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生活】
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刚刚吃完早饭,爸爸就满脸微笑地对我说:“好久没去书报亭了,今天我们去买张报纸吧!”我欣然答应了,于是我们沿着门口的小路来到了那里。
刚到书报亭,我忽然发现这里改为了卖福利彩票。我很好奇,走上前去发现里面还是坐着十几年前开书报亭的老大爷,他笑眯眯地问我:“你要买福利彩票吗?”在我的记忆里这个老大爷是卖报纸的,生意一直很兴隆。爸爸告诉我听了爸爸的话,我就问老大爷:“你怎么卖了那么多年的报纸,现在怎么改为卖彩票了呢?”老大爷长长地叹了口气:“以前每天来买书和报纸的人很多,都能排起了长队,现在自从有了手机等电子设备,来买报纸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新闻资讯都可以从网上获得,只好改为卖福利彩票了。”就在这时候,我忽然间领会到了什么,望眼四周,不管是等车的人群,还是匆匆行走的路人,手里都拿着手机,时不时地低头看上两眼。手机显然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大家利用点滴的时间正在获取大量的信息,碎片化生活无处不在。
当今的社会随着智能化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更新,碎片化阅读为终日忙碌奔波的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一种全新的体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和快捷,用最快的速度能获取更新更广的知识。在网上购物也十分方便,只要轻轻松松点击下键盘,世界各地的物品通过物流就传递到了你的手上。凡事都有利也有弊。碎片化生活让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更深入地看完一本书乃至一张报纸了,大家都一晃而过只看个大标题。我们每天得到的知识虽多但都只是表面的,让我们变得不求甚解,有时会被朋友圈里一些错误的观点所误导,缺少了主观的判断能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生活越来越碎片化,我们要扬长避短,吸收好的知识,把不好的信息屏蔽掉。
【篇二:观做米团有感】
初冬的信息已经彻底地弥散开来,那冰冽的寒风已经妄想称霸这一片天地。
我,在书报亭旁,静静地看书。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金乌西坠,在那一旁的我,瑟瑟发抖。
而我,也不愿收回我贪婪的目光回家,也不愿摘下书包拿手套戴,只是加快了读书的速度,那双手也加快了抖动的幅度……
忽然,不经意间,转头望见了那冒着热气的米团。看着老爷爷的双手飞快地动着,也不顾那嘴巴下一米多长的冰凌,更忘记了书。
我,飞一般的骑车到那米团处,只见一个个胖胖的米团如同一个个大胖子一般静静地躺在保温箱内。我把目光从已经做好的米团上转移到正在忙碌的老爷爷身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双飞动着的手指。
先将一大勺糯米挖出平铺在塑料袋上,把土豆丝、海带丝、花生米、榨菜等一些辅料加进去,再放进一根火腿肠。最后,到了紧要关头了,我更加仔细得看着那块布,他将塑料袋紧紧包裹在其中,再使劲一拧,一个米团就做好了。
我问老爷爷:“这米团会不会散掉啊?”老爷爷笑着说:“不会,我家的米团摔都摔不坏!”“真的啊!”我边说边接过米团,使劲一捏,哇,差一点全散了!
我后来才明白老爷爷的话,他是指那块布中的米团不怕摔打。由此我想到如果没有约束人的像一块布似的法律,那么人类就如那一盘崩掉的米团。只有规矩才能让一盘散沙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力量,共同抗击灾难与打击。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这就是一次观做米团所产生的感悟。
【篇三:行走在消逝中】
时光似水,几乎所有风景都会消逝,但是,有些风景却永不消逝……
暮色四合,天已黄昏,走在回家路上,遥见书报亭,夕阳黄晕的光,洒在报亭屋顶上。一本大大的书,倒扣在屋顶上,下面写着:东方书报亭。走近,暗红的墙壁,锈迹斑斑的书架,摆满了报纸、杂志。报亭中间,站着老板。路旁,几位老人,坐在长椅上,拿着《新民晚报》,时不时评论几句;下班的白领,买了《瑞丽》,匆匆离开;说笑的小孩,拿起《少年文艺》,蹲在树荫下,边看边笑。
“小朋友,你要买什么?”“《读者》。”“好,给你。”老板微笑着,递来杂志。纸有些粗糙,散发出淡淡墨香。微风拂过,“沙——沙——”。夕阳的光,将纸染成金色。拿着杂志,靠在墙上,翻开,“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有笑有泪,甚至得少失多……”一句话映入眼帘,吸引着我读下去。插图五颜六色,形象生动,令人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才不舍地离开。
没想到的是,似乎一夜之间,东方书报亭消失了,消失于茫茫黑夜,永不再现。
正午,太阳当空,映得乳白的图书馆格外明亮。馆前,书的雕像高高耸立。馆内,洁白大厅无暇。阅览室中,一排排书架摆满了书,书架旁一张张原木色书桌,衬着淡黄的灯光,给人无限暖意。
我顺手拿一本书,寻一把椅子坐下,摩挲着光滑的纸,嗅着若有若无的书香,沉浸在《三体》之中。宇宙中,罗辑与三体人,程心与云天明,似乎就在眼前。黑白的文字与图片,在我眼中,却五彩斑斓,栩栩如生。一行行文字,一幅幅画面,让人浮想联翩。紧张的情节,吊人胃口,引人深思。不知不觉间,一本书完结,我却意犹未尽。环顾四周,对面的老人白发苍苍,看着《史记》,悠闲极了;旁边的白领一脸严肃,拿着《会计》,认真地读;身后儿童区,小孩趴在桌上,手捧《笑猫日记》,指着拼音,一字一句,慢慢地读。
天黑,我踏上回家之路,回首,图书馆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虽然,书报亭消失在黑夜之中,但是,热爱纸质阅读的人们,又在图书馆中,坚守着纸质阅读,成为一道风景,永不消逝。
【篇四:21世纪,我们在共享】
