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相关作文

【篇一:我喜欢的一个汉字】

雨如丝幕,点点挂檐,滴落掌心。摊开手掌,水珠沿着手心的纹路,快速地散开。一竖提,一横撇,简单几笔,即成“水”字。定睛细看,阳光之下,水汽蒸腾,恍如水畔洛神,若轻云蔽月,似流风回雪,穿越时空款款而来……

她,滋荣万物无私心。高山深涧、悬崖瀑布,滚滚长江。这,是水。泉水叮咚,小河细流,蜿蜒深潭,这,也是水。小至一湾清泉,广到沧海玉湖,皆为自然之子。她善施教化,随圆就方,以普度众生的悲悯,哺育万物成长。是故,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说:“水,万物之本源。”

她,教化人心凭纯净。水,如一面明镜,时时刻刻提醒人们自省。以道至德,仁义为上,勇于面对自己铸下的错误,修正化心,宁善尽美,浪回终义。如观音手中净瓶之甘露水,“劝至勤革所向善”,劝诫迷途的浪子,歧途知返。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水,清彻如许,一目见底,如一位导师,以澄澈清白正告人们:做人要保持自身洁好,不为靡华所惑。似株株出水芙蓉,“出淤泥而不染”,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清朝名臣于成龙,一生清廉,从不奢华浮靡,成为三品大官以后,仍举家食白菜,并婉拒了康熙帝赐予他的新居。他去世后,人们打开他用了一生的木箱,却只发现了一件新朝服和半两银子。“生居陋室两袖空,归日安土万古垂”,清廉如水之士,终会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她,追寻梦想不惧难。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痴恋瀑布的豪壮雄伟,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度。而汇成这偌大壮丽的,却是那潺潺细流,一滴,两滴,万涓成水,汇化一脉。尽管细小,但不惧沿途险滩峻崖,一路奔流,如器随形,避绕顽石、浮舟泥沙,无所畏惧,不曾停留,终化勇刃,披荆斩棘,融入江河、湖海,生生不息。这是奋进的水,她晓喻我们,人生最出彩和美丽的,是不断奋进、驰骋万里,才会驰向成功之巅,问鼎天下,实现心中的雄才大略。

我甩一甩手,掌心犹有湿意,但水珠却已落入地底,遍寻不见了。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虽泽被万物而不争;可刚柔相济如浪遏飞舟;能有容乃大如海纳百川……我,愿永远成为一个“水”一样的人——简单而朴素,婉约而柔韧!

【篇二:礼不可废】

颜元曾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可见“礼”的重要性。

从周公创建礼乐以来而使国家得以安乐,到“五经”中《礼记》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无不说明着“礼”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必要性,它超越了历史,跨越千年来到现代社会——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但是礼仪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新闻中,国家元首会面时,哪一个不是面带微笑与对方握手问候呢?无论国宴家宴,你有见过哪个人翘起“二郎腿”,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呢?那岂不可笑!

由此可见,礼仪所表现的是这个现代社会的形象,是一种文明。人们见面问好或者在公共场所对个人行为的克制,就是一种礼仪。人们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力越高,也就表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

不仅如此,礼仪还表达着个人的修养与魅力,是对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评价标准。看孔子生前,尊师重道、亦为人师表。他曾为自己的老师服丧,这是他尊师;他教化弟子三千,这是他重道。在孔子去世后,子贡为他守墓三年,这是对他为人师表的肯定,也是他个人魅力的彰显。孔子之礼在于他的身修,子贡之礼在于他的心泰,历史早已证明,他们是因有礼仪而名芳千古,教化后人,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他们的存在都给人以启示与震撼。

既说礼不可废,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礼,即礼让他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的目光。当流水路过山石,它懂得避让而能顺河奔流向海;当山石遇上流水,它懂得礼待流水,只是静静等待流水离开,并不阻挡,因而他能屹立不倒,不至于被愤怒的流水冲走。他们相互礼遇对方,因而创造了山与水的性格,引得迁客骚人为此着迷,竞相描摹。

人亦如此,若是有阻碍自己去路的,大可微微一笑绕道而行;若是有吵闹自己安静的,何不同样一笑,任其在自己身边。这样的礼让既是修炼自己,同样也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提醒他人,还能赢得他人的礼待,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当今社会正不断发展着,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永远不可摆脱礼的“束缚”那么,那么,就把礼仪深植心底吧,让自己成为一个泰然有礼的人,并感染身边的人,长此以往,何愁家不大,国不昌!

【篇三:永不停息的心】

假如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那么人类可能和计算机有一场星球决战;但假如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地球上可能会如湖水般平静,丢失了人性的人们已经再泛不起任何浪花。

为什么?像计算机一样模式化思考是将人的个性与棱角一一磨平打滑,那时的人类像被挖去心脏一般,血肉模糊,奄奄一息。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吗?事实上,这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回头看历史,中国文人艺术家的路崎岖坎坷。记得科举八股文限制文人的才华与天分,而后满清文字狱又压制文人的思想与个性。那是古时的文人被洗脑,被条框模式化,写着一样的文章,用异样的文字歌颂当权者,像机器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的他们如同龚自珍笔下的病梅,千篇一律,弯斜扭曲而多数人却不自知!这是多大的悲剧啊!未等到敌人入侵,军内早已偃旗息鼓。

