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路相伴,芬芳尽享——读《山东教育报》有感】
从教以来,总是在教育的道路上慢慢探索,其中不乏走弯路,浪费时间。走上讲台,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教学秘诀,她们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一个教师想要快速成长,必须要不断学习、勤于积累,多写反思总结,从各方面充实自己,为学生准备一泓鲜活之水。于是,我就利用空闲时间读一些关于教育的书籍给自己充电。可是,每本书读下来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有时候前面读了后面隔着时间长了就忘了,而且每本书都比较单一,有的理念还过时了。
来到这所学校,也是我遇到《山东教育报》的地方。本来以为是很普通的教育刊物也没积极关注,一天闲着没课办公室里正好来了新一期的报纸,于是我就拿过来当消遣看了起来。这一看不要紧,一下子把我带到了一片浩瀚的海洋上遨游。从那刻起,我如获至宝,她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知识的源泉吗?她宛如一朵沁人心脾的百合花,走进了我的教学生活,让我从茫然的教学现状一步步走向明朗的大道上。
我喜出望外地一口气从头读到尾,里面有最新的“教育热点关注”以及关于教育的“新闻综合”,有真实的“教育在线”和“校长视线”,还有关于教师自己的小天地,当然少不了教育杂谈方面的案例,除了这些还有“三味文摘、教育博览、视觉天地、工作研究”等版面。光是内容的多样化就把我一下子吸引住了,而且每一版面的设计也很引人入胜。我心想,这份极富资料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知识性的报刊不知能解多少经验不足教师的困惑。我暗自庆幸能遇到这么一位难得的教育教学伴侣,真是相见恨晚。于是,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她,学透她,不能让这么好的教育资源白白浪费了。
既然下定了决心就不能半途而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像鲁迅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漫漫长路,只要有她的陪伴肯定不会孤独,只有无限的乐趣与知识。于是只要上完课其他业务忙完我就拿出报纸来,先把简短精炼的看完,将自己能用到的知识记录下来,剩下的长点儿的文章就留在下班之后细细品阅。有时候忙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不愿动弹,但一想到《山东教育报》的魅力我就顾不得烦恼与疲惫,在那柔和的灯光下,贪婪地吸允着她的甘露,什么也抛到九霄云外,眼中只有她。
在学习教育报的同时,我做了大量的笔记,把不懂的地方都要仔细地一遍遍研读,认真思索,自己解决不了的就请教同事或是与他们共同探讨。但仅仅这样单调的学是不行的,你只能看到别人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学的同时我也在积极创新,“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我不断地写随笔、写心得、写反思,自己的思路也越来越开阔,这离不开我的这位“好朋友”。
学好教育报,有助于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得到最先进最科学的帮助。在以后的日子里,相信有《山东教育报》的相伴,他会让我心情烦躁的时候得到心灵的净化;他会永远在我教育的路上亮一盏灯塔;有他的相伴,我会沉浸在在这包容万物、五彩缤纷的大花园里,尽情地享受各种花朵的芬芳!
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穆村小学 刘 鹏 庄建红
【篇二:我和《山东教育报》的故事】
上学时听老师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时并不太懂得,只觉得读书特好玩,倒也没想太多,到后来参加了教学工作,才逐渐悟出了一点心得,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看书,看的书种类也多,童话类、教育类、文学类、科学类、社会类……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了许多不同的书,当然受益匪浅,可是要问我喜欢那本书,还真不好说,不过我现在经常看一种名叫《山东教育报》的报刊,并且渐渐的迷上了它。
直到近日闲来在家整理家中杂物时,翻出一堆早年的报纸来。纸张早已泛黄,却依然保存完好,正可谓虽历经岁月但风采依旧。打开一看,竟是《山东教育报》。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画面,进学校的第一天,我接触到的就是这份令我难忘的报纸,是它把我一步步带进了神奇而又趣味无穷的教育天地,也许在别人眼中,它只是一份面向教师的专业报纸,但对于一个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小学教师而言,它无疑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不由得想起了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阳光明媚,令人慵懒。正逢语文自习,我让我的学生们自由阅读,向他们讲述阅读的好处,我告诉他们,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阅读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能使人获取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人精神的哺育,它可以陶冶高尚情操,涵养健康心情,塑造美好人格。经典作品对人成长的影响自不用说,承载了大量时新鲜活信息的教育报刊杂志往往给人一种特别的更直接、更清新、更易于理解和借鉴的感觉。我认为报刊部头不大,文字篇幅不长,更能让人在短时间内获取知识信息,受到智慧启迪。
大课间,有很多同学抱着大部头的著作,投入地阅读;但有一些学生却只捧着刚发的小学生学习报在应景。我为了打发时光,也拿起一份报纸心不在焉的读起来,但是读着读着,我的心却收敛了许多,飞到了眼前的这份报纸上。在这里,你可以为自己冥思苦想无法解决的问题找到答案,你可以领略到唐诗宋词的魅力,观赏到美文佳作的奇景,领略到同行们生花的妙笔,倾听到同龄人的心声;你可以在科技的海洋中遨游,在文化的天空中翱翔……它,就是《山东教育报》。总之,《山东教育报》就像一个窗口,通过它,我望见了窗外那美不胜收的景象,走进了我不曾涉足的外面的世界,看到了蓝蓝的大海,登上了巍峨的高山,眼界大开,耳目一新。我不禁动容,编者组稿专业,视野开阔,学识渊博。它不仅是一份单纯的教育报纸,对于我而言,简直就是最好的导师。我猛然醒悟到,自己平日的忽视其实是多么的张狂,自己的轻视是多么的幼稚。恍然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的确,这份报纸完全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从此,教室里又多了一个认真阅读报纸的“大朋友”,我又多了一位老师。
那一篇篇文章还是那么地鲜活、那么地生动;那一句句人生哲理依旧是那么地深入浅出、分析透彻;尤其是对于重点难点的讲解,还是那么透彻、深刻。
我最喜欢读的栏目是“名家论教”、 “教育时评”、“教育叙事”、“课改长镜头”、“热点聚焦”等,如同玻璃万花筒一般,五彩缤纷。教学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多读些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成了较奢侈的任务。然而,有《山东教育报》的陪伴,我会有几分轻松,不但不会轻易感受到工作的压力,相反,它使我感觉到拥有知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正是知识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乐趣。正是有它的指导,对于教材的理解,我才能事半功倍。为了学以致用,每学期我班都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读书笔记展、读书报告会、书香伴我行等阅读等活动,积极推进学生读书读报刊活动。
通过大力倡导和政策推进,我实实在在感觉到了阅读教育报刊给师生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阅读,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了写作,越来越多的学生思想观念和谈吐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向着文雅、理性、流畅变化。但我的学生却更喜欢各种稀奇古怪的小故事,千奇百怪、引人注目的怪事也可以在这里捕捉到,各种有趣的童话故事和令人捧腹的经典笑话,妙语连珠,在快乐的同时又能学习到各种知识,这样,就把学习与快乐、知识与趣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是一举两得。
