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句名言的启示】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意思是:人做任何事情,要把道德伦理放在之前;不轻易被物质诱惑,做出违背道德的事。
一个烈日炎炎的的下午,空气中热浪滚滚,知了在树上一动不动。于是,我决定去超市买冰棒解暑。
买完冰棒,准备走出店门,老板娘就出来搬货,那细小的手臂,搬起来多么吃力!这时,一张五块钱不小心从阿姨的兜里掉了出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感觉那张钱闪闪发光,好像在说:“捡我呗!反正没人看见。”可这五块钱是人家阿姨的血汗钱啊!一颗豆大的汗珠从我头顶滴落。算了,再不捡,人家就拿走了!于是,我把钥匙扔在钱旁边,自然地弯下腰,连钱带钥匙拿起来,低头耷脑,眉头紧皱,“热死了!这什么鬼天气!”接着,我大步跑回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钱放进裤兜。回到家,我欣喜若狂,乐得合不拢嘴。这次“捡钱行动”简直是天衣无缝!
我迫不及待地撕开冰棒的包装纸,津津有味地舔起来。突然,我想起了兜里的五块钱,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连冰爽可口的冰棒也顿时索然无味。
我坐立不安,埋头沉思——夏天热得要命,五块钱可以多买几只冰棒啊!但那个阿姨也挺不容易的,既要照顾店里的生意,还要辅导小妹妹做作业……我在这个道德的小世界挣扎了很久,最终,一句名言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后来,我拿着这烫手的五块钱,跟阿姨说:“阿姨,你搬货的时候钱掉了!”“哦,真的吗?谢谢你喽小妹妹!”
这件事告诉我:道德当身,不以物惑。要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篇二:保有净土】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唯有德行,才有净土。
——题记
烟锁重楼,世间混沌,心何为净土?我认为只要有德,便保有净土。
今天学校要交书本费,弟弟悄悄的对我说:“姐姐,我们多给妈妈要点儿书本钱吧!我想买零食。”
弟弟的话使我思绪回到从前。那天周末,我在店里写作业,因为妈妈临时有事儿,留下我独自照看店。我心想:我一定要卖好多钱,这样妈妈就可以开心了。我站在门口四处张望着,期待着有人到来。
一位急匆匆的叔叔走过来拿了一瓶可乐,“喂!多少钱啊,小朋友。”他弯下腰问我道。“三…”刚说出口的三块钱又憋了回来,我心里掂量着:妈妈每天那么辛苦,我平时也帮不上忙,不如多要一点儿钱吧!这样也能帮妈妈分担分担,她肯定会夸我的。我暗自窃喜,大喊到:“五块钱!”他似乎没有怀疑,掏出五块钱便递给我,然后边拧可乐盖子边走开了。我高兴的看着那五块钱,攥在手里,等待着妈妈回来表扬我。
可等我和妈妈说后,妈妈却沉默了,她皱着眉看向冰柜里的饮料。我心里充满疑惑,为什妈妈不表扬我呢?
