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谏逐客书】
我听闻韩人郑国靠修渠来削弱大秦的计谋败露了,陛下您大怒,欲要驱赶我等客卿。
同样,魏王受人间离,剔去孙膑膝盖骨,将其逐出魏国;吴王受人蛊惑,驳回伍子胥劝杀勾践的谏言,将其逐出吴国。这二国,无论哪一个,最终都在吞并之争中灭亡了。
由此可见,逐客是万分错误的决定啊!
让陛下您产生逐客念头的,水工郑国无疑是导火索,是他的阴险狡诈,以致计谋败露后您对客卿彻底失了信任。
然而再细究其本,原因还在于您能接纳异国的珠宝、美人、音乐,却不能接纳异国之士啊!
假使,只有秦国的东西才能被使用,那么夜间发光的美玉怎能装饰在朝廷上呢?犀象雕刻的器皿怎能供您时刻玩赏呢?良种骏马怎能挤满秦国的马棚呢?赵卫美人又怎么会充满您的后宫呢?所以说,为了舒适快意,您完完全全可以接纳外国的东西,可现在对于外国的能人异士,您却不能容纳,这说明在您心中,珠宝美人何其重要,百姓与人民又何其微小渺茫啊!
于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大臣们趁机谏言,坚定您逐客的想法,以致于您现在就要驱逐我们。
您将我们驱逐了,无异于抛弃了您自己的子民,却让他们去帮助敌国,拒绝了客卿却让他们去成就别国霸业。这是所谓的拿武器借给强盗,拿粮食资助敌寇的行为啊!长此以往,秦国将失去富强的事实,丢弃强大的名声。
所以,在我李斯看来,您着实应放弃逐客,广纳贤士。
过去缪公提拔由余,百里奚、赛叔称霸西戎,孝公听从商鞅变法,国家富强,百姓和睦,惠王任用张仪的计谋,广拓四方、开辟疆域,离散六国同盟,功业延续至今。为什么他们几人都能有这样名存至今的成就呢?—那是因为他们都善于容纳啊!不论出生、不问来历,任用有贤能的人,提拔尽忠心的客,所以能使各自的国家一步步崛起,使自己的王图霸业一步步辉煌。
泰山不拒绝泥土,才高耸入云,河海不挑剔溪流,才宽广而生。由此看来,秦国的强大或弱小,如今全掌握在陛下手中!而陛下却仍旧意欲逐客,让怒气与谗言夺去理智与清醒,实在不是我所认为的正确。
昔魏公子求士,得天下盛名;昭王求士,成大秦帝业。诚愿陛下以史为鉴,收回逐客之令。
臣李斯敬上。
【篇二:让心如花苞般绽放】
睁开双眼,才能看见这美妙多姿的世界,恢宏气势的山河。竖起耳朵,才能听见柔和的关切,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同样,只有敞开心灵之门,才能体会到人性的至善至真。
三国时期的关羽胆略过人,但他为人过于狂傲自满,又不肯敞开心扉地与人商谋,亦不肯听取他人劝谏,一意孤行,最终败走麦城,身首异处,一代英雄豪杰终落得如此下场,不禁令后人默然神伤。
金溪民方仲永,少有天赋,但却故步自封,得意自满,只数年间,便泯然众人矣。是因为他没有以心观世界,倘若释怀于炫耀之时,潜心攻读学术,结果必是另一景观。
老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太太的懒惰,殊不知归根咎底是自家窗户不干净,心里没有接受对面太太,隔着心灵的窗户,再戴着情绪的眼镜,于是自身的缺端点看作了别人的弊端。
