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浦洛夫相关作文

【篇一:知足未必常乐】

俗话说“知足常乐”,这个成语想必是人人皆知,它更是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体现。但在现在,我却认为只有不知足常乐,才会成功。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的这句名言就体现出了这一点。蜀汉怀帝刘禅正是在安逸中走向了死亡,虽有诸葛亮大力辅佐,但此时奸臣当道,又没有其他国家前来侵犯。导致他在酒色中沉迷,乐不思蜀,连国家都不闻不问,因此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才能在你的人生中踏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历史又将我从三国时期带到了清朝。在这里,我看到了外国公使正在向皇帝行跪拜礼并向皇帝进贡一箱箱外国的先进火器,然而皇帝却从未发觉西方工业文明的浪潮,依然得意洋洋地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只是看了一眼外国的火器就将其放入了仓库,在哪儿受潮生锈。如果中国能锐悉进取,就不会成为弱国,如果中国能早点醒悟,就不会使英法联军的枪管中,装的是中国的火药,打的是我们中国四万万之人民!此刻,剩下的只是无尽的叹息了。

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会在此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将不知足才会常乐的至道一代又一代的传播着。

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年纪轻轻就获得了生理学学士学位还得到了学校的金质奖章,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去德国留学并对胃液的分泌做了深刻的研究,1904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又没有躺在荣誉上停滞不前,而是继续转向对大脑的研究。他的一生,便是在不知足中度过,也是因为不知足,让他被世界所铭记。

因此,当我们取得荣誉时,我们不应该停滞不前。

让我们甩掉荣誉给我们背上的包袱,坚定的前进吧!

【篇二:对时间的思考】

在小学读了朱自清的《匆匆》,才知道时间的流失无痕;上初中读了《与时间赛跑》,才知道时间来之不易。以前,我不知道珍惜时间,每天就是混日子,还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我发现,一个人长大的真正标志,不是身高的增长,也不是年龄的增大,而是对时间的觉醒。我后悔觉醒太迟,因为我虚度了许多大好时光。但我马上又认识到,时间又在我的后悔中流失。所以,庸俗的人,沉迷于昨天的快乐,享受着今天的幸福,描绘出明天的梦想;有志的人,不悔恨昨天,不虚度今天,不等待明天。

“天地无私草木秋。”时间对世间所有一切都是公正的。“夸父追日”,“鲁阳挥戈”,这是古人为珍惜时间所传颂的优美神话。

“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这是李白发出的感叹!

“若使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龚自珍如此表白心迹。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古老格言警示我们时间贵于黄金。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是啊!如果今天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就会累积到明天;明天又有新的学习任务,又累积到后天,总想着明天再做,照这样下去,事情会越积越多,明天又有明天,何日是个尽头呢?

成功的人士对待时间的态度却不是这样。

巴浦洛夫说:“假若我能拥有两次生命,时间对我来说也是不够的”。有一年除夕,他的未婚妻和朋友去他家做客。可钻进实验室的他竟然忘记了陪客过年。等不到主人的朋友们都陆续散了,未婚妻在实验室门口雪地里站着等候心爱的他。直到时钟敲了12下,新的一年开始了,巴浦洛夫才从实验室出来。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官居一品,任宰相之职,日理万机。有人问他为何公务繁忙还能坚持写作。他说,我用“三上”时间进行艺术构思,打好腹稿。所谓“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所上。”

毛主席的许多诗词,也是在马背上随口吟诵而成。

居里夫人是科学地运筹时间的高手。她同时读几种书籍。她认为专研究一种书籍容易使头脑疲倦。如果因为读书久了而分心,她就做一些代数和三角习题。从调换研究内容的交替中得到休息,从而提高使用时间的效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每年暑假都到爸爸打工的工地上去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爸爸让我领略劳动的艰辛。我从中看到缺少知识的人干活只能是蛮干。我也看到工地上很多人在抱怨:“我小时候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呢?现在只能干一些苦力活。”我还看到许多苦力活即将被机器或机器人代替,到我们这一代,没有文化可能连打工的地方都没有了。

我时常反思自己,以前的我,耽误了多少时间呢?现在我应该好好珍惜时间了,再不珍惜时间,我将如何面对三年后的中考啊?三年对于我来说,是长是短?有人沉浸在回忆中,他们依恋昨天;有人沉醉在梦幻中,他们期盼明天,这两种人,都忘记了最应当珍视的是宝贵的今天。

再也不能用年月日时作为自己学习的时间单位了,也不能用分来作为自己的计时单位,把时间单位精确到秒吧,这样会比用分做单位多出59倍的时间!

【篇三:正视科技】

前些日子,有一件重大新闻引起了轩然大波——谷歌的围棋机器人AlphaGo要迎战韩国棋手李世石。还没等开战呢,大家却早已炸开了锅,棋圣聂卫平算客气地说李世石“可以一战“;而古力则完全不留面子,直言李世石“运气实在太好,奖金都送上了门来”;连我们一位懂棋的同学回家都在QQ空间里强调“机器永不可能有人的灵性”。显然,没有谁把AlphaGo放在眼里。

这里面,看似复杂,实则很简单,在于人们固有的那份傲慢。自古以来,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认为一切都隶属于自己,或者至少该服务于自己。然后,连自己的身体,以及何为灵性都尚未完全洞悉的人类,自然不可能真正明白世界万物的秘密。所以,有何必须,更有何理由妄自尊大呢?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巴浦洛夫摇动铃声,看见小狗流了口水,便赶紧记录,声称发现了条件反射。谁知道当狗看见自己一流口水巴浦洛夫便兴奋不已时,它会不会认为自己发现了条件反射呢?有些事情,我们未必懂得,但少些傲慢多些平和总归是好的。

后来,聂卫平老先生参加了央视的《开讲啦》节目,我才明白了他们那样想的原因。原来,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看过国内的围棋机器人大赛,那时候的机器简直是洋相百出,让人看着都觉得好笑。然而他却没有想到,现在的机器人棋艺可以算得上是“碾压”人类。显然,现在科技发展速度空前地快,当年百年才能发展出的新事物在现在可能只要几年。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脑、网络还是稀有品,写个程序想测试一下都十分繁琐,而现在,高科技以其超速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大有合围之势,小学时小区里还满是自行车,可到中考时取而代之的则是成群的私家车。而六七年前的ipad,和现今最新版的相比,用过的人都觉得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科技,在喷薄,它带给我们的,更应是希望。

然而,科技在我们这样的社会,却时时受到冷遇。不得不说,我国自古便不像是个科技国家,中国人所引以自豪的,无一例外都是生产中经验的结晶而已,从来没有人创立过系统化的科技理论,更谈不上多少发展。而现在,虽提倡着“科技立国”,但人们观念中仍对仕途、对官职有着不可抗拒的向往。这些人认为是才子,是希望,而不少理工科的人却永远被带着“理工男”这一有歧视色彩的帽子,甚至研究者,在家长们的心中,俨然就是老死在实验室的可悲之人,所以还是坐办公室上班时间逛淘宝看得更好。也许,这个问题可能未必简单,但是,一个社会,对于科技没有些起码的敬畏是没有发展可言的。

所以,我认为,科技只有被正视,才谈得上进步,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