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相关作文

【篇一:坚守着宽容与原谅】

随着科技的发达,媒体的兴起,各种舆论遍布我们的生活,只增不减。近日,关于李云迪在韩国首尔艺术中心的演出失误一事引起网友争议。有人搜集证据来指责李云迪在娱乐圈过分“浸染”,荒废钢琴事业;而有的人认为音乐会上出现失误时有发生,不必过分解读。那么,我的想法呢?

我认为:多一分宽容与原谅,少一分指责与怀疑,这个世界或许会更美好!

纷繁与复杂不再只是这个世界的代名词;简单与朴素也很难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永远不变的一点:心中保留着那一份最原始、最深层的宽容与原谅,它永远存在,却容易被人遗忘,甚至丢弃。那些搜证指责李云迪、过分解读的网友们是否坚守着一丝的宽容呢?卢梭曾说过:“宽容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们的灵魂变得高尚了。”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都很难透过真相看本质,更不用说我们“一味的解读”,所谓的“认为”,这仅仅只是个人的想法,是一种猜测与判断,却不是事实。

当然,我并不否认李云迪所犯的错,在国际艺术平台上失误,这让外国友人如何看待我们中国人?态度的不诚恳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国风,这的确使网友愤怒,但当国家的国风受到威胁时,我们没有一致对外,反倒去指责李云迪,这样对吗?被人指出错误与缺点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挑错的人在批评他人的同时给予一丝一毫的关心与鼓励了吗?

尝试着去原谅他人,人生境界才能不断升华,生命才能日益趋向不朽与伟大。面对别人的不足,我们习惯性地批评,却很少保留一颗宽容与原谅的心,想想李云迪那些美妙动听的演奏,那些超于常人的流光溢彩,那些成功的瞬间所付出的汗水与努力……这时我们该做的是鼓励他,给他加油打气,祝愿他能重新站上更辉煌的舞台。如果想欣赏他那出色的钢琴演奏,就让我们宽容并原谅他吧!

其实原谅并不难,转换一下想法,往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如宋濂面对不务正业的学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还是写了《送东阳马生序》去鼓励、教育他的学生,给人一次机会,原谅他的过错也是提升自己人格的表现。

人生逆旅,每个人都会犯错,迷失甚至被异化,而往往一份宽容与原谅可以让犯错者在肯定与支持的洪流中成长、前进,也能带领我们欣赏更旖旎的风景。

【篇二:让家风美德薪火相传】

《礼记》中有“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朱熹家训:不以善小而为之,不以恶小而为之。流传至今,发人深省。家训、家规的集合称之为家风。家风不仅是一家之品性的象征,更是一国之礼仪的缩影。中国一跃成为经济第二强国的今天,传承家风美德,构建健康国风尤为重要。

家风是什么?小时候我并不明白。许是跌倒时母亲教的“摔倒了再自己爬起来”的自强,许是不学无术时父亲教导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好学,又或许是奶奶说的“谦虚、有礼貌”,爷爷告诉的“勤俭、德孝”……现在我才明白,这就是良好的家风,有助于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

好家风不仅影响个人成功,还会影响子孙言行,进而使家族兴旺发达。清代名臣曾国藩的个人成就令人仰慕,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究其原因就是曾国藩的“明俭修德,崇善立德”的家风家训,终让曾家兴盛,人才辈出。无独有偶,以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等人为标志的江南钱家个人才辈出,不也是家训造就的学界豪门吗?正如苏轼在《三槐堂铭》中所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好家风不仅影响家族兴盛,还会影响邻里和关系,进而形成乡风民风。好的家风能影响个人德行,让优秀成为习惯,这种习惯在待人接物中自然地体现出来,潜移默化中会感染乡邻。以邻为善,则会邻里和谐。著名的三尺巷的故事,就是一个典范。家风清正,则邻里和谐,乡风清远,民风淳朴。

好家风不仅构建良好乡风民风,更进而会涵养健康国风。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凝聚。家风映照着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更滋润这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每个家庭自觉培养优良家风,才能成就醇厚之国风,进而形成强大的软实力。一家之勤俭筑一国之勤俭,一家之德孝构一国之德孝,一家之担当成一国之担当。我国古有勤俭德孝优良传统,更有胸怀天下的大义与担当。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句话放在现代语境就是强调一个人的担当:对公共事业有着参与的热情,对左邻右舍有着守望相助的深情。一个人的价值在于担当,一个家庭的责任同样在于担当。

