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相关作文

【篇一:家乡的特产】

【家乡的特产——红膏呛蟹】

戴嘉昊

我的家乡宁波是一个沿海城市。在这里,一见到海鲜我们就会口水流下三千尺。今天我来介绍我最喜欢的海鲜——红膏呛蟹。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红膏呛蟹的制作过程:挑选新鲜冰冻母的圆脐梭子蟹2公斤,冲洗干净(要挑选红膏的梭子蟹,腌制出来才香)。以一斤凉水加入5两盐的比例,配制腌水,放入几片生姜,倒入2汤匙白酒,将梭子蟹整只放入,水要没过梭子蟹。经过15个小时的腌制,就可以吃了。

切红膏呛蟹,有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叫做“十八斩”。怎么切呢?就是把红膏呛蟹切成十八块,每一块上面都带着红膏。装在盘子里,蟹肉晶莹剔透像皎洁的白玉,那鲜艳的红膏就像那耀眼的红宝石!我忍不住拿了一块吃了起来。哇!咬一口,满嘴留香,吃起来凉丝丝的,有咸又鲜,美味极啦!

远方的朋友们,如果你们来到我的家乡——宁波,请你们品尝一下我家乡的特产——红膏呛蟹!

【家乡小吃——黄桥烧饼】

吴慧妍

我的家乡在黄桥,说到黄桥的特产我最爱吃的便是黄桥烧饼。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前往烧饼专卖店购买烧饼,一到那里,一阵烧饼的香味扑鼻而来,引得我口水直流。烧饼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的、椭圆形的、三角行的……它的身上散了许多芝麻,远远望去,如同一个个装饰品上镶嵌着小珍珠;它色泽金黄而不焦、不糊,让人看着就是一种享受。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吃起来了,一口下去,外面脆脆的,里面嫩嫩的,入肚后,唇齿留香,一下了让我有了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黄桥烧饼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篇二:逛老街】

我和爸爸妈妈去老街玩,停好车就进去了。

这里是人山人海,有人还带来狗,狗狗们也穿着衣服。爸爸看见有卖羊肉串的,说:“要不要吃羊肉串?”我说:“不要。”妈妈说道:“你要吃什么。”我看见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糖人,说:“我要吃糖人。”于是我们便去找糖人了。

走着走着妈妈说:“先买个糖葫芦。”我看着说:“要草莓的。”我手里拿着糖葫芦,一边吃一边走,看见那边很多人围着看,便走过去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是一个老爷爷用一种草编龙卖。有大有小,个个活灵活现的,真的好想买一个。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悄悄地对我说:“有人看,但没人买。”我打消了买的念头,继续寻找糖人。

前面就有,我惊喜地叫道:“看!是卖糖人的。”妈妈走过去说:“你要哪一个。”“要孙悟空的。”妈妈说:“这个多少钱。”做糖人的说:“三十元。”我一听:“我不要了。”又看见一个小孩手里拿着非常扁得糖人这里没有,我说:“我要吃那个。”

我们又开始寻找糖人,却闻到一股很香的豆腐干的香味,寻着气味,我们找到卖臭豆腐的人,有黑的和黄的,要一黑一黄,又看见卖扁的糖人了,买了一个小狗糖人,然后买了两盒黄桥烧饼,就走出去了。

今天是我吃得最爽的一天。

【篇三:千年食谱颂】

五千年的文化,多么灿烂,留下食谱世界最长……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底蕴的沉淀并不是众多国家可以比拟的。其中对于吃货们来说,中国的饮食,是多么神圣的存在……

从人工火的发明至农耕文化的出现,从茹毛饮血到煎炒烹炸,从羹饮脍炙到七大菜系,从勺子到筷子,从手抓到碗盛……中国的饮食文化经历漫长的岁月,一步步地沉淀积累。从今日的餐桌上,我们看到了它的博大与缤纷……

