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年味】
时光飞逝,转眼间,寒假已经过去一半,我们迎来的是喜气洋洋的新年。
腊月二十四便开始过小年,这天要吃腊八粥,做腊八豆。在北京还有做腊八蒜的习俗。此外,腊月二十四可是个忙不过来的日子――家里要大扫除。在一阵忙活过后,吃上一口腊八粥,你会发现身上的疲劳全都消失,换来的是一阵神清气爽。年味便在这时开始酝酿。
此后几天们都在筹备年货,在各大商场开始买,买,买!当然商场也会大肆的打折。街道上,必然少不了三五成群的小孩这开心的玩着爆竹。当然也少不了商店老板在为自己的商店贴春联,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年味又从这鞭炮声中开始发酵。
家里年味是更浓,只见大人们在沙发抢着红包,一条条的发送祝福;小孩子们围坐一团,津津有味的吃着零食,目不转睛看着电视;而一些哥哥姐姐们正在厨房包着饺子,做着汤圆;老一辈的长者们正在为我们准备地道的家乡菜。晚饭开始,小孩子们狼吞虎咽的吃着饭菜,大人们便喝起小了酒,聊起了天。最后当然是小孩子们的最爱――汤圆和饺子。只见他们大快朵颐后,一个劲儿的称好。然而年味又在这弥漫开来。
晚上当然少不了大红包啦,不过要在十二点以后。小孩子们无事可干便在房间里打打闹闹,大人们当然是坐在沙发上看春晚顺便抢抢红包,而我和姐姐也跟着一起抢。十二点之后便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终于可以拿到红包了,然后就会到自己的房间,兴高采烈的数着多少钱,抱着这种心情一直到睡觉。年味又在人们的梦中传播开来。
在这浓浓的年味中,即使年已经过去,但还是令我回味无穷。
【篇二:外婆那一辈】
一天,外婆和大姨外婆坐在沙发上聊天,聊着聊着,两个人偷偷地抹起眼泪,我上前一听,原来她们两姐妹在聊过去的艰苦往事。
外婆小时候家里很穷。住的是茅草房,大风一刮,房子就东摇西晃,姐妹三人就每人撑一面墙不让它倒。有一次刮大风,屋顶都被风刮走了,三姐妹又惊又怕,只能抱头痛哭。
因为穷,外婆很少穿到新衣服。家里都是老大的衣服给老二穿,穿小了又给外婆穿,那衣服补得都看不见本来的样子了。冬天,外婆没有鞋子穿,只能打赤脚上学,老师看着外婆那冻出血丝的脚,不禁给外婆打热水洗脚,很是心痛。外婆的老师对她很好,有时还送外婆鞋,可想而知外婆那时吃了多少苦啊!
那时候,外婆家里什么也没有,就靠公社分的一点点粮食度日。小时候她们吃腊八豆都是一道很好的菜。一粒腊八豆都要掰成两瓣来咽饭。没东西吃时还要上山挖野菜、挖黄花菜,就连白菜根都要挖出来吃掉,她们吃的东西真是来之不易啊!
放学回家后,外婆就要去河边挑猪草、挑水、砍柴,还要去公社干活……所以她总说自己个子不高是干活时被扁担压矮的。
听外婆讲童年的往事,她们过得是那么苦。我终于明白外婆为什么这么勤俭节约了。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这样的幸福,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不浪费粮食,好好学习……我会多帮外婆分担一些家务,让她晚年过得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