三顾茅庐的刘备,雄才大略。虽两次吃闭门羹,未亲眼目睹到诸葛亮。大丈夫不轻言放弃,在第三次来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终于被他的心所打动,愿意帮助他成就霸业,此刘备用自己的真诚打开了孔明的心灵,此后数年,诸葛亮都对刘备肝胆相照,并于兴复汉室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至刘备临死时,自帝城托孤,诸葛亮仍忠心耿耿。可见,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心里的执念。为感谢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孔明将一生都献给了他,先是辅佐他成就霸业,后是扶持他那无能的儿子为君王,鞠躬尽瘁死尔后已。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净美,莫关闭心灵的通道,缩短它的花期,让本该散发珠玉光泽的生命历程变得晦暗,徒添几缕叹息。
与人的交往如同学习。找到学习的方法,有了追求的目标,学习就会是你精神的享受,如若不然,它便是万丈深渊,令你肝肠寸断,头痛欲裂。与人交往不惟有三省吾身的态度也要秉持真诚的理念,只有如此,才可走之别人的内心世界,而不是泛泛之交。
葬花的黛玉,其一生是坎坷的,与宝钗终没能走到一起。寄人篱下真的有那么不堪,倘若黛玉能够畅怀,打开封闭的心窗,或许寄人篱下已是幸运,又何尝平添愁色,自寻不悦呢。
拨开心灵的迷雾,让阳光照进心灵,会发现他人笑靥如花,亦会收获满满。
【篇三:撕下你那尊贵的面具】
古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大败吴国;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有李白受不得半点委屈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以大丈夫能屈能伸为荣。”吴越两国交战多年,终于有一次,越王兵败被俘。到吴国当吴王的奴隶任人使唤,受尽吴王的折磨与虐待,最为重要的是受到了吴王的胯下之辱,可越王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放下了所有的面子,没日没夜品尝苦胆,他坚信,总有一天,他终会还回来的。忍辱三年,回到自己的国家,可他并没有忘记在吴国的日子,随后创立军队,反败吴国,最终成就霸业。
“以小人只为面子为耻”。项羽是一位英勇无比的将领,可他有勇无谋且狂妄自大,放不下高贵的面子,最后乌江自刎。项羽有军队10万,而刘邦只有5万,两人同时率领军队攻打同一座城池。两人率先约定谁先进城池,而刘邦先进去了,这使项羽非常愤怒,他率领军队准备攻打刘邦,可刘邦却没有恋战,把城池让了出去,避免了一场大战的发生,而项羽却因为刘邦让城池而更加的狂妄自大,而刘邦忍辱负重,亲自拱手让城池,刘邦回到了自己的领地,率先获得民心,他一直操练队伍,最后打败项羽,而项羽却还不敢相信,项羽逃至乌江,他不甘心做刘邦的奴隶,更不甘心回到江东,他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最后乌江自刎。
我们青少年不就应该向越王,刘邦学习放下自己的面子吗?据调查,校园内的许多打架斗殴事件不就是这样发生的吗?有一些同学因为一些繁琐的小事,本来可以化解,可是他们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最终导致斗殴事件的发生。正值青春的我们,是早晨的太阳,容光焕发;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应回荡着我们的澎湃;是一首不绝如缕的歌,把浪漫的情怀焕发。正直青春的我们,应该把时间当作一把尺子,衡量我们每一个人奋斗的进程。青年,正是我们努力学习而报效祖国的大好时光,每个成大事的人都应该丢掉一些阻碍行进的东西,而我们应该丢的,不就是那所谓的高贵的面子吗?
