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化相关作文

【篇一:书香沁心脾】

从咿呀学语到乖巧懂事,书一直伴随在我的身边。

最初接触的是充满丰富想象的童话书;再大一点,是蕴含着简单道理的启迪书;现在是有着优美文字的各类书。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大小小的道理“坦露”在书中,而是自己去字里行间寻找,寻找书所带给你的启迪。

“文字就是这样,需要时间慢慢的去体会,仿若与时间隔了一个世纪。而这些都不再言语,只是在心灵与书的交流。

书充实了我的生活,使我的业余时间不再是空白。

偶尔小憩,随手抽起书架的一本书,温习书中的内容。重读一本书,会拉近书与我的距离。再次捧读这本书,它所带给我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我对书中的内容理解更深层化了。有些时候,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只是心中,多了份“不可言喻的感觉”。

书还教我怎样做人。

当我失意的时候,书鼓励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我骄傲的时候,书提醒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我虚度光阴的时候,书告诫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在书中获得了人生的真谛。

我发觉,我已经渐渐的喜欢上了唐诗,宋词。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结晶,还因为诗中的意境。唐诗是优美华丽的,宋词是婉约轻柔的。就像北宋的李清照写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又比如唐代的白居易写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些诗句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情怀。

这拉近了我与书的距离。

书陶冶了我的情操,是我乐在其中,而书香沁人心脾。

【篇二:理性审视“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本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而现在这个定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等。如今,碎片化的生活正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当人们摆脱自给自足的生活进入分工明确,集约化的社会后,生活免不了被工作、家庭、休息所分割,给“自我”所剩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用碎片化购物满足自我,碎片化社交娱乐自我,碎片化阅读丰富自我……因此,碎片化的生活一息之间席卷全球,同时也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在必然需要碎片化生活的前提下,移动互联网的大为发展又为此提供了发展的绝佳平台,在催生出淘宝、微信等满足人们碎片化享乐的同时,也极力催化了新媒体这一将影响成亿人的“快餐型”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什么是“碎片化阅读”?事实上,当你习惯于在网络上刷新闻,闲暇时翻着朋友圈里转载的各式文章或偶尔逛逛知乎等,你已经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碎片化阅读。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确能够让我们收获良多。首先,它能够让一些短暂到可能被忽略的时间,例如乘一站地铁的间隙,做自动扶梯的片刻等被有效地利用起来,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同时,它也能够引导一些本来对阅读丝毫不感兴趣的人们去尝试了解不同的领域。就比如《历史的温度》一书,它其实是一个名为“馒头说”的公众号所连载的文章经筛选集合而成的,作者原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们能够在碎片化时间里了解历史,了解每一个冷冰冰历史事件的背后,一群有血有肉的人们做下的人生抉择。随着文章被人一次次转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触,有网友评论说在地铁上刷手机随意点进了这篇文章,却被这背后的情感煽动而在公共场合也忍不住落泪,最后在网友的一致好评和极力要求下,文章在整理后出版了。

虽然碎片化阅读是对人们有利的,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深阅读”,即用大段时间阅读经典并引发思考是无可替代的。相反,在某些程度上,“浅阅读”会占据人们进行“深阅读”的时间,甚至让人们逐渐失去阅读经典的耐心。因此,许多人将“碎片化阅读”当作洪水猛兽,号召大众放下手机,回归纸质书籍。就好像乔布斯曾说的:“我愿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然而,碎片化阅读与深层化阅读真的水火不容么?我们真的有必要完全否决碎片化阅读么?其实并不然,存在即合理,更何况已经全面渗透我们生活的碎片化阅读呢。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我们不能因为它的某些不足而全盘否定其存在的价值。

在大多数人依靠碎片化阅读获取信息的时代,顺应科技的发展,将碎片化阅读与深层化阅读互相结合,善于并有效利用新媒体,将无可避免的碎片化阅读做到最好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不再漫无目的的在新媒体平台上“刷信息”,转而有目的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借此深入研究探索,将碎片化阅读变成一种自我兴趣的拓展;可以在碎片化时间中,一边阅读,一边划出重点,并在空闲时做一些摘抄和整理,而不是“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明确自己学到了些什么;也可以利用碎片化阅读了解经典,为“深阅读”打下基础,将两种阅读完美结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所应该做的便是不断调整自身。面对不可避免的碎片化阅读的浪潮袭来,我们更好的做法是能够改变以往,形成更有优势的全新阅读方式——将碎片化阅读的优点有效利用,并与深层化阅读相结合。适应时代,才是最好的选择方式。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