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泰宁之忆】
泰宁,这座县城,承载着我永远的记忆。——题记
五年,来到泰宁的记忆,它在我的心中,似乎快要生了铜锈,已经难以回忆,而九曲溪,也近乎忘记——万千落叶中的一片落叶,又有谁会去记住它呢?而就在这次,我重拾过去的记忆,再次来到泰宁,让我那生了铜锈的记忆,再次变得鲜亮。
动车两小时,我呼吸到了来自泰宁的自然的空气,一眨眼,泰宁古城便来到了我的面前。当我的鞋,踏着每一块鹅卵石,这感觉依旧是如此熟悉,每一个小巷子都十分幽静,这里的小店大多数充满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处处都可以感受得到那儿留下的痕迹。沟里的水很清,很干净,水十分湍急,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妇女蹲在沟旁洗着衣服——这不就是曾经的样子吗?道路两旁的很多东西排列在一块儿时,每一个角落都似乎在倾诉着不一样的故事,都好像在诉说着沧桑,那斑驳的墙砖仿佛在告诉我那些已经远去的故事。
而尚书第,隐藏在泰宁古城的犄角旮旯,就像是墙角里的一粒灰尘,很难被人察觉。而就是在这神秘的地方,却有着不一样的风味。来到尚书第中的小院外边,便察觉到了周围的环境,几个小石墩摆在门前,花盆立于上头,盆中花草林立——这就是自然。走进小院里,陈列着一个个过去的玉石铜器,珍藏在玻璃柜中,散发着历史的迷香——虽有玻璃隔阂,但我依旧能够从心中感受。
继续深入,赫然看见一个有着“状元”字样的房屋,而好奇心就像一个人,拉着我进去——这里,摆放着历代进士字样:李恒足、叶祖仁、余绅、江日彩、李春烨……这些才子们,用自己的智慧,考取了一个又一个等级,最终光荣上榜,流传千古。
“宦海沉浮过,明清有古坊。雕梁修别第,养晦得安祥。远客寒宵至,金溪建筑观。田园诗意绝,石额品忠良。”这首小诗,描写了泰宁古城以及尚书第的美丽景象,令我意境向往,而现在,我也应该挥手离开这座古镇,离开这历史的古镇。挥手告别尚书第,告别古城,告别我脚下的鹅卵石,告别沟里的清流。它们将于我记忆同在,重新注入那铜锈的记忆,令它变得亮丽,甚至永远不能忘记。
虽然,动车促使我离开泰宁,但我的心,依旧在那,在那一块块鹅卵石里,在那清流中,永生不息。
【篇二:感受碎片化的时代】
科学让人民的生活变得富裕,却使得人心变得贫乏。——题记
“终于下课了。”我叹了口气,揉揉了那紧皱了许久的眉头。但看到那已经被人挤得满满当当的车厢,眉头再一次地皱了起来。“再不快点,就没时间了。”硬着头皮挤上了车,但车上并没有熙熙攘攘地吵闹声,每个人的动作都完全一致—低下头,修长的手指在光滑的屏幕上滑动着。然而我对这安静的车厢熟视无睹。快节奏的生活早就把完整的时间给压为碎片,每个人都在努力跟上这种碎片化的时代。
下了车,无意间发现家门口的邮筒已经老了,原本绿色的外漆已经脱落,只剩下那斑斑驳驳的铜锈,收邮频率从一天四次变为一周四次,整个邮政行业也像这个老邮筒一般走向灭亡。
碎片化的时代使人们连写信的时间都失去了。家书,家信也终有一天会变为历史。
书斋中的灯光已经许久不亮了,以前,爷爷总喜欢一个人坐在那里,给那些老去的旧友们,写下一封又一封长信。自己的祝福与期望通过干干净净的信纸,经过时空的洗礼与发酵,传到友人手中就变成一份丰厚的财宝。然而现在,即使是顽固的爷爷也用上了智能手机,玩起了微信。远到异国他乡的友人,近到只在隔壁的邻居,只要动动手指,消息就能轻轻松松的跨过千山万水,直达友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即使是浪迹天涯的浪子。只要愿意,一键便可传书还乡。
刚开始写作业,手机里的来电显示声就络绎不绝。从母亲的关怀到好友的调侃,当然也有不少了各式各样的广告。在碎片化的时代中,个人信息却被毫无缺失的给流传了出去,这也算是一种讽刺。边做作业边聊天,好好的时光又被我刻意地撕成了好几份。等做完作业时间已接近凌晨,最后借着灯光调侃了几下同学。“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当下,即使能有一位好友,恐怕也无暇夜话吧。
科技的进步已无法倒退,时代的变迁也不是个人所能改变的,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差的时代,这只有后人有资格去评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这个时代,享受这个时代的优点,承受这个时代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