在这个信息化爆炸的时代,新科技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而就在近几年最新推出的“共享单车”,成为了网络上被人们所热议的话题。“共享”一词一时间在国内掀起波澜,各种各样的“共享”闯入了人们的生活。有路边“共享书报亭”,“共享篮球”,“共享电单车”……曾看到新闻晨报上报道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低头族们一出地铁站,门口停满了橙色的摩拜,黄色的OFO,蓝色的小鸣,绿色的享骑……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划,下一秒你就坐在解了锁的单车上开启了你的旅程。“
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现实生活中何妨不是这样的情况呢?在共享的大都市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当你大汗淋漓地把骑行结束的共享单车锁好,正望着马路上略少的汽车与更多的自行车时,有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用手机对着你停好的单车一扫。回头发现站着的你,微微一笑,开始了他的旅程。在共享图书馆,你守信地把图书按时归还,就会有下一位同样喜爱这本书的朋友与你一样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所有与“共享”有关的场景。“共享”不仅能够在节省资源,绿色而又环保的情况下让我们享受到福利,也通过你我传递的方式拉近了人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共享“时用心在互动,不经意间在繁忙城市快节奏生活中放慢了脚步。我们使这个城市变得更美好。
然而“共享”的理念并没有深深贯彻在每个人的思想中。常报道有人在禁止停放共享单车的地方大量停放共享单车。街边或多或少会有被人拆了坐椅或轮子的小黄车,甚至有人自己给共享单车上锁,这样的自私自利行为深遭其他用户的斥责。有人肆意撕下共享图书馆中图书的纸张,让后面的读者无法阅读。这些人为了自己快乐与方便不顾别人感受将大家一起分享使用的权力占为已有,这也是“共享”的一大弊端。
21世纪,共享是我们共同的权力。如果我们真正合理与他人“共享”,才能让这个城市成为一个更文明的理想城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共享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资源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理念,让我们一起努力。21世纪,这是共享的时代!
【篇五:论碎片化生活利弊】
现代社会的生活,同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前最明显的差异在何处?
想必你会说:过去的时间节奏很慢,人们会花上一生做一件事;而现在,人们的思维已被信息的洪流冲的四散,谈起所有的话题,似乎每个人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是的,在互联网和电子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信息无处不在,它们被简化,精炼,以致我们对每个零碎的时间段都能加以利用,收之入脑。正如装在大瓶里的石子磨成沙可以省出大量空间,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结合网络购物等产业的出现,也节省了我们大量时间,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社会,效率更高。
这么看来,似乎碎片化的生活理应使人们见多识广,更理性对待事物,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水军,谣言的出现已成为了社会性的难题,信息的孰真孰假也不再被我们轻易分辨。也许今日刷手机时读来的励志文章下午就被曝出是假象,公车上瞟到的文字只是篇毒鸡汤。人生一片拼图的异变,在日后可能会造成难以估摸的影响,拼图的碎片越多,我们的未来也会更加难以预测。
再者,对经典文学和传统阅读的冲击也在潜移默化进行着。书架上的书早已蒙上素蒑灰丝,一个月来书签依旧夹在那一页中,这些是否已是寻常人家中逐渐出现的常态?路边逐渐消失的书报亭也在向我们阐述这一点。至于电子书是否会影响现代人的阅读状态尚有待商榷,但是它带来对人们的心态影响却极为明确:如今的碎片化已与从前大有不同。试问,在等餐,坐车时那些零碎的时间里,你会看手机还是拿出一本书阅读?五年前你也许会抓紧时光沉浸书中,但如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已给出不同的答案。人心的浮躁,对手机愈加的依赖,表面看来使生活更加紧凑便捷,但长久看来与社会发展却极为不利。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只是科技发展的一种体现,我们所需做的只是扬其长避其短。如果能充实度过每一天,不盲目相信他人观点,在喧嚷的世界里守住心中一方净土,那这样的碎片化生活,无疑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
【篇六:难忘那个人】
我最难忘的人是我的爷爷,他已经去世快有两年了。
我印象中的爷爷,个子高高的,满头白发,慈眉善目。他经常穿着黑色外套,戴着深青色鸭舌帽。说实话,我长得十分像爷爷,只是他的眼睛比我大得多。
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爷爷来接我,我带他去妈妈的班级。我在前面疯跑,爷爷担心我摔倒,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追。到了妈妈班上时,爷爷已经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我后来一算,当时我跑遍了整个幼儿园。当我们走到公交站台时,我突然发现路边的书报亭有本新的奥特曼杂志,就闹着要买。这时,我们要乘的车来了,爷爷害怕赶不上,赶紧把我抱上了汽车。结果我在车上又哭又闹,爷爷又搞得满头满脸大汗。后来,爷爷一直很后悔:“早知道就给遥遥买那本书了,等下一班车怕什么?”