撕下你的面具吧,即使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撕下你的面具吧,也许你升不成那万丈的光芒;撕下你的面具吧,也许你装扮不成雍容华贵的牡丹。“请你撕下你那尊贵的面具。”让世界多一份真实的美丽。
【篇四:什么也是一种养料】
人们穷极一生,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失去,自然也不断地痛苦。
其实我们拥有的并不少,但是奢望的太多,痛便梗在矛盾里无法取舍。我们一直以来,都对自己所拥有的不闻不问,而对自己所没有的却异常执着,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很多。
但是,失去带给人们的不一定是痛苦,因为失去,只有失去,才会让人们看透很多;只有失去,才懂得如何珍惜。一次次的失去,让我学会一次又一次变得强大。
当自己失去的时候,才会看透人心,才会明白人人都在伪装。人要没钱不如鬼,汤要无盐不如水。现在的社会,现在的人,都喜欢虚的假的,不喜欢真的诚的,谁虚伪谁高人一等,谁真诚,傻瓜一个。
以前我一直以为坚持才会让我们变强大,但是经历了很多后才会发现:真正让我们强大的,是放下。
当你失去了你所谓的朋友,所谓的友谊,所谓的.爱情,失去一切,你才会更早的认识这个社会;失去一切,才会懂得如何重拾一切。
只有抽掉人们精神养料中的感动、天真、阳光,再重新注入坚强、失败、痛苦、失去的精神养料,才会真正学会怎样去坚强。
朱元璋失去了世界上最亲的人,最终成就了霸业;范仲淹三次散尽家财,却又三次聚敛家财;虞姬虽然失去了生命,但她成就了楚王霸业的开始。
所以,失去也是一种养料,而且它是强大的,不要总是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果断一点,选择失去吧,就算你失去了一切,它还会教你如何得到更好的。
【篇五:谏逐客书】
古往今来,要想实现富国强兵,匡扶伟业,重用客卿贤士,罗揽天下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始皇对“郑国渠”事件耿耿于怀下令驱逐客卿,引得朝臣非议,人心惶惶。如果失去了贤士人才,那国家强大就失去了根脉,要想统一大业便如痴人说梦,因此我认为逐客实非明智之举。
若要远扬国威,加强国立,定要亲贤臣用贤士。
昔日秦穆公招贤纳士,西得由余,东取百里,启蹇叔、用邳、公孙;因而并过二十,称霸西戎。由此可见,客卿功劳之大,正是因为穆公用人不疑,求取贤才的正确方法,才为秦国的实力打下坚实基础,树立了秦国的国威。
纵观历代,秦的几位君主重用客卿贤才的举措未曾断代,孝公用商君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惠王纳张仪之计扩展了疆城版图;昭王举用范雎,巩固了王室权利,凡此种种,使秦成帝国霸业。之所以能够如此,归根溯源,还是由于卿士之贤,功不可没。
如果不是本土之民,既有贤能却也要驱逐的话,又是什么道理呢?秦不盛产珠玉宝石,乐理之道也不够精深………。秦王嬴政却不注重,只顾美好声色,夜光宝石、灵鼍之鼓入秦宫,郑、卫之女充秦殿;只满足个人所需而不顾国之所需,重声色人轻人民,是不能够治理好天下的。
因此,想要使天下太平,国运昌盛,就应该重用客卿。
正如高大的泰山不拒绝土壤,宽广的河海不遗弃细流一样,称王制霸的人,也不应该抛弃民众,由此才能彰显德行。三王五帝只所以能够无敌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们不分土地的东西南北,不论百姓的异国它邦吗?因此,国家一年四季富裕美好而天地鬼神降赐福运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君主亲贤士用贤臣啊!
以上看来,做为君主,要想实现富国强兵,匡复大业,使国运昌顺,百姓和乐,就应该重用客卿,罗揽天下人才。人不能凭个人喜好,随心所欲,如果驱逐客卿,一旦为它国所用,则不但引起客卿们的怨愤,更会增强别国的实力,对我国造成威胁,这样就使国家的命运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随时有可能面临危险。
因此,希望始皇收回成命,改变自己的意见,重新启用贤士,以振国威,强国力,富天下,使之霸业能够得以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
【篇六:我给自己写封信】
周小馨同学:
你好!
嗯?你问我是谁?我呀!是你的如影随形,我可是亲眼见证了你的成长,一直陪伴着你,只不过你没有注意罢了。
我看你成天弓着背,像只大龙虾似的坐在书桌前,夜以继日的学习,难道就不会感到疲倦吗?哎呦,还是别可怜啦!别人不知道,我可清清楚楚,脑子里整天胡思乱想,就知道挖空心思讨好老师。每天看着影子们炫耀自己的主人有多么认真,多么的多才多艺,多么的好。再看看你,怎么比呢?
每次写的日记里面堆砌那么多华丽词句,只为博老师的眼球,引起老师的关注,以此成就“霸业”。
上课所谓的独霸“江湖”“秒杀”对手,只是为了让老师表扬夸奖几句,树立威信。
再说,你呀!为了一丢丢鸡毛蒜皮之事,也要斤斤计较。为了一只鱼却丢了一条大鱼。那次,同学问了你一道题,你非但不讲解,还要计较她上课走神的事,害得她“遗憾而终”。“如助人之,不亦乐乎?”