其后封建半封建社会终于结束,本该沐浴着新中国初升的太阳的柔光,欣欣然发芽结籽的文人们却再次遭受冰雪冷霜的打击——长达十年的文革开始了。文革期间无数人被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那时候的文章容不下半点个性和批判,只能歌颂,只许礼赞。那时候的“红毛兵”像是中了魔咒般像机器一样不知疲倦的哼唱着同一首歌,呢喃同一句话“毛主席万岁!”这与设定好模式的机器又有什么区别!他们早已失去了自己的同情心和价值观。他们就像是上了发条不断动作的玩具,挥舞起他们的皮鞭,恶狠狠地抽向早已饱受磨难的文人们……。还好,那样沉重的枷锁被卸下,文人们逐渐恢复生机。

经历了那好些磨难的中国文人和艺术家们,现在却并未大放异彩,为什么呢?近日,有消息称冯小刚的新电影《芳华》抗不住广电压力,临时撤映。我们的国家,到现在依旧没有完全对中国的文化的“教化”放手。只因为电影中涉及了越南战争的政治敏感话题就要重新剪辑,回炉再造。中国经验式的歌颂祖国的崛起的框架文章依旧占据报纸大部分版面,人类与机器的区别在于人类有一颗永不停息的心。希望我的国家能在文化上也能树立自信,保护好人们那颗灼热的心。像机器一样模式化的歌颂文章向来不是人类所需。

所录曾有句话“我不愿人们被教化。”被教化的文人们尤其可悲。愿中国文人们永持自己滚烫的心脏。

【篇四:童心不泯】

当下的教育现实,使得大多数的学生、家长或是老师只追求分数,从而学生苦不堪言,一如赫胥黎之言:少男少女的心在提前硬化。而教师乃教化与培育者,当与学生一起童心不泯,与现实抗争,让教师的教学业绩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还可体现在学生的健全的人格上。

时代的快节奏本已让芸芸众生失去了那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淡泊之心,而后腐败之风侵袭了政坛、商界和体坛,最终,到了教育界。但是,评定教育者的地位需要的是其教师业绩,能够量化的,也只有分数了。久而久之,教育界变得只追求分数,学生也成为了机械刷题手,一如处在“分数”这个枷锁之中,动弹不得。

好在,还是有人愿意突破这现实的牢笼。章开沅教授辞去了他荣誉终身教授这一职称,为教育界的拨云见日带来了希望。是了,少一些虚荣,便多一些真实,也为学术氛围的改善带来正能量。也许,这正是应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诉求,让教育者能够心无旁骛地教化培育下一代,让学生能够轻松自得地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

然而,仅仅让下一代得到知识,远不是教师肩负的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但少年时代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也能体现教师的业绩,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朱赫老师的话对保尔影响极大,使其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最壮丽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与人生价值。反观几年前的马加爵事件,只那几句话而引发了五个家庭的悲剧,不得不说,一个人的教化程度是至关重要的,虽不能说教师的思想灌输起决定作用,但起码是有巨大影响的。

若是教师能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上做好工作,想必会受尽爱戴。

在我的生活当中,出现了不少童心不泯的老师,他们不严苛,不摆架子,却会在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之时担惊受怕。我想,他们才是真正的好老师,不会一味地追求分数,更加注重的是孩子们的心灵健康。也许,比起掌握不好知识,他们更担心年少的下一代老气横秋、暮气沉沉,所以会童心不泯地跟上我们的节奏,颇有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及时行乐之意味。所以,学生会很爱他们。

诚然,现有的学术氛围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但我们总可以积极地看待世界。除了分数,教师的业绩便应该能体现在下一代的精神世界里。因为毕淑敏所说的“精神的三间小屋”,需要本人、家长、教师一起去构筑。对这个世界来说,缺乏的正是处处为学生着想的教师,所以,教师应当童心不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教化学生。只有这样,教学业绩才能既体现在分数上,又体现在优秀的净化心灵的能力上,教师也会理所当然的是好教师。

【篇五:长大】

世界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题记

现在的你,也许比妈妈要高;现在的你也许比爸爸要壮;现在的你也许比当年的你更有理想,而现在的他们,却不再年轻了,岁月是把刀,刀刀催人老。

他们教会你走路,说话,写字,你的一切在他们眼中弥足珍贵,他们比你想象中更加爱你。

然而,你越长大,他们越孤单,你觉得你和他们已经有了所谓的代沟,已经不能愉快地聊天,没有话题。可他们却希望你可以像小时侯一样,陪他们说说话,而这,在有的家庭,只是奢望。你越长大,越渴望挣脱父母的束缚,渴望自己出去闯荡,而他们却只能看着你,眼神满是不舍与无奈,看着你越走越远,看着你的背影,越拉越长,看着你……你却没有回头看一眼他们。

其实我们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有人说:“高考录取后,父母只剩背影,故乡只有夏冬。”在那之后,父母每天就盼着你打来的电话,就希望你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可以开心,可以顺利。他们,也只能这样了。

父母和我们,以爱的目的分离,以泪的方式相聚。父母以为我们不会长大,他们错了,我们以为父母不会变老,而我们,也错了。

世间唯有一种相见不需预约,那就是看望父母,人间唯有一个地方不需设防,那就是父母面前。有人说:“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场与父母的和解,我们终将成为父母的教化和传承。”

愿出征青春的少年,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学会转身靠近那孤独守望的身影。

愿驰骋梦想的我们,在时光的缝隙里,慢慢懂得转身拉长那送春迎秋的夏冬。

愿我们与父母,一路目送一路分别后,终能相互靠近,为爱永生。

看着窗前的花,静静发芽,长成了——牵挂。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