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吾于十年级时初遇《红楼梦》便一发不可收拾,后常拿过往自比黛玉。幼时只知其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未曾见过纸版亦不曾购,受遇之时废寝忘食记忆犹新;今日有幸得以二次回顾,竟发现此前吾之认知实乃有误,故作此记。
怪道人言,不同年纪,不同过往,对其认知不同,所言甚是。
高一粗略阅后认为黛玉是宝钗为首等害死的,现纠正:黛玉确实有跟宝钗不和确是由于黛玉自身想法所致,宝钗倒一如既往心平气和(虽说宝玉留有遗腹子,但宝钗还是从嫁与宝玉后苦难接至),但从宝钗肯指明黛玉不该看外传不入流文章并肯指出黛玉不妥之处后两人真正做过一对姐妹,宝钗家未落败之前亦是补药+关心劝解黛玉,黛玉也曾私下与薛姨妈母女相称。
第二是巧姐儿并非嫁与刘姥姥孙子,但巧姐儿确实是刘姥姥救下的,最后是刘姥姥做媒配与屯里一个财主家的秀才儿子。
第三是贾兰是贾珠的儿子是贾政的亲孙子,文末宝玉了结尘缘时有说贾兰会是将来贾府的大依靠。
还有迎春探春惜春,元春是看小戏骨时说有怨过家里人送她到见不得人的地方去,迎春嫁出去被孙家虐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紫鹃服侍。史湘云嫁的如意却没能持久。妙玉是在贾府进贼那日被贼人看见容颜后在打坐的时候被准备下海作强盗的贼人掳走但是妙玉不从被打死,后面海盗被抓。
香菱文末做了大赦被赎出来薛藩的正室生了一个男孩难产,甄士隐最后的尘缘是接引他原名英莲的女儿,她是全文中最先出现的妹子也是最后一个。
再说宝玉并未此前认为在得知黛玉已死后即要出家,纠正:宝玉回归原身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给返程的家政磕了四个头,宝玉顿悟是和尚最后一次过来要玉但王夫人等不给后出去跟和尚说既然玉不能给那就带我走吧,此前宝玉发病要去是和尚把玉送来得醒又因丫鬟一句话顿倒入了一次太虚幻境并记住了他自己偷看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和副册,文末宝玉顿悟后专心为科考用心并中第七名举人后正式离家,文末宝玉尽完尘缘后贾政休书回去说他是下凡历劫先已圆满叫家人不必找寻,圣上最后封宝玉为文庙真人。
还有一个:文末空空道人二次经过青埂峰发现字迹依旧且文后历叙收缘结果的话头后二次抄录石头记后想找人让其流传世间,先是找到睡在渡口的贾雨村,后贾雨村告知空空道人:“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到一个悼红轩中,有个曹雪芹先生,只说贾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从高中第一次看红楼梦,再到刘心武谈红楼梦里说秦可卿如此如此,再到毕业后二次看红楼梦,确实有很多想法,但只一句,不愧是名著。
【篇二:是谁在哭】
中华民族经历了千百年的雨打风吹,经历了时光的雕琢与锤炼,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打磨,它怎么了?
它不朽,因为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它不孤,因为它有着无数的文人豪士;
它不悲,因为它给后人留下了传奇的篇章。
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绚烂,是源于历史中无数人的给予,也只有给予才能谱写出浩浩中华五千年的辉煌!
惮殃兮,我看到有人在哭……
我看到一个人独倚窗边,黑白夹杂的头发被风吹得零乱,他深眉紧锁,脸上布满刀刻般的皱纹,灼灼的目光一直盯着楚王宫的方向!渐渐地他的眼中有浑浊的泪淌过……
他给予了君王这么多,给予了百姓这么多,可换来了什么?王的不屑!他痛!他泪流满面,于是,汨罗江里永远留下了他的身影和那沉重的叹息……
呜呜然,我看到有人在哭……
我看到在有月的台阶下歪坐着一位拿着酒壶的男子。他低吟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的泪混着酒一起洒在胸前。
他给予了妻子无尽的深情,给予了她生前的恩情,给予了对她十年的相思!可换来的只是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悲苦。
隐隐然,我看到有人在哭……
我看到了陋室空堂,衰草枯杨,它们在暗风中置着。秋正浓,昏暗的油灯下,他醮着笔尽心尽力地写着,写到辛酸处,他的泪早已打湿桌面。
他给予了“红楼”一生的心血,给予了“红楼”无尽的“荒唐言”;他给予了“红楼”不竭的辛酸泪!可换来的却是当时世人“都云作者痴,不解其中味”的评论!
可是,屈原的清泪让世人了解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苏轼的悲哭让世人清楚了他与妻子的伉丽情深;曹雪芹的黯然让后人明白了他的“荒唐言”与“辛酸泪”。
是谁在哭?是他们,是他们在中华五千年的篇章上留下了最宝贵的珍珠,并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星空里绽放最美的光芒!
【篇三:与曹雪芹对话】
窗外阳光正明媚,而窗内的我正看那“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红楼梦》的最后一回……看着看着,书中竟出现了一个皮球大小的白色漩涡,不一会儿,我就被吸到这个旋涡里面。经历一番天旋地转后,我来到“悼红轩”
睁眼细看,身上早已是古装打扮,“悼红轩”里,一位老人和一位道人正在谈话,只听那道人将贾雨村言,便将《石头记》予老人看,那老人笑道:“果然是‘贾雨村言’了!”谈了许久,道人方才仰天大笑道:“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说完便掷下抄本,飘然而去。我出于好奇,决定拜访拜访这位老人……
我如获珍宝说道:“曹先生,幸会幸会。”
曹先生疑惑道:“小姑娘,吾等可曾相识,何故汝知吾姓曹,何故又与吾道幸会,吾不过是一等贫穷老头罢了。”
我又答道“吾等不曾相识,但吾记得汝的《石头记》,因此便知了。”
曹雪芹先生抿须笑道:“即便如此,汝可领悟其中道理?”
我略清喉咙上前道:“《石头记》表面是叙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内实际描述了您所处社会的黑暗腐败吧。”
曹先生即便有哈哈大笑道:“汝可曾记得这《石头记》中的‘甄士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其‘甄士隐’实为‘真事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乃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呐。小姑娘,慢慢参透吧!”我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之中。只听到曹先生又讲道:“自从家道中落,我乃看透尘世百态,欲帮他人吧,无能而为,只愿以《石头记》了结夙愿……”
听着曹先生的讲述我忆起了曹先生不畏强权的故事:“曹先生,听说您从不趋炎附势,可以为我讲讲您送对联的那件事吗。”曹雪芹先生抿须笑道:“我的晚年生活是很清苦的,但我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那时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送礼。我便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对联画轴送去。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我把对联挂了过来,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把这位都统老爷戏谑得尴尬难言。至今想想还甚是有趣”
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谈到夜幕降临之时,曹先生道:“夜深已,小姑娘请回吧!”我拜别了曹雪芹先生,走出了“悼红轩”阵阵寒意袭来,细细想想与曹雪芹先生所谈的一切,泪,不觉流了下来,此时禁不住又想起那道人说的“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我边慢慢的品味着其中内涵边往回走着,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一个白色的旋涡中……
睁开眼细看,窗外仍是阳光灿烂,而不同的是自己脸上竟多了两行清晰的泪痕,禁不住又想起那“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一切已烟消云散。
红楼梦梦红楼,看破红尘绝尘念,一切散尽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