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书的议论文】
读书主要靠自己。读书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听—看—用的发展过程。一个学生,通过听课,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就可以自己去钻研。一本书从头到尾循序地看下去总可以看懂。个人的记忆力有限,总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这个时候,要学会查书,一旦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去查。需要某种知识,就到某部书中去查;遇到不懂的地方,再往前面翻。
很显然,查书的基础在于博览群书。如果能“闭上眼睛”“看到”某本书在某个部分都讲到什么,到要用时能够“信手拈来”,那就不必预先去精读它,死背它了。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会与别人相同,最多只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已。如果认为某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如果你读了某些书以后,学得它们不合胃口,那么,请就此搁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们,否则毫无用处。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地去读诗、小说或其它可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试问谁能要求那使某人快乐的事物一定也要使别人觉得能快乐呢?当你捧着一本好书的时候,你应扪心自问:“我该不该像澳大利亚矿工那样工作呢?我们的尖镐和利铲都带好了吗?我们的准备工作都无懈可击吗……”请你永远保持这种英勇无畏的`矿工精神吧,尽管这意味着艰难困苦,但工夫不负苦心人。你梦寐以求的黄金,就是作者在书中表达的那种深刻的思想和他那渊博的知识,他书中的词语就是含金的矿石,你只有将它们打碎并加以溶炼,才有可能化石为金。你的尖镐利铲则代表着严谨、勤奋和钻研。而你的熔炉就是你那立善于思考的大脑。
在此,我介绍一位名人读书的方法:爱因斯坦的读书方法:一总、二方、三合。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简介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大小小的标题、画线、加点、墨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关键所在。你可以根据这些来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来细读。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这本书有个具体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番目录和全书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好一个:“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篇二:美丽的黄花溪】
暑假的一天,我们全家来到了盼望已久的黄花溪游玩。
一进景区大门,我就被里面的三合瀑布吸引了。抬眼望去,只见瀑布群犹如一条条白色的巨龙从天而降,掀起一片片巨浪,非常威猛壮观。这让我不禁想起李白著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顺着瀑布,我低头往湖里看,只见一群群锦鲤在水中这看看那看看,好像在寻找食物。我急忙把心爱的饼干喂给它们吃。饼干刚落水,鱼儿们就你挤我碰抢了起来,溅起一朵朵水花,非常有趣。
沿着台阶,我们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水帘洞”。我心想,这儿不会是美猴王孙悟空的家吧?从洞口往外望去,倾泻而下的瀑布水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从“水帘洞”里出来,我们继续往山顶出发。我累的实在走不动了,只好爬着走。妈妈笑着说我是真的在“爬”山呢。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站在高山上,享受着从山谷里吹来的丝丝凉风,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小鸟在高山上惬意地休息。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连绵起伏的群山,这美丽的景色构成了一幅漂亮的图画。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就下山了。很快,就到了漂流的地方。我压不住心中的兴奋,向皮艇飞快地跑去。随着水流的起伏,我们坐的皮艇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特别是快速下坡时,皮艇撞击滑道溅起的水滴打在脸上,冰冰凉凉的,别提多舒服了。
黄花溪真的很美,这里的山很高,水很清,空气很清新。如果你有时间,一定别忘了到这里玩玩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