家风从一盏盏豆灯下父辈的训诫中传承,形成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篇三:悠悠我心】

这几天心情不太好。是因为,我的肠胃又作妖了,可是,看着那如水的车流,我的心情又好了起来,又成了“悠悠我心”。

“悠悠我心”是出自《诗经》的美句,隐约记得是国风里的。这一句诗,我一看便爱上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多么单纯的语句呵,单纯的等待那人的到来。可是,在这繁华却又喧闹的时代,试问这单纯的思恋又有多少呢?

多少年前,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终于,摇成了《中国》。《中国》是禁片,我没有看过,我猜你们也是。这或许是国家的纷争,或许,我不应了解?这可不好。现在的世界多复杂,几国与几国不相容,也都知晓香港的纷乱,美国的做法也令多少中国人民厌恶,可中国研究出5G技术时,又有多少附和美国的小国硬是挤破了脑袋?真是令人一看就穿,又搞不懂。

只要有香港与台湾的暴动,便使得网络上纷纷议论,许多和港台处理不搭边的爱国人士也彻夜难眠。可几千年之前的卫国,国君不思进取,大臣贪污,国家已经要亡了!

怎么连小民众也一点都不担忧国家生死呢?!

怎么还有时间“儿女情长”呢?!

我又想起了宣姜。她永远在历史上留下了“放荡”的骂名。可能她也不想这样吧,她才是可怜人啊!不明不白地嫁去,不明不白地被一国之君抢了去。

历史与国家的事情,我们哪里清楚,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得到“悠悠我心”?

【篇四:家风伴我成长】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是大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到“家风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风?”这些问题,许多人就会傻眼了。不用担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谈谈家风。

在我的心里,家是菜园,我是菜苗,一个茁壮成长的菜苗,而陪伴了我十年的家风则是甘露、雨滴,是家风耐心的历经初夏秋冬滋润我,没有家风的滋润,我就不能够茁壮成长。

家风伴我从牙牙学语走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阶梯上踏上脚印,是它塑造了我的无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记忆中,妈妈教我懂礼貌,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

时光在一点一滴的流逝,事情在一次一次的发生。听:“你说你都多大了,干什么都干不好。看看,吃个饭你都吃不好,左手干什么去了,旅行去了。你看饭菜洒的到处都是,碗都差点打了吧。”平时都很宠爱我的妈妈,一边把碗扶正擦桌子,一边又开始唠叨了。虽然说,妈妈的唠叨有点烦人,但勉强算得上是“音乐”吧!就凑合听下去吧,谁让我又烦了错误呢。不过,我不是故意的。吃完饭后,妈妈的“中高音小喇叭”开始不停的播放,做事要稳重,不要三心二意,一定要专心,态度要端正。我只得说我会改正。

我在妈妈的话语里学到懂礼貌,尊重他人,做事专心……我伴着岁月,慢慢长大,妈妈却丝毫不松懈。和我说:“这些事情虽然微不足道,很鸡毛蒜皮,但会影响你以后的人生。”我的家风由我的妈妈培养出来,一步步,一件件。

“我知道了,我会改正的。”在一次次的回答中,我明白了:“只有每个小家的家风好了,国家的国风才会更好。”

【篇五:留住国韵】

我们无法穿越,但是汉服同胞依旧会在见面时行古礼。我们听不到长安歌舞乐声,但我们在奏一曲“长安幻世绘”,再唱一曲“琵琶行”。

在几年前,如果有人穿齐胸襦裙出门,一定会被问“这是去演出吗?”也会被老一辈说“没正形”,但是现在会引来路人回首,“看那个女孩儿穿着唐制汉服”。

古风乐声不绝于耳,衣裙飘飘,绣锦鲤绕莲,沉醉于香篆,袅袅青烟,落寞于古琴,凄凄一曲,年轻的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留住国韵,守住国风。

时光倒流,让我们看一看那些因淡忘中国文化而闹出的笑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抄袭了霹雳;李清照的《如梦令》配上乐曲后被指名“歌词毫无逻辑”……我们的唐诗宋词竟被淡忘到这个地步,难道学习外国、与世界接轨,就是要让人忘记这些如歌如画,流传千百年的经典?就是要让年轻人只知道迈克尔杰克逊,而不知道李龟年?让美剧代替黄梅戏?