中国古代各朝帝王都设有御膳房及广役各派名厨便可看出我国古代也对饮食的重视。

商朝之时,人们盛行抓食,崇尚饮酒,以此来证明自己贵族的身份与地位。而到了周朝,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此时食为八政之首,膳夫为食官之长,地位越高则其饮食越丰盛,且对于饮食也有严格的礼仪制度。你看唐朝的洛阳水席,清朝的满汉全席……你看哪个不是著名又盛大?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也孕育了不同的饮食风格……

我国从古至今便有着“南米北面”的说法,因季节而各个不同地区也有着类如:“春淡夏凉秋拌冬炖”之类的说法。而且在味道上也讲求其美感与独特。看看海南的椰子八宝饭,新疆的孜然寸骨,云南的过桥米线……你看哪种不是独特又令人垂涎三尺。

如果到现在你还认为中国人仅仅是一帮为了吃而发明这些的吃货的话,你就错了。

中国对于吃法及餐桌上的礼仪等也都追求到了极致:菜的命名,品味方式,进餐节奏等等……你再看看我国许多有故事的菜吧:人民慰问新四军,庆贺黄桥之战胜利而创造出的黄桥烧饼。农民挖出大萝卜献给武则天而引出的“洛阳燕菜”……你看看著名的东坡肉,就有苏轼为其写的《猪肉诗》,如酸梅汤,就有郝懿行为其写的《都门竹林词》……

除此之外,我国饮食方面都与医疗保健有着密切关系,几千年前我国就有“医食同源”,“药膳同功”的说法了。看看可以补肾强身平痰去喘的“清汤燕窝”吧,可驱寒解热的“乌鱼蛋汤”,可保健的“九转大肠’……时至今日,中国的饮食文化直接影响了日本、蒙古、朝鲜等国,间接影响了欧洲、美洲、非洲等州……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魅力永存,这不仅让中华子孙为自己文化的博大而骄傲,连外国人也为中国而赞叹。这千年流传的下的文化啊!请珍惜并守护这吧!让这璀璨的文化永垂不朽……

【篇四:家乡的风味小吃】

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北京的脆皮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还有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是举不胜举,我们泰兴也自然有,黄桥烧饼就是其中之一。

黄桥烧饼之所以出名,与著名的黄桥战役是紧密相连的。1940年在陈毅、粟裕等直接指挥下的黄桥战役打响后,新四军日夜坚持着战斗,有时竟几天吃不上一顿饭。当时黄桥镇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这首歌谣伴随着新四军的脚步踏遍大江南北。而它的芬芳也随之溢满天下。

星期天早上,我和妈妈来到了仁和楼,品尝黄桥烧饼。我们到了那儿,里面早已是座无虚席,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闻得我口水直流。等了半天,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妈妈告诉我:黄桥烧饼令大家怀念的主要因素便是它口味的繁多。时过几十年后,这烧饼既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的传统特色,又使馅融入了葱油的酥香,肉松的可口,鸡丁的油亮,白糖的甜味,桂花的飘香、豆沙的清新……每一种口味都是那么与众不同,令人百尝不厌,就好比是金银玛瑙,珍珠翡翠,个个都那么耀人眼眶,独特而又珍贵。

没多久,服务生便端上一盘刚出炉的黄桥烧饼。只见那黄桥烧饼形似一只倒扣的小脸盆,颜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生。外脆里嫩,表皮上洒满了许多白芝麻。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只觉得满嘴的酥香,此时已感觉不是在吃,而是舌头打着卷儿往嘴里送。这味道,啧啧,可真没的说。我再望望旁边的那些吃客,只见他们有的一口吞掉半块烧饼,还不停地咂巴着嘴;有的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味;还有的先褪下香脆可口的芝麻外皮,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紧接着再乘热狼吞虎咽地一口吞下……每一种吃法都令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黄桥烧饼远近闻名,人尽皆知、真不愧为家乡风味一绝啊!朋友,如果你来我家乡做客,一定要好好品品黄桥烧饼。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