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余相关作文

【篇一:观《勇士》有感】

今天周五我们吃完饭学校组织我们去看电影,同学们都很兴奋,都兴高采烈的乘上车。

这次的电影不和我们平时和父母看得那种类型,陪父母看主要是为了开心,而这次的主题却让我们感到震惊与感动。

电影开始了,我们都专心致志的看着电影,生怕错过什么精彩的情节。当共产党把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的时候,我们都忍不住在心中夸赞他们,当他们用一天走完了两天的240里,时,一种崇拜感在我们的心中油然而生。他们为了能拿下泸定桥,不辞千辛万苦,扔掉一切身在之物,奋勇向前。

最精彩的还是在泸定桥的两方交战的激烈时刻。我已经记不清我有多少次不禁潸然泪下。泸定桥上仅靠13根铁索爬桥的战士,他们不顾枪林弹雨,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一定要拿下泸定桥,消灭敌人。中间有无数的战士在爬桥的时候不慎掉落,埋葬在大渡河中,其中更有老余,他为了就其他的年轻战士,牺牲了自己,这种精神是多么的无私和伟大。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不放弃,能吃苦的精神,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用上战场打仗,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用途,我们也可以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效力,我们现在的任务还是要好好学习,作为学生的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但是我们也一定要把它做好,像革命的老前辈一样,时刻为祖国效力。

【篇二:秋雨依旧】

窗外灯火幽暗,秋雨迷离。也不知道下还是没下,只听雨滴滴落的声音,清脆而短暂,消逝在灯光里了。若是没声了,就后悔没有仔细地听。

读老余的书已经很久了—四年级认识、五年级初读、六年级再读,……过了这些年,没有读通《论语》,没有读通《红楼梦》,也没有读通他的书。五年级的寒假我从邻居处抱来三四本,说是在一个月内还他,结果到了小学毕业还没有弄明白—接下来,是我与老余的短暂分别—直至最近,又再次重逢。旧友重逢似生似熟。有些篇章看起来就是当年往往几分钟便能翻过;而其他不然,往往看上十几分钟,也没绕明白,再回头重看好几遍,也还是一头雾水。主要是这本书没有比较明晰的线索,反观他的另一部力作,则是比较轻松。他和一些好友深入亚洲,到达了战乱频繁的地区,通过对古文明的探究,为我们划出了一条完美的旅行路线—所以,我最喜欢那本书。

说来也可笑,我当初认识老余纯粹是为了完成一篇“惊人”的读后感。我想来想去决定不依照小学的“建议阅读”的书目,甚至不依照“文艺”派的风流,便选择老余的那本《亚洲之行》。我以为没有几个人知道老余,没想到将读后感谢交给老师后的第二天,就被老师批了一顿,说我并不用心,没有读通“余大师“的作品—没错,当时老师是这么称老余为”余大师“的。老师的一顿骂,让我反省到今天也没能完成最低的指标—读懂它。

经我一夜的挑战,我将老余的本书摸到了尾巴,但仍是无法摸清到底是什么样子。他的思维过于缜密,时而豪迈时而内敛的笔法让人应接不暇。我只能在心中默喊—余大师。

雨声一下子停住了,我不禁往窗外看。窗外灯火幽暗,秋雨离开了。我想到他在中东的那夜,在欧洲的那晚,在故乡的月光下。他屡次苦旅,为即将消失的文明遗址记录下最后的印象;他屡次演讲,为世界讲述魅力中国。

如今,老余真的老了,现已七十多岁了,但是—秋雨依旧。

他叫余秋雨。

【篇三:全家福】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每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记忆中就会涌现那张“全家福”照片,是我们老余家的“传家宝”。那是二零一六年,爷爷八十大寿生日宴上拍的。在我们老家的农村有一个风俗习惯,老人的高寿生日都要筹备丰盛的酒席来款待亲戚朋友、邻居等。

记得那一年爷爷生日的那一天,我们家可热闹了,来了许许多多的客人。有的帮忙搭喜棚,有的帮忙搭戏台子唱“花鼓戏”,有的帮忙做副厨,有的帮忙烧茶倒水……总之,大人们都在忙着做各种事情,小孩们就在互相追逐互相打闹,好一番热闹景象!

“开饭啰!”大家都围着喜棚里一起吃大锅饭,分十几大桌。我们自家人有二十来个围在一个最大的餐桌旁围成一圈。爷爷坐最“上面”,伯伯、爸爸、姑妈、哥哥、姐姐还有我和侄子们依次就坐。我们晚辈们一起给爷爷拜寿,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乐开了怀,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哥哥姐姐们合起来给爷爷定了一个八层高的生日蛋糕,当蛋糕推向爷爷身边时,爷爷更是喜极而泣,连连说:“谢谢你们,有你们这些子孙的孝心,我这辈子知足了。来,趁着今天这个团圆的日子,我们来拍张“全家福”照片吧!”

站在旁边的堂叔听到一声令下,立马掏出手机“啪,啪,啪”连拍几张,“全家福”照片拍好了,还送去照相馆冲洗了好几张,每个小家庭保留一张作“纪念”,如今,“全家福”照片成了我们老余家的“传家宝”!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