前年春天,爷爷身体已经十分不好了。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最后一次去看望他。那时,爷爷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只能躺在床上。当时,他把我和爸爸叫到床边,边抚摸着我的头,边对爸爸说:“以后不要打遥遥了,他会变好的。”我哭了,妈妈赶紧把我拉走了。后来,爸爸真的不怎么打我了。
我非常感激爷爷,也非常想念他。
【篇七: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我已经11岁了,可我的家人总把我当成小孩子。我是多么希望他们对我说一句:“你长大了。”
今天,我要证明——我长大了!
“宝贝,妈妈回来了!”我一听,便“飞”到妈妈身边,又是帮忙拿东西,又是给妈妈拿拖鞋。“你长大了。”妈妈柔柔地说。
中午,奶奶已经烧好了可口的饭菜。我主动去拿碗筷,把它们摆得整整齐齐。“你长大了。”奶奶无比欣慰。
吃完饭,我第一个冲上去,把吃完的碗放到盆里,滴上几滴洗洁精。顿时,碗筷被洗得洁白透亮。我一转身,便撞到了家人那惊讶又自豪的表情。
饭后,爸爸睡在床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到他身旁,使出了“倪氏按摩拳”,爸爸直呼舒服极了。“养闺女比养老婆有用!”爸爸不禁夸道。“我长大了,对吧?”“对,对,你长大了!”
下午,爷爷突然想起什么,说:“我的彩票忘打了!”我主动上前说:“我正好要下楼,帮你带一张。”“宝宝真能干!”
到了楼下,我打好了彩票,正好看到楼下书报亭有《扬子晚报》,爷爷平时可爱看啦!我兴致勃勃地买了份报纸回家。我始终忘不了爷爷当时感动的神情,和那句充满爱的“你长大了。”
渐渐地,我开始喜欢上了这句话。每当我发脾气时,我会想起这句话;每当我无理取闹时,我会想起这句话;每当我犯错误时,我还会想起这句话。是这句话让我更加完美,更加善解人意。这句话饱含爱,它鼓励我,让我变得更加美好!
【篇八:不变中的变化,变化中的不变】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了低头,却忘了抬头能看到更广阔的蓝天;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了嘈杂的都市生活,却忘了如何感受自然。
夏日的傍晚,轻风氤氲着清新朴实的草香,拂过都市街头人们紧皱的眉头,放缓了他们的脚步……我坐在大学校园操场边的长椅上,细数漫天繁星。有多久没有见到城市的星辰了?自己什么时候变得和当初讨厌的样子越来越像了。
城市的夜辉煌明亮,往事浮上记忆。
一年多前,我们搬家了。邻居家的“猫大”也不知何时沉没在记忆中了。它的胡须早已泛白,不知是否还能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跳出来亲昵地蹭着我的手了。小区前的书报亭,也不知什么时候拆了,惟独与它同一年纪的对面的公交站台仍坚守着岗位。时间很贪婪,但它总不会吞噬所有细节。
老爷爷慈祥地让我抱“猫大”的笑颜,书报亭琳琅满目的杂志,是它们构成了我的过去,即使在变化的时代中消失在人们记忆深处,也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
新的学期,同学们似乎长高了,脸上的稚嫩似乎也褪去了一层,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但他们都还是我所认识的同学。小区里的银杏叶子绿了又黄了,落了又萌发新芽了,它们都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上海的天,阴了又晴了,多云又大雾了,但它还是我根在的地方。
去年的我,还是个可以肆意玩闹的孩子,怎么今日的我,就成了一个充满心事、正在多愁善感年纪的少年了呢?明日的我,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收回思绪,目光投向来往的人群。他们或步履匆匆,或低头玩弄手机,却几乎没有一人不紧不慢踱步在夜色朦胧中,他们或许忘了,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人们常常说,夜晚的星斗,是亘古不变的天堂里永恒的灵魂,那么他们也在悄悄地变化,仿若这时魔都天空中的晚霞。闭眼一瞬,天空中的云彩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模样。
几年不见的你,是否也成为了我不熟识的自己?变,抑或不变,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
【篇九:行走在消逝中】
人生就像一班前行的列车,各种各样的风景从窗外掠过,总有风景能在心中留下不灭的印记。
夕阳西下,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远远望去,原本暗红的书报亭在落日的照射下泛出点点红晕。缓缓走近,稍一抬头,各类报纸杂志就能尽收眼底。书报亭不大,斑驳的油漆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转身,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举着放大镜,聚精会神地看着《文汇报》,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报纸上的新鲜事儿。
