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本相关作文

【篇一:旧书】

我喜欢看书,所以家中的书倒是不少,特别是旧书,我总喜欢从爷爷那借来旧书看。泛黄的纸张,深深浅浅的底线,凌乱不整的封面,这样的旧书在家中随处可见。

我总喜欢在清晨午后,在铺满栀子花香气的阳光的阳台上,手捧一杯浓茶,静静地品味着书香,温茶,阳光,陶醉在这诗意般的意境中。

我认为旧书并不会因为时光的荏苒而使它的内涵打折扣,贬低它的价值,旧书是精神的食粮,是灵魂的体载,是精神的躯体。白居易诗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过去是一坛陈酿的老酒,旧书是其中最难回味的一杯。

旧书是淳朴的,它就好像是没有被破坏的名胜古迹一样古香古色。它没有那些华丽的词句,没有浮躁情绪的宣泄。如同弯弯曲曲的溪流,深入我们的灵魂,纯洁着我们的精神。旧书都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端庄典雅,它没有今日书籍的妖媚,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样的美好。捧读旧书,是一种享受,被古典文化浸淫,言谈举止自然潇洒自如,魅力四射。

在我眼中,品味旧书会让《三国演义》变成现实中的义薄云天,会让《太阳照常升起》。会让自己漫游于神奇的《西游记》中,会铭记《弟子规》中的淳淳教诲……

品旧书,可以使人不忘本,在旧书中写着鲜活的历史,凝固着曾经沸腾的时间,琥珀着曾经燃烧的爱情。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作为一个时代骄子,不忘本,这是为人的基础,处世的黄金法则。旧书中的鲜活历史,可以使你热血沸腾。

品旧书,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宁静与净化。旧书就像是可以让你心灵净化的仙露,可以使你放下一切恩怨,静心投入到旧书的世界里,远离这个浮躁的世界。

旧书,是那绝无仅有的《红楼梦》,是那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那备受推崇的《孙子兵法》,是那魂兮归来的《楚辞》,是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歌赋……

在这个道德沦丧的现实社会中,只有旧书是社会物质丰富的一方净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流年划过的不再是浅之的痕迹,岁月流淌已不再是淡之的呼吸——伴着书香,我一醉而去,足矣!

【篇二:做人不要忘本】

当我们被时光带领着向前走时,我们明明有时间去关注周围,去关心亲人,去欣赏路旁的一株野花,然而,我们常常会忘记。

我们会忘记自己存在的根本是什么,却永远无法遗弃那些自己渴望的事物,永远不会……

在很小之时,我就懂得了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那时的我们是任性的,是天真的。对于外界我们一无所知,只明白父母对自己很宠,只要有需要都与他们说便可解决,实在不行之时哭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但是,这时的我们不会明白自己正在花费着亲情这张银行卡。

一份亲情的帐单会让我们震惊,原来我们已花费了那么多,但是最终的价钱却会让你羞愧不已,那里一定是零元。这可不是因为你刚出生,而是因为它是无价的。如若不然,你必定早已负债累累,不可能再直起腰杆。

我们生活在家中,而家由情而生——不要忘记那紧紧包围着我们的情。

当我们离开家时,我们不必担忧,因为无论何处都存在着情。扶着老人过马路,给儿童让座这些皆属于情的表现。这是我们不得以才去做的事:“要不是因为法律规定,我才不要回家去看什么三大姑八大姨的呢!”这便是现在人们的想法,这是不良风气所致,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也是人心所致。

现在的我不知为何开始厌恶自己的母亲,即使她没有做任何事也会觉得麻烦。总是想与她好好交流,却在承诺好不再吵架的第二日便因一些琐碎小事而大发雷霆。我明知这并非她的错,却又将这慕名之怒强加于她。情是连接于人们之间的纽带,不只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不要忘记情,不要舍弃本。

【篇三:追新切莫忘本】

当圣诞夜的钟声敲打你的耳膜时,除夕夜的爆竹声是否已悄然逝去?当情人节的玫瑰抱在怀中,七夕的鹊桥是否已悄然忘却?当万圣节的南瓜来往传送,端午的粽子是否已索然无味。当外来的洋节充斥我们的生活时,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否已开始走远?