尤其是你的皇帝梦,真让人受不了。老是想着黄袍加身。可是你虽有这好心愿,却从不读政治方面的书助长实力,一大把年纪了,还读着童话呢!真是幼稚呀!死死拜着童话书为“金兰姐妹”。不过你肚里的货倒不少,什么《安徒生童话》,什么《格林童话》,都见了底。尽管读了这么多童话有个鬼用,也不能为你坐上龙椅助上一臂之力。你呢?却狂读的不能自拔。
你还总喜欢拔高自己,把自己当成宇宙中心,好像所有都得围着你转。这不就应了那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吗?连古人智慧化身诸葛亮你都认为是吴下阿蒙。哎,真不知该咋说你!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你就认定自己能干一番大事业。
我跟你长得一模一样,我总是在镜子中出现。我可不想在谈论主人时只能在一角灰溜溜的躲着,只希望你能够谦虚点啊!(好歹为我那“一亩三分地”争口气呀!)
祝你:
学业有成,身体健康!
另一个自己:镜子中的周小馨
2015年10月5日
【篇七:齐桓公管仲鲍叔发言稿】
晓能力边界,立格局意识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回望人类历史的苍穹,浩瀚无垠,点点星光,璀璨闪烁。而书籍正是古今人类历史长河中最珍贵的结晶,蕴涵着无数令人受益匪浅的美德与道理。相信大家也都听过管仲、鲍叔、齐桓公三人的故事吧?借此读书会之机,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在三人共同完成霸业的佳话中,鲍叔给我的感触最深。桓公即位,他身为首辅,权财已唾手可得,但他却抵得住繁华的诱惑,守得住忠君的初心,力荐敌臣管仲;在管仲被重用之时,他又甘愿保持谦恭和低调,甘居下位,在宏图霸业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的知人与力荐,无怨与无争,恰是他知晓自己能力边界的体现。早年的深厚情谊,使他充分认识到管仲这位“敌手”的过人之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沙场上的征战,或是他鲍叔略胜一筹;身居庙堂,治国安邦,征战后的治理相比管仲他却要自叹不如。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鲍叔,在齐桓公登基繁华喧嚣间洞若观火地认识到自己能力的边界,知人又自知,他愿为国家富强,人才得所而低头,以如此大格局大眼界,实现了“退”的智慧,又不知比后世无数囿于蜗角之争权名之利的政客高明多少倍!
斯人之形湮于黄土,然斯人之神映树常青。鲍叔的所作所为,向我们传递着自知的审视意识和开阔的格局观念,一次力荐不仅换来人格的青史留芳,更换来了整个时代鼎盛繁荣的名扬万古。自知观念和格局观念,本是每一代人应该培养的意识,但揆诸当下,狭隘自傲的社会风气又怎能不令人担心?恶性竞争屡见不鲜,骄傲自大的言论处处可闻。观念的缺失原因在何?或是浮躁的日常生活缩小了我们精神沉淀的容量,抑或是和平宽容的时代让自大得我们更缺少碰壁的机会。究其根本,是对自我能力认识不足,对格局观念的体会尚浅。与其在一味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路上狂奔不止,不妨停下来,学会审视自己,了解自己能力的半径,纵眼总观全局的风貌,或许更能将个人的社会价值最大化,从而为人才资源转化为社会效率提供最优解。
纵观古今,从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到郁达夫对沈从文的照顾与提携,再到如今新时代,知己知时的意识不仅是历史文化留下的烙印,更是中国屹立于世界的辅翼。知己不足,唯才是举让社会成为和谐谦让,才得有所用的海洋;胸怀大局,高速发展更让中国在共赢中不断成长,成为叱咤风云的东方大国。从华为人才争夺战略,到抗疫分享中国经验,国家发展先、世界和平先的格局观已然被赋予特殊的时代意义。知己知时,中国在国际交往舞台上将更加灿烂夺目!
仰先人之风,立处世之则。书本上的精神硕果不能仅仅成为我们思想的醇醪;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对自己进行客观审视,不盲目自大;胸怀格局,纵展眼界,晓能力边界,立格局意识,追随千年前鲍叔的脚步,再创千年后盛世的荣光!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