接触久了,就慢慢发现有许多一闪而过的想法与《山东教育报》许多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禁暗暗懊悔,为何没有捕捉到这么好的灵感?抑或是曾经捕捉到了却又让他轻易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于是,就学会了慢慢积累手边的资料,试着记录自己的想法。每当发现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时,我则鼓励他们积极投稿,每当自己有心气的想法是,我也马上记录下来,哪怕是在深夜里,也绝不放过。我强烈地感受到,这份小小的尝试,寄予着多深的期望!即使学生遇到“山外有山”时,我则鼓励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正是有了这种对外交流与展示,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激发,也有了自我表现欲、成功欲。我相信,这种尝试会给他们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花开花落又一春。又是学期伊始,我又开始了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也随之展开了新的学习《山东教育报》的活动。每次阅读《山东教育报》,就像走进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每深入一步,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着你。我和我的学生,再次真诚的感谢《山东教育报》带给我们的一切。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我们更应着眼于未来如何做到更好,只有继续不断学习、集众家智慧、勤于实践、创自身特色,学好用好教育报刊,为提升师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我相信,有诸位同行和《山东教育报》的支持、帮助、引领,我会做得更好,我会梦想成真。
【篇三:读《山东教育报》有感】
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现实中的教育和自己的想像真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面对各种繁琐的问题,有时候真的感觉茫然不知所措,一切都摸不上头绪。也感到很苦恼,很无奈。
无意中在其他老师手中读到了由山东教育社编辑出版的报刊《山东教育报》便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于是,这半年多来《山东教育报》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
工作很辛苦很累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问自己:作为一名老师,完成自己八小时以内的工作不就行了?何必要对自己那么苛刻,多去付出那么多呢?于是,心中的纠结便开始了,这个纠结让我一段时间内难以抉择。恰在这时,我读到了《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中的文章。上面老师们一篇篇发自内心的文章和反思,深深感染了我。尤其是这篇《努力让自己成为风景》的文章,更是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的心不再纠结。
《关注学生不完成作业的背后》更是解决了我心头的困惑,让我明白了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问责于学生,而要反省自身,敢于承担责任,提升优化作业的素质和能力,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对于我来说,《山东教育报》就像是一所学校。它包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包含着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中都有独到之处。每篇文章都深深扣动我的心弦,引发我的思考。通过对各种教育报刊的认真阅读理解,我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做为一名刚刚分配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身边学习条件有限,资源有限,所以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而山东教育报编辑出版的报刊恰恰给我提供了这样的帮助,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比如,《山东教育报》的“教学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山东教育报》的“教育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山东教育报》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山东教育报》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它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的一次充电。
《诗经》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在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教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通过对《山东教育报》的认真阅读理解,也使我深深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最出色的老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要忠诚党的事业。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日益激烈,而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里,最核心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其次,要热爱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们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是一位雕塑大师,但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作品中时才能够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无好坏之分,只要我们肯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读懂他们,只要我们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肯定和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感到温暖。 除此之外,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目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创造性的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山东教育报》滋润了无数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老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常阅读《山东教育报》,让我学会了思考,使我勇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反省,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探究补救的途径,也学会了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导航,为教育理论的提升夯实根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
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山东教育报》真得是一份非常值得一读的好报纸,她是我们老师的指明灯,她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她会让我们抛弃一切浮躁,扎扎实实教书育人。
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于家小学 陶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