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给妈妈的礼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从四(4)班的教室里传来一阵阵唱歌声,咦,这是怎么了?让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吧!
原来今天是感恩节,我们在给妈妈做感恩节的礼物——小发夹呀!下午第三课,家委会的妈妈们就带着做发夹的材料,走进了我们教室。有彩带、白棉线、夹子、双面胶、扣子、胶枪等。开始分发材料了,只见一条条彩带,五彩缤纷的,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蓝色的、有紫色的……还给每人发了一个花型钻石扣子,有皇冠的、有爱心的、有星星的、有小蝴蝶结的、有小花的……同学们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终于轮到我们自己做了。我拿起一条蓝底白点的彩带,照着老师说的做了起来。首先,把彩带的一端贴上双面胶,粘住彩带的另一端,变成一个圆形,再把圆形的中心往下一压,把上下两头捏紧,之后变成蝴蝶结状,然后,用白棉线缠绕起来固定。我又用一条白色彩带,按同样的方法,做了一个比蓝色蝴蝶结小一圈的白色蝴蝶结,把两个蝴蝶结用胶枪上下一粘,用一个小花型的钻石扣子,粘在蝴蝶结上面,做装饰,最后用一个小夹子,粘在蝴蝶结下面。这样一个完美的蝴蝶结发夹,就大功告成了!
放学回到家后,我拿出发夹,悄悄地戴在妈妈的头上。对妈妈说:“妈妈,是您哺育我长大,您辛苦了!”妈妈听后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紧紧地抱住了我!
这个活动既让我动手做了蝴蝶结发夹,又动了脑筋,更让我懂得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小发夹里,却藏着我们对母亲深深的爱!
【篇二:那双棉手套让我至今难忘】
寒风呼呼地吹着,狠狠地撕扯着我的面容,真冷,我又把手往口袋里缩了缩,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那双棉手套。
那时,我才上三年级,还在上海上学。那天晚上,不知怎的,下了一场大雪,让本就寒冷的天气更是雪上加霜。我一回来就想妈妈抱怨,那买来的棉手套几乎无用,一点也不暖和。我听见妈妈“嗯”了一声,我以为此事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天真的很冷,我早早地写完了作业,就钻进了温暖的被窝。睡到半夜,却突然被梦境惊醒。这时,窗外雪还在下,大地覆上白雪因而泛出淡淡的白色幽光,要不是那空旷的远处不时传来几声汽鸣,我还会以为是在那不真切的梦中呢!而妈妈为了在写作业时观察我而开的一个小窗户却亮着昏黄的灯光,会是谁呢?都这么晚了啊!
我裹着厚厚的被子,在床上一点点爬动着。我看到了那一幕,那让我永生难忘的一幕!是妈妈,她此刻正在和外婆视频通话,她的身体微微斜着,也许是因为天气太冷的原因。她的眼睛盯着不大的手机屏,外婆织一针,她就织一针,在外婆灵巧的手艺下,妈妈的针在白棉线中游走得有些笨拙,还时不时会把线穿错,这时她又会认真地退线,在昏黄的光线下,我依然可见她脸上的认真“呀——”针不小心扎到手指,妈妈想压低声音,却还是压制不住。“我说你,去给她买双手套不就好了吗?明知自己不怎么会织这些东西,干嘛还要自己织呢?”外婆嗔怪的声音透过玻璃模糊地传至我的耳边。我捂住嘴巴,泪无声的流着……
第二天,天还是很冷,但风雪早已无法再让我感到寒冷。因为我知道有那双棉手套伴我走过冰天雪地,更有那份母爱护我一路成长。
【篇三:端午粽香飘】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夜里黄鹂时一弄。”端午节,无论在古人还是现代人眼中,都是个美好的节日。坐在阳光斜照的藤椅上,欣赏电视里的赛龙舟比赛,吃着青黄色箬叶裹着的白米粽,无疑别有一番情趣。
家乡的端午节从初一就开始忙活了。从早上起,妈妈就去菜市场买了好些绿油油的箬叶,把浸泡在装满水的铁锅里。接着又去买咸猪肉,红豆,艾蒿等。
到了五月初五可就更热闹了,虽然没有许多丰富的习俗,但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美食。美食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了。记得大早上我就围着冒着青烟的炉子,跑过去问站在板凳上插艾草的妈妈:“粽子好了吗?”妈妈总是笑着抱怨一声:“你个小馋鬼,急什么呀!”等到了正午,闻着锅里缓缓冒出来的白雾,我垂涎三尺。等好不容易得到了烫伤的粽子,便急忙忙地拆开外面的白棉线,剥开粽子娃娃裹得实实的绿衣裳,然后便露出了它雪白软糯的脸颊,上面还镶着几粒玛瑙般的红豆,当然我最爱的还是香喷喷的肉粽了。长大后才知道粽子原来是用来纪念屈原的,这就为粽子添上了一抹悲壮的色彩,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那粽子的香气飘呀飘,一直飘到我的童年里。我忘不了粽子的美味,忘不了那难以割舍的温馨,更忘不了的还有端午节那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篇四:难忘一刻】
学包粽子啰!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有序来到宽敞明亮的师生食堂。
一位穿着绛紫色短袖的义工奶奶来到我们中间,略有些外地口音:“我教你门包粽子。”说着拿出两片棕叶,并告诉我们:“这条中间的线凹进去就是正面,凸出来的就是反面。”然后将大拇指按着叶子,再绕着转一圈,呈圆锥漏斗状,用左手握紧,放进糯米及红枣,接着把叶子折了两折,最后拿根细绳子把棕子一捆,一个小巧玲珑的棕子就闪亮登场。奶奶的技艺那么娴熟,看得我眼花缭乱。
这下该轮到我们大显身手,我也学着奶奶的 样子,抓起两张散发着清香的棕叶,上下错开,夹住宽的一头一翻,被眼尖的石海琴指出叶子正反面搞反,引得大家嘻嘻哈哈笑起来,我有些尴尬地笑了。我没有灰心,纠正后重来一次,握着漏斗状的棕叶,小心翼翼地用不锈钢勺加满红枣与糯米,非常开心。可接下来是将棕叶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封住糯米,我呆住了,不知如何做。义工奶奶见状,手把手教我,顺势一折,再折,用牙咬住细白棉线一头,另一头在粽子上打了个十字结,一只金字塔似的粽子呈现在眼前。我难以压制心中的喜悦与自豪,不由得欢呼起来,我也会包粽子啦!虽然包得不怎么好,但这是我努力的成果。
我想:只要有方法,有耐心,不怕挫折,坚持到底,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的,学习不也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