翻开泛黄的书页,那段被风沙掩盖的历史静静的浮现在我的眼前。当鸦片战争的长枪短炮在中华大地上肆虐。这条东方巨龙在饱经沧桑后发出惊天动地的咆哮。终于伴着激昂战歌,黑暗被驱逐,黎明带着血色升起。中国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腾飞。高楼大厦在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我们的物质生活日新月异,可精神生活却渐渐空虚。我们开始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我们的精神层面的要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当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变成了圣诞苹果到处送;当年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变成了情人节的玫瑰万里香。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为什莫我们对传统文化如此淡漠?

当我们低吟着“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那份诗意时;当我们浅唱“长太息以掩涕兮”的那份惆怅时;当我们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渴望时。我们早已将传统文化植入心中。正是这个千千万万的呼唤与怀念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强大生命力。

现在的中国正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当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碰撞时,必然会有所比较。在这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便是正确的做法。中华文化是“民族魂”是每个华夏儿女血液中的东西。但它并不完美,而外来文化中“平等博爱”的意识恰恰弥补了它的不足。于是这两种文化取长补短就产生了十分微妙的化学变化。例如;当小提琴搭配《梁祝》的乐曲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回荡时,每位听众都会惊叹着完美的结合。只有当中华文化自信但不自负时,才不会让现代版的“邯郸学步”再次上演。盲目崇拜的结果只会重蹈近代史的覆辙。

淡雅幽远的诗词,素胚勾勒的青花,笔墨丹青的国画,宫商阙徵的低吟。到处都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辉。西方的平等与开放处处体现着西方人的智慧。求新而不忘本才是我们学生面对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我相信,中华文化在经历过历史的沉淀和新文化的加入后,一定会成为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篇四:勿忘初心】

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点,不要和他人非得一争高下,要做最好的自己。

从前,一颗核桃树上有很多的核桃,它们在树上你一言我一语的,不知在争吵着什么。噢,原来它们在吵着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可是,现在正值春天,它们都还是青色的核桃。一个长得最小的核桃说:“你们去外面的世界去干什么?向他们展示自己,你们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一些核桃听了小核桃的话,不再去奢望外面的世界,而是努力的生长着,想着有一天他们终会成熟。而另外一些核桃却不听劝,执意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一起从树上跳了下来,一个不稳,他们来不及看看外面的世界,就不知被河水冲到哪里了。

留下来的一些核桃,他们每天吸取营养,努力地生长着。春去秋来,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留下来的核桃茁壮成长,长成了一个个的大核桃。农民伯伯连连夸赞核桃的好吃。

那些想去外面世界的核桃,他们忘了自己本来的任务,他们没有遵守自己原来的本意,也没有来得及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已消失不见。而留下来的呢,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要干什么,他们最终获得了肯定。

这些核桃难道不正是像我们吗?不要一味最追求新的东西而忘了自己本来的初衷和本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既然有那么多人比自己优秀,不是想怎样超过他,而是要去想自己怎样才能做的更好不是吗?

做人别忘本,勿忘初心。

【篇五:我的青春摆渡人】

我常常暗自庆幸,一是我能来到这个世界,二是我现在拥有很多,三是我有一位好父亲。而在这三点之中,我尤其得意之处,还在于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长相平平,个子不高,但他老实,吃苦,有担当。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的父亲是一个令人敬重的人,他默默地在我的人生航程中摆渡着我。

父亲常告诫我,凡事尽力就好。这次半期考试之前,我一如既往的打电话告诉他我很紧张,希望得到他的安慰。不曾想到,他不但不安慰我,反而笑着反问道:“这次考试你有信心吗?”我撇撇嘴,故作不满的抗议道:“你怎么这么不信任我?”他沉默了一会儿,我以为他误会我骄傲了,想解释一下,那边却传来熟悉的嗓音:“只要你现在努力了,日后不后悔,怎样都好。”一句话,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作罢。