不是的,国外虽让人无限向往,但是中华同样让人沉醉。仓央嘉措的情诗让青年男女们去往拉萨红塔;大理的太子殿前,花树依旧开放;多情婉转的《子衿》可不就是一位千年前少女的情思;《离骚》至今读来依旧荡气回肠。

也许那国韵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沉睡的种子吧,有一天它发芽了,花钿出现在眉心,生涩的古籍又捧在手中;琴瑟中藏碗、横笛、扬琴奏起了“霓裳羽衣曲”,上元佳节时,汉服的宽袖长裙,又隐去了花灯身影。国运,流转于中华,国风,吹至世界。

我们不是多么伟大的人,也没有多么远大的理想,但在复兴国韵的运动中,我们尽吾所能,留住千年前的梦,守护代代相传的火,为的是有一天,在我们韶华已去之时,可以听到学堂中在唱《诗经》,而手中黑陶壳杯中的茶,刚刚染开宣纸上抄好的一首小令……

汉墨渲染一段历史,飘去一江荡气回肠,万古生香!

【篇六:情系国风】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不知在街的哪一隅传来了一阵熟悉的旋律,我拥挤在人群中,随着轻灵的音符,思绪渐渐茫然在往过的微风中。

我从小喜欢听中国风的音乐,喜欢她那空灵而又流淌着古韵的旋律,恍如二月的春风纤雨,静静滋润着心灵的那片净土。喜欢她那优美而又沾染着墨香的词藻。如同一盏醇香的清茶,余味绵长。无论身处多么浮躁的环境,她都能给你的心灵带来一抔宁静。

随着岁月在指缝间不断流过,后来,我便觉得中国风的歌曲仿佛变成了一幅幅景色迥异却又同样古色古香的墨画。《青花瓷》让我漫步在烟雨缥缈的江南古镇中,静静迷失在江南的柔美中。《青花瓷》便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西关》让我伫立人影稀落的青石板街上,淡看日落石街,群雁南飞。《西关》则是一幅繁华初歇的文人画。《金缕衣》让我倚在玉楼的雕阑上,静品陌上草薰,春色尚早。《金缕衣》又是一幅春意正浓的风景画……沉浸在中国风歌曲的悠扬中,就像徜徉在画的世界里,领略说不尽的诗情画意,看不尽的水墨丹青。

现在,我更觉得每一首中国风歌曲都蕴藏着一个个令人惋叹的故事。《青花瓷》讲述了元代青花瓷工艺的巧夺天工;《白衣》则让人感受到落第儒士词穷方恨逍遥短,墨尽才觉心湖浊的无奈喟叹;《逍遥叹》则描绘了将军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苦太息……让人的灵魂穿越到古代,感受着前朝的的风风雨雨。中国风歌曲就像一曲曲来自前朝的礼赞,洗去人们身上的铅华与污浊,让人的灵魂在它的清辉下得以升华。

其实,每一首中国风歌曲都是中国古文化的映像,每首中国风歌曲都蕴含着浓浓的古文化。与其说是中国风歌曲发扬了中国的古乐文化,倒不如说是古文化造就了中国风歌曲。如果没有古代的青花瓷工艺,那么便不会有现在这首《青花瓷》的广为传唱;如果没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名满天下,便不会有《兰亭序》这首歌的诞生。正是由于经过数千年沉淀的中国文化的璀璨,我们才能享受到这般唯美的中国风歌曲。

中国风歌曲都来源于中国的古乐文化,但中国风歌曲决不等同于古乐文化,它是对中国古乐文化的继承,或者说是传承,我们需要《霓裳羽衣曲》,也需要《青花瓷》。只有保存发展好中国的古乐文化,中国风歌曲才能永远萦绕着古色与古香。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随着熟悉的旋律默默整理凌乱的思绪,继续往前前行。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