每天放学,我都会来书报亭看看有没有我喜欢的动漫杂志《海贼王》,倘若带的钱够,我就会买上一本。倚靠在书报亭边的大槐树下,轻轻地翻开书,那一个个文字像跳动的音符将书中的故事娓娓道来,一阵微风拂过我的脸庞,倾听风吹开书页发出美妙的“哗哗”声响,几缕淡淡的墨香飘进了我的心房。此刻,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街边的喧嚣好像都与我无关,我只想徜徉在书的海洋里。
时间转瞬即逝,街边亮起了一排排的路灯,我才意识到时间已经不早了,合上书,急匆匆地往家走去。书报亭也随之消失在茫茫地夜色中,永不再现。
午后,金黄的阳光撒向大地,也照耀在图书馆精致的建筑上。鹅黄色的外墙与透明的玻璃窗相互辉映,柔和静谧。走进图书馆,原木色的书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透出质朴宁静的味道。书分门别类被整齐的摆放在书架上,每一格书架顶端上的光,照亮了书本,也照进了读者的心房。走到书架旁,我顺手取出一本《西游记》,找个空位坐下翻阅起来,不知不觉已沉迷其中,脑海浮现出书里种种的情节和画面。读到唐僧被抓走时,我胆战心惊;读到孙悟空转妖除魔时,我兴高采烈。眺望窗外,已是夕阳西下,暖黄色的阳光折射进来,每个人身上都染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一旁脸上已布满皱纹的老爷爷,带着老花镜读着《中国百年党史》;窗边,一个七、八岁的孩童用稚嫩地小手翻看着《儿童画报》,时不时“噗嗤”一声笑出了声;不远处,一位身穿职业装的白领一边打着电脑,一边翻阅着《时间管理》。我合上书,走出图书馆,缓缓回头望去,图书馆内依旧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虽然书报亭已经消失了,却永远存在于我的记忆里,就如同文字的温度和翻开书页时的书香永远都在,热爱纸质阅读的人将成为一道永不消逝的风景。
【篇十:诚信的力量读后感】
“诚信是为人之本。”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是啊!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上最为瑰丽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今年,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关于诚信的书——《诚信的力量》,书中关于诚信的故事一次次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一次次感受到启示,收获颇多。
2012年11月2日下午,17岁的徐砺寒在上学的过程中,骑自行车不小心剐蹭了路边的宝马车的后视镜,面临着高额的赔偿,他并没有逃跑,而是选择了诚信:在原地等了20分钟,还不见车主的人影,于是找附近的书报亭借了一张纸和一支笔,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刚写完纸条,车主就过来了,他以为这个学生要逃走,于是叫住了他。徐砺寒并没有为自己辩解推卸,反而一个劲儿地为车主道歉,附近书报停的人过来为他辩解,车主这时才注意到了这张纸条,非常震惊,便告诉徐砺寒不用赔了。
徐砺寒不仅得到车主的原谅,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做人的根本——诚实守信。如果是我,我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并不会像他那样做!
父母经常教育我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儿一定要做到。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天下午,一位很要好的同学约我去看电影,我便爽快地答应了。刚刚还是阳光明媚,现在却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望着窗外想:这么大的雨,她不会来了吧!不大一会儿,电话响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李宇洁,你来了吗?我已经到了!”我大吃一惊,回答道:“我马上到。”于是我一路狂奔,来到了电影院门口,看见她已经在那儿找好久了。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我的同学能按时到,我却不能按时赴约,这也是一种失信的表现。
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我们自己一定要坚持做诚信人,外面的诱惑再多,我们也不能为之所动。诚信待人,诚信处事。一切从我们做起,一切从我们身边做起!我们需要诚信,我们呼唤诚信,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捍卫诚信!我们要让诚信那不朽的光辉把我们的社会,把我们的人生永远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