父亲经常叮嘱我,把自己看小点,把别人看大点。记得那天放学,我兴高采烈的告诉他,这次考试考得多么令人满意,末了还打趣他,说是不是觉得你女儿很厉害?他笑着连连称是,我心里高兴得像吃了蜜一样的甜,随即开始吐槽班上其他同学如何如何的笨,不曾想,父亲却突然打住了我的话。只见他皱着眉,满脸不高兴地说:“不管别人再差,也总有地方比你好,总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我有些吃惊于他少有的严肃,但将心比心,我也知道自己错了。自此以后,待人接物之时我也就将他的话铭记于心了。

父亲还常常对我说,人可不能忘本哪。今年暑假时,不知怎的,我家对面的老爷爷突然患了癌症,整日卧病在床。听到这,我不由得有些唏嘘,只得感慨世事无常。

那老爷爷,我印象是极好的啦,他经常给我们家送土里种的新鲜蔬菜,年关到时还省吃省穿给我发红包。老爷爷无儿无女,一年就靠卖菜来维持生计,关键是他今年已经80多岁了,却还是下地干活,对我父亲就像亲生儿子一样照顾。

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沉默不语了好一阵子,他再三叮嘱我妈一定要去照料老爷爷,能帮的都帮。父亲离家在外打工,要回家,可得好几天的路程,不曾想,几天之后,他竟然回来了,他蹲在邻居老爷爷的面前,眼底发黑,显然是疲惫极了。母亲见了,心疼得直埋怨道:“你跑那么远回来,花那么多钱干嘛?家里不是有我们吗?”父亲却摆摆手,肯定的说:“再远也要回来,否则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后来,我听母亲说,从第二天起,他就一直守在老人的病床前,给她按摩喂饭,无微不至。这一次,父亲不再是用语言,而是用他的行动教会了我:人不能忘本。

都说父亲是孩子们的第一本书,有他的言传身教,才能有孩子的好。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谦逊,如果我学到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懂得了一丁点的感恩,我都得感谢我的摆渡人——我的父亲。

【篇六:以根为话题】

就像一个普渡众生的智慧老人,根,教会我们无数生活的真谛。

根,教会我们不断追求。

沙漠中仙人掌的根繁茂而幽远,那是因为它的根不断追求。为了生存,根伸向最远、最深的地方,汲取那一点点的养分。然而就是这一点一滴的汇聚,造就了仙人掌顽强不屈,不畏艰难的性格。我们虽没有仙人掌般的坚强,也要有仙人掌根般的追求。巴金爷爷说:“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人若有像仙人掌根般追求的毅力,希望与成功便随之而来。

根,教会我们无私奉献。

峭壁上的松树,根状稀奇古怪,有谁思考过为什么呢?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根扎进块块石头,层层峭壁,致使根的形状千奇百怪。可知根在深扎时受过多少挤压与蜿蜒,但它却从一而终,毫无怨言。我们虽没有松柏的伟岸,也要有松树根般的无私。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活,如果世人只顾自己,世界将失掉它的生气,每天机械地重复。奉献无需成本,却能创造出价值,它不会让奉献的人变得贫穷,却能让得到的人变得富有。让我们像根一样地奉献,让奉献成为忧伤的休止符。

根,教会我们不能忘本。

为什么文人喜欢歌颂花花草草,唯独浮萍例外?其因在于它没有坚实的根。充盈的水分与阳光,舒适、安逸生活,让它早已忘记根的重要。它的根退化为细短的根须。失去根的支持,它迷惘了,只能随风漂浮,它辨别不了生活的方向,把生活的坐标建立在外界的基础上,永远不能主宰自己。忘本带来的伤痛不止是对生活的无力,它更让你饱受世人的白眼与唾弃。就象浮萍,只等着风来驾驭,一生一世成为风的奴隶。我们要像海明威笔下的打渔人,不屈服于生活,不能忘记生活的本质。

物犹中此,人何以堪?人生的真谛不都蕴含于这普通的一块根中吗?

别把太多的权力交给人类,当他倦怠的时候,当他失落的时候,当他惶恐的时候,生活对于人类只是无畏的挣扎。不如让我们回归大自然,它会让生活重新转动如三棱镜,每一面都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