这一天妈妈都没给我说话,下午来了又来了一个买水的人,他买的也是可乐。他递给妈妈五块钱,妈妈把钱递给他。“来,这是找您的四块钱,您收好。”那人当时蒙了,“大婶儿,您找错了吧!”妈妈笑着说:“今天的可乐只要一元钱。”刹那间我理解了妈妈的沉默,也懂了妈妈的行为,我多收了两块钱,妈妈要把这两块钱还给别人。不能占别人的便宜,即使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心是明白的。
晚上回到家后,妈妈拉我桌前,她对我说:“妈妈知道你的意思,可是妈妈不想要你通过这种方式来换取妈妈的高兴,妈妈只想让你做一个诚实善良的好孩子。你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把道德作为自己做人的原则,有道德的孩子,才有规范的行为,有规范的行为,才有干净的内心。不能挣黑心钱,更不能趁火打劫,不能被这些身外之物所影响,这是我们做人的底线,如果我们连底线都没有的话,那别人会看不起我们的,我们不做有损自己和别人的事…”
思绪又回到如今,我坚定地向弟弟说到“我们不能那么做,不能骗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这个世界诱惑太多,我们怎么才能独善其身?陶渊明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啊,心若无尘,则处处为净土。
【篇三:给信任留些空隙】
活在你所信任的现实社会中,如果你不留些空隙地完全融入其中,你会慢慢地为白天的阿谀奉承歇斯底里,开始没有目标地完成一天的“被加”任务,抱着“看客心态”打开日复一日的新闻联播。“习惯性怀疑”地品评着今日快讯,厌恶的翻过一页页的“炫富”“审丑”“娱乐至死”的快餐头条,在处理高考,择业等人生大事上体现“社会焦虑症”。渐渐地失去了梦想,没有了信仰的标杆,日子变得黯淡无光……
夜雨霖铃,遥闻深巷狗吠的静谧之夜,我们不禁反问自己,该不该走出这“云不知深处”的山中,认识一下真正追求的“庐山真面目呢”?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给信任的物质社会留以空隙,作德以心逸日休,方可赋予自身以自律的本性。作为益阳负面名人郭美美,挪公济私,聚众淫赌,给年青一代树立了不良之大旗,害人害己。故青少年应该引以为戒,修身养性。此为留以空隙第一步——修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给信任的是是非非留以空隙,认清自己的行为价值。不为“讹”与“被讹”所捆绑,有自己的一套“风向标”,才不会发生那么多“戏剧妖魔化”的扶老人事件在全国各地上演。更进一步之时,汶川捐款般爱心已成世人常态。路无负载之颁白,乃社会大同,国有我们这等青年,谓之幸也,望也。此为留以空隙第二步——齐国之大家
手牵手,心连心同住地球村。给信任的民族狭义观留以空隙,抛开国家思想与私利,你会发现有很多新世纪的道德先驱。排除万难,令日本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佐藤荣作,播洒无数自由梦想,为争取黑人名族的马丁·路德金,欣欣向荣,立志于集约化绿色农业的诺曼·布劳格,以非洲人民疾苦加诸等身的史怀哲等等,此为留以空隙第三步——平天下
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给信任留些空隙,播种我们的信仰,才不会迷失于当代复杂的社会,才能体现个人的信仰道德价值,才能努力做到“修身,齐家,平天下”。
【篇四:利益与道德】
很多人认为利益与道德之间是不能划等的。就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孔子鼓励救人后而拿了相应报酬的弟子。却批评了行善却默默无闻的弟子。
这不经让我感到很困惑。这似乎与我们理解的做法不一样。难道一代圣人孔子也会犯错吗?
我却认为利益固然重要。但也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我认为在道德之上的利益是可取的。
这个观点让我想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陶渊明不愿在官场与世俗同流合污,义无反顾的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但是他却失去了官职带给他的利益。却守住了内心的纯净。虎门销烟的有功之臣林则徐。将鸦片阻挡在虎门前,最后林则徐等来的只是道光皇帝的贬蔗。但是在今天,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因为林则徐守住了内心道德的底线。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二战后期,盟军准备轰炸日本本土,梁思成说服美军保留日本古建筑物,为美军在地图上标出日本古建筑集中的地区并注明详细地址,包括京都和奈良的宫殿、城墙及寺院。因此,京都及奈良的古建筑奇迹般地毫发无损,他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观念。
反腐倡廉建设中,不少高官被拉下马。他们就是因为利益超乎了道德底线,而变得贪婪。正因为有些人将利益放在了道德之上,所以产生“三鹿奶粉”“地沟油”,各种假货更是穷出不奇。
有人说:无论什么时候,你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底线,因为很多时候有些人他会一点一点磨消你的底线,当你没有底线的时候,你就完全被别人控制。
道德底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存在的。但是在道德底线下最求个人利益是可取的。但是一旦当你的利益凌驾于道德法律之上,那你便失去了人的道德底线。
没有底线的人很可怕。因为你已然将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
古人云: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所以我认为追求不超出个人底线的利益是能够的。这个时候的道德底线与利益不相矛盾。但是一旦超出这条底线。利益与道德就会相互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