,一次次感动,它们捍卫着我的意志,鼓舞着我不断前进;一次次思考,一层层深入,引领我渐入佳境,感受那一脉传承的动人力量。

今年年初,我捧起了厚厚的《西游记》,不似以往那样懒懒散散。走马观花。出乎意料,我愈看愈专注,愈看愈入迷。"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起初我就是被这句拥有神秘的美感的诗句所吸引;“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中,那师徒四人无畏困难,执意取经的态度又使我十分饮佩;直到读至"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西游记》至此终”时,我才恋恋不舍地合上那本精美的《西游记》,想到他们以顽强的毅力与坚持的佛心,终取得真经,我就无法自拔,像着了魔似的,会幻想我与他们师徒一起上刀山下火海的场景。执着的信念,出生入死的勇气,沉稳的佛心,自然可以面对任何魑魅魍魉的伎俩,自然可弑去一切困难。

这本书让我变得勇敢起来。当然,你也许认为师父唐三藏是任性的,只为得取真经却跋涉八十一难,但他那善良执意又宽容的心,却贯彻在字里行间。既然真经不是虚无缥缈的,那就去勇敢追随。乘风破浪、浪迹天涯,成就了永恒的神话。我的心弦被一层又一层的感受所拨动,沉浸于美好之中。

美好,往往隐匿在琐事困难之后。当我们直面它们时,磨砺自身时,我们可以拥有更大的力量,这是我从阅读《西游记》中所得到的。若硬于实践中摸索,可能需几年的累积才能明白。实践与思考,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成为我们成长必须的过程。

我钟情于古典文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读的现代文艺作品也不少。我觉得虽不及古文之韵雅,却独有一股清新飘逸之感,它们是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许许多多的瓜葛的写照,总使我忘却忧伤,使我沉思。《三体》里那对人类人性的批判,我很有共鸣;《半生缘》中人物间的瓜葛展现了社会的残忍;《骆驼祥子》里那可悲的祥子在行尸走肉的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尊严;《简·爱》中那对爱执着的简令我无比动容……这些书籍,愈合伤口,慰藉心灵,是伴我终身的良师益友。

一页页白纸黑字,是宁静的,而心中泛着的波涛汹涌却是无尽的,它们都凝聚着美好,在我这十年的短暂的人生里,那躺在书橱里的一本本书默默奉献着最精彩的知识,仿佛在不远的将来等待我的扬帆起航,茁壮成长。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